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椎动脉狭窄并评价狭窄程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功能科82例行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筛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及其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82例患者共诊断164支椎动脉,DSA检查结果为椎动脉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分别为77、24、21、29、13支,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结果分别为58、32、34、27、13支,检查结果一致共110支,符合率为67.07%(110/164)。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筛查,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判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椎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性较好。
椎动脉狭窄是引起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听障碍等,严重者可引发循环缺血性卒中。椎动脉狭窄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其中闭塞性病变诱发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最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椎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准确率高。但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有创性操作,导致其在筛查中的应用受限。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具有实时、直观、无创、低廉、重复率高等优势,在早期筛查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应用中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本研究对82例行椎动脉狭窄筛查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狭窄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功能科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接诊的82例行椎动脉狭窄筛查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22~87岁,平均(55.83±11.14)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病程(5.16±2.08)年。纳入标准:①相关检查结果完整;②患者均存在椎动脉狭窄相关的临床症状或体征,经影像学证实;③椎动脉狭窄的诊断符合《血管超声检查指南》中的超声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①主要脏器的严重疾病;②合并心源性、肺源性等影响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疾病;③脑部器质性病变;④合并感染性疾病;⑤合并精神疾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2.1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
应用PHILIPSEP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3.5~5MHz线阵探头。检查前3天禁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取仰卧位,颈后放一软枕,头略后仰,充分展露检查部位。在颈部两侧行横、纵扫查,显示颈内动脉长轴切面后稍向外倾斜探头,探测椎动脉声影,椎动脉的检查部位包括颈段、椎间段、枕段。从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内径,走行有无异常,并观察血管内膜厚度,测量椎动脉内径,仔细排除内膜有无斑块或狭窄;从彩色多普勒超声上分析管腔血流灌注充盈情况,观察有无充盈缺损或血流束内径改变等,重点排除血管有无狭窄、扭曲、阻塞;频谱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需观察的椎动脉部位(取样容积2.0~2.5mm,取样角度<60°),从频谱多普勒分析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平均速率、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参照《血管超声检查指南》[5]相关标准,将椎动脉狭窄程度分成。①1级(正常或狭窄<50%):PSV<175cm/s,EDV<34cm/s,S/D<2.5;②2级(狭窄50%~69%):PSV为175~199cm/s,EDV为34~59cm/s,S/D为2.5~4.0;③3级(狭窄70%~99%):PSV>199cm/s,EDV>59cm/s,S/D>4.0;④4级(闭塞):上述几项均显示无血流信号。
1.2.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应用西门子平板数字DSA行血管造影检查。局麻,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法,穿刺成功后放置5F动脉鞘、5F椎动脉造影管,分别行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造影,以及以上血管的正、侧、斜、汤氏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测量椎动脉管径。视狭窄率评定狭窄程度[6],分为正常、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为50%~69%)、重度狭窄(狭窄率为70%~99%)、闭塞(狭窄率为100%)。
1.3观察指标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①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诊断符合率。②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椎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符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诊断符合率
82例患者共诊断出164支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椎动脉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分别为77、24、21、29、13支,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结果分别为58、32、34、27、13支,检查结果一致共110支,符合率为67.07%(110/164)。见表1。
2.2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判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08,P=0.159)。见表2。
3、讨论
椎动脉狭窄性病变通常是后天形成的,其致病因素较多,常见的如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在脑血管系统最容易引起狭窄的部位中,椎动脉排名第2,略低于颈动脉。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在颅外脑血管狭窄性病变中的占比为20%~35%。与健康人群对比,椎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升高。近年来社会对脑卒中的预防救治意识不断提高,如何更简便、快速地对引起脑卒中的椎动脉狭窄性病变进行早期筛查已成为医疗机构越来越重视的临床问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有创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在床边操作,检查过程中能够动态观察椎动脉血流状况,该检查受患者状况的影响小,方便快捷,并可重复操作。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更广,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的标准报道不一。Rozeman等认为,PSV>90cm/s是诊断50%以上狭窄程度的最佳阈值,但上述研究并未进一步细分中度与重度狭窄范围,狭窄程度界定范围太大,可能影响诊断分类的特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67.07%,与于辉等报道相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较高,以及具有无创、便捷等优点,因此可作为筛查手段,临床确诊仍应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综合判断。
临床实践表明,椎动脉狭窄主要病变部位是椎动脉起始段,该段狭窄部位的PSV是临床判断其狭窄严重程度的主要参考依据。有学者[20]以PSV>114cm/s作为椎动脉起始段50%~99%狭窄的诊断标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0%、90%。本研究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时结合了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综合分析判定狭窄程度,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判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诊断轻度狭窄与中度狭窄时不及DSA,易出现漏诊、误诊,分析原因,主要受高频远场衰减、椎动脉起始位置特殊的影响。造成低估的原因可能与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垂直发出,锁骨影响探头置放等因素有关;其次可能为椎动脉起始段低回声斑块、前壁钙化的斑块后方声影,以及不规则形状斑块使管腔结构难以清晰显示,频谱多普勒可能未测得狭窄处最高血流速度,从而造成低估。值得一提的是,椎动脉位置深、管径小、走行变异明显,这是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的难点。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应多观察椎动脉起始部、血管走行、管壁等情况,以减少漏诊、误诊。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判断结果相当,且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的优势,对椎动脉狭窄的临床筛查效果较好。临床诊断时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彭红兵,武清菊,李俊青,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特征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4)1449-1451.
[2]付晓宏,王银荣.TCCS联合TCD对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8,18(5);367-370.
[3]张永银,祝李冬,陈伟莉,等.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3):116-119.
[4]陈卉,郭芋卉,许杰,等.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7,16(6):592-595.
文章来源:杨静,胡晨曦,薛淑贞,林健谊.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椎动脉狭窄的效果[J].安徽医学,2021,42(09):1026-1028
分享:
健康是人类始终如一的向往,深切地影响着全体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也关乎国家未来的繁荣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1]。
2024-07-0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老年照护(包括姑息照顾和临终关怀服务)成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医学服务领域。在医学服务中,团队工作也是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条件。然而,在建立团队有效性方面存在着多重障碍,这些障碍阻碍了团队的发展,直接影响团队工作的效率[1]。
2021-10-11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作为顶层政策,核心是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尤其是满意度的提升。目前满意度相关调查主要集中于对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满意度[1]、对某项课程的满意度[2]、实习满意度[3]、就业满意度[4]等。认知度是指对某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既往文献[5]多探讨大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即大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要求,将来从事职业的工作特点和内容、要求等的具体认识。
2021-10-09院内转运是指同个医疗单位在不同医疗领域开展转移及运送,以达到明确诊断或更好治疗的目的[1]。ICU患者具有病情危急严重、病情进展快、转运时依赖生命支持手段及转运难度高等特征,虽然转运时间仅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但转运时患者处于移动的环境状态下,且由于病情不稳定,易出现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意识变化等情况,其中SpO2下降在ICU转运期间较常见。
2021-10-09医学生作为我国医药卫生战线的后备军、预备队,其思想政治水平决定了行业的整体素质和风貌。目前,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确立,在卫生健康和高等教育新思想新政策双轮驱动下,高校附属医院应履行好职能,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全面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对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确保医疗卫生系统长久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2021-10-09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实习生带教中采用问题式学习结合微信教学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实习生40名,均进行颅脑外伤带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PBL结合微信带教,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基础知识成绩、病例分析成绩、考核总分、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
2021-10-09双相情感障碍是以反复发作的躁狂和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重型精神障碍,一般分为双相Ⅰ型、双相Ⅱ型、混合型、快速循环型等。有研究显示,我国的BD终身患病率约为0.6%[1],BD首次发作后2年内复发率高达40%~50%,5年内复发率高达90%[2],BD患者多次发作导致反复多次住院,且存在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无关的显著认知功能损害[3],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了解BD复发的危险因素,降低复发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2021-10-06椎动脉狭窄是引起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听障碍等,严重者可引发循环缺血性卒中。椎动脉狭窄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其中闭塞性病变诱发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最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椎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准确率高。
2021-09-30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以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周期性的间歇性低氧血症为特征,并伴有胸腔内压力的反复下降(由于吸气时气道堵塞)和睡眠过程碎片化的综合征[1]。OSA有较高的患病率,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人口健康科学系对1520名参与者的睡眠状况进行分析,显示男性OSA患病率为13%,女性为6%[2]。
2021-09-29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多种辐射源,如太阳、宇宙射线等天然辐射源和医疗设备、核能生产中的人造辐射源[1]。随着核能和核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可能暴露于核电站事故等高剂量电离辐射、放射治疗、职业暴露等长期低剂量辐射之中。研究表明,细胞暴露于电离辐射下会引起各种生理反应,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和癌变。
2021-09-29人气:11218
人气:10687
人气:10123
人气:9558
人气:906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学杂志
期刊人气:661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6036
国内刊号:11-5447/R
邮发代号:2-664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29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9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