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黄蜡果植物鉴定、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4-06-24    4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黄蜡果(Stauntonia brachyanthera Hand.-Mazz.)是木通科野木瓜属植物,在侗医药中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其全草均可入药。藤茎具有清热利尿、通经活络、镇痛排脓、通乳等作用,与木通功效相似,民间有将黄蜡果藤茎代替木通入药的用法。该植物主要从黄蜡果的果、花、叶和藤茎进行鉴定。经过查阅文献对黄蜡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主要含有三萜、黄酮、苯乙醇苷、苯丙素类等成分。目前对黄蜡果的药理活性主要集中在镇痛、抗炎、抗痛风、抗氧化、保肝、利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 侗药
  • 化学成分
  • 治疗结石
  • 药理活性
  • 鉴定
  • 黄蜡果
  • 加入收藏

黄蜡果(Stauntonia brachyanthera Hand.-Mazz.)为一种常绿木质藤本植物,主要生长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区,属木通科野木瓜属植物。黄蜡果全身是宝,根、茎、叶等均可入药。果实形态呈肾形,故侗药中俗称“猪腰子”,其果实味美营养成分丰富,黄蜡果果实在民间当预知子药用,果皮含有众多石细胞,民间用于治疗结石;叶在民间亦入药,用于外感风寒、头痛胸闷、吐泻腹胀[1]。黄蜡果又称黄果七叶莲,已经入选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藤茎一般秋季采收,除去细枝,切片后干燥。黄蜡果藤茎具有清热利尿消肿、通经活络、镇痛排脓、通乳、祛风散瘀,活血止痛等作用。此外还能治疗胃、肠胆及尿路结石疼痛,各种神经性疼痛等。与木通功效相同,民间常用其代替木通入药[2]。黄蜡果的药用价值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近年来有一些研究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并且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因此本文拟对黄蜡果植物的鉴定、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进行文献综述,为黄蜡果的后期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黄蜡果植物的鉴定


1.1性状鉴定

1.1.1果实

黄蜡果果实形态与预知子基本相同,呈肾形或长椭圆形,稍弯曲,果皮黄色,表面有一层蜡被,顶端钝圆,基部有果梗痕,成熟后不开裂,果为浆果状肉质蓇葖果[3],果期8~11月。

1.1.2花

花期4月,伞房花序;花单性,雌雄同株;萼片6片,排成内外两轮,较肥厚,稍肉质,先端圆钝呈小兜状;花瓣缺;雄花之外轮萼片(3枚)卵状披针形,雄蕊花药内弯,药隔稍延伸,成极微小长不及1 mm的凸头状附属体;雌花雌蕊心皮3枚[1]。

1.1.3叶

叶全体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小叶5~9片,纸质,全缘,小叶匙形,两侧近基部的一对小叶椭圆形,先端长尾尖,顶部具易折断的针状细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圆[4]。

1.1.4藤茎

藤茎圆柱形,中空,略弯曲,表面灰褐色,外皮粗糙,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或纵沟纹,具突起的皮孔,节部膨大或不明显,具侧枝痕。体轻,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较厚,黄棕色或灰黄色,木质部黄白色,有小孔,射线黄棕色,呈放射状排列,髓小,黄棕色[5]。

1.2显微鉴定

粉末为淡黄色,多网纹导管碎片,宽28~60μm,多形状不规则的石细胞,长38~63μm,宽21~54μm,孔沟明显,壁厚,胞腔小,木纤维长梭形,成束,两端不整齐,壁木化,纹孔明显。木化的薄壁细胞壁长方形,壁增厚,纹孔明显。射线细胞不规则,长方形,壁增厚,木化,有纹孔。


2、化学成分


研究发现,黄蜡果含有三萜类[6,7,8]、黄酮类[9,10]、苯乙醇苷类[11]、苯丙素类[9]、酚类[9,12,13]和肌醇[14]等化合物,黄蜡果的大多数成分有药理活性。

2.1三萜类

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如石竹科、葫芦科、毛茛科、远志科、桔梗科、玄参科等植物中,具有降血糖、抗肿瘤、保肝、抗氧化、抗菌、保肾、调节免疫系统等许多药理作用[15]。陈超等[7]在2011年从藤茎中分离出8个化合物,包括齐墩果酸、3-乙酰齐墩果酸等4个三萜类物质,几年后又从黄蜡果中得到一个三萜皂苷[6]。王雷等[16]在对黄蜡果果皮的分离纯化中,得到8个物质,经现代波谱技术手段鉴定分类后,发现1个三萜类物质。张辘辘等[10]从黄蜡果叶中分离得到5个新化合物和1个在同属植物分离得到过的物质,其中3个为三萜类成分。2015年,ZHAO[11]等从根茎中得到8个新的三萜类物质,分别鉴定为brachyanthera acid A,brachyantheraoside A1-A5和brachyantheraoside B6,B9。LIU等[17]分出了10个三萜类化合物(yemuoside YM7等)。2016年又从叶中分离得到11个三萜类物质,其中有4个为首次分离得到[18]。2017年LIU等[19]得到4个三萜类化合物。2020年LI等[20]从果实中分出松叶菊萜酸、木通萜酸等6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见表1。

表1黄蜡果中部分三萜类化合物结构

2.2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集中分布在被子植物中,广泛分布于豆科、蔷薇科、芸香科、姜科等植物中[21],具有抗自由基、抗氧化、防治心血管疾病、抑菌、抗癌、抗肿瘤、促进病变细胞凋亡、保肝等作用[22]。张辘辘等[10]从黄蜡果叶中得到3个黄酮类化合物。张毅等[9]从黄蜡果根中分离出包括荭草苷在内的7个黄酮类物质。LIU等[17]从茎中分离出了山柰酚-3-O-芸香糖苷等7个黄酮类化合物。见表2。

表2黄蜡果中部分黄酮类物质结构

2.3苯乙醇苷类

苯乙醇苷类广泛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马鞭草科、木通科、车前科等多种植物中均存在该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保肝、抗菌等作用[23]。陈超等[7]在2011年从黄蜡果的藤茎中分离得到一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在2013年又从黄蜡果中得到3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6],分别为2-(3,4-dihydroxyphenyl)ethylb-D-glucopyranoside, 10-O-phenethyl-a-L-rhamnopyranosyl-(1/6)-b-D-glucopyranoside和木通苯乙醇苷B。LIU等[17]在藤茎中也分离出了木通苯乙醇苷B和其他2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见表3。

2.4苯丙素类

苯丙素分为苯丙素类、香豆素和木脂素,在中草药中广泛存在,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骨质疏松、抗凝血、保肝利尿、抗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等作用[24]。2013年,CHEN等[6]从黄蜡果植物中得到4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为staunoside C,cyclo-olivil-9-O-b-D-glucopyranoside, ficuscarpanoside B,ficuscarpanoside A。2015年LIU等[17]从茎中分出4个苯丙素类物质(tortoside F、brachyanin E、staunoside C、7-(4-hydroxy-3-methoxy-phenyl)-7′-(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7,9′:7′,9-diepoxylignan-8H,8′-O-β-D-(2′′,7′-epoxy)-glucopyranoside);张毅等[9]从根中分出1个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3-甲氧基-4-羟基-桂皮醛。化合物结构见表4。

表3黄蜡果中部分苯乙醇苷类物质结构

2.5其他成分

研究人员还从黄蜡果植物中分离出甾醇类如胡萝卜苷、β-谷甾醇等,以及酚酸类物质等化合物[27]。


3、黄蜡果植物药理活性


3.1抗氧化作用

ZHAO等[11]对根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细胞毒性测试,结果显示大多数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通过使用2,2-二苯基-1-三硝基苯(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 ABTS)和铁离子总还原能力(Ferric-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测定这3种方法,与维生素C和槲皮素相比,评估了黄蜡果经大孔吸附树脂的不同洗脱液的提取物、分离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表明40%乙醇洗脱液部位的活性在所有3种测试方法中都与维生素C和槲皮素的活性几乎相同,表明这部分存在更多潜在的活性成分,其中木通苯乙醇苷B活性最高,该成分在黄蜡果植物中含量也较高。

3.2保护肝脏作用

MENG等[26]发现黄蜡果的果实中的9种化合物在对半乳糖胺(D,L-galactosamine)诱导的WB-F344细胞毒性实验中,显示出保肝作用,其存活率非常接近阳性药双环醇,其中有4个化合物是新化合物。此外,在研究brachyantheraoside A5对四甲基伞形酮(Methylumbelliferone, 4-MU葡萄糖醛酸化的抑制作用中,结果提示brachyantheraoside A5导致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小,这表明该化合物及其类似物可能是新的安全先导化合物,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成保肝药。

表4黄蜡果中苯丙素类化合物结构

3.3利尿作用

黄蜡果藤茎提取物对正常大鼠的利尿作用有显著影响。有学者从其显微特征、主要成分分析鉴定、利尿作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17]。药理评价表明,与呋塞米(Furosemide)观察组比较,黄蜡果藤茎提取物可显著增加大鼠尿量,在低剂量(150 mg/kg)下,作用与呋塞米观察组一致。中高剂量(300 mg/kg、600 mg/kg)下的尿量较呋塞米观察组明显增加,后4 h的趋势与呋塞米观察组相似,且6 h后在中、高、低剂量下均能持续发挥药理作用,这表明其效果持续时间更长,最佳起效时间应该是前2 h。

3.4抗痛风活性

黄蜡果治疗痛风的潜在化合物中以苯乙醇苷抗痛风活性最好,其次是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其抗痛风的关键靶点可能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整合素α-4(Integrin Subunit Alpha 4,ITGA4)和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γ(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 Gamma, PIK3CG),进一步通过功能富集发现黄蜡果可能通过协同调节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多种生物通路发挥抗痛风作用[28]。LIU等[17]对黄蜡果叶中的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及活性研究,发现Brachyantheraoside B4和一种三萜化合物有显著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半抑制浓度(Half-maximal drug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值分别为0.20和18.5μmol/L,尤其是与别嘌醇(IC50:44.0μmol/L)比较活性更好。其他化合物也有中度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果实中存在的齐墩果烷型降三萜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抑制活性,可阻断尿酸的产生,齐墩果烷型降三萜类化合物可作为一种新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17]。

3.5镇痛作用

孟大利等[29]研究了黄蜡果镇痛活性及作用机制,发现黄蜡果藤茎的乙醇提取物能显著降低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热板实验结果显示乙醇提取物部分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提高小鼠的疼痛阈值,显著降低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部水肿程度;在甲醛诱导的炎症损伤中显示出抑制作用。并且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发现YM11的镇痛机制与直接降低钠离子通道电流密度、抑制MAPK调节的钠通道蛋白表达、产生包括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 IL-1β)等在内的炎症介质密切相关。

3.6抗炎作用

黄蜡果的抗炎作用主要由其中的三萜类化合物主导,YANG等[30]对从黄蜡果果实中纯化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进行了抗炎活性研究。发现分离的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brachyantheraoside A6和YM14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其IC50值分别为16.09和20.19μmol/L。同时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法检测细胞毒性,没有一种测试化合物在其有效浓度下表现出细胞毒性。LI等[20]从果实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出齐墩果烷型降三萜类化合物,也发现其抗炎活性,其中brachyantheraoside B10、brachyantheraoside C1、YM24展现出比吲哚美辛更强的抗炎活性,并且通过对化合物刺激的细胞进行MTT测定发现,在6.25、12.5、25、50和100μmol/L均未表现出细胞毒性。

3.7其他药理作用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yltransferases, UDP-UGT)是结合在内质网上的膜蛋白,对于维持内源性化合物的动态平衡和药物等外源性化合物的外排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LIU等[25]从黄蜡果中得到的23个齐墩果烷型降三萜类化合物里发现7个化合物对UGT1A1、UGT1A3和UGT1A10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其中活性最好的化合物13、14的IC50值分别为1.1和0.3μmol/L,它们的抑制动力学参数分别为0.19和0.016μmol/L。中药成分对UGTs的抑制作用可能是临床中药相互作用的重要原因。


4、展望


黄蜡果植物作为一种侗药在侗族地区被广泛使用,尽管有多种药用价值,但其相关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药理活性初步研究方面;很多药理活性的作用机制并没有深入研究,如抗氧化、保肝、抗炎活性等。侗医临床有祛风散瘀,活血止痛、治疗各种神经性疼痛等作用,但是并未见有关方面的文献报道。此外对于其质量控制方面没有研究,不同地区由于环境、气候等差异会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使用效果大大降低,因此有必要补充其质量标准。黄蜡果植物的化学成分分析、药理活性作用机制、质量标准制定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黄蜡果的药用价值,促进侗族地区经济发展。

利益冲突声明:无。


参考文献:

[1]汪冶,陈超,梅树模,等.侗药猪腰子(黄腊果)藤茎的生药鉴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16(4):238-239,248.

[2]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S].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4.

[3]刘克明,李丙贵,刘林翰,等.湖南植物志(第2卷)[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43.

[4]谢宗万,余友岑.全国中草药名鉴(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6.

[5]汪冶,梅树模,肖聪颖,等.黄蜡果野生改家种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668-1669.

[7]陈超,李振兴,孟大利,等.黄腊果藤茎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1,28(6):417-419,432.

[8]陈超,陆丁,孟大利.黄腊果藤茎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5,32(12):941-944.

[9]张毅,张建华,吴佳,等.黄腊果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6,31(5):443-447.

[10]张辘辘,朱巧,孟大利,等.黄腊果叶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Ⅰ)[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2,29(5):344-347.

[12]杨磊,高昊,王乃利,等.野木瓜酚性成分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7,17(4):242-245.

[13]杨磊.野木瓜(Stauntonia chinensis DC.)镇痛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22.

[14]黄媛,周邵伯,陆丁,等.黄腊果叶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6,33(5):351-354.

[15]杨洪飞,闵清.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3,37(1):67-69.

[16]王雷,朱巧,孟大利,等.黄腊果果皮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2,29(4):272-275,279.

[21]张鞍灵,高锦明,王姝清.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及开发利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0,15(1):69-74.

[22]文开新,王成章,严学兵,等.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0,27(6):115-122.

[23]薛景,王英爱,贾献慧,等.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分类及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8,37(5):282-290.

[24]裴月湖.天然药物化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02-127.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03821);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8B530);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4264,2021-4309);


文章来源:张振敏,舒良银,易思雷,等.黄蜡果植物鉴定、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4,19(08):1203-120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世界中医药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期刊人气:269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7202

国内刊号:11-5529/R

邮发代号:80-596

创刊时间:2006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