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我国越来越重视医疗技术方面的提高与发展。在众多突发性的疾病中,在医学研究中心脏性猝死具有重要的意义。心脏性猝死发病突然对患者家属来说是一种打击,在发生心脏性猝死时,抢救猝死的黄金四分钟往往掌握在第一目击者也就是患者家属手中。患者的家庭人员是否有能力做出及时正确的抢救与患者抢救成功率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患者的家属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提高患者家属的心脏复苏技能对抢救猝死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很多的突发性疾病中,人们的死亡往往都是不可预料的,不知道突发性疾病发作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现阶段,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死于突发性疾病的患者已经高达五十多万例。所以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CPR的心肺复苏培训还是有必要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虽然在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的地域性,有很多地区治疗突发性疾病的方法还不是很先进,心肺复苏的培训在一些偏远地区还是不能够普及。心肺复苏培训不仅仅可以在关键时刻拯救自己的家人,而且对于预防突发性疾病的发生也有很大的用处。现阶段,我国对推广心肺复苏的培训仍然在摸索之中,在以前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我国对心肺复苏培训进行摸索有很大的难度。在国家支持的情况下,我国的医疗研究既面临着机遇也迎来了挑战。我国在重视心肺复苏培训的同时也颁布了一些研究条例,在这些条例中,明确的提出了患者的家庭成员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对患者的意义以及如何模拟猝死高危病人家庭成员的培训方法。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选取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在进行研究对象的选择时,需要在某社区进行选择。在选择时按照实验的要求进行选择。在某社区中选择200名患者的家庭成员。首先对其中的100名家庭成员进行一级预防培训,一级预防培训只要是针对冠心病患者,并且患者有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没有进行过再血管化治疗。根据培训让家庭成员了解引发突发性疾病的原因有严重的瓣膜病、静脉血栓性疾病、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其中二级预防是对猝死、昏厥事件进行抢救并存活下来的患者进行的预防。其次就是对对照组的100名家庭成员进行培训,对对照组的家庭成员进行的培训主要是心脏急救知识的培训。
1.2 研究方法的选择
1.2.1 制作培训材料
根据对患者家庭成员培训的要求,我国按照要求制定了一些培训的课件和一些培训使用的光碟以及培训手册等。家庭成员会根据制定的这些课件和手册等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对课件和手册的内容进行更新,家庭成员根据新更新的课件和手册进行培训。
1.2.2 设计调查问卷
除了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课件以及手册的培训,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病人家属的培训。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病人家属的基本信息、心脏病急症以及心肺复苏知识的培训等。
1.2.3 实施培训
对病人家属进行理论性的培训以外还可以对患者家属进行实践性培训,根据实践的具体要求,患者的家庭成员会根据详细的培训流程进行培训。患者家属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经过患者的同意,经过家庭成员的同意后,才可以进行培训,在患者以及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对猝死高危病人的家庭成员进行实际有效的培训。
1.2.4 观察组培训
对观察组的家庭成员主要是进行一级培训,社区的医生会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二级培训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区医生根据猝死高危病人的情况进行继续培训。培训一定要按照发放、填写以及回收的顺序进行培训。并让患者的家庭成员明白进行培训对整个家庭的意义。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患者的家庭成员一定要根据护士的要求进行练习,专业的医护人员会详细的进行动作的分解,患者的家庭成员根据详细的步骤进行练习会有助于培训的进行。
1.2.5 对照组培训
在对对照组的家庭成员进行培训的时候,实践的方法其实和观察组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培训。在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培训后,患者的家庭成员的实践效果其实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由于在观察组那里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再对对照组进行培训时不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了,患者的家庭成员也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操作,明确具体的步骤就可以。
1.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同时通过t值比较对数据结果进行检验。
2、评价标准确定
对于本次研究中,患者身体的整体状况、发病症状以及各项疾病指标都有所患者即认定有明显效果。患者身体状况、发病症状以及检查指标没有出现有效缓解,但是病情没有发展即认定为有效。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各项疾病指标加重及认定为无效。
两组不同时间点培训结果总正确率比较
3、结果讨论
对高危的病人家属来说进行突发性疾病的预防培训非常重要,不仅仅降低了突发性患者的发病几率而且还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视觉、听觉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现阶段,我国的心脏性猝死高危病人家属培训工作主要是在社区进行的,由于培训的特殊性,培训工作的进行是逐步开展的。通过培训的效果分析,进行集体的公众宣传没有个体培训的效果好。进行个体的培训可以提高患者家庭成员的预防技巧,并且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预防的效果也比较好。
4、总结
在对心脏性猝死高危病人家庭成员的培训后,通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发现患者的家庭成员在进行培训前和培训后的状态完全不同。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培训后,可以明显的发现培训对患者的重要性。虽然在培训调查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是有需要提高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郝云霞,朱俊,于丽天,王曼,杨艳敏,谭慧琼,刘庚,杨志敏,张炜,张艳娟,章晏.心脏性猝死高危病人家庭成员心肺复苏培训方法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07):659-661.
[2]郝云霞.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庭成员心肺复苏培训方法[A].中华医学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2011:1.
[3]张堃,张新超.心脏性猝死与危险因素的防治[J].临床急诊杂志,2018,19(11):729-732.
袁文娜.心脏性猝死高危病人家庭成员心肺复苏培训方法的研究[J].健康之友,2020,(1):118.
分享:
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ECPR)是一种通过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支持技术来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的高级支持方法[1]。相较于传统心肺复苏,ECPR更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2]。
2025-03-24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紧急挽救生命的重要操作,依赖专业技术和团队协作,也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1]。传统CPR教学以灌输式的理论授课和模拟训练为主,缺乏实战体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性和主动性[2-3]。角色扮演法是学习者在假设情境中,按照某一角色的身份进行活动,以实现学习目标。
2025-02-24心脏骤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功 能突然停止,主动脉搏动消失,在时间和情况上无法 预料,这种情况导致心脏泵的功能和有效循环中断, 通常发生在突发的心血管疾病和创伤。如果不及时 有效治疗,患者易发生缺氧、缺血、内脏损伤甚至死 亡。
2025-01-23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抢救心脏停搏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实施CPR是拯救生命的关键。《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中明确提出“全民参与”才是提升我国CPR培训普及率的终极策略。大学生文化素质较高,接受知识能力强,具备传播知识速度快、影响面大等优势,大学生成为CPR急救技能传播的主体将大有可为。
2024-12-18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是指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技术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患者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过程进行循环呼吸支持的治疗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已观察到,与传统CPR相比,ECPR可以提高CA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
2024-11-13心脏骤停致死是世界公认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我国每年约发生54.4万例心脏骤停,且70%发生在院外。在世界范围内,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比率约为20%~70%,中国仅有2%,因此,对我国公众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尤为重要。了解大一新生心肺复苏认知现况不仅能够反映中学时期学生的心肺复苏受教育情况,更有利于针对性地在大学阶段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提升其施救意愿与能力。
2024-10-31严重多发伤是身体两处或两处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官的严重伤,其中一处可危及生命。严重多发伤常合并休克,导致病情危重、变化快,若未能及时救治,可导致死亡,报道显示严重多发伤患者在世界范围内位居死亡第4位。液体复苏是严重多发伤伴休克患者的重要救治措施,目的是快速有效地恢复患者循环血容量,确保脏器官、组织有效血流灌注。
2024-10-25心脏骤停是世界范围内患者急诊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心肺复苏及其他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使得心脏骤停特别是创伤后发病患者预后获得明显改善,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院内心脏骤停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如何有效改善成人创伤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临床预后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2024-09-29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在心搏骤停病人的急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心肺复苏是所有医疗工作者必须熟练的技能之一。现阶段,心肺复苏的教学已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广泛开展。然而,传统的心肺复苏教学模式以临床带教老师为核心,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地学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024-09-26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医院集中救治和监护危重症患者的医疗单元。由于治疗的需要,重症患者大多需要接受呼吸机通气治疗,长时间的呼吸机辅助通气容易并发肺部感染。有研究显示,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进展为重症肺炎,其病死率高达22.54%,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2024-09-24人气:16009
人气:14027
人气:11989
人气:11016
人气:1075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心肺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1535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5062
国内刊号:11-3097/R
邮发代号:82-636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