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网络科技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应用到了互联网,互联网成为了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当前互联网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怎样的影响,这也是在网络时代我们需要探索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的应用对于所有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网络也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常规方式,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互联网的环境下学习,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其中有机遇当然也存在很大的挑战,如何提升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未成长为一个更加优秀的高校人才,仍需探索与研究。
一、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大学生带来很多的正面影响.首先,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更急方便快捷,并且互联网对于信息的展现形式及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模式,可以满足学生对于学习中的各种需求,这样在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能够更好的理解接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资助学习性。其次,互联网的模式下老师可以及时通过现代化科技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互联网的一个很重要影响就是,学生愿意在其中表达真实的自己,老师可以根据其这一特色更加了解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1]。最后,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学生了解世界的视野,也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对某一件有争议的事情积极开展讨论,从而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能够让老师跟家了解其心理状态。
(二)负面影响
互联网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同样不能忽视。首先,互联网信息的多元化,在学生吸收了解正面信息时很难完全避免负面信息的侵袭,而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力又不比成年人很容易被其影响。其次,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隐蔽性,让学生更好的表达真实的自己,但同时很容易让学生沉迷其中,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2]。
二、提升互联网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一)建设教育平台,丰富有效信息
网络是把“双刃剑”,为了使大学生能够从网络中获取知识,规避接收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建设思想道德教育平台,丰富其中内中知识内容,通过平台的模式将正面信息提供给大学生,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互联网中得到真正有助于身心的内容,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将枯燥的文本内容转变为有趣生动的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时事热点上的学习,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要点,通过互联网科技,将之转换为视频,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二)规范大学生网络学习制度创建管理团队
为了使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学习的先进性,根据我国《宪法》国家制定了多条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规范,这对于规范大学生在网络中的行为习惯有着及其正面的影响。例如。网络安全法,知识产权法的在互联网上的应用的,大大减少了负面信息对于大学生的冲击,优化了网络环境,使大学生能从其中受到刚好的思想道德教育[3]。同时高校培养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团队也及其重要。因为大学生本身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虽然法律规范了部分人们的行为,但是,大学生如何在严格遵守法规的同时使用互联网去学习变得极为重要,此时一支优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团队成为关键,我们可以引导大学生对有效知识进行吸收,利用网络对大学生存在的吸引性,吸引大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此外,想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持续开展,就需要设立监管机构,用于监督大学生在互联网模式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根据学生表现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考核,客观并且公正的予以评价,同时结合互联网的工作特点,创新教育模式,对在其中产生正面影响的人及时予以表彰和嘉奖,这样的举动既可以加强教育过程的互动性。
(三)提升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
随着大学生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学习,大学生获取的内容就极为广泛,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任何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但是在此时,当学生在其中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能够仅仰赖于互联网解答,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面,以便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高校的老师和领导要更明确,自己将要培养的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同时要明白自己要将之培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比如,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轻易获取军事,经济,化学,体育等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问题,这就考验着高校工作者自身的文化素养底蕴。
三、结束语
互联网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学习无疑有利有弊,但是合理的运用这一工具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老师要从中协助学习,尽可能规避学生背负面形象,在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起到引导推进作用。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先进文化的接收者,让学生吸收更先进的文化,并合理的运用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佚名.基于网络圈群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7(3):53-57.
[2]顾怀秋.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以“易班”平台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5):62-66.
[3]顾怀秋.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以“易班”平台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5):62-66.
刘玮.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文存阅刊,2019,(24):23.
分享:
仪式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集体性价值表达,聚合了人类的精神与实践行为,是个体与集体之间情感联系的中介环节,其常常以文化表演与象征性符号的形式展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世界观。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讲“礼”重“仪”的优良传统,在当今仪式仍具有传承民族集体记忆、构建集体认同的重要功能。
2024-03-06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青少年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未来,应将党史教育学习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
2023-11-2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新时代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行动指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拓展和实践落实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形式。《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1],故应以高度的思想主动和政治自觉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2023-08-29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愈发重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2023-08-25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课程,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凸显政治课程的特点,让学生发现政治课程的魅力,进而达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为此,政治课堂要用何种方法教学,逐渐成为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不断尝试,教师发现案例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讨论政治知识,促使其能力得到锻炼。
2023-07-25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学,而政治作为一门专门针对学生德育教学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华上下五千年向来以德闻名,中华传统文化是德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文将针对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探讨传统文化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2021-09-06从科学核心素养出发的高中政治教学,能够有效纠正传统方式教学过程中对‘重知识、重评价,轻素质’的应试教育,促进教育本质性的回归,使课堂更加专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探究能力、判断思维、自我管理等综合全面的素质提升。在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中,采用以情激趣、以境辅学、以问启思、以联促用等策略,有效培养学生养成高中政治教学核心素养。
2021-08-30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常常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
2021-08-30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以及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解放战争初期的国统区以及重庆解放前夕的狱中,恪守初心、担负使命,矢志不渝、坚决斗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形成了"红岩精神",这是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精神之源。
2021-08-19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本质“何以是”和“何以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了人应当如何追求一个“符合人的旨趣的生存样态”[1]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向度。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精辟深入地对人的本质属性、社会价值、需求特征和何以全面发展等命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其中充满着大量的“劳动成人”“劳动育人”的思想观点。
2021-07-21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期刊人气:3311
主管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2-9907
国内刊号:11-1496/D
邮发代号:2-378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77
影响因子:0.05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