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先在引言中说明了翻译的本质,接下来就翻译者应具备的素质能力提出了三点应注意的要求,最后分析研究了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从五个方面。
一、引言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承载的意思准确地表述出来。由于英语文学作品具有思想性、审美性和文化差异,因此翻译英语文学作品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字词转换过程,而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再创造活动。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者来说,必须具备相当的素养和能力,才能实现对英语文学作品的再现。这种素养和能力主要就是指翻译者的情感理解、审美能力以及翻译技巧、翻译策略方面的要求。
二、翻译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一)熟练的语言掌握与运用能力
熟练的语言掌握与运用能力是翻译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是实现文学作品本国语转化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理解,再运用母语进行转化和运用,在此过程中用母语对文本进行润色和再创造。对语言的熟练掌握和驾驭能力直接决定翻译的质量,因此熟练的语言能力是翻译者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二)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作品鉴赏力
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英语翻译。这是由文学作品的特点决定的。文学作品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因而具有文化性的差别。文学作品往往表现思想内容和情感,因而翻译者要具备较深的情感认知和情感领悟。文学作品本身是一种注重审美的艺术表达方式,因而具备审美特征,那么就要求翻译者具备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文学含义深入理解,实现对作品原貌的再现,保证翻译质量。
(三)掌握良好的翻译技巧和能力
翻译技巧和翻译能力是翻译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是一种工具性的能力。翻译本身就是一项学科性内容,翻译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好的翻译能力,这样才能正确的定位翻译工作和明确翻译工作的意义。通过翻译技巧的训练、实现翻译能力的娴熟运用,是提升作品翻译质量与翻译效率的保障。当然,良好的翻译能力还包括多种翻译策略的熟练应用,掌握这些翻译策略可以最大程度的突破翻译工作的难点。
三、探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策略
正确的翻译策略对翻译者具有指南针的作用,为他们指明道路和方向。不仅可以帮助翻译工作者提高翻译质量,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翻译效率。
(一)翻译时准确处理原文和译文的文化差异
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时候,首先要对作品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解析作品和我国文化背景、特征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其于中文语境的对比找出文化差异所在。对这些差异进行比对和深入理解,使译文既要符合原文的文化背景,又要贴合中文的阅读习惯。在理解文学作品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主观再创作,这样的翻译方式绝不是从字面上对单词和词组进行简单转化,才能避免失去原作品的意境和神韵。
(二)善于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特点
文学作品中的主观情感、思想内涵都是通过语言建设来表现的,因此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善于深入分析作品的语言结构,掌握两种语言不同的语法结构,有敏感的语感能力,清晰明确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形式,以此实现作品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转变。翻译者必须能够熟练驾驭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表达方式,才能灵活准确的在两者之间进行切换。
(三)深刻领悟英语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
英语文学作品蕴含作者的主观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是通过语言的方式间接传达出来的。语言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文字符号,不能直接感染读者。翻译者要想译文能够打动读者,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就首先要阅读文学作品,仔细体会作品的情感内涵同时要融入作品的情感,感动自己,自己再投入情感,心领神会。翻译者只有经历这样的心理过程,才能用最恰当的中文修辞或语言将作品情感内涵进行重现,传达给读者正确的感受和信息,从而使读者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感到读者。
(四)正确把握文学作品的风格化特征
相信对文学作品有所了解的人对文学作品的风格个性都不会陌生。不同的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倾向。不同的创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所呈现出的创作风格存在差异性,甚至同一个创作者在不同的创作阶段所创作的作品风格也大不相同。这些表现出的区别特征就是创作者进行文学思想呈现时的差异性文笔风格。那么翻译者要想把握作者的文笔风格特征,就需要分析和研究作家的用词、语音、词汇、句法的惯用偏好,从而抓住作家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风特点。此外,翻译者更应该研究作家的背景资料、艺术个性和思想,辅助理解作家的审美形象和情感内涵,把握表现审美意境和刻画艺术形象中的风格特点,优化翻译效果。
四、结语
英语作品翻译是一个多层次的再创造活动,对翻译者也提出很高的要求。翻译的过程绝不仅仅是依靠翻译技巧做简单的机械运通,而是要充分调动翻译者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来实现一种人性化的翻译,将作品的真正魅力再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倪静.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分析[J].才智,2017(26):234-235.
[2]熊英.翻译特性视域下英语文学作品汉译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02):189-190.
[3]刘茹.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5(08):111-112.
[4]朱锦锐.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329.
康丽娉.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策略研究[J].速读(上旬),2019,(7):135.
分享:
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应该是给英子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形象。在胡同街坊的眼里,惠安馆住着的是一个疯女人,胡同里的人都怕她,不敢去接近她,她每天站在自家门口呆呆地望着,像是在等什么人。每次英子妈妈领着她路过惠安馆的时候都会加快脚步,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接触这个疯女人,但恰恰是大家对秀贞反常的态度,勾起了英子对她的好奇心。
2023-11-14在元杂剧《西厢记》中,王实甫通过运用众多典型意象,营造出了艺术价值极高的意境。人、情、物三者交织,达到了王国维戏曲意境理论中的最高审美标准。而月亮可谓是贯穿《西厢记》全篇的重要意象,一方面月意象既用来指代崔莺莺,月亮的变化有时还暗示着崔莺莺的内心情感波动;另一方面月亮又是崔张二人传达感情的特定载体,帮助他们跨越了原本的时空限制。同时,人与月相通的观念,赋予月这一意象更深厚的内涵,体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在戏曲意境说视角下解读《西厢记》中的月亮意象,能够深层次地探析月亮意象所蕴含的美学意蕴。
2021-09-08在晚周诸子的著作中《,庄子》因其混杂舛驳、歧变较多、细微精深,解读更难,因此诠释版本更多,其中极为突出的是郭象。郭象思想依据庄子思想而生发,但又与庄子有所不同,因而被称为误读《庄子》。但从拉康思想来看,在文学作品的解读实践中,误读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阅读本身不是阅读文字,而是阅读文字背后承载的真理和思想,而真理和思想无法被直接传达,只能通过读者的阅读和二次创造来实现具象化。既然误读不可避免,文学作品解读的意义何在?核心在于人,在他人的文本或思想中寻找自己、认识自己、塑造自己,这既是对自我的找寻和追问,也是他
2021-09-08《阿拉比》是《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也是童年时期的最后一篇。乔伊斯笔法细腻,“表现出福楼拜(Flaubert)式风格。乔伊斯在创作《阿拉比》时手法细腻,刻意追求细节描写的高度精确,并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本文尝试探讨这些细节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辅助叙事、刻画人物和背景、揭示主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1-09-08《聊斋志异》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在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中,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占大部分。小说作为特定环境中描写特定人物的文体,在表现人物艺术形象方面具有明显的时代性。《聊斋志异》通过故事的描写形式,赋予女性人物以鲜明的特征,展示出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
2021-09-08灾难文学是灾难记录与延伸,是对人类心灵的折射和对人性的透视。通过对《天乳》《云中记》两部灾难文学作品中灾难书写的研究,从生命自然的传统与改变、美学理念下的叙事和灾难文学精神疗救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层层深入,挖掘人性复归的可能,以探究灾难后时代灾难书写应有的理念与创作意义。
2021-09-08人们谈起新文化运动与儒家的关系,很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打倒孔家店。而《新青年》杂志作为新文化运动的舆论阵地,在其中发表文章的作者无一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但是细细品味他们发表的文章,这其中对孔学的态度,也不全是暴风骤雨式的砍杀,也不乏有站在历史进程的角度,表达出对孔子及其儒学思想的温柔一面。
2021-09-08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阐述了其悲剧理论,包括悲剧的内涵和效果。而中国原创音乐剧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开山之作《金沙》,描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爱情悲剧,其内在悲剧特点与亚氏悲剧理论十分契合。本文以中国原创音乐剧《金沙》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视域下,对该音乐剧的悲剧内涵进行探究,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该剧框架结构进行梳理,深入剖析了该剧的时间部署、三种巧合以及歌曲复现等方面。
2021-08-31民族歌剧《太阳之歌》,以陕北一对青年男女艰难曲折的爱情故事为主要剧情,反映出新旧社会两重天,共产党、毛主席是天下受苦人民的大救星。本文对该剧的人物塑造、舞美、唱腔、对白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在导师的指导下,从演唱技巧的把握,到音乐会排练细节的整体磨合,最终把这部歌剧作品搬上了硕士音乐会的舞台。笔者结合硕士毕业音乐会中自己饰演该剧女主角李改花的亲身体会和感受,总结出艺术是对时代生活的反映,它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才会充满发展的活力。
2021-08-31桑桐先生是我国近代非常重要的作曲家,他创作的小提琴钢琴曲《夜景》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自由无调性作品,该作品同时也透露了大量的民族音乐的元素,将西方音乐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元素相结合,推动了国内音乐的发展。桑桐曾听过谭小麟的课而谭小麟师从欣德米特,在桑桐的作品中也能发现欣德米特的作曲技法。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学者对桑桐《夜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级集合,但是很少有学者从欣德米特的半音调性理论出发去分析该作品。本论文将依次对桑桐和欣德米特的生平进行介绍,简单分析《夜景》中的作曲技法、梳理欣德米特的半音调性体
2021-08-31人气:1885
人气:1245
人气:1185
人气:1180
人气:60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比较文学
期刊人气:225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006-6101
国内刊号:31-1694/I
邮发代号:4-560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32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70
影响因子:0.33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