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时代下,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力,有利于树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汉语言文学产业化发展,在此模式下,汉语言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大大增强,所以新时代网络语言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工作者应正确认知当前的问题,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在历史沉淀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学宝库,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文化瑰宝。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语言形式,同时也伴随着网络的大范围普及,广泛应用于人们的语言表达中。网络语言并不能纳入正规的文学体系,之所以受到当代年轻人的广泛使用,主要是其充分凸显了趣味性、调侃性,接近人们的实际生活。但是近年来,人们逐渐出现了网络语言与汉语言文学的混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汉语言文学的严肃性,不利于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明确网络语言的鲜明特点,以及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索长期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网络语言概述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立足于互联网发展环境的,作为一种新型语言形式,与传统的语言形式在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特别是网络语言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应用受众是网络中的社会群众。人与人的社交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强化语言的运用效率,以及更加清晰明确地表现语言含义,则会对语言表达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更为简洁明了地表明语言内容。伴随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网络语言依托网络媒体平台飞速发展,网络语言被网民广泛应用,获得了十分丰厚的沃土。
第一,极强的简化性,以往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会运用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这种交流形式虽然能够清晰地表达语言含义,但是却缺少交流的趣味性。然而应用网络语言则能够强化语言表达的趣味性与创造性,逐步突破传统的语言表达形式,强化社交沟通效率。网络语言中包含数字、谐音、同音等不同的语言类型,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应用了诸多发音相似的词汇,体现出鲜明的指代性。例如,社交平台“微博”,人们运用网络语言表达为“围脖”。
第二,极强的混合性,网络语言的衍生和快速发展,离不开90后青年群体,特别是当前崛起的00后一代,他们在网络聊天交流的过程中,十分善于运用网络语言,如火星文字、颜文字、英文词语、图形符号等,例如“PFPF”代表“佩服佩服”。网络语言以简单便捷的输入方式和表达形式,在网络中广泛传播和发展,能够十分灵活地表达各种词汇和含义。
二、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第一,丰富汉语言文学内容。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当前运用较为广泛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力。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表达形式,一些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并已经正式引用。网络语言中数字和英文字母也形成了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例如“88”代表“拜拜”“gg”代表“哥哥”等,进一步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表达内容与形式。
第二,使汉语言文学生动化。
通过应用网络语言,也进一步提高了汉语言文学表达的生动化,人们在利用网络语言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符号表情表达微笑、悲伤等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双方交流的生动性,消除了冷漠感。网络语言的应用,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对方意图,具有人情味和趣味性的网络语言相比纯文字更能够深化交流。与此同时,新时代网络语言交流环境下,人们的汉语言文学表述更具有趣味性,可以在网络沟通交流过程中应用网络语言,充分凸显网络的自由性与休闲性,使其获得更多的愉悦感。例如“囧”字,在汉语言文学中原义被阐释为光明,但是在网络语言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更多的是代表郁闷无奈。
第三,汉语言文学表达简洁化。
网络语言是承载信息的重要载体形式,所以语言文字表述的过程中应简洁明了,且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节奏相对较快,所以对于语言的要求更加倾向于简洁化。网络语言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表达形式,均突破了传统汉语言文学的局限性,引入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对传统的文字进行重新组装和构建,大大提高了文字输入与交流的效率,不仅高度契合当代人的语言发展需求,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二)消极影响
第一,影响汉语言学习。
网络语言是基于互联网高速发展在小群体聊天中产生的一种新型语言形式,所以无论是在创造角度还是实用范畴上均缺少规范性。特别是在当前网络语言不断创新发展的影响下,诸多网络语言的产生和运用很难被正确地认知和理解。网络语言中存在诸多谐音字、同音字,所以很容易引导学生写错别字,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汉语言文学应用的标准和意义。特别是青少年学语言的认知和使用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导致对自身语言的不正确认知,不利于青少年日后学习和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与此同时,网络语言的影响下,导致汉语言文学中的文字记忆度降低。在互联网环境中人们通过电子信息设备进行文字传播,所以很容易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由于长期运用网络语言,在正式的书面表述中会不自觉地引入网络语言,并不利于记忆文字和使用文字。除此之外,网络语言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汉语言文学思维方式的发展,由于网络语言具有碎片化的显著特征,在其影响下人们使用语言的习惯,也呈现出碎片化特点,这并不利于我国汉语言文字的系统化传播和发展。
第二,影响文字发音和句意。
当前诸多网络语言的产生是基于传统语言文字发音上的相似性,运用其他文字来代替原有的文字,例如“这样子”的汉字表达转化为网络语言是“酱紫”“想哭”变成“香菇”“难受”变为“蓝瘦”。网络语言的运用虽然能够表达文字的意义,并不会对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交流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针对刚刚接触和学习汉语发音的人而言,不仅很难理解网络语言的含义,同时还会影响其发音的标准性。特别是我国当代青少年,长期运用网络语言会导致自身汉语应用能力逐渐降低,在日后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理解难度增大,并且十分容易造成认知偏差。
第三,影响汉语言文学传承。
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逐渐沉淀而来,汉语言文字在语法结构和应用上均不断完善,并且在文化表达方面体现出十分鲜明的民族特征。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广泛运用和发展,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同时网络语言中还存在一些与常规思维相背离的现象。例如“奇葩”,在汉语言文字中原有的含义是奇特珍贵而又美丽的花朵,但是在网络语言中的含义则体现出较强的讽刺意味。网络语言的传播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汉语言文字原本的含义,将会对我国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三、新时代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汉语言文学规范教学
新时代,网络不仅仅冲击着当代人们的实际生活,同时也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所以应在教育领域予以更多重视,不断规范汉语言文学教学,才能使其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知网络语言的积极价值和交际影响,只有在适当的教学时机引入网络语言,才能为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并进一步彰显汉语言文学的时代感。针对网络语言中存在的诸多与汉语言文学使用规范不符的内容,语文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正确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科学区分网络语言文学的本质差异,只有充分了解两种不同语言形式的区别,才能在不同的语用情境下规范使用语言。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汉语言文学,明确汉语言文学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避免学生两种语言形式混淆应用。
(二)日常交流中规范运用语言
针对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产生的消极影响,应着力规范当代青少年的日常语言应用。许多青少年由于在网络沟通交流过程中习惯使用网络语言,所以在书面表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所以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对学生语言使用习惯的引导和培养,进一步增强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力与吸引力,使其充分认知汉语言文学本身的价值和魅力,在网络交流过程中,以汉语言文学为主要的语言形式,这不仅能不断规范青少年的语言应用,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汉语言文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选择性使用网络语言教学
网络语言之所以产生并广泛发展,证明其中具有一定的可取价值,特别是在情感表达方面,网络语言比汉语言文字具有更明显的推进作用。但是网络语言的应用过程中,应该正确辨别网络语言的可取之处,避免过度应用和一味模仿。新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文化多元发展,只有合力,并选择性地引入网络语言,才能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当代传承与发展。针对网络语言中传递不良信息以及违背汉语言文字原有意义的语言应予以抵制,虽然网络具有虚拟性特点,与现实之间存在距离,但是仍然不能在网络环境下过度消遣,应始终秉持自律意识,才能真正发挥网络语言的积极作用,避免网络语言的应用导致当代青少年形成恶劣的语言习惯。除此之外,针对低俗的网络语言,应引导学生认知其危害,从自身做起,坚决杜绝传播,才能真正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大力推动汉语言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四、结语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形成了诸多新生事物,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凭借自身的鲜明特点和优势实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人们的语言表达潜意识与习惯。虽然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言文学内容,使汉语言文字更加生动化,表达更加简洁化,但同时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弊端同样不容忽视。因此新时代要想实现汉语言文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应将网络语言纳入规范框架内,将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传播的载体,避免网络语言的低俗化,逐步走向正规的发展道路。这样一来,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将更加充实,并在新时代背景下体现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瑛.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200-201.
[2]赵涵宇,王新鹏.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2):116-117.
[3]朱玉焕.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J].大学教育,2018(6):120-122.
[4]徐晨.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J].电脑迷,2018(10):168.
[5]戈双峰.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334-335.
邓华.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8):89-90.
分享:
当前,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这个广阔的世界中,人们可以开展广泛的交流,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的出现受到大众较高的关注,尤其是年轻人对网络语言较为追捧。网络语言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也要看到它带来的消极影响。
2023-11-13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阅读兴趣。
2023-10-31中医术语是中医理论和文化的凝练,中医术语翻译是中医翻译的核心问题。21世纪以来,中医术语英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成为研究热点。要推动中医的国际交流,中医界普遍认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和规范化必不可少。国内主要中医药翻译标准化词典有近20种,但始终存在标准不一、译名不统一的问题。
2023-07-04方言是一个地域社交的工具,是当地历史文化重要的载体,是组成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方言现象,不仅出现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交流中,还常见于在影视剧目、电视节目、音乐、文学作品、地方戏等。随着国家对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普及,方言的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保护方言的工作已然刻不容缓。
2022-01-28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各种语言或者非语言因素共同创设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儿童绘本作为一种语言载体,经过英译汉、汉译英等多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实践过程,基于国际和国内政治文化等宏观环境、我国宏观政策保证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价值,彰显出跨文化语境下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尤其是绘本汉译英实践对于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
2021-12-31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创造了许多文化文明。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历了漫长历史岁月的洗礼和沉淀,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完善而成熟的阶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了网络语言这一新兴事物,而网络语言的出现势必会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2021-11-23在媒介革命时代,网络文学语言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限制,拓展了传统文学的审美维度。视听以及图像转化为审美,杂语共生为网络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增进创作主体和受众之间的情感,主要是因为网络文学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维度,网络文学所带来的其他衍生文化是非常庞大的,可以使自身处于社会文化产业链的上游。
2021-11-23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言文化在与世界各国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国家软实力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基于此,本文从"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汉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探究传播路径,即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为汉语言文化传播提供支持;利用融媒体平台,扩大汉语言文化传播范围;完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促进汉语言文化传播。
2021-11-23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我校地处青藏高原边缘,60%的学生来自偏远的农牧区,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差异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使用汉语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作为职业中专,我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融入社会,其口头表达能力将成为左右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1-11-22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学习因伴随着文化学习而独具一格。在跨文化交际往来中,文化对语言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课堂中的文化与知识已经成为不可分离的教学环节。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外国文化,却忽略了传统文化。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多的是将英语文化融入课堂教育,传统文化的融入较少,学生无法熟练地运用英语表达汉语文化含义。
2021-10-29人气:2026
人气:1487
人气:1298
人气:1269
人气:81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比较文学
期刊人气:239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006-6101
国内刊号:31-1694/I
邮发代号:4-560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32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70
影响因子:0.33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