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观察实施循证护理对预防白血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术后静脉炎的临床效果

  2020-05-19    28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循证护理对预防白血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术后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穿刺部位的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出院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穿刺部位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够减少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关键词:
  • 循证护理
  • 白血病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 静脉炎
  • 加入收藏

白血病是临床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是目前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手段及方法。化疗过程中为了避免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痛苦,需对其留置静脉导管[1]。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入(PICC)由于操作简单、可长期留置导管,能有效避免反复穿刺对患者产生的痛苦,因此是目前白血病患者首选的置管方式[2]。但PICC本身是一种创伤性的诊疗手段,在给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静脉炎是PICC置管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影响了化疗的顺利进行。本研究对循证护理预防白血病PICC患者置管期间静脉炎的发生,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纳入标准:(1)均经骨髓穿刺及骨髓切片确诊;(2)均符合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年龄≥18岁;(3)均采用PICC置管,由同一组护理人员操作,知情同意;(4)无全身感染;(5)无全身无严重出血性倾向的相关疾病;(6)肢体活动自如;(7)无静脉血栓史及其高危因素;(8)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病史。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肾等器官疾病;(2)穿刺侧有其他导管者;(3)有血管外科手术史者;(4)已知或怀疑患者对导管所含成分过敏者;(5)血管畸形。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0~58岁,平均(36.5±2.8)岁。病程(2.54±1.25)年。疾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2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8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2~62岁,平均(37.2±2.3)岁。病程(2.43±1.36)年。疾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5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2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两组的置管护士均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资格认证,留置成功后选用3M透明敷贴固定导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于肘窝下两横指处进行穿刺,按照常规固定导管并执行透明敷贴更换步骤,观察置管后的反应、导管固定情况和病情发展情况[3],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给予PICC置管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预防静脉炎,内容如下: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科室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小组成员由专科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护师担任。小组成立后进行培训,确定预防静脉炎为主题,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的有关文献,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寻找循证支持,制定循证护理措施。

1.2.2循证护理措施

(1)预处理:于置管前10min采用0.9%氯化钠溶液+庆大霉素或地塞米松进行PICC导管的浸泡。使用肥皂水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清洁2次,面积大于25cm×25cm。(2)改良置管方法:穿刺前选择血管要有优先顺序,以贵要静脉为首选,其次为正中静脉,最后为头静脉。穿刺的位置尽量选择在近心端距肘窝4cm以上,此处不仅血流量大,而且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同时有利于固定无菌敷贴和降低关节互动造成的导管摩擦血管内膜的现象。穿刺前使用湿热敷(45℃)扩张血管,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细胞缺氧,有效减少炎性递质释放。置管成功采于贴膜上方沿静脉走向给予水胶体敷料,宽度大于穿刺血管的2cm[3]。置管后由专人每日评估1次患者的PICC管留置情况。(3)红外线照射(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50W,波谱范围2~50μm,飞利浦HP3643型红外线治疗仪),把红外线灯置于PICC置管处的上方,照射灯与皮肤距离30~35cm,每次40min,自置管开始连续7d。照射的高度根据患者耐受温度的程度进行调整,以患者自觉热度舒适且无灼热感为度,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防止灼伤皮肤[6]。(4)手臂运动:向患者讲解手臂运动的内容和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指导患者置管侧手臂绷直,抬高至与肩齐平,重复进行握拳—松开的动作。握拳时间为5s,每次锻炼进行30次,每天4次。嘱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刚开锻炼时避免用力多大,运动量可减半,以减少穿刺口出血。(5)多元化的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于患者置管后及每次入院化疗时进行1次时间约30min的健康教育,结合视频、宣传手册进行宣教,重点强调PICC术后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导管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并发症预防能力。同时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加入白血病电话、微信咨询平台,定期发放白血病治疗、PICC的相关护理信息,并进行答疑,同时给予患者监督和鼓励。

1.3观察指标

1.3.1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静脉炎的判定标准及严重程度分为穿刺点红、肿、热、痛,未触及硬结,按照严重程度分为1级:穿刺点出现红、肿、热、痛,但静脉无硬结及条索样改变。2级:穿刺点症状明显,有条索样改变,但无硬结。3级穿刺点出现条索样改变并出现硬结。同时统计静脉炎出现的时间。

1.3.2疼痛情况

置管7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向患者出示一个标有10个刻度的直尺,表示疼痛由弱到强;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的主观感觉进行划线评分),0、1~3、4~6、7~10分别代表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

1.3.3置管时间

为PICC的总留置时间,自置入PICC导管起至拔出的总时间。

1.3.4护理满意度

于置管7d后采用我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置管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5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20.0,组间比较时对于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比较

2.2两组疼痛情况、置管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穿刺部位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的疼痛情况、置管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白血病的特点是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患者大多采用化疗治疗。但由于化疗药物具有细胞毒性,可刺激患者的外周静脉,若采用常规手背浅静脉作为输液通路,患者血管周围组织坏死的风险性较大。PICC是当前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比较广泛的化疗药物输注途径,其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便于长期保留的特点,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无痛、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长期进行化疗的白血病患者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PICC置管后损伤了血管内皮细胞,其在给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有研究报道[4],PICC置换术后的第2~7天患者较容易出现静脉炎,其发生率可达18.1%~27.7%。尤其是白血病患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其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患者一旦发生静脉炎,可导致治疗中断、再次置管等,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均可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积极预防白血病化疗PICC置管患者的静脉炎的发生十分重要。

循证护理是一种结合研究依据、患者需求、临床经验等制定的护理方案,其核心是以最佳证据为基础开展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护理效果有积极作用[5]。在现有护理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循证护理的实施能够将有效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减少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的出现,笔者科室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积极地寻找循证支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其严重程度,并延迟其出现的时间,延长了置管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黄维明等研究报道[6],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本研究中的循证护理措施,如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7],穿刺前肥皂水清洁、湿热敷,穿刺后手臂运动[8]等都是经临床研究所证实的能够有效预防静脉炎的措施。静脉炎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减少了二次置管的发生,延长了置管的时间,保证了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其治疗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引起局部照射部位的温度升高,扩张局部血管,改善微循环和氧供,加快局部新陈代谢,减少炎性物质产生,有效清毒性成分,降低变态反应性,从而达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目的[9,10]。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循证护理组的患者置管后7d的疼痛轻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循证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而且通过多元化健康教育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也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交流,这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能够减少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丹海永,田金满,刘瑞颖,等.PICC在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J].河北医药,2014,2(1):139-140.

[2]连莲淑,陈雯雯,郑淑敏,等.早产儿经贵要静脉和大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512-1514.

[3]刘秀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化疗患者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7):57-58.

[4]张玉丹.水胶体敷料预防肿瘤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2):166-172.

[5]黄华敏,蒋彩华,邢益阳.循证护理在降低胃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6):851-853.

[6]黄维明,张静,应华萍.循证护理预防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3):1575-1577.

[7]王任姣,赵永兰.集束化护理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J].中国病案,2016,17(12):86-88.

[8]李淑娟,赵洁,刘爱红,等.虎力散外敷联合手臂运动防治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5):772-774.

[9]孙园园.舒康博水凝胶联合红外线照射预防PICC穿刺后致静脉炎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3,20(2):34-35.

[10]计敏利,李艳红,涂芬,等.如意金黄散加地塞米松外敷配合红外线热疗预防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3):37-39.


徐莎.循证护理对预防白血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术后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05):107-10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期刊人气:1341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7088

国内刊号:21-1501/R

邮发代号:8-88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