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苯那普利组(90+0.9 mg/kg)、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各10只;另取10只大鼠为正常组。各药物干预组于建模成功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试验周期8 w。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心功能指标及氧化损伤指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测定p-蛋白激酶B(AKT)、p-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 mRNA和蛋白水平。同时设心肌细胞(H9C2)组、棕榈酸(PAL)组、PAL+人分泌型Klotho蛋白组,测定各组细胞活力及p-AKT、p-GSK-3β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二甲双胍+苯那普利组与低、高剂量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丙二醛(MDA)明显升高,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p-AKT、p-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苯那普利组与低、高剂量组LVIDd、LVIDs、MDA明显降低,LVFS、LVEF、SOD、GSH-Px、p-AKT、p-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各剂量组效应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P<0.05)。二甲双胍+苯那普利组和高剂量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与H9C2组比较,PAL组、PAL+人分泌型Klotho蛋白组光密度(OD)值、存活率、p-AKT、p-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PAL组比较,PAL+人分泌型Klotho蛋白组OD值、存活率、p-AKT、p-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功能损伤及心肌氧化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人分泌型Klotho蛋白能促进p-AKT、p-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激活AKT/GSK-3β通路有关。
糖尿病心肌病(DCM)属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DCM的机制为心肌细胞肥大,凋亡增多,心肌细胞肥大进而使凋亡增多引起的心肌细胞数量相对减少是DCM 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1,2]。研究表明,蛋白激酶B(AKT)和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的磷酸化状态降低,与心肌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增强相关,进而诱导了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增加,因此AKT/GSK-3β通路可能是DCM的治疗靶点[3~5]。Klotho是与人衰老相关的基因,该基因在动物模型中会引起一系列类似人类衰老的特性,Klotho基因在脑组织和肾脏中大量表达,人类慢性肾衰竭(CRF)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都与Klotho基因异常表达有关。膜结合型Klotho蛋白是一种单跨膜蛋白,Klotho蛋白的胞外区域可以水解脱落并释放到血液、尿液和脑脊液,称为分泌型Klotho蛋白。研究表明,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具有多种治疗特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病毒特性等[6,7]。有研究发现,分泌型Klotho蛋白可逆转胰岛素抵抗、高血糖及与肥胖和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其他症状[8,9]。有报道称,人分泌型Klotho蛋白通过增加一氧化氮(NO)释放和抑制活性氧(ROS)的产生而对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起到保护作用[10]。本研究探讨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对2型DCM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50只Wistar大鼠购自遵义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黔)2019-0015,动物质量合格证号:201825696,置于(22±3)℃,湿度60%的受控环境中;12 h明/暗循环,可自由饮水。
1.2 细胞培养
人正常心肌细胞H9C2购自上海生物科学研究所。将H9C2在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基添加了10%胎牛血清(FBS),100 U/ml青霉素和100 μg/ml链霉素。将细胞保持在37 ℃的含有5%CO2的潮湿培养箱中。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德国Sigma, 批号845212.36);高糖高脂饲料(正常饲料54.00 kg、蔗糖16.50 kg、猪油8.31 kg、蛋黄4.14 kg、盐83.40 g组成,总质量为83.78 kg)(重庆中医药研究院,批号:WS414.32);普通饲料(粗蛋白≥18%、粗脂肪≥4%、粗纤维≥5%、粗灰分≤8%、水分≤10%、赖氨酸≥0.82%、钙1.0%~1.8%、磷0.6%~1.2%、盐0.2%~0.8%,重庆中医药研究院,批号:ED6363.36);二甲双胍、苯那普利(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5365.63、4589.65);链脲佐菌素(STZ,Sigma-Aldrich, 批号:SD-5269.36);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批号:MN54896.63)、10% FBS(批号:VF-5745.69,美国 Gibc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4589.63、5486.21、4752.36);Trizol®试剂(美国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批号:DF-458936.65);Prime Script RT试剂盒、SYBR Premix Ex Taq(日本TaKaRa Biotechnology Co, 批号:589626.36、XC-52489.69);聚合酶链反应(PCR)仪器(美国Applied Biosystems);蛋白酶抑制剂(批号:FG-589636.63)、放射免疫沉淀(RIPA)裂解缓冲液(批号:58965.54)、二喹啉甲酸(BCA)蛋白质检测试剂盒(批号:LK-41478.63,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10%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中国Solarbio, 批号:NB5696.65);聚偏氟乙烯(PVDF,美国Invitrogen, 批号:VB23654.36);p-AKT、p-GSK-3β、GAPDH一抗(美国Abcam, ab23306、ab16663、ab108357);辣根过氧化物酶耦联的二抗(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批号:DC-4785.54);电化学发光(ECL)试剂(Pierce, 中国碧云天,批号:485636.65);Bio-Rad Quantity One软件(美国Bio-Rad);噻唑蓝(MTT)分析试剂盒(中国海门市Beyotime生物技术研究所,批号:DC-59654.69)。
1.4 分组及造模
随机抽取10只大鼠为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40只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基础饲料基础上加入20%蔗糖和20%猪油)喂养8 w造成胰岛素抵抗后,STZ 4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STZ给药72 h和7 d后分别测定大鼠空腹血糖。两次空腹血糖≥11.6 mmol/L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可认定DCM模型建立成功。将大鼠均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苯那普利组(90 mg/kg+0.9 mg/kg)[11]、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人分泌型Klotho蛋白,预实验求出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ED50为200 mg/kg, 以1/2、1/4 ED50为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二甲双胍+苯那普利组、低高剂量组于建模成功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实验周期为8 w。
1.5 各组心功能指标测定
治疗结束后,超声心动仪检查LVIDd、LVIDs、LVFS、LVEF水平。
1.6 各组心肌氧化指标测定
制作心肌组织匀浆,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中GSH-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组织中MDA含量变化。SOD、GSH-Px、MDA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7 心肌组织形态学检查
将心肌组织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48 h。然后,将组织进行乙醇脱水,石蜡包埋,然后切成薄片(5 μm)。随后,将切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以进行组织学分析
1.8 心肌组织中p-AKT、p-GSK-3βmRNA水平测定
用Trizol®试剂分离心肌组织的总RNA,然后用Prime ScriptRT试剂盒转化为cDNA。则按照制造商的协议。SYBR Premix Ex Taq用于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以检测组织中p-AKT、p-GSK-3β mRNA表达水平。qPCR在95 ℃下运行10 min, 然后在95 ℃下进行40个循环进行15 s熔化,并在60 ℃下进行1 min进行退火/延伸。U6被用作内源性对照基因,以使p-AKT、p-GSK3β表达水平正常化。引物序列:p-AKT正向:5′-GCGCCCTAGGTAGTTTCATGTT-3′,反向:5′-GTGCAGGGTCCGAGGT-3′;p-GSK3β正向:5′-CTCGCTTCGGCAGCACA-3′,反向:5′-AACGCTTCACGAATTTGCGT-3′;U6正向:5′TGTCGATCGATCGATCGATCGATCG-3′,反向:5′-CGTGACAGTAGCTAGCGAGCTG-3′,引物购自YRgene Co.Ltd(中国长沙)。一式三份进行RT-qPCR分析,并使用2-ΔΔCt方法计算p-AKT、p-GSK-3β mRNA表达的变化。
1.9 心肌组织中p-AKT、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测定
用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的RIPA裂解缓冲液裂解转染的细胞。通过使用BCA蛋白质检测试剂盒测量提取蛋白质的浓度。用10% SDS-PAGE分离等量的蛋白质,然后转移至PVDF膜。然后在TBST中用5%脱脂牛奶在室温下将膜封闭1 h, 然后与p-AKT、p-GSK3β、GAPDH一抗在4 ℃下过夜,随后将膜用TBST洗涤3次并在室温下用相应的辣根过氧化物酶耦联的二抗检测2 h。使用ECL试剂检测膜上的信号。
1.10 细胞分组
分组设计:H9C2组:H9C2(2-1)心肌细胞系细胞在DMEM高糖,10%胎牛血清培养,培养至 80%~90%融合时,换1%胎牛血清16 h促进细胞分化融合后开始实验。H9C2 应用 1%胎牛血清分化后,低糖培养过夜,之后重新换低糖培养基;棕榈酸(PAL)组:PAL细胞培养方法同H9C2组,加入PAL,使PAL浓度为100 μmol/L;PAL+人分泌型Klotho蛋白组培养方法同心肌H9C2细胞组,分别加入PAL、人分泌型Klotho蛋白,使PAL、人分泌型Klotho蛋白浓度分别为100、200 μmol/L。以上各组每孔设6个平行样,培养72 h。
1.11 细胞活力水平测定
根据制造商的规程,使用MTT分析试剂盒测量细胞增殖。每个实验进行3次。
1.12 细胞p-AKT、p-GSK3βmRNA和蛋白水平测定
方法同1.8、1.9。
1.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
2、结果
2.1 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对DCM大鼠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二甲双胍+苯那普利组及高、低剂量组LVIDd、LVIDs明显升高,LVFS、LVEF明显降低(P<0.05);在使用二甲双胍结合苯那普利、人分泌型Klotho蛋白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LVIDd、LVIDs明显降低,LVFS、LVEF明显升高,且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P<0.05);二甲双胍+苯那普利组与低剂量组各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高剂量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对DCM大鼠心肌氧化指标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二甲双胍+苯那普利组、低、高剂量组MDA水平明显升高,SOD、GSH-Px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使用二甲双胍+苯那普利、人分泌型Klotho蛋白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MDA水平明显降低,SOD、GSH-Px水平明显升高,且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P<0.05);二甲双胍+苯那普利组和低剂量组以上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高剂量组以上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与正常组比较:1)P<0.05;与模型组比较:2)P<0.05;与二甲双胍+苯那普利组比较:3)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4)P<0.05;表2同
表1 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对DCM大鼠心功能及心肌氧化指标影响
2.3 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对心肌病理结构的影响
正常组心肌结构正常;模型组心肌纤维紊乱,核深染,心肌细胞变形肥大,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可见明显间质纤维化;二甲双胍+苯那普利、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干预后,心肌纤维化程度减轻,心肌横纹肌断裂减少,且排列趋于整齐,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见图1。
图1 各组心肌病理结构(HE染色,×400)
2.4 各组心肌p-AKT、p-GSK-3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二甲双胍+苯那普利组及高、低剂量组p-AKT、p-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在使用二甲双胍+苯那普利、人分泌型Klotho蛋白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p-AKT、p-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P<0.05);二甲双胍+苯那普利组和高剂量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图2。
表2 各组心肌p-AKT、p-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
图2 各组心肌p-AKT、p-GSK-3β蛋白表达比较
2.6 各组H9C2形态比较
H9C2组细胞形态较为正常;与H9C2组比较,PAL组细胞面积增大,细胞形态逐渐肥大,纤维化明显;与PAL组比较,PAL+人分泌型Klotho蛋白组细胞面积和形态逐渐正常,纤维化逐渐消失,见图3。
2.7 各组H9C2中p-AKT、p-GSK-3β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
与H9C2组比较,PAL组、PAL+人分泌型Klotho蛋白组p-AKT、p-GSK-3β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PAL组比较,PAL+人分泌型Klotho蛋白组p-AKT、p-GSK-3β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见表3、图4。
与H9C2组比较:1)P<0.05;与PAL组比较:2)P<0.05
表3 各组H9C2组OD值、存活率、p-AKT、p-GSK3β mRNA比较
图3 各组H9C2形态比较(结晶紫染色,×200)
图4 各组心肌H9C2细胞组p-AKT、p-GSK3β蛋白电泳
3、讨论
Klotho在人和动物之间有同源性,人和大鼠为83%,人和小鼠为80%,大鼠和小鼠为93%。研究发现,在基线水平Klotho基因缺失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心脏无明显异常,但是在应激情况下,Klotho基因缺失小鼠可发展更严重的病理性心肌肥厚和重构。而过表达Klotho基因的转基因小鼠(KL-Tg)中,循环中的 Klotho蛋白的水平比野生型小鼠中Klotho蛋白的水平高出100%,可阻断应激导致的心肌细胞肥大,说明Klotho蛋白对应激情况下引起的心脏病理改变有保护作用[12]。各种肥厚性心脏病的模型中,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PRC)1、3、4、5、6表达水平都明显上调,而下调上述蛋白表达可防止心脏肥厚性生长。研究发现,TRPC6基因敲除可以完全抑制应激因素引起的 Klotho基因缺陷小鼠中心脏肥厚及心室重构等病理改变,说明 Klotho蛋白的心脏保护作用是通过下调 TRPC6介导的[13]。研究发现,Klotho蛋白主要通过阻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介导的对离子通道的作用,降低细胞膜上 TRPC6 含量发挥心脏保护作用[14]。本研究结果说明,PAL明显增加了心肌细胞面积,使得细胞形态肥大,纤维化明显,存活率降低;人分泌型Klotho蛋白能够使PAL诱导的心肌细胞面积和形态逐渐正常,纤维化消失,存活率升高。本实验结果说明,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对DCM大鼠心功能损伤及心肌氧化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HE染色结果与上述讨论一致。
心肌肥大是指心肌在受外界刺激后(长期的超负荷运动、氧化应激、缺血缺氧、高糖、高胰岛素),而产生的以心脏体积增大,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的一种心脏代偿性增生的症状,心肌肥大发生的分子机制比较复杂,GSK-3β的活性变化是引起心肌肥大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GSK-3β最初发现是由于其对糖原合成的促进作用,其与细胞的结构、增殖等都有密切关系,GSK-3β的磷酸化形式是其失活的形式,一些肽类的生长因子,如IGF、生长激素(GH)能与酪氨酸受体结合,使PI3K激活,PI3K进一步使AKT富集并磷酸化,导致GSK-3β失活[15]。激活GSK-3β能减轻慢性β肾上腺素受体和压力过负荷导致的心肌肥大[16];有研究发现,尾加压素(U)Ⅱ能够通过磷酸化GSK-3β使其失活,从而诱导成年鼠心肌细胞肥大;在压力超负荷导致心肌肥大的小鼠模型中,过表达GSK-3β的小鼠甚至能逆转心肌肥厚的发生[17]。研究发现[18],在慢性酒精诱导的FVB小鼠心肌肥大的实验中,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的过表达能够通过增加p-GSK-3β来减轻心肌肥大的发生,改善心功能;应用丹参酮Ⅱ治疗DCM的大鼠后能通过增加AKT和GSK-3β磷酸化来保护大鼠心功能,保护线粒体并减少炎性因子生成[19];应用AKT的抑制剂鱼藤素后,抑制GSK-3β的磷酸化,其加大了心肌梗死后的心肌肥大和心功能损伤。目前研究认为,GSK-3β磷酸化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透性孔道开放从而减少线粒体损伤,是其发挥保护心肌肥大作用的机制之一[20]。本研究结果与前述研究一致。
综上,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对DCM大鼠心功能损伤及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人分泌型Klotho蛋白能促进p-AKT、p-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激活AKT/GSK3β通路有关。
参考文献:
11尹超,王朋宇,胡艳云,等.黄连地黄汤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肌CTGF及FN1表达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20;37(6):104-9.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01764);
文章来源:张婷婷,左宪宏,王维娜,等.人分泌型Klotho蛋白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5):3684-3690.
分享:
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检测是筛查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一种方便、无创、廉价的检测项目。2012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将ABI定义为每侧踝部(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的收缩压高值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高值的比值中较低者[1-2]。
2024-10-24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T2DM患者中各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较为常见,与健康人相比,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至少升高10倍。负责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产生的主要代谢器官(包括胰腺、肝脏和骨骼肌)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然而有多种途径可以使葡萄糖代谢对自主神经功能产生反向影响。
2024-10-24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4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中糖尿病并发淀粉样变的现象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已发现其淀粉样变的前蛋白为人胰岛淀粉样蛋白多肽(hIAPP)。大量基础研究报道,hIAPP分子具有寡聚化潜能,形成高分子淀粉样变聚合或淀粉样变纤维。
2024-10-122型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复杂的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失明、肾衰竭、下肢坏疽等,给患者带来极大危害,并逐渐趋于年轻化[1]。与西药相比,中药降血糖效果较弱,但较缓和,持续时间较长,且由于中药双向调节作用,在降糖的同时可以反向维持人体血糖的稳定,所以一般不会引起患者低血糖。
2024-10-11糖尿病在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对人们健康危害程度方面,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已上市的各类胰岛素制剂均有其局限性:预混胰岛素在使用前必须摇匀,以确保用药剂量准确性;基础胰岛素给药方案的复杂性、额外注射次数的增加、体质量增加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是糖尿病患者强化基础剂量给药的主要障碍。
2024-10-11在糖尿病研究领域内,SII水平升高与T2DM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足感染呈正相关[12-15]。但SII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未见报道。本文采用横断面研究,旨在探讨我国T2DM患者SII与下肢血管病变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评价SII对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
2024-09-30过去几十年里,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由于T2DM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加之血脂异常、血压升高等因素,其心血管风险随之上升。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T2DM患者具有显著效果。
2024-09-27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约占90%,患者主要为成年人群,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1]。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报道,目前全球约有4.1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可能高达6.42亿[2-3]。
2024-09-26糖尿病发病越来越常见,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1]。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类型糖尿病,其直接发病原因是血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失常及部分患者胰岛素抵抗[2]。对于初诊T2DM患者,临床多选用以二甲双胍为首的药物进行治疗,对血糖有显著调节作用[3]。
2024-09-23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以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相对缺乏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T2DM的发病进一步加剧,由糖尿病(DM)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蛋白质代谢紊乱和血管并发症已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DM慢性血管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如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脑梗死)和微血管病变[DM肾病、DM性视网膜病变(DR)和DM心肌病]。
2024-09-19人气:17846
人气:15216
人气:14547
人气:14528
人气:1302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糖尿病杂志
期刊人气:1243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辽宁省医学会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9191
国内刊号:21-1523/R
邮发代号:8-149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388
影响因子:0.021
影响因子:1.038
影响因子:0.279
影响因子:0.02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