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VR技术应用于心肺复苏教学的效果研究

  2020-12-22    38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讨论将VR技术应用于医学学生心脑肺复苏术专业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校医学系护理本科专业大三年级学生80名。随机作为VR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比对影响后的两组同学心脑肺复苏操作考试相关项目分数差异。结果:施加影响因素后,VR教学组同学心脑肺复苏操作考试分数和胸外心脏按压深度、胸外心脏按压节律、胸外心脏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气道打开与机械通气的分值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示教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技术应用于心脑肺复苏可以提升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并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为心肺脑复苏培训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

  • 关键词:
  • VR技术
  • 培训
  • 心肺复苏
  • 心脑肺复苏
  • 心血管
  • 加入收藏

心脑肺复苏(CPR)能帮助心脏骤停患者迅速重建呼吸与循环,从而保证重要脏器的血运供应,是抢救生命最关键、临床急救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也是所有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急救技能之一[1]。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这种系统生成的各种虚拟环境,作用于用户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2]。大量研究表明,VR技术应用于现代职业教学,可以显著提高教学的效果。现阶段,我国主要采取传统示教的方法实施心肺脑复苏培训。传统示教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情景,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传统心脑肺复苏教学方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练习过程表演色彩过浓、学生过于注重模拟表演而忽略心脑肺复苏操作的原理。所以,笔者将VR技术应用于心脑肺复苏培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值得心脑肺复苏教学培训推广。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河套学院医学系护理学专业两个大三年级本科班,80名同学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从未进行过心脑肺复苏的同学;知晓本研究具体方法;对本研究有参与意向。排除标准:由于个人原因不能参与心脑肺复苏操作的。把学员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VR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各40人。VR教学组中男5人,女35人,整体平均的年龄(19.43±0.88)岁;传统教学组男15人,女21人,整体平均的年龄(19.21±0.65)岁。VR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2.教学团队的建立。

组织6人建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由2名副教授、2名护理学讲师、2名助教构成。教学团队成员全部经过培训,6人能熟练掌握心脑肺复苏和VR使用技术。

3.教学方法。

(1)教学与示教。以2018版心脑肺复苏操作指南和单人心肺复苏技术为教学的基本内容,VR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集中授课。时间为30分钟,集中讲授20分钟,教师示教10分钟。集中讲授主要内容为基础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的相关理论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师示教主要在心脑肺复苏模型上进行完整的操作,具体为评估和现场安全、启动紧急医疗服务、脉搏检查、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AED除颤。(2)心脑肺复苏训练。VR教学组:先对学生进行VR软件进行培训。培训工具为一款中文心脑肺复苏软件。培训时,将软件安装于VR体验设备中,培训学员可以佩戴VR设备在心肺复苏模型按模拟情景进行,直到心肺复苏操作完成。培训完成后指导老师进行学员操作反馈,强调操作过程中的要点和不足。常规教学组:情景与VR教学组完全相同,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学员扮演第一目击者,用心肺复苏模型进行操作训练。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员操作给予指导和示教,学员操作后指导教师对整体操作进行点评。(3)操作考核的方法。为保证研究结果不受考核人员的影响,两名考官均对本研究不知情。采用中国红十字会心肺复苏考核表作为考核工具。

4.统计方法。

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对两组学生心肺复苏技能考核评分做比较,如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其他的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VR教学组和传统心肺复苏教学组技能考试得分比较。VR教学组心肺复苏操作考试总分、实操重点总分与次重点总全部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两组心肺复苏操作之前各项目的准备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两组心肺复苏技能考试重点操作项目与次重点操作项目得分VR教学组得分全部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VR教学可以显著提升学员心肺复苏操作水平。研究提示,VR教学组心肺复苏操作考试总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VR教学增强了学员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是个人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增强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2)VR教学激发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研究过程中,VR教学组学员参加培训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反映VR教学形式新颖,内容生动逼真,积极推荐此教学方法。说明VR教学能显著提升学员摄取知识意愿、学习热情和效率。VR教学虽然为教学的途径提供新方法,但VR应用于教学仍处于起始阶段,VR教学还面临一些具体挑战:第一,目前VR教学软件水平较低。第二,VR教学需要应用专业设备、专业软件,教学成本较高,时间较长,教师备课任务较重。故此,将VR教学更好地融入教育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四、结论


VR教学作为全新的教育手段,可以提升学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员学习心脑肺复苏的操作水平,对医学教育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医学实践技能授课提供了新的途径。但VR技术的使用仍处于初始阶段,教学过程中硬件和软件都比较缺乏,很大程度制约了VR技术在医学临床教学的应用。因此,应该大力倡导建立VR技术教学模式下的心脑肺复苏培训环境,提升培训学员的操作技能熟练程度,使其能在现实生活中熟练的进行心脑肺复苏操作;并推进VR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使用,实现现代医学教学从传统教育课堂转化为“真实”的情景模拟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姝玲.“三三制”反思性学习在急诊科护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4):618-620.

[2]张占龙,罗辞勇,何为.虚拟现实技术概述[J].计算机真,2005,22(3):1-3.


刘立飞,张丽芳.VR技术应用于心肺复苏教学的效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377-37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心肺血管病杂志

期刊名称:心肺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153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5062

国内刊号:11-3097/R

邮发代号:82-636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