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椎动脉狭窄的效果

  2021-09-30    11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椎动脉狭窄并评价狭窄程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功能科82例行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筛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及其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82例患者共诊断164支椎动脉,DSA检查结果为椎动脉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分别为77、24、21、29、13支,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结果分别为58、32、34、27、13支,检查结果一致共110支,符合率为67.07%(110/164)。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筛查,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判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椎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性较好。

  • 关键词:
  • 彩色多普勒超声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椎动脉狭窄
  • 诊断
  • 加入收藏

椎动脉狭窄是引起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听障碍等,严重者可引发循环缺血性卒中。椎动脉狭窄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其中闭塞性病变诱发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最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椎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准确率高。但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有创性操作,导致其在筛查中的应用受限。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具有实时、直观、无创、低廉、重复率高等优势,在早期筛查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应用中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本研究对82例行椎动脉狭窄筛查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狭窄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功能科20198月至20208月接诊的82例行椎动脉狭窄筛查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2287岁,平均(55.83±11.14)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病程(5.16±2.08)年。纳入标准:①相关检查结果完整;②患者均存在椎动脉狭窄相关的临床症状或体征,经影像学证实;③椎动脉狭窄的诊断符合《血管超声检查指南》中的超声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①主要脏器的严重疾病;②合并心源性、肺源性等影响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疾病;③脑部器质性病变;④合并感染性疾病;⑤合并精神疾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2.1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

应用PHILIPSEP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3.55MHz线阵探头。检查前3天禁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取仰卧位,颈后放一软枕,头略后仰,充分展露检查部位。在颈部两侧行横、纵扫查,显示颈内动脉长轴切面后稍向外倾斜探头,探测椎动脉声影,椎动脉的检查部位包括颈段、椎间段、枕段。从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内径,走行有无异常,并观察血管内膜厚度,测量椎动脉内径,仔细排除内膜有无斑块或狭窄;从彩色多普勒超声上分析管腔血流灌注充盈情况,观察有无充盈缺损或血流束内径改变等,重点排除血管有无狭窄、扭曲、阻塞;频谱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需观察的椎动脉部位(取样容积2.02.5mm,取样角度<60°),从频谱多普勒分析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平均速率、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参照《血管超声检查指南》[5]相关标准,将椎动脉狭窄程度分成。①1(正常或狭窄<50%):PSV<175cm/s,EDV<34cm/s,S/D<2.5;2(狭窄50%69%):PSV175199cm/s,EDV3459cm/s,S/D2.54.0;3(狭窄70%99%):PSV>199cm/s,EDV>59cm/s,S/D>4.0;4(闭塞):上述几项均显示无血流信号。

1.2.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应用西门子平板数字DSA行血管造影检查。局麻,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法,穿刺成功后放置5F动脉鞘、5F椎动脉造影管,分别行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造影,以及以上血管的正、侧、斜、汤氏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测量椎动脉管径。视狭窄率评定狭窄程度[6],分为正常、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为50%69%)、重度狭窄(狭窄率为70%99%)、闭塞(狭窄率为100%)

1.3观察指标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①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诊断符合率。②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椎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符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诊断符合率

82例患者共诊断出164支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椎动脉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分别为7724212913支,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结果分别为5832342713支,检查结果一致共110支,符合率为67.07%(110/164)。见表1

2.2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判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08,P=0.159)。见表2


3、讨论


椎动脉狭窄性病变通常是后天形成的,其致病因素较多,常见的如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在脑血管系统最容易引起狭窄的部位中,椎动脉排名第2,略低于颈动脉。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在颅外脑血管狭窄性病变中的占比为20%35%。与健康人群对比,椎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升高。近年来社会对脑卒中的预防救治意识不断提高,如何更简便、快速地对引起脑卒中的椎动脉狭窄性病变进行早期筛查已成为医疗机构越来越重视的临床问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有创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在床边操作,检查过程中能够动态观察椎动脉血流状况,该检查受患者状况的影响小,方便快捷,并可重复操作。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更广,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的标准报道不一。Rozeman等认为,PSV>90cm/s是诊断50%以上狭窄程度的最佳阈值,但上述研究并未进一步细分中度与重度狭窄范围,狭窄程度界定范围太大,可能影响诊断分类的特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67.07%,与于辉等报道相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较高,以及具有无创、便捷等优点,因此可作为筛查手段,临床确诊仍应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综合判断。

临床实践表明,椎动脉狭窄主要病变部位是椎动脉起始段,该段狭窄部位的PSV是临床判断其狭窄严重程度的主要参考依据。有学者[20]PSV>114cm/s作为椎动脉起始段50%99%狭窄的诊断标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0%90%。本研究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时结合了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综合分析判定狭窄程度,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判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诊断轻度狭窄与中度狭窄时不及DSA,易出现漏诊、误诊,分析原因,主要受高频远场衰减、椎动脉起始位置特殊的影响。造成低估的原因可能与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垂直发出,锁骨影响探头置放等因素有关;其次可能为椎动脉起始段低回声斑块、前壁钙化的斑块后方声影,以及不规则形状斑块使管腔结构难以清晰显示,频谱多普勒可能未测得狭窄处最高血流速度,从而造成低估。值得一提的是,椎动脉位置深、管径小、走行变异明显,这是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的难点。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应多观察椎动脉起始部、血管走行、管壁等情况,以减少漏诊、误诊。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判断结果相当,且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的优势,对椎动脉狭窄的临床筛查效果较好。临床诊断时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彭红兵,武清菊,李俊青,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特征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4)1449-1451.

[2]付晓宏,王银荣.TCCS联合TCD对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8,18(5);367-370.

[3]张永银,祝李冬,陈伟莉,等.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3):116-119.

[4]陈卉,郭芋卉,许杰,等.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7,16(6):592-595.


文章来源:杨静,胡晨曦,薛淑贞,林健谊.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椎动脉狭窄的效果[J].安徽医学,2021,42(09):1026-102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医学信息学杂志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学杂志

期刊人气:661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6036

国内刊号:11-5447/R

邮发代号:2-664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