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治疗巨大子宫肌瘤(HLU)的疗效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予以治疗的巨大子宫肌瘤病人共122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7例予以全子宫切除术(开腹),观察组65例予以全子宫切除术(改良腹腔镜),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更优(P<0.05);VAS、SF-36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疗效较好,能够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子宫肌瘤又称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为一种女性生殖器官良性病变,以盆腔压迫感、腹部包块、月经异常、白带增多、子宫出血等为表现,严重者可导致流产、不孕[1]。子宫肌瘤发生率为50%~60%,好发于40~50岁妇女,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2]。全子宫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开腹全子宫全切术为一种传统术式,可使手术视野充分暴露,手术盲区限制少,手术操作流程简单,手术费用少,但该术式创伤较大,术中具体的出血量较多,不利于术后恢复[3]。随着微创医学的不断发展,具有多种优点的腹腔镜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子宫疾病方面的治疗[4]。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这一技术日益成熟,改良后的TLH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取得良好疗效[5]。然而,改良TLH应用于巨大子宫肌瘤(Huge leiomyoma uterus, HLU)的报道仍较少。因此本研究就改良TLH治疗HLU疗效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HLU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01月~2022年07月时间段内我院予以相应治疗的HLU病人12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57),观察组:年龄(45.15±5.08)岁,病程(6.88±4.52)个月,子宫大小(13.31±1.40)孕周,肌瘤直径(9.56±1.24)cm。对照组:年龄(46.03±5.76)岁,病程(6.76±4.43)个月,子宫大小(12.47±1.32)孕周,肌瘤直径(9.17±1.35)cm。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里面和巨大子宫肌瘤相同的确诊标准;②子宫肌瘤直径为7~12 cm; ③年龄35~55岁,病程1~16个月;④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合并症;⑤无血液系统疾病;⑥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不全;②合并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有其他妇科疾病既往史;⑤合并恶性肿瘤;⑥合并严重精神疾病;⑦不具备手术指征。本研究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后,于髂骨联合上端作一长10 cm的横切口,逐层分离,暴露子宫,探查子宫病变情况,对子宫周围组织和器官进行分离,结扎子宫动静脉,将子宫完全切除,彻底清洗腹腔,缝合切口,关闭腹腔。观察组行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后,脐孔下穿刺后置入腹腔镜,于腹腔镜下观察子宫病变情况,明确巨大肌瘤是否影响到周边组织,打开及下推病患子宫处膀胱腹膜的反折位置,避开膀胱并转入阴道实施手术,经阴道穹隆黏膜及子宫膀胱和膀胱阴道的间隙向子宫内注射含有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结扎子宫动静脉,经阴道将子宫纵行切开后取出,彻底清洗盆腔,缝合阴道残端与腹膜,关闭腹腔。
1.3 评价项目
①围手术期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具体的出血量、手术具体的时长(OT)、下床活动具体的时长、住院具体的时长(LOS)、术后排气具体的时长。②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采用VAS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h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分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提示疼痛感越强烈。③SF-36健康调查量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SF-36)评分:采用SF-36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一般健康等共8个维度,满分是100分,分值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成正比。④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阴道残端肉芽形成、腹腔脏器损伤、术后发热、皮下气肿。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spss22.0软件上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年龄、病程、肌瘤直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当P<0.05时,统计学上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具体的出血量、下床活动具体的时长、LOS、术后排气具体的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
表2两组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无显著差(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SF-36评分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见表4。
表4两组并发症比较[n(%)]
3、讨论
作为妇科人群容易出现的一类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因女性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主要症状有阴道流血,长期可能会诱发失血性贫血(PA)[6],甚至导致不孕[7]。临床将瘤体直径≥7 cm的子宫肌瘤定义为巨大子宫肌瘤,其形成机制方面则涉及病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因子异常、细胞凋亡发生紊乱、性激素水平的改变等因素,从而导致子宫肌瘤发生发展[8]。巨大子宫肌瘤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病情极易进一步进展,因此临床应重视有效治疗。
临床对于子宫肌瘤治疗的方式呈现出了多样化,如药物、手术、聚焦超等治疗方式,其中药物治疗具有较大副作用,且药物停用后可能出现子宫肌瘤仍增大的趋势[9]。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可使肌瘤发生萎缩,缓解症状,但具有皮肤烫伤、肠管损伤、血尿等不良反应,且复发率较高[10]。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女性子宫的正常解剖结构不会产生影响,可保证其日常的性生活质量,有效满足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肌瘤的女性,但由于很多病人的肌瘤位置、大小及具体的数目不同,若其手术适应证无法正确掌握,极易导致手术的失败[11]。作为一种传统术式,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可扩大手术操作视野,技巧容易掌握,手术费用少,但该术式具有创伤较大等不足[12]。随着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子宫疾病治疗[13]。随着腹腔镜技术逐渐完善,TLH日益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手术安全性、有效性,改良后的TLH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取得良好疗效[14]。上述研究[14]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此次试验可以观察到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更优(P<0.05),提示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疗效较好。此次试验亦发现VAS、SF-36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更优(P<0.05),提示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这与袁芳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安全性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改良TLH治疗HLU疗效较好,不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还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此次试验纳入病例数较少且研究时间较短,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2):793-800.
[2]阮翠琼,管付娟,张艳.桂枝茯苓联合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及对激素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4):116-118.
[3]方燕飞.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12(16):5689-5691.
[5]黄晓涓,罗伟琴,陶春梅.腹腔镜改良大子宫全切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8,31(5):15-16.
[6]王艳红,冯秀梅,段瑞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8,158(2):67-68.
[7]周清莲,刘静,杜艳军,等.针药结合治疗子宫肌瘤随机对照研究[J].河北中医,2018,25(8):1245-1247.
[11]李妘,赵莉,师亚娥.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次全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16(5):603-604.
[14]罗伟琴,黄晓涓,陶春梅.腹腔镜大子宫全切改良术式在巨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3):535-537.
[15]袁芳,郑风翠,熊锦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改良方法的有效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8):47-48.
文章来源:张利姣,于松涛.改良腹腔镜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5,36(01):18-20.
分享:
子宫肌瘤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妇科疾病,属于良性肿瘤,一般中年女性发病率较高,而且有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子宫肌瘤主要症状是阴道经常性出血、分泌物明显增多、腹部包块、不孕、贫血等[1],如果患病后长期不治疗,病情持续发展,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日常生活质量。
2025-04-25子宫肌瘤患者主要表现为白带异常、腹部不适、阴道出血等,目前多采取腹腔镜切除术治疗[2]。腹腔镜切除术治患者易受到机体应激反应、负性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增加术中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和手术的顺利开展[3]。舒适护理是以改善患者舒适度,减轻患者不适感以及负性情绪为目的的护理模式[4]。
2025-04-21子宫肌瘤多见于40~50岁围绝经期人群,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可能与性激素有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临床常用术式,但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肌瘤复发,而影响肌瘤复发的因素尚未明确。据此,本研究选取13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的危险因素。
2025-04-15子宫肌瘤属于严重威胁女性人群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通常情况大部分子宫肌瘤都属于良性,需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1]。目前临床中治疗子宫肌瘤通常选择手术治疗,但是因为手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大。因此,临床在开展手术治疗期间,需要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身体恢复[2]。
2025-04-07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属于良性肿瘤,可导致患者出现月经紊乱、腹部胀痛、出血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还可导致不孕、流产等,给患者带来身心双重负担。 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切除子宫肌瘤,可保留子宫,但手术属于侵入性治疗,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使患者产生负性情绪,进而影响术后恢复进程。
2025-04-03子宫肌瘤为妇产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导致,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腰背疼痛等。当肌瘤体积增大时,可能会进一步干扰子宫的正常结构,进而增加不孕或流产的风险,因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2025-03-10子宫内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polypoidadenomyoma,APA)是一种罕见的子宫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1%,最早于1981年由美国医师Mazur发现[1-2]。APA的组织结构复杂,由非典型腺体和鳞状化生细胞组成,这一组织结构与分化良好的浸润性腺癌、恶性混合型米勒管肿瘤相似,因此认为其具有低度恶性潜能。
2025-03-05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黏膜下肌瘤占子宫肌瘤的10%~15%,早期患者无特异症状,随着肌瘤的不断生长,患者会出现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影响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1-2]。特别是对于绝经后的妇女,生长较快的肌瘤有极大概率发生癌变。在临床中对于该类型子宫肌瘤的患者,早发现早干预是保证患者预后的基础[3]。
2025-02-18子宫肌瘤(uterine fibroid,UF)是女性子宫平滑肌形成的良性肿瘤,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20%~50%,其致病因素复杂,受年龄、种族、激素、生活方式、家族史、遗传因素等影响。相比手术的有创性,药物保守治疗是大多数UF患者更倾向的治疗方式,常用治疗药物包括激素和中药。
2025-02-15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据有关资料报道,妇女罹患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达 20%,常发生于 30岁以上的女性。本病因临床症状不明显,常被忽略。随着妇科普查的普及和人们对自己健康状况的关注,子宫肌瘤的发现率逐年升高。针对子宫肌瘤,西医除手术外尚无其他有效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目前临床中一种较为满意的保守疗法。
2025-02-13人气:18558
人气:16684
人气:16020
人气:15584
人气:1530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
期刊人气:2195
主管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研究所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5412
国内刊号:41-1383/R
邮发代号:36-133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