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超重糖尿病病人运动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4-08-2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了解超重糖尿病病人运动管理的真实体验,为病人进行运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5月—9月厦门市某三级医院收治的14例超重糖尿病病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病人运动管理体验的6个主题和16个亚主题,6个主题分别为运动正性情绪、运动负性情绪、运动方法决策困难、运动时间障碍、感受到长期坚持的艰难、想要重拾信心保持自律。运动正性情绪主要包括对运动有益的积极认知、主动寻找运动伴侣、积极寻求科学或适当的运动方法;运动负性情绪主要包括担心运动受伤、运动惰性或动力缺乏;运动方法决策困难主要包括身体条件受限、运动条件受限、运动方式单一;运动时间障碍主要包括运动可支配时长不足、有效运动时间调配障碍;难以长期坚持主要包括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缺少科学指导、缺少运动同伴、家庭支持或有效监督;想要重拾信心保持自律主要包括自觉运动量偏少、有自律运动的意愿。结论:超重糖尿病病人运动管理存在诸多困难,运动管理的自律性不容忽视。需要医院、家庭、社会提供多维度支持,帮助病人克服困难,增加运动管理的积极体验。

  • 关键词:
  • 糖尿病
  • 自律运动
  • 质性研究
  • 超重
  • 运动管理
  • 加入收藏

近4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超重及肥胖人群占比升高[1]。已确诊2型糖尿病病人体重增加不仅与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密切相关,还可能导致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2]。研究发现,超重会增加糖尿病病人肾损伤风险,从而影响糖尿病肾病发展进程,而缺乏运动是超重糖尿病前期男性病人肾损伤进展的高风险因素[3]。运动时人体分泌的鸢尾素可以刺激机体摄取葡萄糖,并下调糖异生和糖原分解[4]。鸢尾素与胰岛素敏感性、体重减轻呈正相关,而运动可以提高体内鸢尾素水平[5],在超重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效果尤为显著[6]。因此,做好运动管理有利于糖尿病病人体重及血糖水平的控制。本研究旨在了解超重糖尿病病人的运动管理体验,以期为其更高效地进行运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5月—9月厦门市某三级医院收治的超重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202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7]中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体质指数(BMI)在24.0~28.5 kg/m2;3)年龄在18~78岁;4)意识清楚,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能与研究人员沟通交流;5)在院接受治疗的超重糖尿病住院病人;6)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2)并发严重感染或处于疾病终末期等身体状况差,不能完成本次调查者;3)存在认知障碍、沟通障碍及精神疾病等。中途退出标准:受访者或家属要求撤回知情同意者。样本量以资料达到饱和为标准。本研究共访谈病人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为(67.07±7.61)岁,受访者一般资料见表1。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受访者一般资料(n=14)

1.2 研究方法

1.2.1 确定访谈提纲

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根据研究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及课题组讨论,初步制订访谈提纲。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例病人进行预访谈(访谈结果不纳入研究分析),根据受访者的反馈对访谈提纲进行修订与调整,再经3名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职称、从事本专业20余年、具有丰富内分泌科工作经验的临床护理专家讨论后,形成最终访谈提纲:1)您了解运动对体重管理的效果吗 2)您最常用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3)您在运动中得到过哪些帮助 4)您在运动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挫折?您是如何克服的呢 5)您是怎样坚持运动的呢 6)您采取哪些运动形式 7)您有运动同伴吗?是否有人监督您运动?如何监督?

1.2.2 资料收集方法

基于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面对面、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遵循信息饱和原则[8]。访谈人员接受质性研究相关课程培训。为保障访谈质量选择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访谈地点设在示教室。访谈前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告知受访者研究内容、方法及访谈录音主要用于研究,不会泄露其隐私,指导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中认真聆听并注重访谈技巧,尊重客观事实,不进行诱导式提问,注意观察受访者表情、肢体语言,记录语气及语调。访谈时间为30~45 min。

1.2.3 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双人将录音材料在24 h内转换为文字材料,并结合受访者情绪反应及访谈情况,形成详细、完整的文字稿。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1)详细记录并仔细阅读所有的访谈资料;2)摘录出与本研究相吻合的、有意义的陈述;3)从有意义的陈述中归纳和提炼意义;4)寻找意义的共同概念或特性,形成主题、主题群、范畴;5)将主题联系到本研究进行完整的叙述;6)构建基本结构;7)将所得结果返回被访者,求证内容的真实性,在核实过程中,如果有新资料出现,把它们整合到详尽的描述中[4]。


2、结果


2.1 主题1:运动正性情绪

2.1.1 对运动有益的积极认知

通过自身运动体验,认为运动对自己体重的控制与精神状态调整等都有积极效果,甚至享受运动。N2:“身体每天活动完之后就觉得轻松,或者说精神都比较愉悦。走路觉得非常轻松,精神头也很好。”N14:“大夫一直说以后你要坚持运动……运动对自己体重有点效果,体重还是减轻了一点。”N7:“觉得运动对自己效果很大,挺好。”N2:“平常活动有感觉到效果,运动之后血糖有降低,身体也感觉得到调节。”

2.1.2 主动寻找运动伴侣

积极寻求运动伙伴,互相鼓励、监督。N3:“一起锻炼的同伴很多。”N4:“我们像打乒乓球那15年一样,就是说每天比如说到几点了,他们都会叫,以后有时候我去叫别人,有时候别人叫我。”N5:“家里有个网球场,我就喜欢再叫上小区的几个人打网球。”

2.1.3 积极寻求科学或适当的运动方法

积极运动,运用科学、缓和的运动方式。N4:“跑步时戴运动手表,如果太过激烈运动一超过运动最大心率手表就马上报警。我这个手表大部分的运动都能用到,比如骑行、游泳等。”N6:“散步时去沥青路,有弹性比较舒服。”

2.2 主题2:运动负性情绪

2.2.1 担心运动受伤

病人基于自身体质条件或者过往运动经历,害怕运动受伤。N11:“我查出来骨质疏松后不敢运动了……(身体损伤了又要花钱看病)担心出现意外后退休金不够用。”N5:“人家是从年轻到现在都这么运动,你这么老再学,不小心摔倒了也不好,这个运动比较激烈。”N8:“怕运动后低血糖晕过去。自己一个人走太远也怕走丢,子女叫我最多房间里外走走,脚上没力气也怕跌倒。”

2.2.2 运动惰性或动力缺乏

自身惰性以及对运动认知不足,认为运动无用,缺乏兴趣,由于学习无力产生羞耻感。N1:“没有运动……懒了不肯动。”N8:“木兰操也做不来,站那儿丢人,就不做了。”N11:“散步也没用,还是靠药物。”N9:“管肚子最重要,人生一世,不为了这张嘴,还为啥呢?”N10:“北方人的体重哪有不超标的?……主要是管住嘴。”N2:“网球中途停了以后就不会打了,然后别人就不想跟自己一块打了,不会打,自己也会不好意思。”

2.3 主题3:运动方法决策困难

2.3.1 身体条件受限

身体因素导致运动方式选择受限,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或环境条件允许的运动方式。N2:“要想再减体重,就得增加运动量但跑步我坚持不了,走路时间长了身体都痛,就是想跑也跑不了。”N10:“打羽毛球膝盖受过伤,以前我喜欢打球玩,后来膝盖一疼就啥也玩不了了。”N5:“我女儿她总是说我这个年龄不要学这个(网球)了。”N8:“简单的广场舞跳跳,就不能剧烈运动。”

2.3.2 运动条件受限

包括运动场地的缺乏、对运动缺乏兴趣、缺乏相关知识、找不到合适的运动方式。N1:“24岁学的太极拳……现在不经常做,一个原因是动作忘记了,再一个家里面也不方便打。”N4:“打乒乓球没有小伙伴一起……三四年前小区很多小伙伴打高尔夫,后面因为太费时间又组织不起来。”N12:“八段锦挺好的,但是我不会。”

2.3.3 运动方式单一

一部分受访者因为身体、经济、社会支持等因素限制,选择走路或散步为唯一的运动方式。N13:“就是散步,别的运动没有。”N6:“其他的运动方式都不擅长,只有走路。”

2.4 主题4:运动时间障碍

2.4.1 运动可支配时长不足

受工作、家庭等影响,无法合理安排运动时间。N3:“因为工作忙,很少去运动……公园也全部都是退休老年人在运动,不是说不爱运动,可能跟工作时间也有关系。”N6:“关键我们现在是没时间(运动)。”

2.4.2 运动时间调配障碍

可利用时间不符合意向运动时间。N6:“一般我习惯下午五六点之前锻炼……如果这个时间段没出去,那就没机会了,经常这样就不愿意动了。”N12:“回来晚了我就不想动了……公司回到家里都晚上了,饭后就想睡觉不想动。”

2.5 主题5:难以长期坚持

2.5.1 自身因素

受身体或情绪影响而暂停运动。N8:“我有时候早上会跳跳广场舞,但最近跳不动了……突然瘦了又没什么力气。”N3:“有时候身体或者情绪不好就不乐意动了。”N5:“脚崴以后两三年都没走路。网球……也有学了几个晚上,但打一下觉得头有点晕,可能是高血压嘛,后来就停了。”N2:“(腰)不痛时会去运动,腰痛严重就不去了。”N6:“运动关键要坚持,有时候坚持不了,年龄大了,拉筋都会疼。”

2.5.2 环境因素

天气变化、迁徙、疫情导致身心状态或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中断运动习惯。N8:“天太热,有点中暑,不舒服。家里又小,没法运动。”N1:“社区没有公园……疫情严重时也不敢出门,年纪大了一出门如果感染新冠就倒霉了。”N4:“我游泳坚持了6年……但后面疫情期间游泳馆都不开放了。”N10:“原来都是跟老头老太太一起做操的,但搬到这边,没有男伙伴,都是老太太跳舞。”

2.5.3 缺少科学指导

缺少科学运动相关认知。N11:“运动规范一点,容易坚持下去,但是缺少这类知识。”N6:“我们运动没有标准,现在健身房主要针对年轻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健身教练来指导。”

2.5.4 缺少运动同伴、家庭支持或有效监督

缺少陪伴或监督导致运动自律性不足。N2:“缺乏家人的监督……如果说有人监督运动效果还能更好。”N14:“原来在老家跟人一起到公园散步,现在来这边住没人一起,就懒得动。”N1:“上海疫情封小区后当时一个人住,女儿不放心接我来这住……以前在上海1周有两三天打羽毛球,我过来这里没人打。”N3:“谁监督?老伴儿监督不管用。偶尔提示该去锻炼……但听了一笑拉倒……最好有集体活动,有人监督效果较好。”N13:“还是缺乏权威的人来监督。”

2.6 主题6:想要重拾信心保持自律

2.6.1 自觉运动量偏少

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运动量偏少。N2:“体重和运动有关……十几年了体重一直下不来,运动的量还是小。”N6:“后面没坚持走路,也不能打球,缺少锻炼。”

2.6.2 有自律运动的意愿

部分受访者想要坚持运动,保持自律。N3:“也想减重。之前减重有点效果,以前冬天前出去走,现在感觉冬天天冷也得上公园走,得坚持。”N4:“计划坚持运动,游泳要坚持,适当要散散步。”


3、讨论


3.1 加强对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的宣教,促进其积极利用有利条件参与运动,提高自律性

本研究中,有受访者对于运动缺乏正确的认知。根据以往的运动伤害,对运动造成的骨折、肌肉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可能表示担忧,从而导致了运动的消极逃避。但是,运动管理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对糖尿病病人的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超重病人,控制体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表明,运动可减少脂肪,增加肌肉含量,改善代谢,调整血糖,与药物、手术、饮食干预等相比,是最为健康且最为基础的一种减重方式,运动配合其他减重方式可减少减重的不良反应,有效阻止反弹,保持减重效果[9]。对于部分担心运动会产生乏力、低血糖等不良后果的超重糖尿病病人,医务人员应指导其正确认识运动对于减重及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同时宣教运动性低血糖预防措施,纠正错误认识,减少运动恐惧,这与梁梦瑶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病人对运动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其运动信心及行为,医护人员的宣教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因此,医护人员应指导病人正确认识运动,明确其重要性,形成积极的运动观念,这与陈建静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有受访者利用运动手表等电子设备作为运动辅助工具,为自己创造运动条件,提高了病人运动的自律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便利设备也被创造发明。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是提高病人运动依从性的必要条件。

3.2 为病人提供专业指导,制订个性化联合运动方案

病人往往因为身体因素、环境条件、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运动方法难以决策、运动方式单一、运动时间障碍,运动依从性不高。病人应合理安排生活作息,科学管理时间,根据自己可支配时间以及身体条件选择个性化的联合运动方案,这与王惠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对于较为年轻、体力相对充沛、可以配合高强度间歇运动(HITT/HTT)的超重糖尿病病人可以指导其适当进行HITT[12]。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或其他原因不能做高强度运动以及其他原因容易运动受伤的病人,应指导其针对自身和疾病特点,采用八段锦、太极拳等动作缓和的中国传统运动方式进行运动,实现运动获益与风险平衡,这与徐铁岩等[13-14]的研究结果一致。对于高龄病人,辅助进行量化管理的被动踝泵运动代替以往的主动踝泵运动,效果更佳[15]。对于运动困难的糖尿病足病人,医护人员根据糖尿病足病人全身及局部血管状况、神经病变、足溃疡等的严重程度制订个体化的运动方案[16]。对于合并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病人也可根据其自身情况合理制订个性化运动方案[17],保证病人运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根据指南,对于2型糖尿病病人,联合运动可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联合运动比任何单一运动在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代谢方面的效果更好[18-19]。同时联合运动方式有助于病人保持运动乐趣,医护人员可以指导超重糖尿病病人选择几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联合运动。病人在专业指导下采用适合自己的科学的运动方式进行运动更容易取得运动效果,从而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也利于提高病人运动依从性,使病人形成良性循环的运动模式。指导病人采用科学的运动方法进行运动,并树立运动信心,促进病人形成运动自律。

3.3 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为运动提供持续性的保障

本研究发现,家庭或同伴的支持与监督可以激发病人的运动积极性。家庭成员和同伴的支持与陪伴可以帮助病人减少运动孤独感,增强坚持运动的信念,促进病人坚持运动。糖尿病病人较易产生疲劳症状,且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病人在长期对抗疾病的过程中也会逐渐产生疲劳感,难以长期坚持运动。如果有同伴一起参与运动锻炼可以相互交流、鼓励,有利于提高运动依从性,促进病人坚持运动,这与Fritschi等[20-21]的研究结果一致。个人、团体或社区可以组织运动社团,完善运动设施,鼓励有运动需求的同伴积极加入,形成群体运动文化氛围,这与石韦韦等[22]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开展并增加运动指导门诊,可以为超重糖尿病病人运动提供科学指导,有利于病人进行科学运动,减少运动不良后果与并发症,也符合《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23]“开展个体化健康干预,促进‘体医融合’,在有条件的机构开展运动指导门诊,提供运动健康服务”的要求。


4、小结


本研究发现,超重糖尿病病人运动管理存在诸多困难,运动管理的自律性不容忽视。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探讨不同人群的个性化运动方案并进行验证推广,同时需要医院、家庭、社会提供多维度支持,帮助病人克服困难,增加运动管理的积极体验,提高病人运动的依从性,帮助超重糖尿病病人有效控制体重,改善代谢,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


参考文献:

[1]邹大进,张征,纪立农.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29(9):641-652.

[2]李焱.关注糖尿病管理过程中的体重控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3,31(5):398-400.

[8]李峥,刘宇.护理学研究方法[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

[9]王倩倩,王晓航,周潇滢,等.运动是减重之本[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8):3471-3476.

[10]梁梦瑶,张菊英,李星星.二型糖尿病病人运动性低血糖的认知及其防范措施的质性研究[J].全科护理,2021,19(12):1698-1701.

[11]陈建静,谢幸尔,储红梅,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积极运动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4):421-425.

[12]王惠,程康耀,朱佩敏,等.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运动类型及特征的范围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0):1192-1198.

[13]徐铁岩.浅谈体医融合模式下中医传统运动在慢病管理中的积极效用[J].中国农村卫生,2023,15(5):51-52.

[14]杨陆,孙小茹,温佳慧,等.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1,24(3):424-428.

[15]吴怡雯,李敏,王海尔,等.高龄患者主动和被动踝泵运动量化管理的效果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3,38(13):89-92.

[16]严雪芹,刘巧艳,柏素萍,等.糖尿病足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22):2956-2962.

[17]朱春健.个性化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9):3606-3609.

[18]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41(5):482-548.

[22]石韦韦,李转珍,贾竹敏,等.中年糖尿病前期人群运动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全科护理,2022,20(28):4019-4022.

[23]林晓斐.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4):14.


基金资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院内孵化课题,编号:2020ZSXMYJ07;


文章来源:靳彩云,卢雪凤.超重糖尿病病人运动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全科护理,2024,22(16):3103-310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华糖尿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糖尿病杂志

期刊人气:281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5809

国内刊号:11-5791/R

邮发代号:80-994

创刊时间:200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