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及其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时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标本进行复核,总结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及纠正方法。结果:在84例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患者中,有52例患者是因为乙二胺四乙酸诱导凝集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占全部患者的61.90%,有26例(30.95%)患者为大血小板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白细胞周围卫星现象及冷凝集现象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分别为2例、 4例。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干扰因素,尤其是在计数血小板时有可能会存在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应进行手工复检,找到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并及时处理,以提高血小板计数准确性,防止误诊。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检查中最常用的项目之一,而血小板作为血液的组成成分,在体内具有重要的凝血、止血、血栓形成等生理和病理作用,因此成为血常规检查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关键作用[1]。目前,血细胞分析仪因其简便、快捷、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已成为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手段。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主要有电阻法、VCS技术、阻抗射频技术联合法、MAPSS技术等,具有诸多优越性。但由于操作误差、测定原理、仪器局限性等许多干扰因素的存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仍可能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因此经常会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而导致的计数不准确现象[2],进而导致误诊甚至医疗纠纷,给患者造成生理及心理痛苦。因此,预防和纠正此类血小板计数错误至关重要[3-5]。为探讨分析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出现的原因及预防、纠正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时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涂片及手工计数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累计检测血常规标本235287份,参照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血小板参考方法》制定的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文件中有关复检的标准,有84例患者血小板低于50×109/L。84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7例,年龄范围在7-69岁,平均年龄(34.56±7.83)岁。
1.2 仪器与试剂
本研究所用血细胞分析仪为日本希斯美康生产,型号为Sysmex XE-2100;试剂同样为日本希斯美康公司专用血球试剂及质控品;显微镜为日本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
1.3 标本采集
所有被检测者均为静脉采血,加入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的真空管中,在进行充分摇匀后,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按照程序操作。低于标准化操作规程复检标准(50×109/L)的患者进行手工复检,如果有血小板凝集、大血小板等现象,则进行抽血复查。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乙二胺四乙酸诱导凝集所致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52例,大血小板所致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26例,白细胞周围的血小板卫星现象2例,冷凝集致血小板假性减少4例。
2.1 乙二胺四乙酸诱导凝集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
84例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中,有52例患者是因为EDTA诱导凝集出现的,占到全部患者的61.90%,其发生原因与自身免疫或肿瘤有关[6],其发生机制为EDTA诱导血小板中的部分特殊蛋白,导致血小板发生凝集现象,从而造成计数结果出现假性减少。此类标本镜下可见血小板凝块,大小不等。对这部分患者,重新采血,并在1min之内上机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首次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 大血小板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正常阈值为2-30fl之间,如果血小板体积高于30fl时,易被归成小红细胞,导致血小板计数低于实际值。此类现象较多发生在白血病及肝病患者血液[7],本研究中有26例(30.95%)患者是由于此原因导致的计数假性减少。对此类患者样本采取手工计数,可获得准确结果,与首次结果相比,差异也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3 血小板卫星现象
发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EDTA诱导血小板表面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与中性粒细胞Fc段受体粘附、结合,镜下可见血小板粘附在白细胞周围,导致出现卫星现象,使得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的血小板被计数成为白细胞,发生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通过手工计数,也可获得正确结果。此类现象较为少见,本研究中仅有2例。
2.4 冷凝集现象
随着各医院保暖设施的完善,此现象也较为少见。在84例患者中,有4例是由此引起的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将出现此现象的样本放置在37℃水浴中30min后上机检测,可获得正常范围内的血小板计数。
3、 讨论
血小板具有止血及血栓形成等作用,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血小板是重要的参数之一,错误的结果会导致临床误诊、误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当前,绝大部分检验科室都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虽然有高效智能等诸多优点,但因存在不可避免的干扰因素,仍然可能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等现象。因此,为保证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时,应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复检。
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乙二胺四乙酸诱导凝集、大血小板、血小板卫星现象及冷凝集等,通过采取重新抽血、手工复检等措施,均可获得正确结果。
总之,当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时,应引起检验人员足够的重视,血小板直方图和白细胞散射图有异常提示时,也不应忽视,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避免错误结果,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薛燕艳.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细胞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3):101.
[2]陈林,张莉滟.血细胞分析常见标本干扰因素及解决方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4):391-392.
[3]戴晓宁,宋红美.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错误23例原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7):1127-1128.
[4]Zandeeki M, Genevieve F, Gerard J, et al. Spurious counts and spurious results on haematology analyserst areview. Part1: platelets[J].Int J Lab Hematol,2007,29(1):4-20.
[5]刘昕明,赵丽艳,庞孟煜,等.83例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159-160.
[6]Mori M, Kudo H, Yoshitake S, et al. Transient 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otpenia in apatient with sepsis[J].Intensive Care Med,2000,26(2):218-220.
[7]陶从余.58例血细胞计数仪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分析与纠正[J].临床医学:中旬刊,2011,24(9):4757-4758.
杨坚,鹞国斌.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4):4791-4791,4794.
分享:
2019年,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大流行出现。该病毒是一种包膜的线性单链阳性RNA 病毒,因其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冠状而得名。它属于冠状病毒科和 β 冠状病毒属 。发烧门诊中常见的另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病毒是流感病毒。由于其症状与 COVID-19 相似且流行率持续较高,也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
2025-04-14急性脑梗死是脑组织因突然失去供血所发生的坏死性病变,其病因多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因素相关,在临床上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已逐渐下降,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仍是大多数患者存在的后遗症,如失语、瘫痪等表现,会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下降,还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
2025-03-21糖类 抗 原 242(CA242)是一种唾液酸化糖类抗原,以 糖 蛋 白/糖 脂 的 形 式 存 在 于 细 胞 表 面,或 以 O-连接富集 的 糖 蛋 白 的 形 式 存 在 于 血 清 中[1]。CA242在健康人体中 水 平 较 低,经 过 氧 化 酶 染 色,仅 在 胆 管细胞、胰管细胞中可见少量 CA242。当正常组织发生癌变时,CA242 通过肿瘤细胞进入 血 液 循 环,血 清 中CA242水平将明显升高,尤其是在胰腺癌中表达较为明显。
2025-03-18临床研究显示[2],疾病发作的早期阶段,常表现为缺乏特异性的临床体征,即蛋白尿、贫血、血沉增快等,早期诊断难度高,对疾病针对性治疗产生阻碍。此外,疾病发作期间的疼痛表现明显,如不加以控制和缓解,会降低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对疾病治疗及预后产生消极影响。
2025-02-08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因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不足,或血液毒素干扰红细胞的生成代谢导致的贫血,会增加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1-2]。据统计,中国超过50%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贫血,慢性肾脏病3期的贫血发生率为51.1%,到慢性肾脏病5期可高达90.2%[3]。
2025-02-07贫血是血液科常见疾病,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下降,导致缺乏足够的红细胞对组织、器官供氧,引发一系列症状[1]。贫血患者以乏力、头晕为主要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器官病变,造成严重后果。不同贫血类型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存在差异性,尽早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2025-02-07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技术中,自动化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并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检测效率。自动化检测技术是保证条件控制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对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非常必要。临床生物化学自动化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光谱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离子选择电极技术及化学检测技术等。
2025-02-05细菌感染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比如败血症和菌血症。鉴定细菌的种类是治疗前的一种重要手段,鉴定出不知名细菌与已知细菌之间的关系[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有核酸检测、自动化仪器鉴定法、生物化学检测鉴定法等。
2025-01-15HDN在世界范围内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轻者可见黄疸和贫血,重者进展迅速,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心力衰竭甚至胆红素脑病,危及新生儿的生命[2]。笔者研究发现有关HDN的文章很多,但尚鲜见适用于预测诊断ABO-HDN的患病风险评分模型出现,故本文尝试建立该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早期患病风险提示。
2025-01-15脓毒症的发生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同时也可导致肾脏受损,当脓毒症患者出现脓毒症休克时,其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概率较高。危重患者发生进行肾损伤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脓毒症是主要原因之一。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不仅可对血液中炎性因子及代谢废物起到清除作用,还可使水负荷减轻,从而代替已经受损的肾脏功能。
2025-01-14人气:18521
人气:15536
人气:15054
人气:14763
人气:1303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血液学杂志
期刊人气:148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2806
国内刊号:42-1284/R
邮发代号:38-169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