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循环肿瘤细胞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2024-07-10    1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s)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纳入119例拟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前、术后7 d对患者CTCs计数以及分型进行检测。术后随访1年,记录所有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将随访期间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分析CTCs计数以及分型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关系。结果 119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中有7例患者未在外周血中检出CTCs,将其剔除。112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41例,占比36.61%(41/112)。2组术后7 d的CTCs计数均较术前提高,发生组患者术前、术后7 d CTCs计数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发生组术前、术后7 d CTCs分型以单纯间质型为主,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资料调查显示发生组TNM分期Ⅲ期、术后未辅助化疗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CTCs计数高、单纯间质型CTCs是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P<0.05),术后辅助化疗是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CTCs计数及分型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发生关系密切,CTCs计数高、单纯间质型CTCs是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会增加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

  • 关键词:
  • 循环肿瘤细胞
  • 淋巴结转移
  • 甲状腺癌
  • 甲状腺癌根治术
  • 预后
  • 加入收藏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是临床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多数患者术后可获得良好预后,但临床发现部分患者术后会发生淋巴结转移,导致患者甲状腺癌复发风险增加[1,2]。血行转移是多数恶性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的重要途径,从原发灶肿瘤脱落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被认为是肿瘤远端转移的“种子”,可在一定条件下定植于淋巴结从而造成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致使患者疾病转归不佳[3,4]。目前,关于CTCs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并无定论。本研究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CTCs计数以及分型进行研究,重点分析CTCs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具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9例拟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甲状腺癌符合《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5]中的诊断标准,且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②单侧发病;③TNM分期[6]Ⅰ~Ⅲ期,首次接受甲状腺根治术治疗;④预计生存周期>1年;⑤入院前未接受放化疗或其他辅助治疗;⑥患者神志清晰,依从性良好,可配合本次试验。(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全身传染性疾病;②既往有过多化疗、大面积放疗史;③存在心、肝、肾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④有甲状腺手术病史;⑤合并甲状旁腺或肾性骨病等钙代谢异常;⑥伴凝血功能障碍,存在严重出血倾向。(3)剔除标准:外周血中无法检出CTCs;不愿意继续配合试验或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试验、中途退出者。

1.3方法

1.3.1 CTCs计数以及分型测定

于术前、术后7 d采集患者空腹外周肘静脉血5 ml备用,使用CanPatrolTM CTCs二代技术,用免疫磁珠负向去除外周血中白细胞,接着通过纳米膜过滤出CTCs。用特异性捕获探针与目标mRNA进行杂交,扩增探针与捕获探针进行杂交,后用标记有荧光基因的标记探针与扩增探针进行杂交,产生荧光信号。最后利用自动识别系统检出患者CTCs计数以及分型,荧光信号绿色CTCs为单纯间质型,红色为单纯上皮型,同时存在绿色和红色为混合型。

1.3.2一般基线资料收集

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重点统计包括:年龄(≥45岁、<45岁)、性别(男、女)、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根据中国成人体重指数的分类建议划分:18.5 kg/m2≤BMI<24.0 kg/m2为正常,24.0 kg/m2≤BMI<28.0 kg/m2为超重,BMI≥28.0 kg/m2为肥胖)、肿瘤直径(≥5 cm、<5 cm)、疾病家族史(有、无)、甲状腺癌TNM分期(Ⅰ~Ⅱ期、Ⅲ期;Ⅰ期: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或肿瘤虽已经侵入固有肌层,但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Ⅱ期:肿瘤已经侵入固有肌层,可侵犯浆膜层并伴较少的淋巴结转移,但没有侵犯邻近的组织结构和远处转移;Ⅲ期:肿瘤侵及到黏膜固有层或肌层,直到侵及浆膜层,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但没有远处转移)、术后辅助化疗(是、否)。

1.3.3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判定方法及分组

对患者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患者术后每3个月至医院进行1次甲状腺癌术后复查。当CT检出患者存在疑似淋巴结转移病灶且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则判定患者发生术后淋巴结转移。将随访期间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和%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

119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中有7例患者未在外周血中检出CTCs,将其剔除。112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41例,占比36.61%(41/112),未发生淋巴结转移71例,占比63.39%(71/112)。

2.2两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发生组TNM分期Ⅲ期、未行术后辅助化疗例数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例,%)

2.3发生组、未发生组CTCs计数以及分型

两组术后7 d CTCs计数较术前提高,发生组患者术前、术后7 d CTCs计数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发生组术前、术后7 d CTCs分型以单纯间质型为主,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表3。

表2两组手术前后CTCs计数比较

2.4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将术后7 d CTCs计数、CTCs分型、TNM分期、术后辅助化疗情况作为自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CTCs计数高、单纯间质型CTCs是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P<0.05),术后辅助化疗是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OR<1,P<0.05)。具体见表4。

表3两组CTCs分型情况比较(例,%)

表4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讨论


甲状腺癌发病具有一定隐匿性,患者在疾病确诊时多处于中晚期阶段,大部分甲状腺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术后肿瘤免疫逃逸问题严重,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导致患者癌症复发及癌症相关病死的发生率增加[7]。本研究112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发生术后淋巴结转移41例,占比36.61%,可见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确实存在较高风险出现淋巴结转移。明确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生物标志物可为肿瘤转移防治提供治疗靶点与治疗策略。

血液循环是肿瘤细胞从原发灶向远端转移的主要途径,CTCs作为从实体肿瘤原发病灶或转移灶脱落的肿瘤细胞,被认为是恶性肿瘤血行转移的重要基础,对肿瘤恶性进展影响巨大,是造成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原因[8,9]。本研究中,两组术后CTCs计数均较术前提高,但发生组手术前后CTCs计数明显高于未发生组,单纯间质型CTCs例数占比也高于发生组,初步说明CTCs计数及分型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发生存在一定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甲状腺癌患者CTCs计数高、单纯间质型CTCs是其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会增加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

多数CTCs会因失巢凋亡、血流剪切力、免疫监视而被清除,因而其在外周血中的数量较少,但少数CTCs可逃避宿主免疫监视并在外周血循环中散播[10,11]。然而目前关于CTCs在外周血中逃脱宿主免疫监视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抑制CTCs转移扩散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最新临床研究发现,CTCs可内吞血小板获得RGS18基因,后通过AKT-GSK3β-CREB信号通路驱动CTCs中HLA-E的表达上调,促使其与自然杀伤细胞表明CD94-NKG2A分子相互作用,结合出免疫检查点分子对HLA-E:CD94-NKG2A。细胞互作分析和功能研究表明HLA-E:CD94-NKG2A能为CTCs逃避宿主免疫监视、促使肿瘤细胞转移提供有利途径,而在利用Anti-NKG2A的阻断抗体或者shHLA-E阻断该免疫检查点分子对的结合可有效的抑制肿瘤转移[12]。因而CTCs计数越高则意味着患者外周血中的CTCs有更高几率通过上述机制出现肿瘤免疫逃逸,最终进入淋巴循环导致患者术后淋巴转移。

近年来临床相关研究指出由于CTCs的异质性、检测方法多样以及CTCs动态演化等原因,导致单纯CTCs计数并不能完全明确患者病情进展,而对CTCs表型分析及其功能的研究则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诊疗、预后判断依据[13]。CTCs表型可分为间质型、上皮型、混合型,对此相关研究发现,间质型CTCs由肿瘤细胞可通过修饰自身形态、黏附分子以及骨架结构后转化形成,相较于相较于上皮型、混合型CTCs,其可塑性更强、黏附能力更弱在外周血中更易脱落,更易定植转移至淋巴结[14,15]。因此,间质型CTCs明显增加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CTCs计数及分型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发生关系密切,CTCs计数高、间质型CTCs是患者发生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会增加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因而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进行CTCs检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进展,临床可据此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治术后淋巴结转移。


参考文献:

[1]张元,李沁,白超.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血脂、尿酸水平与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J].现代肿瘤医学,2021,29(15):2607-2611.

[2]吴彩娓,魏丽芳,张卫群.甲状腺癌组织中CD147及survivin表达与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35(1):32-35.

[3]刘娇,卢熹微,曹军丽,等.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与胰腺癌化疗反应及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J].西部医学,2022,34(9):1356-1360.

[4]娜仁,贾永峰.血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游离DNA在乳腺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6):226-2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19,13(1):1-15.

[7]韩郁壬,李利梅,王睿.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22,37(6):1000-1002.

[8]李建华,徐鹏飞,邓真,等.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9,36(4):731-733.

[10]刘洋,郑茜,郑秀芹,等.循环肿瘤细胞簇促进血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1,37(5):602-606.

[11]韩克松,张帆,李翠玲,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血清趋化因子配体5、循环肿瘤细胞CK 20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1,27(3):472-476.

[13]徐思源,刘杰.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43(6):345-350.

[14]钟蛟,刘浩然,汪道琦,等.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表型及TOP2A表达与膀胱癌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21,13(5):268-273.

[15]金一,李江松,李博.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特征、复发转移的关系[J].癌症进展,2019,17(7):847-850.


文章来源:杨柳,闫红印,袁宏莉,等.循环肿瘤细胞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24,39(07):1145-114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138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江苏省肿瘤医院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4136

国内刊号:32-1795/R

邮发代号:28-56

创刊时间:200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