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讨论将VR技术应用于医学学生心脑肺复苏术专业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校医学系护理本科专业大三年级学生80名。随机作为VR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比对影响后的两组同学心脑肺复苏操作考试相关项目分数差异。结果:施加影响因素后,VR教学组同学心脑肺复苏操作考试分数和胸外心脏按压深度、胸外心脏按压节律、胸外心脏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气道打开与机械通气的分值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示教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技术应用于心脑肺复苏可以提升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并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为心肺脑复苏培训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
心脑肺复苏(CPR)能帮助心脏骤停患者迅速重建呼吸与循环,从而保证重要脏器的血运供应,是抢救生命最关键、临床急救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也是所有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急救技能之一[1]。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这种系统生成的各种虚拟环境,作用于用户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2]。大量研究表明,VR技术应用于现代职业教学,可以显著提高教学的效果。现阶段,我国主要采取传统示教的方法实施心肺脑复苏培训。传统示教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情景,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传统心脑肺复苏教学方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练习过程表演色彩过浓、学生过于注重模拟表演而忽略心脑肺复苏操作的原理。所以,笔者将VR技术应用于心脑肺复苏培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值得心脑肺复苏教学培训推广。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河套学院医学系护理学专业两个大三年级本科班,80名同学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从未进行过心脑肺复苏的同学;知晓本研究具体方法;对本研究有参与意向。排除标准:由于个人原因不能参与心脑肺复苏操作的。把学员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VR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各40人。VR教学组中男5人,女35人,整体平均的年龄(19.43±0.88)岁;传统教学组男15人,女21人,整体平均的年龄(19.21±0.65)岁。VR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2.教学团队的建立。
组织6人建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由2名副教授、2名护理学讲师、2名助教构成。教学团队成员全部经过培训,6人能熟练掌握心脑肺复苏和VR使用技术。
3.教学方法。
(1)教学与示教。以2018版心脑肺复苏操作指南和单人心肺复苏技术为教学的基本内容,VR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集中授课。时间为30分钟,集中讲授20分钟,教师示教10分钟。集中讲授主要内容为基础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的相关理论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师示教主要在心脑肺复苏模型上进行完整的操作,具体为评估和现场安全、启动紧急医疗服务、脉搏检查、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AED除颤。(2)心脑肺复苏训练。VR教学组:先对学生进行VR软件进行培训。培训工具为一款中文心脑肺复苏软件。培训时,将软件安装于VR体验设备中,培训学员可以佩戴VR设备在心肺复苏模型按模拟情景进行,直到心肺复苏操作完成。培训完成后指导老师进行学员操作反馈,强调操作过程中的要点和不足。常规教学组:情景与VR教学组完全相同,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学员扮演第一目击者,用心肺复苏模型进行操作训练。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员操作给予指导和示教,学员操作后指导教师对整体操作进行点评。(3)操作考核的方法。为保证研究结果不受考核人员的影响,两名考官均对本研究不知情。采用中国红十字会心肺复苏考核表作为考核工具。
4.统计方法。
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对两组学生心肺复苏技能考核评分做比较,如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其他的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VR教学组和传统心肺复苏教学组技能考试得分比较。VR教学组心肺复苏操作考试总分、实操重点总分与次重点总全部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两组心肺复苏操作之前各项目的准备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两组心肺复苏技能考试重点操作项目与次重点操作项目得分VR教学组得分全部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VR教学可以显著提升学员心肺复苏操作水平。研究提示,VR教学组心肺复苏操作考试总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VR教学增强了学员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是个人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增强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2)VR教学激发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研究过程中,VR教学组学员参加培训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反映VR教学形式新颖,内容生动逼真,积极推荐此教学方法。说明VR教学能显著提升学员摄取知识意愿、学习热情和效率。VR教学虽然为教学的途径提供新方法,但VR应用于教学仍处于起始阶段,VR教学还面临一些具体挑战:第一,目前VR教学软件水平较低。第二,VR教学需要应用专业设备、专业软件,教学成本较高,时间较长,教师备课任务较重。故此,将VR教学更好地融入教育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四、结论
VR教学作为全新的教育手段,可以提升学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员学习心脑肺复苏的操作水平,对医学教育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医学实践技能授课提供了新的途径。但VR技术的使用仍处于初始阶段,教学过程中硬件和软件都比较缺乏,很大程度制约了VR技术在医学临床教学的应用。因此,应该大力倡导建立VR技术教学模式下的心脑肺复苏培训环境,提升培训学员的操作技能熟练程度,使其能在现实生活中熟练的进行心脑肺复苏操作;并推进VR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使用,实现现代医学教学从传统教育课堂转化为“真实”的情景模拟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姝玲.“三三制”反思性学习在急诊科护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4):618-620.
[2]张占龙,罗辞勇,何为.虚拟现实技术概述[J].计算机真,2005,22(3):1-3.
刘立飞,张丽芳.VR技术应用于心肺复苏教学的效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377-378.
分享:
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ECPR)是一种通过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支持技术来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的高级支持方法[1]。相较于传统心肺复苏,ECPR更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2]。
2025-03-24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紧急挽救生命的重要操作,依赖专业技术和团队协作,也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1]。传统CPR教学以灌输式的理论授课和模拟训练为主,缺乏实战体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性和主动性[2-3]。角色扮演法是学习者在假设情境中,按照某一角色的身份进行活动,以实现学习目标。
2025-02-24心脏骤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功 能突然停止,主动脉搏动消失,在时间和情况上无法 预料,这种情况导致心脏泵的功能和有效循环中断, 通常发生在突发的心血管疾病和创伤。如果不及时 有效治疗,患者易发生缺氧、缺血、内脏损伤甚至死 亡。
2025-01-23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抢救心脏停搏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实施CPR是拯救生命的关键。《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中明确提出“全民参与”才是提升我国CPR培训普及率的终极策略。大学生文化素质较高,接受知识能力强,具备传播知识速度快、影响面大等优势,大学生成为CPR急救技能传播的主体将大有可为。
2024-12-18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是指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技术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患者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过程进行循环呼吸支持的治疗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已观察到,与传统CPR相比,ECPR可以提高CA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
2024-11-13心脏骤停致死是世界公认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我国每年约发生54.4万例心脏骤停,且70%发生在院外。在世界范围内,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比率约为20%~70%,中国仅有2%,因此,对我国公众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尤为重要。了解大一新生心肺复苏认知现况不仅能够反映中学时期学生的心肺复苏受教育情况,更有利于针对性地在大学阶段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提升其施救意愿与能力。
2024-10-31严重多发伤是身体两处或两处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官的严重伤,其中一处可危及生命。严重多发伤常合并休克,导致病情危重、变化快,若未能及时救治,可导致死亡,报道显示严重多发伤患者在世界范围内位居死亡第4位。液体复苏是严重多发伤伴休克患者的重要救治措施,目的是快速有效地恢复患者循环血容量,确保脏器官、组织有效血流灌注。
2024-10-25心脏骤停是世界范围内患者急诊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心肺复苏及其他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使得心脏骤停特别是创伤后发病患者预后获得明显改善,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院内心脏骤停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如何有效改善成人创伤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临床预后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2024-09-29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在心搏骤停病人的急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心肺复苏是所有医疗工作者必须熟练的技能之一。现阶段,心肺复苏的教学已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广泛开展。然而,传统的心肺复苏教学模式以临床带教老师为核心,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地学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024-09-26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医院集中救治和监护危重症患者的医疗单元。由于治疗的需要,重症患者大多需要接受呼吸机通气治疗,长时间的呼吸机辅助通气容易并发肺部感染。有研究显示,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进展为重症肺炎,其病死率高达22.54%,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2024-09-24人气:16005
人气:14020
人气:11989
人气:11015
人气:1075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心肺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1535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5062
国内刊号:11-3097/R
邮发代号:82-636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