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儿童医院门诊多学科协作诊疗特点服务模式探索

  2024-07-0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总结儿童专科医院门诊多学科协作诊疗(MDT)的特点,探索适合儿童医院的门诊MDT服务模式。方法:组建门诊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制定门诊多学科会诊制度与流程图,会诊流程标准化,门诊部设专人负责组织专家开展门诊MDT,建立门诊多学科会诊病例资料库,登记患者姓名、年龄、会诊原因、申请会诊途径、疾病转归等内容。结果: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共开展门诊MDT会诊220例。年龄段分布特点,大于5岁患儿107例(48.6%),占比最高;从申请门诊MDT原因统计,需要明确诊断150例(68.2%)是门诊MDT申请的首要原因;网络预约205例(93.2%)是最重要途径,现场分诊和首诊科室申请是次要途径;实施多学科会诊前,专科门诊就诊一次病例数123例(55.9%),就诊3次及以上60例(27.3%);患者转归结果显示,120例(54.5%)患儿痊愈,46例(20.90%)患儿治疗后好转;门诊满意度比较,2020-2022年门诊满意度逐年增高(P<0.01);患儿疾病涉及多系统133例(60.5%),疾病涉及一个系统的患儿87例(39.5%)。结论:儿童专科医院门诊MDT能充分发挥各科专业优势,实现跨学科专业互补及优势学科的强强联合,有利于疾病早期发现、精准诊断;“一站式”诊疗服务模式,优化了就诊流程,提高了就诊效率,改善了就医体验,提升了门诊患者满意度。

  • 关键词:
  • 一站式
  • 儿科门诊
  • 儿童医院
  • 医院门诊
  • 多学科协作诊疗
  • 加入收藏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出现更多的专科和亚专科,使得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DT)成为一些患者或疾病的必需。近年来,河北省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就诊患儿呈现儿科门诊疑难病例不断增多、家长就医需求差异化和多样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儿科病例在门诊就诊过程中,呈现儿童对疾病症状表述能力差、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化、疾病发展早期特征不明显的特点,造成疑难病患儿诊断难,家属多次奔波就诊、容易延误治疗等后果;患儿家属对门诊就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希望首次来院就诊得到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多个专家联合会诊的方式,为患儿提出科学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减少二次就诊带来的不便。MDT模式要求能够独立为某一特定患者提供诊治意见的不同专业专家,在特定时间共同讨论患者诊治方向[1]。我院于2021年正式开设门诊MDT,摸索出“三固定”及“两标准化”服务模式。三固定包括会诊时间、地点和门诊专家固定,两标准化为申请流程标准化和会诊流程标准化,旨在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站式”诊疗模式,满足患儿家属高层次的就医需求,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误诊误治,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增加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制定最佳治疗手段,同时避免多次就诊、转诊、重复检查给患者家庭带来的负担,从而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


1、儿童医院门诊MDT意义、举措及重要性


1.1儿童医院门诊MDT实施的意义

儿童患病特点与成人有较多的不同之处,儿童按年龄段分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各年龄段有不同的疾病特点、临床表现。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会有部分患儿同时涉及多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等疑难疾病,需要多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病例分析与讨论,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儿科疾病病情易反复,变化多样,因此,儿科疾病治疗更应强调早期治疗。同时,儿童用药选择范围小,不少药物由于副作用多,不适用于儿童,药物剂量也需要按公斤体重计算,给儿科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开设儿童门诊MDT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有效解决患儿家属就医过程中的困难,避免患儿家属就诊过程中多科室间往返奔波,早诊断、早治疗,一次性解决患儿的多专业问题,节约了时间成本、减少了不必要检查,降低了就诊花费。同时,为患儿家属提供团队会诊的VIP服务,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使其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感。

1.2门诊MDT预约方式及流程

2021年,我院门诊部、医务处、临床科室联合制定了门诊多学科会诊流程图。门诊就诊患儿申请多学科会诊途径有3个:第一,网络预约,患者可通过手机登录我院服务平台,了解门诊就诊须知、网上进行预约;第二,服务台现场咨询的就诊患儿,可由导医导诊初步评估后,根据患儿病情需要引领至门诊部,由门诊部提出申请;第三,首诊科室或就诊科室医师根据对患儿病情检查结果,征求家属意见后向门诊部提出申请。具体流程见图1。

1.3专家团队服务模式和特点

(1)门诊MDT诊疗范围:①已在多所医院就诊,病情复杂,需要多科专家协同诊断治疗的门诊患者。②门诊患者所患疾病诊断较为明确,但病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需要多个专科协同确定治疗方案者。③在同一专科就诊两次以上或在多个专科仍未明确诊断或诊疗效果不佳的患者。④患者所患疾病符合3个或3个以上专业者,根据患儿家属需求可发起门诊多学科综合诊疗。(2)门诊MDT患者来源:①首诊医师发起:在接诊过程中,如遇疑难杂症或需多个专科协同确定治疗方案,在患者知情明确同意后由首诊医师申请多学科会诊;②现场分诊发起:对于未经医生首诊进入的患者由门诊部科员严格参照准入标准和诊疗范围,展开多学科会诊;③网络预约:对预约患者,门诊部科员会提前电话联系,初步了解患儿病情,叮嘱其带全患儿病史资料,告知患儿家长来院后的流程。(3)MDT团队成员遴选标准:MDT团队成员组成由儿科各亚专业和医技科室高级别职称人员组成专家库,依据患儿疾病特点从专家库中邀请所涉专业科室专家各1人参加会诊。(4)MDT团队职责:①首诊医师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例登记、确定会诊科室、患者知情同意后向门诊部提交申请表;②门诊部科员整理多学科预约和现场来诊患者的病史资料、辅助检查资料、明确会诊目的等做好书面记录,联系会诊科室,确定会诊时间;③会诊过程由门诊部主任主持,会诊专家在初步了解病情和对患者进行相关查体后共同探讨患者病史资料,完成会诊记录并明确诊疗方案,由主诊专家与患者沟通执行诊疗方案;④会诊后由门诊部科员进行资料整理和后期的跟踪随访。

1.4儿童医院门诊MDT的重要性

MDT模式是现代国际医疗领域广为推崇的领先诊疗模式。由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各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低,病情进展发展快,因此有必要进行MDT会诊,以提高患儿诊断符合率和临床治愈率[2]。儿童门诊MDT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漏诊、误诊等情况发生,为患儿良好预后提供了有效保障。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DT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疾病诊断率和正确率,提高临床治愈率[3,4,5]。该诊疗模式不仅为患者搭建了高效、便利一站式的就诊平台,还可以充分整合利用医疗资源,精准对接患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研究表明,94.67%的患儿照顾者认为多学科诊疗与专科诊疗相比对于疾病的治疗更有帮助,因此希望医院提供更全面深化的多学科联合门诊[6]。

MDT模式服务于患儿,最大限度地减少患儿的误诊误治,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同时MDT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升。提高疑难疾病及罕见病的早期诊断率,实现跨学科知识互补,优势学科强强联合促进亚学科专业发展,使诊疗更加精准、高效。有利于培养各亚专业人才,促进学科建设及临床新技术的发展,增强学科实力及影响力[7],打破亚学科界限,促进儿科亚专业学科群整体发展,利于学科交融的科研创新[8],实现共赢。


2、儿童医院门诊MDT特点分析及取得成效


2.1人口学特点

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我院共完成220例多学科会诊病例讨论。其中,男患儿137例,占62.3%,女患儿83例,占37.7%。年龄段分布特点,小于等于1岁患儿57例,占25.9%;1~3岁患儿31例,占14.1%;3~5岁患儿25例,占11.4%;大于5岁患儿数量最多,107例,占48.6%。从患儿性别、年龄特点分析,我院申请门诊多学科会诊的患儿,5岁以上的、男性患儿占比较多。

2.2 MDT会诊需求及疾病转归特点

2.2.1申请门诊MDT原因。

需要明确诊断占比68.2%,需要确定治疗占比30.4%,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占比1.4%。从申请原因分析,就诊患儿有极大的需求,家属迫切希望通过高质量的专家团队会诊为患儿明确诊断或提供治疗方案。

2.2.2申请门诊MDT途径。

网络预约占比93.2%,现场分诊占比4.1%,首诊科室或就诊科室申请占比2.7%。从申请途径分析,说明互联网便捷的服务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接受,患儿家属通过我院的服务平台查询到门诊多学科会诊,并根据个人需求自行直接网上申请,成为我院门诊MDT的重要途径。极少患儿通过首诊科室接诊分析后,协助其申请多学科会诊,这些病例一般都是疑难病例,目前此途径申请数量占比较低。

2.2.3患者门诊就诊次数。

申请门诊MDT患儿在我院专科门诊就诊数一次占比55.9%,专科门诊就诊2次占比16.8%,就诊3次及以上占比27.3%。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属对“一站式”服务具有极大的需求,希望尽早地享受精准优质服务,一次性解决患儿的诊断或者治疗问题,减少多次奔波就诊。

2.2.4转归情况。

痊愈的患者占比54.5%,好转患者占比20.9%,无需处理、有情况随时就诊患儿占比11.8%,康复训练者占比6.4%,会诊无效果占比1.4%,未遵从医嘱或联系不上患儿占比5.0%。说明儿科门诊MDT的开展非常有效,对患者最优化治疗方案和综合诊疗模式的建立有积极意义[9],专家团队会诊能更快做出明确诊断,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收入相应科室或门诊治疗,患儿痊愈和好转比例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门诊MDT患儿疾病专业特点

患儿疾病涉及多系统133例(60.5%),单一专业的患儿占比低,说明申请多学科会诊的患儿病例特点是涉及多学科专业,患儿家属需要就诊于多个不同专业门诊才能得到有效治疗,因此申请多学科会诊是必要的。作为儿童专科医院,我院呈现的门诊多学科会诊病例特点与综合性医院多学科综合门诊病例特点不同[10]。

2.4门诊满意度

我院门诊设立多学科会诊后,2020-2022年门诊满意度逐年增高(P<0.05)。MDT模式能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诊疗服务,节约医疗费用,减少就医成本,减轻就医负担,提升就医体验,提高诊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这与叶丽等[11]研究得出的MDT模式在门诊应用中可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和门诊就诊满意度结论一致,与李琴等[12]研究得出的创新公立医院MDT应用可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的结论大致类似。


3、思考与建议


儿童门诊MDT是一种有效的为患儿服务的模式。三甲儿童医院具有亚专业齐全,专家资源优厚的特点,为MDT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积极开展门诊MDT不仅实现了精准诊治,也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了多层次就医人群的就医需求,改善了就医体验。根据此次调查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门诊MDT工作,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一是要在继续巩固现有多学科会诊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有效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创新增加门诊多学科专病会诊模式,例如建立呼吸专病MDT、消化专病MDT、罕见病MDT、满足不同需求的患儿。二是开拓医联体内远程门诊MDT,医疗资源下沉,使就诊于基层医院儿科的患儿能享受省级医院专家团队的线上会诊,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和水平。三是部分患儿病情不复杂,由于家长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和对医院专业科室的认识,造成了一定程度上资源的浪费。因此,全社会不仅要重视对疾病的治疗,还要有效地做好疾病科普知识宣传,让患儿家属掌握一定的基本儿科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精准选择专业就医。医院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利用现场、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对患儿家属进行宣教,定期组织人员深入社区,针对儿童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参考文献:

[1]代佳灵,何谦,何为民,等.眼科参与多科疑难会诊及多学科团队门诊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21,41(1):59-62.

[2]温婵,崔晓薇,孙玲,等.儿童专科医院180例MDT病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12):36-38.

[3]郑露华.门诊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2):61-62.

[4]潘伟华,王伟鹏,王俊,等.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对先天性重症膈疝诊治疗效10年评估[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20,41(1):13-17.

[5]陈梅英,吴蓓蓓,陈小红,等.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营养支持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95-98.

[6]纪和雨,沈力,王淼,等.基于上海市某儿童医院过敏性疾病患儿照顾者对多学科诊疗的认知和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2020,24(1):32-34.

[7]代佳灵,何谦,武永康,等.多学科诊疗门诊难点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6):31-34.

[8]周亚旭,王春鸣,周莹,等.医院中层管理人员对多学科建设与多学科协作认知评价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21,41(10):46-50.

[11]叶丽,李亚珍,曹玲珊.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在门诊的应用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22,39(8):41-44.

[12]李琴,孙爱娟,龚力,等.创新公立医院多学科联合会诊服务供给模式[J].中国医院,2017,21(8):42-44.


基金资助: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20230176);


文章来源:姚洁,温婵,张彦各,等.某三甲儿童医院门诊多学科协作诊疗特点与服务模式探索[J].中国医院,2024,28(07):87-9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医院管理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管理

期刊人气:156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5329

国内刊号:23-1041/C

邮发代号:14-76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