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分化抑制因子-1(ID1)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揭示ID1促进CML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共35例CML患者(CML组)及19例健康供髓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两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D1的表达水平;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GSE4170)分析CML不同临床分期ID1表达情况;CCK8试剂、流式细胞术检测ID1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健康对照组中ID1的中位表达水平为0.0371,CML组中ID1的中位表达水平为0.2127,ID1在CML患者中表达上调(P<0.0001)。在GEO数据库(GSE4170)的CML不同临床分期资料中,23例慢性期(CP期)、15例加速期(AP期)和36例急变期(BC期)患者ID1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0.0053、0.2112和0.3416;AP期和BC期ID1患者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P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的K562(K562-NC)细胞相比,过表达ID1的K562(K562-ID1)细胞增殖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K562-ID1细胞的总体凋亡率低于K562-NC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D1在CML患者中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参与CML的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血液学疾病,其发病原因是造血干细胞的染色体t(9;22)(q34;q11)相互易位,导致了费城染色体(Ph+)的形成,其中BCR-ABL融合基因编码产生的BCR-ABL融合蛋白具有持续激活的酪氨酸激酶活性[1,2],BCR-ABL基因的激活可引起造血干细胞和髓系祖细胞中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失调,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两面神激酶(JAK)信号异常激活、线粒体内活性氧增多,进而导致细胞异常增殖、黏附力降低、细胞凋亡受阻及DNA修复异常[3,4,5]。根据疾病的自然进程,CML被分为三期:慢性期(CP期)、加速期(AP期)和急变期(BC期)。在此过程中,基因异常表达、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等与CML的进展有关。
分化抑制因子-1(ID1)又称DNA结合抑制因子-1,是螺旋-环-螺旋(HLH)转录因子负性调控因子,在机体内广泛存在,在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凋亡等方面起原癌基因的作用[6,7]。ID1是目前研究最热的ID分子之一,与经典的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bHLH)转录因子相比,其特点是保留了HLH的结构,但缺乏与DNA结合的碱性区[8],导致ID1可以和其他bHLH转录因子相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不能与DNA结合以抑制bHLH转录因子对下游分子的激活作用[6]。有研究报道,ID1介导胰腺癌细胞逃逸[9];ID1通过激活肿瘤细胞中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和建立转移前微环境促进肺癌的肝转移[10];通过整合ID1等基因表达特征和免疫表型可以改善成人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分层[11];ID1能够通过调节AKT信号促进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发生、发展[12];本课题组曾报道在AML患者中ID1表达上调,高表达患者预后不良[13]。本研究拟探讨CML患者ID1表达的临床意义,分析其生物学功能,阐明其分子机制,为CML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共35例CML患者(CML组)标本,所有患者的诊断和分期均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细胞遗传学检查采用R显带技术,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进行核型分析。35例患者中位年龄48岁(22~77)岁,其中男21例,女14例。CP期、AP期及BC期患者分别为29、2例和4例。选取19例健康供髓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本研究获得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每名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仪器与试剂
流式细胞仪购自美国BD公司;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7500购自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BI)。1640培养基(货号:350-000-CL)购自维森特生物技术(南京)有限公司;胎牛血清(货号:EXcell-0500)购自上海依科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Trizol试剂购自美国英杰生命技术有限公司(Invitrogen);miScriptSYBRGreenPCRKit试剂(货号:218075)和miScriptreverseTranscriptionKit试剂(货号:21816)购自凯杰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Qiagen)。CCK8试剂(货号:CK04)购自东仁化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AnnexinⅤ凋亡试剂盒(AnnexinⅤ-PE/7AAD,货号:559763)购自美国BD公司。
1.2.2实验方法
1.2.2.1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分离、RNA提取和反转录
初诊患者抽取骨髓10mL,肝素抗凝,使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MNC。总RNA应用Trizol试剂提取,并反转录为cDNA[13]。
1.2.2.2RQ-PCR检测ID1表达
目的基因ID1引物序列为5′-CTCAGCACCCTCAACGG-3′(上游)、5′-GATCGGTCTTGTTCTCCCTC-3′(下游);选取ABL基因为内参基因,引物序列为5′-CTCCAGCTGTTATCTGGAAGA-3′(上游)、5′-TCCAACGAGCGGCTTCAC-3′(下游),引物由北京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合成。每次扩增反应均含阳性对照(重组ID1质粒)和阴性对照(双蒸水)。ID1表达相对定量采用2—ΔΔCT计算[13]。
1.2.2.3细胞增殖
将细胞浓度调至2.5×104mL-1,以每孔0.2mL加入96孔板,用含10%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培养96h。培养结束前加入CCK8试剂,每孔20μL,5%CO2,37℃继续培养3h,酶标仪450nm检测光密度(OD)值。将ID1基因构建载体采用慢病毒转染K562细胞,并分析ID1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
1.2.2.4细胞凋亡
将1×106细胞接种于25cm2培养皿,用无血清的1640培养液培养24h,根据AnnexinⅤ凋亡试剂盒说明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数据采用中位数表示。不同组间连续变量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测(多组)和Mann-WhitneyU检测(两组)进行比较。不同组间分类变量资料差异采用Pearsons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法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分析设定P值为双侧分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ID1在C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
采用RQ-PCR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ID1中位表达水平为0.0371(0~1.0000),CML组ID1中位表达水平为0.2127(0~7.6860);ID1在CML患者中表达上调(P<0.0001),见图1。ID1表达与CML患者的性别、年龄、血细胞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核型分组间ID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1RQ-PCR检测两组ID1表达水平
表1ID1表达程度与CML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
2.2ID1在CML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水平
采用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GSE4170)资料分析CML不同临床分期ID1表达情况。23例CP期患者ID1中位表达水平为-0.0053(-0.1837~0.5214);15例AP期患者ID1中位表达水平为0.2112(-0.1537~0.9466);36例BC期患者ID1中位表达水平为0.3416(-0.6377~1.4150)。AP期和BC期患者ID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P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2。
图2不同临床分期CML患者中ID1表达水平
2.3ID1促进K562细胞增殖、抑制凋亡
与对照组的K562(K562-NC)细胞相比,过表达ID1的K562(K562-ID1)细胞增殖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图3。K562-ID1细胞的总体凋亡率低于K562-NC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4。
图3ID1促进K562细胞增殖
图4ID1抑制K562细胞凋亡
3、讨论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与CML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14,15],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他机制也参与了这一过程[16]。本课题组曾报道DDX43通过H19和miR-186促进CML进展[17]。ID1通过抑制转录因子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增殖[12,18]。WANG等[12]报道ID1通过调控AKT信号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研究曾报道ID1在AML患者中高表达,其高表达患者预后不良[13]。但ID1在C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目前鲜见报道。本研究采用RQ-PCR方法检测了35例CML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中ID1的表达水平,发现ID1在CML患者中表达上调;但ID1表达与CML患者的性别、年龄、血细胞参数、核型分组间未发现有明显相关性,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
由于本研究的CML样本中AP期患者不足3例,不满足统计分析的条件。因此,选用GEO数据库(GSE4170)资料分析CP、AP期和BC期ID1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P期和BC期患者ID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P期,提示ID1可能参与CML的疾病进展。进一步分析ID1对CML白血病细胞株K562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将ID1通过慢病毒转染K562细胞,通过流式分选和抗生素筛选获得K562-ID1细胞和K562-NC细胞,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细胞相比,ID1过表达能够促进K562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
综上所述,ID1可能促进CML进展,其表达水平可作为CML患者实验室检查的潜在分子标志。
马吉春,李新雄,唐丽娟,周静东,袁畅,钱军,林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ID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作用机制[J].现代医药卫生,2020(18):2860-2863.
分享:
急性脑梗死是脑组织因突然失去供血所发生的坏死性病变,其病因多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因素相关,在临床上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已逐渐下降,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仍是大多数患者存在的后遗症,如失语、瘫痪等表现,会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下降,还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
2025-03-21糖类 抗 原 242(CA242)是一种唾液酸化糖类抗原,以 糖 蛋 白/糖 脂 的 形 式 存 在 于 细 胞 表 面,或 以 O-连接富集 的 糖 蛋 白 的 形 式 存 在 于 血 清 中[1]。CA242在健康人体中 水 平 较 低,经 过 氧 化 酶 染 色,仅 在 胆 管细胞、胰管细胞中可见少量 CA242。当正常组织发生癌变时,CA242 通过肿瘤细胞进入 血 液 循 环,血 清 中CA242水平将明显升高,尤其是在胰腺癌中表达较为明显。
2025-03-18临床研究显示[2],疾病发作的早期阶段,常表现为缺乏特异性的临床体征,即蛋白尿、贫血、血沉增快等,早期诊断难度高,对疾病针对性治疗产生阻碍。此外,疾病发作期间的疼痛表现明显,如不加以控制和缓解,会降低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对疾病治疗及预后产生消极影响。
2025-02-08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因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不足,或血液毒素干扰红细胞的生成代谢导致的贫血,会增加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1-2]。据统计,中国超过50%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贫血,慢性肾脏病3期的贫血发生率为51.1%,到慢性肾脏病5期可高达90.2%[3]。
2025-02-07贫血是血液科常见疾病,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下降,导致缺乏足够的红细胞对组织、器官供氧,引发一系列症状[1]。贫血患者以乏力、头晕为主要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器官病变,造成严重后果。不同贫血类型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存在差异性,尽早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2025-02-07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技术中,自动化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并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检测效率。自动化检测技术是保证条件控制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对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非常必要。临床生物化学自动化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光谱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离子选择电极技术及化学检测技术等。
2025-02-05细菌感染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比如败血症和菌血症。鉴定细菌的种类是治疗前的一种重要手段,鉴定出不知名细菌与已知细菌之间的关系[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有核酸检测、自动化仪器鉴定法、生物化学检测鉴定法等。
2025-01-15HDN在世界范围内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轻者可见黄疸和贫血,重者进展迅速,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心力衰竭甚至胆红素脑病,危及新生儿的生命[2]。笔者研究发现有关HDN的文章很多,但尚鲜见适用于预测诊断ABO-HDN的患病风险评分模型出现,故本文尝试建立该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早期患病风险提示。
2025-01-15脓毒症的发生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同时也可导致肾脏受损,当脓毒症患者出现脓毒症休克时,其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概率较高。危重患者发生进行肾损伤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脓毒症是主要原因之一。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不仅可对血液中炎性因子及代谢废物起到清除作用,还可使水负荷减轻,从而代替已经受损的肾脏功能。
2025-01-14临床救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血液制剂包括病毒灭活血浆、机采血小板、洗涤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新鲜冷冻血浆等,而以上集中血液制剂在应用前需要完成检验和配比两个流程[1]。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输血检验过程中面临着着传染、职业暴漏等风险,存在配比不当、消毒间隔时间长等问题,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2025-01-14人气:18466
人气:15453
人气:14982
人气:14537
人气:1301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期刊人气:111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238
国内刊号:11-5399/R
邮发代号:80-162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