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利用卫星、风廓线雷达、地波雷达、GPS水汽以及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了2019年8月2—3日在盘锦地区出现的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为典型的副高后部对流性暴雨,500hPa高空槽与副高西北部之前强位势梯度使得低空急流稳定维持,槽前正涡度平流的辐散作用使得低层减压及低空急流中的切变涡度扰动是低空低涡形成的重要机制,在地面有β-中尺度低压发展,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低涡的前侧、地面倒槽顶部斜压性最强的地区。风廓线雷达对对流开始及结束时间有着较好指示意义,地波雷达很好地反映了地面中尺度环流的演变过程,GPS水汽的强烈变化与强对流时段有很好的相关性。卫星显示在急流轴附近不断有MCC生成并沿着副高外围向东北方向移动,表现出一定的“列车效应”机制。
中国是强对流多发的国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以及遥感探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多源观测资料针对不同尺度天气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1,2]。本文利用卫星、多普勒雷达、风廓线雷达、地波雷达、GPS水汽以及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等非常规资料,对2019年8月一次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机制及其引发的暴雨及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1、降雨实况及资料方法
2019年8月2日11:00至3日8:00,受低涡切变和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盘锦市出现暴雨天气。降水量分别为大洼站78.6mm,盘山站63.8mm,兴隆台区84.8mm,双台子区80.0mm,全市平均60.0mm,共31个站出现暴雨,最大降水量87.4mm,在大洼区唐家镇,有8级以上瞬时大风。
2、天气尺度系统分析
2.1高空及地面形势场分析
由2日20:00500hPa图可知,欧亚大陆环流呈现纬向环流,河套地区存在高空槽,副高北抬,北界达到山东半岛附近,其稳定少动。整体为东高西低的形势,盘锦市位于高空槽前,850hPa存在低涡,从山东沿渤海东北上,低涡前部有急流,最大风速18m/s。随着低空低涡沿副高外围不断东移北上,强度明显加强,在3日凌晨给盘锦市带来强降水,3日8:00低涡系统移出,盘锦市降水基本结束。
2.2地面形势分析
本次过程地面气压场较弱,地面图上辽宁地区整体为高压控制,但从风场上可以看到山东半岛西部到渤海湾南部地面存在β-中尺度气旋性环流,沿渤海湾向东北方向移动,20:00北部地面高压较强,对中低压的东移北上起到阻挡作用,2:00高压东退,降水系统移速加快[3]。
3、多源观测资料的应用
3.1地波雷达对降水系统的跟踪
利用再分析资料,分析盘锦地区主要降水时段高空形势,高层系统发展深厚,呈东北-西南走向,略后倾,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造成地转偏差辐散,对应槽两侧产生明显的次级环流,在低层激发出气旋性环流,降水主要出现在低涡中心及暖切一带。3日2:00850hPa风场显示,辽宁西南部沿海有低涡生产,具有很强的正曲率涡度,其东南象限存在一支低涡急流,出口区左侧强辐合作用对上升运动的加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图1也可以看出,3日2:00低层存在垂直速度的大值区,最大值达到-1Pa/s。
短临预报更依赖地面观测资料,此次过程地面中低压从渤海向辽宁地区移动,利用常规地面观测难以监测,故地波雷达对降水影响系统的监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图2)。2:00地波雷达在葫芦岛沿海地区分析出低压及辐合线,与再分析资料系统位置较为一致,但切变方向有所差别。随后低压东北上,5:00低压进入内陆,海上转为偏北风为主。
3.2风廓线雷达分析
降水时段内,可见地面偏北风及高空西南风。此次降水时间较长,故前期风廓线均显示弱的上升运动,降水主要时段为3日2:00—4:00,雨强接近20mm/h,在风廓线上该时段整层上升运动明显加强,在3~4km存在上升运动大风速核,之后出现较强下沉运动,并出现对流性大风天气,5:30整层转为弱的下沉运动,之后降水逐渐减弱,降水结束(图3)。
2日20:00盘锦市上空CAPE达500J/kg左右,最优抬升指数BLI达-3℃,说明盘锦市上空存在较强的不稳定能量,同时副高外围的急流具有高温高湿的特征,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具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存在一定的对流性质。
3.3GPS水汽监测对强降水的指示意义
20:00盘锦市上空850hPa比湿达到了12g/kg,大气整层可降水量达到了60mm以上,均已超过盘锦市暴雨的物理量指标,强降水开始时盘锦市上空GPS可降水量为大值中心,达到62.4mm,从比湿扩线可以发现其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4]。
由GNSS大气可降水量变化来看,22:00盘锦地区可降水量出现突然上升的现象,增幅达5mm。这表明强降水发生前,存在水汽辐合抬升运动,值得指出的是,在7月3日开原市龙卷风,台风利奇马残留造成的8月15日本溪以及8月16日沈阳强对流前均出现水汽含量突增的现象。
4、卫星资料分析
从卫星云图的资料可以明显看出,降水云系位于高空槽前及副高西北界之间,不断有MCC在急流带内生成并沿副高外围向东北方向移动,3日1:00起,随着低层低涡的加强发展,降水云系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呈现出“列车效应”,致使盘锦市在夜间出现较强降水,3日7:00随着低涡向东北移出,降水云系明显减弱,降水随之减弱并趋于停止。
图12019年8月2—3日主要降水时段500hPa风场及垂直速度剖面
注:a为2日20:00,b为3日2:00,c为3日8:00风场;d~f分别为对应时次沿蓝线垂直剖面。
图22019年8月3日2:00地面再分析资料与地波雷达对比分析
注:a为风场,b为地波雷达风场。
图32019年8月3日4:00—6:00风廓线雷达风场及垂直速度场
5、结论
(1)此次暴雨为典型的副高后部对流性暴雨,500hPa高空槽与副高西北部之前强位势梯度使得低空急流稳定维持,槽前正涡度平流的辐散作用使得低层减压及低空急流中的切变涡度扰动是低空低涡形成的重要机制,在地面有β-中尺度低压发展,降水及强对流主要出现在低涡的前侧、地面倒槽顶部斜压性最强的地区。
(2)风廓线雷达对对流时间及强度有着较好的指示意义,地波雷达很好地反映了地面中尺度环流的演变过程,GPS水汽的强烈变化与强降水时段有很好的相关性。
(3)卫星显示在急流轴附近不断有MCC生成,并沿着副高外围向东北方向移动,表现出一定“列车效应”机制。
参考文献:
[1]郑媛媛,张小玲,朱红芳,等.2007年7月8日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J].气象,2009,35(2):3-7.
[2]曹小岗,张吉,王慧,等“080825”上海大暴雨综合分析[J].气象,2009,35(4):51-59.
[3]郁凌华.2018年春末滁州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4):187-190.
[4]张涛,方翀,朱文剑,等.2011年4月17日广东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2012,38(7):814-818.
袁潮,易希延,马湘宜.多源观测资料在盘锦地区一次对流天气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0(13):192-193.
分享:
目前,民航气象人员判断天气演变趋势使用的气象系统为气象MICAPS系统[1,2,3],该系统存在如下缺陷:资料更新时间间隔过长,MICAPS资料3h更新一次,而民航气象人员需要未来0.5~2h区间的资料。中国气象科研工作者结合信息地理系统[4,5,6]和计算机技术优势,设计和开发了许多实用的气象数据显示系统。
2022-04-26黑龙江省土地肥沃,是我国农业大省,春季降水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如春季降水过多会出现春涝的现象。尤其是每年4月,气温逐渐回升,雨雪相态转换,湿雪较多,伴有大风等天气影响极大。影响黑龙江省春季较大降水的高空影响系统有低涡降水、低槽降水;影响黑龙江省春季较大降水的地面影响系统有蒙古气旋、东北气旋、江淮气旋、冷锋和华北气旋。
2020-11-27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煤炭和石油等燃料消耗量的剧增,导致了空气污染的不断加剧,尤其是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建设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空气污染引发的人体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2020-11-27中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是典型的寒冷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出行特性与其他季节明显不同,私人小汽车、出租车、公交车、轨道交通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而步行、自行车交通则大量减少。寒区城市居民在冰雪期期间(一般为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的出行会受到低温寒冷、路面湿滑、雾雪能见度降低等困扰,出行不便,对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采用合适的出行方式应该被交通管理者重视。
2020-11-26IPCC第五次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1],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区域降水在时空上重新分配[2,3],促使水循环加速[4],导致极端降水事件频发,造成了众多的自然灾害,对水资源安全、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等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广泛关注[5,6,7,8]。
2020-11-25基于天气数据进行空气质量预测,首先收集成都市A区2018年4月1日到2018年6月3日64天24个天气属性,然后对天气属性进行筛选、数据处理;接着,建立KNN分类模型,利用k折交叉验证和多数表决原则对64个样本进行分类;最后在传统KNN分类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反距离加权建模,结果表明模型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和预测效果。
2020-11-18地震地下流体前兆是指与地震孕肓、发生或构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赋存于地壳岩体空隙中的水、气、油等物质。目前大陆地下流体前兆和物理力学机制,主要是基于强震孕肓的动力学原理,即在区域应力作用下,地壳介质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破坏时,赋存于介质中的流体在动力作用、热力作用和化学作用下灵敏响应介质的动态变化。
2020-10-272017年2月15-16日,伊春地区出现了一次较强的降雪过程,主要降雪时段为15日夜间至16日白天,伊春北部地区降雪量大于南部,其中嘉荫站降雪量最大,达7.9毫米。降雪对交通、公众出行带来不利影响。由于冷空气势力较强,此次降雪的同时伴随5-6级偏北大风,雪后还带来了10度以上的强降温。
2020-10-27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能很好地预报出气温的降温趋势,尤其是04-07的强降温,13个站02:00和05:00的预报和实况都十分接近,对预报员及决策气象服务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不同地势对霜灾的影响程度往往也不同,辐射降温后形成的冷空气向低洼处流动,导致地势偏低处冷空气堆积,霜冻也就越严重。
2020-10-23通过对宁波栎社机场观测站1991—2015年降水资料的分析,统计分析极端降水指数,包括极端降水阈值、年极端降水量、年极端降水强度、大雨日数以及暴雨日数,可得到以下结论:25年来,宁波栎社机场的年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频率、极端降水强度、大雨、暴雨事件发生次数均表现出略微增加趋势。
2020-10-23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气象学报
期刊人气:2133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0577-6619
国内刊号:11-2006/P
邮发代号:2-368
创刊时间:192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53
影响因子:0.682
影响因子:0.160
影响因子:0.421
影响因子:0.08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