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脐灸联合针刺治疗胰腺癌术后及化疗后泄泻验案

  2024-09-1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泄泻是癌症术后、化疗后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之一。西医对此多采取止泻剂等药物对症治疗,但疗效有限,且长期使用易出现肝肾功能受损、麻痹性肠梗阻等不良反应,易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影响治疗进程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观念,治疗泄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该文介绍脐灸联合针刺治疗胰腺癌术后泄泻验案1则。

  • 关键词:
  • 泄泻
  • 胰腺癌
  • 胰腺癌术后
  • 脐灸
  • 针刺
  • 加入收藏

胰腺癌是目前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肿瘤转移迅速、预后差为主要特征,5年生存率仅为10%,被称为“癌中之王”[1]。西医治疗胰腺癌以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术后配合药物化疗,包括氟尿嘧啶类(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替吉奥)、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伊立替康、拓扑替康)及其他化疗药物(顺铂、多西他赛、奥沙利铂、阿糖胞苷等),但上述化疗药物易引起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及降低其生活质量,造成病情迁延[2]。西医对术后及化疗后引起的泄泻目前仅局限于药物对症治疗,洛哌丁胺和奥曲肽是常用药物,但长期服用会造成肝肾功能受损、麻痹性肠梗阻等不良反应,益生菌和粪菌移植也有一定的预防腹泻作用[3]。对于泄泻,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完善的治疗体系。胰腺癌术后泄泻证属本虚标实,应从整体观念出发,治以扶正祛邪。现阐述胰腺癌术后泄泻的病因病机,并介绍脐灸联合针刺治疗胰腺癌术后泄泻验案1则。


1、胰腺癌术后及化疗后泄泻的病因病机


癌症术后及化疗后较常出现的泄泻可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泄泻。早发性泄泻是指在给药后24 h内发生泄泻,与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CPT-11)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引起的胆碱能神经兴奋有关,可通过化疗前给予阿托品预防;迟发性泄泻发生在使用化疗药物后数日,是CPT-11化疗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平均持续4 d[4]。现代医学发现,化疗药物导致肠黏膜损伤、肠上皮细胞脱落,杯状细胞和隐窝细胞不成比例增加和非典型增生,引起肠壁黏膜广泛性炎症,肠道内菌群失调,微生态系统紊乱,绒毛细胞的重吸收功能被破坏,导致肠腔内液体增加,从而引起泄泻[5-6]。

胰腺癌属于中医“积聚”范畴,胰腺癌术后化疗后发生腹泻属于中医“泄泻”范畴。泄泻首载于《黄帝内经》,又被称为“鹜溏”“飧泄”“注下”等。泄泻的病因病机包括外感和内伤,外感主要指风、寒、湿、热邪;内伤多因饮食失调、情志失常、体质虚弱导致脾失健运而发生泄泻[7]。《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湿胜则濡泄。”“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肝郁乘脾,脾虚则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泄泻叙论》记载:“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孙志广教授认为,泄泻病位主要在脾,与大肠、小肠、肝、肾关系密切,病机以脾虚为主,或兼寒湿、气机郁滞、肾阳虚衰[8]。胰腺癌患者素体虚弱,外科手术耗伤气血,复加化疗药物的损伤,或伴有情志抑郁,或饮食不节,或复感外邪,导致正气亏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水谷不化,小肠不能分清泌浊,大肠传导失司,以致泄泻。


2、验案举隅


患者,女,60岁,2022年9月2日初诊。主诉:胰腺癌术后伴腹泻、乏力3年。现病史:2019年12月13日查体发现胰腺中低分化腺癌,肿瘤病理分期为PT2N0(癌症早期阶段);2019年12月20日行胰头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胰腺中低分化腺癌,大小3.5 cm×3.0 cm×3.0 cm,肿瘤累及胰腺外脂肪组织及十二指肠固有肌层,可见神经侵犯,胰周淋巴结、大网膜未见癌转移,肿瘤病理分期为PT2N0。术后未进行放化疗,予中医药治疗。2021年3月16日查CT发现腹膜后占位性病变,未进行系统治疗。2022年8月4日行止泻、解痉、调节肠道菌群、补钾、保肝、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其间一直配合化疗。2021年8月9日复查CT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较前(2021年3月16日)增大,肝脏多发小囊肿。随后于2021年9月1日至今行多次主动脉弓缩窄术(TAC术)、海扶治疗(一种高能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及化疗。既往史:体健。过敏史:无。家族史:丧偶,育有1女,体健。刻下症:泄泻乏力,腹部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大便稀薄如水样,精神状态不佳,形体消瘦,语声低微,食欲不振,睡眠正常。体格检查示:舌质红,有瘀点,苔黄腻,脉弦细。西医诊断:胰腺癌术后;腹泻。中医诊断:泄泻(脾胃虚弱型)。治则:补气健脾,化湿止泻。采用脐灸联合针刺治疗。制作“麦麸碗”:将麦麸45 g、面粉15 g加入50 mL水调和成散状,填入特制模具中,用力按压10 s,成型后取出。取艾绒20 g,采用电动艾塔机压制艾塔2个。脐灸药物组成:党参15 g,黄芪30 g,炒白术15 g,山药15 g,干姜6 g,茯苓15 g,陈皮10 g,姜半夏10 g,丁香10 g,肉桂10 g,吴茱萸10 g,五味子15 g,川牛膝10 g,醋三棱6 g,黄连6 g,白花蛇舌草6 g。以上药物制成药粉备用。嘱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肚脐周围,用碘伏消毒后,将制作好的麦麸碗放置于肚脐上,将配好的药粉填满中间的孔洞,在药粉上放置艾塔,点燃艾塔顶端,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度,艾塔燃尽后更换,连灸2壮。治疗结束后,用脱敏胶布将药粉封住,嘱患者24 h后再取下,用温水洗净,每周治疗1次。取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阴陵泉、地机、太溪,行常规针刺,施以补法,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1周为1个疗程。

行上述治疗4周后,患者腹泻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成形且大便次数减少,乏力感减轻。后又进行2周治疗,其间配合外院药物化疗,患者腹泻症状消失,食欲增加,精神状态较好,乏力症状明显改善。1个月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


3、讨论


参考现代解剖学及古典医籍,可将胰腺归属中医藏象学中脾的范畴,胰腺癌归属中医“积聚”范畴。《景岳全书·积聚》言:“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闫娇娇等[9]查阅古典文献,结合近代医家的临床经验,总结出胰腺癌的病因病机包括寒热错杂、气机失调、瘀阻胆道、脾胃虚弱、正虚邪恋几个方面。王志刚等[10]认为脾虚湿滞是胰腺癌发生的根本原因,肝郁气滞血瘀是胰腺癌发展变化的基础。本案患者形体消瘦、语声低微、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脉弦弱,又处于胰腺癌术后及化疗后,属脾气虚之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久病体虚,脾气虚弱,不能升清,运化无权,导致泄泻。脾为先天之本,先、后天相互为用,脾气不足累及肾气,肾气亏虚导致乏力,治宜健脾益气、补肾化湿止泻。同时,患者舌象有湿热、血瘀之象,应辅以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之法。脐灸药方中,党参、黄芪补益正气,健脾和中。研究显示,党参具有保护胃肠道、增强免疫、抗肿瘤等药理作用[11];黄芪具有保护心血管、抗肿瘤、抗炎、保护肝肾、调节代谢等药理作用[12]。茯苓、炒白术、山药补脾养胃,燥湿利水。茯苓具有保肝、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等作用[13];白术具有改善胃肠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抗癌等作用[14];山药具有保肝、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药理作用[15]。干姜、肉桂温中散寒,引火归原。干姜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护肝、保护心血管、保护脾胃等作用[16];肉桂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降脂等作用[17]。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具有调节胃肠道运动、抗肿瘤、利胆等作用[18]。姜半夏温中降逆,具有抗炎、镇静、抗肿瘤、止呕等作用[19]。丁香、吴茱萸散寒止痛,温肾助阳止泻。丁香具有抗菌消炎解热镇痛、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20];吴茱萸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等作用[21]。五味子补肾涩肠止泻,化学成分多样,具有抗氧、护肝、抗肿瘤等作用[22]。川牛膝补肝肾,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肿瘤、补益等作用[23]。醋三棱破血行气,具有抗凝、镇痛消炎、抗肿瘤等作用[24]。黄连、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黄连具有保护心脑血管、抗肿瘤、降血糖、改善消化系统等药理作用[25];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的作用[26]。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补肾、清热祛湿止泻、活血化瘀之功。患者经脐灸治疗后,大便成形,大便次数减少,腹痛、乏力感减轻。

脐灸疗法有悠久的历史,在殷商时期就有彭祖蒸脐和太乙真人熏脐法防病治病之说。随着近现代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脐灸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引起诸多医学研究者的重视[27]。本科室自制的麦麸碗由面粉与麦麸混制而成,透气性好,能够使药物更好地向下渗透。脐部,即神阙穴,又名“命蒂”“气舍”。《厘正按摩要术》言:“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从经络理论分析,神阙为任脉要穴,通调督脉、冲脉及带脉,调理脏腑气血阴阳,是调治三焦疾病的要穴。药物经脐部向下渗透,可以激发神阙穴的特殊调节作用,同时发挥药物的疗效,借助艾灸之温热调和脾胃,使脾气得升[28]。从西医解剖学知识分析,脐周皮肤角质层薄弱,脐下无脂肪组织,药物易渗透[29]。

治病宜标本兼治,该患者本病为胰腺癌,其本在脾,标在大肠,故针刺治疗以大肠的募穴天枢为首选。现代解剖学研究显示,天枢位于T9~T11神经节段,与调节大肠的神经节段相重合,因此天枢穴有调节大肠的作用[30]。关元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可调理肝、脾、肾脏;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与中脘同为健脾益气、调理脾胃的要穴。研究显示,以上三穴配伍,可通过调节脑肠轴改善肠道菌群,保护胃肠道黏膜,起到止泻作用[31]。太溪为肾经原穴,有补肾益气之效;地机为脾经郄穴,可调理脾经气血,治疗脾失健运诸证。《针灸大成》记载:“主腰痛不可俯仰,溏泄,腹胁胀,水肿腹坚,不嗜食。”《针灸甲乙经》记载:“溏,不化食,寒热不节,阴陵泉主之。”阴陵泉为脾经合穴,为健脾利水渗湿的要穴。脐灸配合针刺以上穴位,可通畅气机,改善肠道内环境,达到止泻的目的。

脐灸疗法具有无痛、无不良反应、见效快等特点,临床上患者更易接受,尤其适用于术后及化疗后全身气血虚弱的患者,配合适当的针刺可以更好地调动周身气血,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本案患者疗效显著,但因是个案,后续研究应增加样本量,完善试验方案,以期为胰腺癌术后及化疗后泄泻的治疗提供更加充分的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3]闫馨文,刘洋洋,常秀娟,等.化疗相关性腹泻[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26(4):508-513.

[4]鱼芳,陈晓慧,陈志盛,等.UGT1A1基因多态性和肠道菌群紊乱与伊立替康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相关性[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6):741-744.

[5]方青芳.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14(3):351-355.

[6]苏永峰,余婷,王雅琦,等.康复新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研究[J].江西医药,2022,57(6):579-581.

[7]段俊玮,王晓岩,郭镕鑫,等.关于“态靶理论”在中医脾胃病泄泻的运用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4):362-366.

[8]李镇,聂炜珏,朱丽,等.孙志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6):25-26.

[9]闫娇娇,范焕芳.从经典医籍中解析胰腺癌诊治[J].江苏中医药,2018,50(10):55-57.

[10]王志刚,田劭丹,李加葵,等.健脾祛湿法在胰腺癌辨治中的应用[J].现代中医临床,2022,29(2):56-59.

[11]王涵,林红强,谭静,等.党参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1-22,24.

[12]张瑞华,张静文,刘玲,等.黄芪及其有效组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现状[J].陕西中医,2021,42(8):1138-1141,1146.

[13]马艳春,范楚晨,冯天甜,等.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1,49(12):108-111.

[14]柳威,邓林华,赵英强.白术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概述[J].中医药学报,2021,49(10):116-118,封3.

[15]范晓阳,侯彦婕,贾世艳,等.山药化学成分及皂苷类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1,38(9):79-84.

[16]徐桐,丛竹凤,贺梦媛,等.干姜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2022,41(5):569-575.

[17]高铭哲,李婷,田晨琪,等.肉桂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21,17(11):201-205.

[18]王昌亚.对陈皮药理作用的探讨[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5):135.

[19]左军,牟景光,胡晓阳.半夏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9):26-29.

[20]李莎莎,李凡,李芳,等.丁香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21,36(5):863-868.

[21]倪晓婷,李兆星,陈晨,等.吴茱萸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22,20(3):657-667.

[22]王艳丽,宁宇,丁莹.五味子化学成分、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3,40(7):82-85,90.

[23]叶品良,彭娟,刘娟.川牛膝研究概况[J].中医药学报,2007,35(2):51-53.

[24]李瑶,赵金双,赵辉,等.中药三棱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9):92-94.

[25]付琳,付强,李冀,等.黄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1,49(2):87-92.

[26]李梓盟,张佳彦,李菲,等.白花蛇舌草抗肿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1,38(2):74-79.

[27]李金,叶明花,秦晓剑,等.脐疗研究概述[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9(4):110-113.

[28]张永太.同穴针刺与穴位给药相结合的治疗策略:以脐疗为例[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5):113-116.

[29]郭闫萍,吴文庆,刘方铭.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7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8):1542-1543.

[30]吉毛先,郭孟玮,高誉珊,等.电针“天枢”“大肠俞”穴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动力和敏感性影响的比较研究[J].针刺研究,2019,44(4):264-269.

[31]宋书昌,卢智,陈华,等.足三里穴证治机理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2):38-40.


文章来源:董路遥,解洪刚,丁艳亭,等.脐灸联合针刺治疗胰腺癌术后及化疗后泄泻验案[J].中国民间疗法,2024,32(17):93-9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针刺研究

期刊名称:针刺研究

期刊人气:1450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0607

国内刊号:11-2274/R

邮发代号:82-171

创刊时间:197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