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现实逻辑、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研究

  2024-07-2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学生个体差异化扩大对教学内容设计提出了新要求、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着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挑战和实践教学形式与理论教学契合度不高等问题。将精准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富有弹性的精准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多样化的精准教学方式可以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探索实践教学新形式可以有效配合理论教学。通过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精准掌握学情、精准推送教学资源和精准进行教学干预,可以推动精准教学的实现。此外,高校应采取保障措施使教师有能力、有动力、有精力实施精准教学。

  • 关键词:
  • 专题式教学
  • 任务式教学
  • 实现路径
  • 思想政治理论课
  • 精准教学
  • 加入收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1]在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政课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通过改善教学实效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美国学者林斯利在20世纪60年代基于斯金纳的行为学习理论提出了精准教学概念,其目的在于追踪学生的学习表现并获取数据,从而支持教学决策。如今,精准教学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被用于各类课程的教学监督和教学决策[2]。实践证明,精准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较大帮助,但实施过程比较繁琐且基于少量指标做出的判断会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因此精准教学并没有得到普遍使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架构初具规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丰富。2020年新冠感染疫情爆发后,国内高校普遍实施了线上教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受到了较大影响,这为高校思政课实施精准教学提供了契机。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普遍应用,我国学者对精准教学的研究日益增多,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研究也同步展开。逄索研究了高校实施精准思政的核心理念,即针对性、主导性、融合性的核心理念,提出要从问题的精准分析、资源的精准供给、教育的精准实施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3]。李慧研究了思政课精准教学的核心要义,探讨了精准教学的实践理路,提出精准教学包括精准挖掘、精准决策和精准反馈,形成动态高效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精准育人[4]。万力勇等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给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带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人工智能驱动的精准教学实施框架包括学情识别和画像、内容定制和推送、教学活动设计、学习跟踪和预测、精准教学评估和决策等部分[5]。综上所述,已有研究是基于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对思政课精准教学的核心要义、实施框架以及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已有研究侧重于在理论层面探讨精准教学,而对实践层面的研究不足;已有研究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而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结合教学实践,研究高校思政课为什么要实施以及如何实施精准教学。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后,高校思政课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成效显著。但思政课教学的供给仍然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学生个体差异化扩大对教学内容设计提出了新要求

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不断扩大,明显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学习基础差别较大。由于授课任务较重,在面对不同的班级时,思政课教师往往教授相同的教学内容而没有考虑学生间的差异。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反应和接受程度会有不同,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会出现明显分化。根据对青岛部分高校学生的调查,在1 101名学生中有176人,即约有16%的学生感觉思政课教学内容太难或过于简单,思路无法与教师同步。虽然不少教师尝试通过问题链等教学方式加强互动,但时间紧、人数多造成参与学生占比少,加之教师精力有限,对部分学生缺乏关注,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疏远。调查显示,只有31.34%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教师经常关注自己,其他学生则感觉有时或偶尔被关注。由于课堂上思路与教师不同步,加上参与度不高并且不受关注,部分学生的思政课学习状态不佳。

(二)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着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挑战

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健全,促进了各项事业信息化的发展。截至2022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4.4%[6],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频次远超其他群体,他们的学习行为、习惯与以往的学生相比变化较大。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讲授通常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方式面临着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在互联网普及之前,由于系统的专业学习、教学经验积累加上拥有教学资源,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具有权威性,学生通常会信任而不是质疑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网络能够获取各类教学资源,通过阅读文章、观看短视频获得各种编码知识和意会知识,课堂不再是学习的唯一渠道。面对问题,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即可获得答案或者有类似的问题可供参考,这削弱了教师教学设计的作用。此外,受虚假信息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产生怀疑或者将信将疑。

互联网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知识和信息获取渠道,但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扰。首先,虽然互联网的资源丰富,但数量众多且良莠不齐,学生难以对各类信息都进行有效甄别。其次,由于阅读时间分散,学生的信息和知识获取呈现不完整、不连续的碎片化特征,认识问题会相对片面、狭隘。最后,学生的网络浏览通常会留下痕迹,部分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将个人偏好选择的痕迹描绘成用户画像,并按照个人偏好持续进行同类信息推送,使学生沉浸在特定推送形成的“信息茧房”中。受此影响,一些学生会以偏概全甚至先入为主得出错误的结论。

(三)实践教学形式和理论教学的契合度不高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思考现实问题,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通过现实体验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发展现状,更加透彻地理解理论,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7]。

面对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学生对实践教学有切实的需要和期待。我国高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探索,但形式较为单一,与理论教学的契合度不高。受安全、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高校大规模组织学生到工厂、社区和农村参观调研的可行性较小,更普遍的做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提交读书体会或布置任务由学生自行完成实践。阅读实践或研究实践固然能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但往往不够深刻。


二、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现实逻辑


面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问题,可以将精准理念融入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改善教学管理,使教学由依赖教师经验进行的粗放式管理转为基于数据分析的科学管理[8],使教学供给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

(一)富有弹性的精准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设计,通过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对于课程核心内容,教师通过专题的整体脉络来展现,使学生能够系统认识和把握课程内容,而不是拘泥于个别知识点,完成教学的普遍性目标。专题式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突破教材章节设计,将教材各章节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又有内在关联的部分,是高校思政课落实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和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重要环节。教师根据教材将相关知识点进行组合,运用学生易接受的专题化、互动化等方式,寻找思政课价值性、知识性与生动性的契合点,形成专题式教学结构[9]。

对于教材的细节性内容则可以分散到网络题库和教学平台,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多进行网络学习以弥补差距,而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相应减少。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未来的发展规划,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强度。

(二)多样化的精准教学方式可以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对于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教师除了通过讲授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之外,还可以通过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项目式教学是把教材部分内容剥离出来设定为项目交由学生处理,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涉及的不同知识点。

在实施弹性教学后,课堂时间会较为宽裕,教师有条件实施项目式教学。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材的内容和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设计好项目选题及展现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项目顺利进行并展现[10],使学生能够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而突破信息茧房。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会全面收集资料并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突破互联网给个人带来的知识、信息碎片化问题,并正确辨识虚假信息。项目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将内在的价值观念显现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表现发现问题,从而进行引导并完成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的理论基础是认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其内在的学习隐喻是知识构建,强调学生在探索问题理解的过程中构建所学知识[11]。

(三)结合实际的实践教学新形式可以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

实践教学要注重实地考察和实践体验,教师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条件探索社会实践的新形式。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基于时间、经费和出行便利等方面的考虑,可以在学校周边选取、设立社会实践基地,以团体形式参观考察;可以由学生个人利用节假日到乡村或在学校周边自主调研。当不具备实地考察条件或遇到突发情况影响时,可以尝试选择VR(虚拟仿真)体验。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建设了VR实验室,各类教学资源也日益丰富。VR体验具有特有的优势:更加安全,在实验室内体验场景可以减少交通、天气以及野外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风险;节约时间,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体验;交互性更强,VR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体验事物的变化,避免实地考察中的走马观花,增强感性认识;突破地域和时空限制,既可以体验当代的国内国际事物,也可以回顾历史事件。


三、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实现路径


(一)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12]。思政课精准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更要为国家发展服务,因此要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找到正确方向。一般课程精准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或技能的提高,教师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帮助学生进行强化练习从而实现目标,是一种典型的结果驱动型教学。而思政课精准教学不仅需要助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培养个人能力,更要坚定理想信念[13]。

(二)精准掌握学情

了解学情,提高思政课的教学针对性是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4]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依靠个人经验和能力进行教学,教学反思也是基于对学生课堂上的直观认知表现的分析和判断,偏于经验分析和定性分析[15]。而在精准教学模式下,教师将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直接或间接获取不同来源的信息数据,全方位收集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和诉求,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决策与教学调整,对学生学习进行精准干预。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最为了解,教师应以学生课堂上的反馈为重点结合线上交流、网络学习和实践活动等多渠道收集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学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获取各种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教师还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微表情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判断,但这对教师经验依赖度较高,可以结合学生在教学平台的同步留言进行综合判断。在线上交流时,不同学生对任务式教学以及课堂交流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会促进学生对问题形成相对全面、准确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和交流进行观察、了解,可以深层次挖掘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在网络上学习时,平台可以记录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包括习题练习次数、练习成绩和存在问题的习题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问题以及调研报告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三)精准推送教学资源

根据学情的收集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推送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推送既要注重量更要注重质。一方面,要提供足量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普遍需要;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首先,在学习平台上向学生发布学习指南和学习任务,说明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并提供包括优质慕课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基础资料。其次,根据学生的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精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进行推荐。认真学习经典著作,是学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16]。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形式,解决学生的理论困惑。最后,对于学生的现实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或班级群有针对性地发布学习资料,推送权威文献文章、时事热点新闻、经典案例、热点视频等内容,助力学生解决问题。

(四)精准干预教学

教师要主动研判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诉求,并做出相应的教学决策,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数据的基础上实现精准干预。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干预,教师可以根据平台记录对学生的练习次数和学习方式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学生反馈较多的问题。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除了课堂上的直接引导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以及开展朋辈引导,并以个别交流的方式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准教学的重要原则是使学生及时清楚自己的学习是否有效。对学生学习改变的成效,可以通过期末测试结合学习平台的练习或测试进行检验。期末测试能够有效考察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但仅依靠期末检测存在局限性,需要将期末检测和学习平台的测试结合在一起。


四、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保障措施


为了推进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第一,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

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参与者除了学生和任课教师外,还有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以及其他教辅人员,有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还有学生间的朋辈引导,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开放交流。课程思政的建设能促进不同院系、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为思政课精准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辅导员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状态最为了解,教师通过与辅导员的交流,可以快速、精准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课教学。此外,教师可以和院系党团组织共同选拔对思政理论和时政问题有兴趣,且有较强思维能力的学生组成理论宣讲团队,由思政课教师与院系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选题指导,配合思政课教学进行理论宣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这些学生的理论水平,而且学生对学生宣讲,效果可能更佳。

第二,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和技术支持。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很多课程采用教学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学生的学习轨迹与分析结果,教师根据数据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或频率进行调整。而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不仅通过教学平台记录、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通过线下和线上的交流与观察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精准教学的实施涉及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使用等计算机应用以及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需要教师具备数据素养,而思政课教师往往缺乏这种素养。对此,教学支持部门可以发放教学平台使用手册,提供线上线下的使用培训。由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技术支持并解答问题,使教师有能力进行精准教学。

第三,建立激励教师实施精准教学的机制。

一方面,完善职称岗位评聘和业绩考核机制。在传统机制下,科研业绩往往占据较大比重,而教学工作量只是基础条件,要求较低。此时思政课教师会承担较多的科研任务,而教学投入会随之减少。即使高校将教学质量作为关键性条件,但教学质量的衡量是通过教学比赛或者教学评估进行的,与平时教学工作关联度较小。因此,教师的职称评聘和业绩考核应与教师的日常教学评价相关联,使教师有动力进行精准教学。另一方面,不断引进人才,减轻思政课教师工作压力。高校思政课教师短缺现象普遍存在,思政课教师承担的课时较多,再加上教材版本更新频率较快,工作压力较大。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减轻工作压力,教学班级只能实行大班制,教学效果难免差强人意。因此,需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引进人才减轻教师的压力,使教师有精力进行精准教学。

第四,进行教学团队和教学辅助队伍的建设。

思政课教师往往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既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又可以扩大教师的理论视野,使其有更多精力实施精准教学。教学团队的集体备课可以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进一步加强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构建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实施精准教学后,日常工作量会大大增加,因此需要建设不同层次的教学辅助队伍承担辅助性工作,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新长征(党建版),2020(16).

[2]姬晓灿,成积春,张雨强.技术时代精准教学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9).

[3]逄索.高校实施精准思政的核心理念与路径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20(5).

[4]李慧.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22(5).

[5]万力勇,易新涛.人工智能驱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实施框架与实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2(4).

[6]人民网.中国网民数量达10.51亿[EB/OL].

[7]孟朝,孟鑫炫.运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增强高校思政课学习实效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20(2).

[8]董卓宁.运用学生大数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8(4).

[9]孙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的基本遵循及实施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0).

[10]刘波.开展项目式教学的三个“关键点”[N].中国教育报,2021-03-31(10).

[11]张忻忻,牟智佳.数据化学习环境下面向个性化学习的精准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学,2018(5).

[12]习近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EB/OL].

[13]付达杰,唐琳.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7).

[14]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

[15]张德广.构建智笔生态系统探索精准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21(12).

[16]张桂叶.“精准供给”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基金资助:山东省社科思政专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研究”(19CSZJ52);


文章来源:黄盛,王雪雪.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现实逻辑、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4,(08):59-6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期刊名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期刊人气:251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2-9907

国内刊号:11-1496/D

邮发代号:2-378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