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2021-01-08    222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射频消融术+四联根除HP疗法,对照组给予四联根除HP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且其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 关键词:
  •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
  • 慢性萎缩性胃炎
  • 肠上皮化生
  • 肠胃炎
  • 加入收藏

胃癌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据统计[1],全世界每年大约有800000例胃癌病死病例,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巴雷特食管、食管鳞癌早期病变、毛细血管扩张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巴雷特食管同属化生范畴,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是否能同样用于治疗,是值得期待的试验研究。本研究对内镜下射频消融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37.55±1.26)岁;身体质量指数19.0~25.5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2.81±1.08)kg/m2;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2±0.88)年。观察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37.42±1.33)岁;身体质量指数19.2~25.9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2.78±1.12)kg/m2;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3±0.8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诊断标准;(2)经内镜检查确诊且14C或13C呼气试验阳性提示HP感染;(3)临床表现为反酸、嗳气、烧心、上腹痛、胸骨后灼痛等。

排除标准:(1)合并腹腔感染、肠道梗阻、穿孔者;(2)近期(6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者;(3)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不完整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四联根除HP治疗,包括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艾司奥美拉唑20mg、胶体果胶铋200mg,2次/d,共治疗14d。

观察组给予内镜下射频消融术+四联根除HP疗法。所用内镜操作均在静脉麻醉下进行。常规胃镜检查,NBI及1.5%白醋染色确定治疗区域后退出胃镜;将Barrx™90/60射频消融电极安装在内镜前端,再次进镜,内镜直视下将电极片置于治疗区域进行灼烧(能量密度设定为15J/cm,功率为300W),灼烧后病变表面凝固坏死,黏膜呈黄白色改变,利用电极片铲除表面凝固坏死的黏膜,再对同一病灶进行第2~3次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禁食24h后进行四联根除HP疗法治疗,方法与疗程同对照组。本研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图,见图1~9。

图1:术前内镜(胃窦)

图2:术前内镜(胃角)

图3:术前胃镜(胃角NBI)

图4:术后3个月胃镜(胃窦)

图5:术后3个月胃镜(胃角)

图6:术后1年胃镜(胃窦)

图7:术后1年胃镜(胃角)

图8:术前病理

图9:术后3个月病理

1.4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症状评分。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0分:无症状;1分:偶发;2分:发作频率较高,轻度影响日常生活质量;3分:每日发作或持续存在。

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治愈:病理组织学检查CAG和IM基本消失,疗效指数(临床症状)≥85%;显效: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明显好转,疗效指数46%~85%;有效: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有所好转,疗效指数20%~45%;无效: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20%。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评分

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2.2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胆汁反流、长期吸烟、大量饮酒及低维生素饮食等。慢性萎缩性胃炎多见于老年群体,且该病缺乏特异症状表现,多为酸症表现,包括上腹烧灼样疼痛、饥饿痛、反酸、胃灼热等,其病因主要为幽门螺杆菌感染[3]。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生化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阻断其向胃癌发展,减少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手段[4]。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生化治疗的常见措施有基础治疗、抗HP治疗、增强黏膜营养以及中医疗法等,但疗效不确切[5]。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热效应导致黏膜病变凝固、坏死的治疗方式,其简便、安全、有效,最开始应用于治疗体表的微小肿瘤,从单电极发展为集束电极(多电极),成功用于治疗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近年来,内镜下射频消融术已广泛应用于Barrett食管、食管鳞癌早期病变、毛细血管扩张的治疗。自2003年起,各国陆续对食管病变应用HALO360和HALO90频消融系统治疗开展了各项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证实相对于激光、热探头、光动力疗法(PDT)、氩离子凝固术(APC)、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内镜下治疗,射频操作更为可控,消融深度良好,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且消融后食道狭窄发生率较低[6,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更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可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有效促进治疗效果,为延缓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的进程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等.中国消化道疾病内镜下射频消融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上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0,37(2):77-82.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精简版(2017年,上海)[J].上海医学,2017,40(12):705-708.

[3]刘庭玉,庄雅,党旖旎,等.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叶酸口服3个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长期随访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11):734-739.

[4]李修荣,李军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miR-129和miR-32水平与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9,41(23):3547-3550.

[5]欧淑萍.胃镜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992-1993.

[6]李坤,冯银科.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对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160,162.

[7]刘必军.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微波烧灼术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1):38.


潘雯,刘超,任涛,李玲丽,刘秋梅,邓世钰.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研究[J].临床研究,2021,29(01):23-2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246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0274

国内刊号:44-1530/R

邮发代号:46-185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