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采用补肾涤痰化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补肾涤痰化瘀汤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压血脂变化、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BP、DBP、TC、TG、HDL-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头痛、耳鸣、腰膝酸软、疲倦乏力、肢体麻木等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焦虑、压抑、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工作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方面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涤痰化瘀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明显,血压控制平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表现为动脉压升高,可伴有心、脑、肾和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对人体危害极大。临床研究显示,因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达40%[1],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最主要病因。因此,严格控制血压,特别是收缩压,对于减轻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等,有积极的临床意义[2]。临床治疗主要依靠西药来降低血压,但现阶段的降压治疗不能理想的控制收缩压,90%的患者舒张压可以降到90mmHg以下,但收缩压降到140mmHg以下的仅为60%[3]。因此,注重减小脉压差,保持血压稳定,恢复血压昼夜节律是治疗的关键。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发病的本质原因是肾虚,导致痰瘀阻络,治疗宜补肾益气,化痰祛瘀通络,其辨证论治的方法结合西医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本研究采用补肾涤痰化瘀汤,观察其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3-86岁,平均年龄(58.4+4.1)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6+2.1)年;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1-88岁,平均年龄(57.7+4.3)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2+1.8)年;按危险分层,1级高血压54例,2级高血压37例,3级高血压29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合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及药物过敏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严重程度、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依据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写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属于肾虚痰瘀互结证,表现为眩晕、头痛、腰膝酸软、耳鸣、疲倦乏力、肢体麻木、夜尿频多等。西医诊断依据2010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收缩压≥140mmHg,伴或不伴舒张压≥90mmHg。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限制饮食,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控制在0.6g/kg/d。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10052)20mg/次,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补肾涤痰化瘀汤,药用桑寄生30g、制何首乌20g、牛膝15g、茶树根15g、益母草15g、丹参10g、赤芍10g、生山楂10g、菊花10g、陈皮10g、制半夏10g、茯苓10g、甘草6g、泽泻10g、石决明10g、葛根10g。阴虚火旺,肝火上炎者加生地15g、麦冬10g;肝肾阴虚较者加女贞子10g、墨旱莲10g;心肝火旺者加黄芩10g、夏枯草10g;头痛甚者加川芎10g、蔓荆子10g;眩晕重者加天麻10g、钩藤10g;耳鸣甚者加石决明10g、石菖蒲10g;心悸、失眠等加夜交藤10g、酸枣仁10g;便秘者加大黄6g、决明子10g[6-7]。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4 疗效判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降压疗效标准判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mmHg或以上,但未降至正常;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8]。
1.5 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检测血压及血脂水平,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2)中医证候分级标准。轻度:中医证候积分在10分以下;中度:中医证候积分在16-20分;重度:中医证候积分在20分以上[9]。(3)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评表评价,内容包括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焦虑、压抑、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工作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等;该量表计分方式为负向计分,每项分值为1-5分[10]。
1.6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脂情况比较,见表2。观察组治疗后SBP、DBP、TC、TG、HDL-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脂情况比较(x+s)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见表3。观察组眩晕、头痛、耳鸣、腰膝酸软、疲倦乏力、肢体麻木等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3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x+s)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见表4。观察组治疗后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焦虑、压抑、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工作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方面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4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分,x+s)
3、讨论
中医认为,高血压属“眩晕”、“头痛”等范畴,劳倦虚衰、情志内伤、饮食失节等为发病病因,其病位在脾肾,由痰、瘀互结而成[11-13]。脾肾二脏共同参与水液代谢,肾藏精,必赖脾胃的滋养,方能生生不息;脾的运化功能,又必须依赖肾阳之蒸化温煦,方能健旺。体内津液的输布,与脾气运化、肾气蒸腾密切相关。脾虚失运,水湿内生,经久不愈,可引起肾虚水泛;而肾虚蒸化失司,“关门不利”,水湿内蕴,脾为湿困,影响运化功能[14-17]。故痰湿为脾肾两脏虚衰,致水液代谢障碍而生。而血瘀主要由阴精亏损,血脉失养,脉道不利而瘀血内生。痰、瘀互为影响,痰阻则气血难行,血瘀则痰浊难化,日久常相兼为病[18-20]。因此,本病治疗的重点在补肾填精、平肝潜阳、化痰除湿、活血通络[21-22]。
补肾涤痰化瘀汤为自拟中药方,切中病因病机,以桑寄生为君药,补益肝肾,药性和缓,补而不滞。何首乌、菊花、石决明共为臣药,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敛精气,可助桑寄生补益肝肾之功;菊花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石决明平肝潜阳。益母草、生山楂活血行滞,丹参、赤芍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二陈汤加泽泻、茯苓祛湿化痰,共为佐药。甘草缓和药性为使药[23-26]。全方标本兼治、补泻兼施,共奏补益肝肾、平肝潜阳之功[27]。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中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度,降低外周阻力,发挥降血压的作用[28-3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BP、DBP、TC、TG、HDL-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头痛、耳鸣、腰膝酸软、疲倦乏力、肢体麻木等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焦虑、压抑、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工作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方面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补肾涤痰化瘀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显著,对于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田俊,邬渊敏,戴嫣.自拟补肾涤痰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1):1044-1046.
[2]徐帅,何永生.补肾化瘀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5(2):34-35.
[3]邬渊敏,田俊.补肾涤痰化瘀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392-139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5]刘力生,吴兆苏,朱鼎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新订委员会(2010年修订版)[J].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
[6]张瑾.涤痰通络饮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研究及对生活质量评价[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1-44.
[7]文景玉.补肾化痰祛瘀法治疗高血压病(2级)的临床研究[J].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1-39.
[8]常翠萍.补肾化瘀通络汤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4,32(12):77-79.
[9]段光堂,王慧敏,裴朝华等.补肾化瘀泄浊法为主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5):440-441.
[10]刘永惠,华莎,王瑞等.刘茂甫教授补肾化瘀通络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学术思想探讨[J].陕西中医,2013,33(12):1651-1652.
[11]段光堂,王慧敏,裴朝华等.补肾化瘀泄浊方对高血压性肾损害肾小管功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0,32(12):1773-1775.
[12]李娇娇.化痰活瘀基本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河南:河南中医学院,2014:1-49.
[13]王琳琳.补肾化痰通络方延缓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构的疗效观察[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1-43.
[14]周东梅,杨群玉.补肾平肝活血化痰方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9,27(7):74-75.
[15]唐靖一,胡婉英,王英杰.补肾化痰法对着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重构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8):10-12.
[16]朱研,韩学杰.原发性高血压从痰瘀论治的理论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0):890-891.
[17]李娜.痰瘀同治干预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2011:61.
[18]陈利群.健脾化痰活血祛癖法对痰瘀互阻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5,27(02):85-93.
[19]潘颖.固肾化瘀涤痰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6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92-93.
[20]李洁,王健.从痰论治高血压病[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63-1364.
[21]张竞之,陈利国,金伟孝等.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病理论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29-30.
[22]曹威,王建.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血流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5):540-541.
[23]李晓辉.从肾论治老年高血压病134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7,22(5):6.
[24]范荣,周虹,谭海彦.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和CAT的改变及中药的干预效果[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1):1705-1706.
[25]吴国生.祛痰化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32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25(04):17.
[26]韩学杰,连智华,刘兴方等.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思维和模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2766-2769.
[27]韩学杰,朱妍,陈捷等.原发性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中医证类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06):453-455.
[28]祝桂庭,袁建喜.补肾养肝与祛痰泄浊法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2):85-86.
[29]李武斌.滋阴补肾平肝潜阳片治疗高血压病(1级)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D].湖北:湖北中医学院,2006:1-25.
[30]潘立敏.活血化疲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1-126.
曾悦,刘峻,周鸿飞.补肾涤痰化瘀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17):2637-2640.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9.17.019.
分享: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致脑卒中,给患者造成巨大负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是目前治疗af的主要方法[1],较高的af复发率成为临床重大挑战[2]。探索影响af复发的因素一直是目前研究热点。
2025-04-18ECMO是一种先进的体外循环技术,可用于帮助严重呼吸或心脏功能不全患者。ECMO的原理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机器,将血液从患者体内抽出来,经过机器的“人工肺”和“人工心脏”处理后,再将血液送回患者体内,从而帮助患者进行呼吸和循环,保持机体的正常血供,为疾病救治赢得时间,满足短期维持器官循环功能的需求[3]。
2025-04-15高血压与冠心病均属于全球性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均可产生严重不良影响。高血压作为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能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而冠心病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氧坏死类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以胸闷、胸痛为主[1]。当同时合并两类疾病时,因两者相互影响,故治疗难度加大。
2025-04-15目前,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病理基础为血管硬化或衰老。血管衰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及危险因素对内皮细胞正常功能的破坏,主动脉和颈动脉等近端大动脉胶原纤维增加,然后弹力纤维变性、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最终动脉僵硬度增加,血管腔增大,出现收缩压升高但舒张压降低和脉压增宽[1]
2025-04-14心血管系统在人体的正常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s,CVD)包括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尽管近几十年来CVD治疗的方案有所改善,但CVD仍然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世界经济论坛的统计数据显示,CVD导致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50%以上,预计到2030年,CVD将导致超过2220万人死亡。
2025-04-11我国现有冠心病(CHD)患者1139万,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CHD的死亡率为121.59/10万、130.14/10万,其致死率和致残率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标志物,血清Lp⁃PLA2介导的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2~4〕,而Lp⁃PLA2活性与遗传有关〔5〕。
2025-04-10机械通气是ICU中较为常见的生命支持技术,国内ICU患者20%~80%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用以达到维持呼吸道通畅、氧气供应、呼吸道吸引等治疗效果,保证重要脏器所需氧气供应[1]。然而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会破坏机体呼吸道的天然屏障,改变胸腔内负压状态,且肢体制动、镇静药物的应用,容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形成[2]。
2025-04-08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内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与大脑形成一个动态的双向通讯连接,平衡和调节着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功能甚至肿瘤的发展[10-11],微生物-肠-脑轴(microbiota-gut-brainaxis,MGBA)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对PCABI神经炎症的影响成为科学探索的焦点。
2025-03-26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在老年人群中,多种疾病共存的现象极为普遍,最近一项纳入世界范围内193个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74岁以上老年人群共病发生率可达67%[1]。心血管疾病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和首位致死疾病,常与其他慢性疾病同时存在,即老年心血管病合并共病。
2025-03-17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NVAF)作为一种日益普遍的心律失常类型疾病,其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极大地加重了医疗体系的负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作为NVAF的一个独立且重要的危险因素,其通过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推动了房颤的发生与持续进展。
2025-03-07人气:16683
人气:16014
人气:15302
人气:14851
人气:1403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高血压杂志
期刊人气:200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福建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福建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7245
国内刊号:11-5540/R
邮发代号:34-54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