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检验临床血常规的应对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我院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检验结果,并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结果:临床分析结果显示,标本采集、仪器设备、生理因素及人为因素是影响血常规检验因素。结论:为了保证血常规检验的质量,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确保提升血常规临床检验的质量。
在临床上,血常规是血液检验中的常规方法,主要是用于检测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质量及血红蛋白,通过观察指标形态分布及数量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1]。血常规作为临床常规检验方法,在一线临床检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选取我院120例血常规检验标本,分析总结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015年我院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12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最小23岁,最高78岁,平均年龄(45.8±4.6)岁。患者均行血常规,血常规检验仪器为三分类分析仪,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全血质控物、溶血剂和稀释液,一次性20ul采血吸管,而血细胞分析采用真空采血管。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间120例患者血常规标本及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血常规结果,并分析总结影响血常规检验数据准确性的各类影响因素。
1.2.2 检验方法 受检者休息15min后,取肘部静脉血2ml存储于采血吸管中,颠倒均匀备用。在采集患者末梢血时,用针刺左手无名指2~3mm,并混合0.5ml稀释液与20ul全血,然后反复冲洗血管,并混合均匀,WD与PD分析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2]。其中,末梢血放置3min后检测,且所有标本均于2h内检测完成。
为了保证检测仪器处于正常状态,应将室内参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以血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为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指标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末梢血检测指标中,MCHC、PLT及RBC等指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血液指标结果,采集、仪器、生理及人为因素是影响末梢血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具体见表1。
表1末梢血及静脉血检测结果比较(1)
表1末梢血及静脉血检测结果比较(2)
3、讨论
在临床血液检测的各种方法中,血常规是最为常用的方法,而血常规检测主要是末梢血采集和静脉血采集两种方法。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静脉血采集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稍微高于末梢血采集检验结果,所以在血常规检测方法选择时通常选择静脉血采集。但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即便是小动脉应激反应,也会影响WBC水平。同时,末梢血血管狭窄,循环性不佳,在其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末梢血针刺深度不够,则会导致PLT由于受到挤压而导致发生损耗,致使结果的准确性下降[3]。
为了预防各类因素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转,这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基本前提,为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设备维护,严格控制温度及湿度有重要意义,做好防尘工作。如果温度过高或湿度过高,则仪管径会发生变化,而如果湿度过大,则机器可能由于生锈而不能正常运转。第二,由于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也有影响,所以也需要严格控制人为因素,避免其对检测结果缠身不利影响[4]。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末梢血采集和静脉血采集两种方法检测指标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末梢血检测指标中,MCHC、PLT及RBC等指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血液指标结果,采集、仪器、生理及人为因素是影响末梢血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需规范血管采集,并及时送检采集标本,避免由于运功不及时而导致标本中的某些生化物质成分改变;在送检之前,检查试管或容器是否出现破漏,避免污染;科学化存蓄各个标本,避免由于标本存储不当而影响标本质量。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是血液检测中常用和最为有效的检测方法,而目前血常规检测有末梢血采集和静脉血采集两种。本研究认为,末梢血采集和血常规采集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性无明显差异,均可作为血常规的检测手段使用,但也需要患者病情状况合理选择采集方法。
参考文献:
[1]卢携弟,吕艳琼.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09):116-117.
[2]石磊.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1(02):88-89.
[3]崔淑兰.200例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5,03(08):1389-1390.
[4]赵雪妃.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06(03):294-295.
王霞.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7,(5):154. DOI:10.3969/j.issn.1671-0223.2017.05.138.
分享:
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230万例。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BC患者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占BC患者的50%以上。老年BC目前尚无公认的临床治疗规范,且无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糖蛋白丝甘蛋白聚糖(SRGN)是一种蛋白多糖,贮存于颗粒或细胞外囊泡中,具有中和水解酶、调控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
2025-04-192019年,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大流行出现。该病毒是一种包膜的线性单链阳性RNA 病毒,因其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冠状而得名。它属于冠状病毒科和 β 冠状病毒属 。发烧门诊中常见的另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病毒是流感病毒。由于其症状与 COVID-19 相似且流行率持续较高,也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
2025-04-14急性脑梗死是脑组织因突然失去供血所发生的坏死性病变,其病因多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因素相关,在临床上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已逐渐下降,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仍是大多数患者存在的后遗症,如失语、瘫痪等表现,会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下降,还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
2025-03-21糖类 抗 原 242(CA242)是一种唾液酸化糖类抗原,以 糖 蛋 白/糖 脂 的 形 式 存 在 于 细 胞 表 面,或 以 O-连接富集 的 糖 蛋 白 的 形 式 存 在 于 血 清 中[1]。CA242在健康人体中 水 平 较 低,经 过 氧 化 酶 染 色,仅 在 胆 管细胞、胰管细胞中可见少量 CA242。当正常组织发生癌变时,CA242 通过肿瘤细胞进入 血 液 循 环,血 清 中CA242水平将明显升高,尤其是在胰腺癌中表达较为明显。
2025-03-18临床研究显示[2],疾病发作的早期阶段,常表现为缺乏特异性的临床体征,即蛋白尿、贫血、血沉增快等,早期诊断难度高,对疾病针对性治疗产生阻碍。此外,疾病发作期间的疼痛表现明显,如不加以控制和缓解,会降低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对疾病治疗及预后产生消极影响。
2025-02-08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因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不足,或血液毒素干扰红细胞的生成代谢导致的贫血,会增加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1-2]。据统计,中国超过50%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贫血,慢性肾脏病3期的贫血发生率为51.1%,到慢性肾脏病5期可高达90.2%[3]。
2025-02-07贫血是血液科常见疾病,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下降,导致缺乏足够的红细胞对组织、器官供氧,引发一系列症状[1]。贫血患者以乏力、头晕为主要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器官病变,造成严重后果。不同贫血类型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存在差异性,尽早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2025-02-07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技术中,自动化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并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检测效率。自动化检测技术是保证条件控制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对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非常必要。临床生物化学自动化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光谱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离子选择电极技术及化学检测技术等。
2025-02-05细菌感染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比如败血症和菌血症。鉴定细菌的种类是治疗前的一种重要手段,鉴定出不知名细菌与已知细菌之间的关系[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有核酸检测、自动化仪器鉴定法、生物化学检测鉴定法等。
2025-01-15HDN在世界范围内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轻者可见黄疸和贫血,重者进展迅速,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心力衰竭甚至胆红素脑病,危及新生儿的生命[2]。笔者研究发现有关HDN的文章很多,但尚鲜见适用于预测诊断ABO-HDN的患病风险评分模型出现,故本文尝试建立该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早期患病风险提示。
2025-01-15人气:18544
人气:15562
人气:15077
人气:14823
人气:1304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血液学杂志
期刊人气:148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2806
国内刊号:42-1284/R
邮发代号:38-169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