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地质工程列表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我国正在进入一个工程建设的高峰时期,特别是能源交通、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掀起一个新的高潮,其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水平也正在向大型、超大型发展,而对工程建设影响最大的是岩体结构。岩体结构作为建筑物的地基和环境,其结构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设计方案以及工程建设质量。
269
0
渗透特性是土的重要工程性质之一,通常用渗透系数来表征土体渗水导水的能力[1]。在临水边坡、挡水土石坝以及其他一些雨水侵入条件下土工构筑物的稳定分析中,渗流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涉及到潜水位线计算、出口水力坡降计算等,计算过程中都必须用到饱和渗透系数ksat这一参数,其取值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渗流分析以及稳定计算。
210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十分频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滑坡,以土质滑坡居多,如白水河滑坡[1]、树坪滑坡[2]、卧沙溪滑坡[3]、白家包滑坡[4,5,6]等,给当地政府和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蓄水过程中由于库水位的升降导致边坡渗流场发生改变,加上降雨入渗,在水的物理作用、化学作用下,诱发和孕育了大量的滑坡灾害[7,8,9,10,11]。
238
黑方台作为一个典型的灌溉型台塬,水与黄土联系十分密切,其相互作用对黄土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黄土中水的渗流速度受到渗透性影响。台塬滑坡后缘地下水位上升使黄土长期浸泡于水位以下,此处常产生渐进后退式滑坡并有水位壅高等现象[1,2]。滑坡后缘黄土渗透性变化对水位升高有较大影响并且影响滑坡的产生。
175
随着我国核电工程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类与之相关的工程岩体力学问题也与日俱增。在评价岩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与稳定性时,最基本的问题即是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因此,有必要选取适宜的方法,对岩体的地层岩性、结构特征、风化程度及分布特征等岩体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客观、详实地分析与评价。
229
本文基于地质测量工作在地质工程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探究地质测量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地质测量准确度的方法和解决措施。比如,通过在地质测量工作中应用更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测量技术,从而提高地质测量的精度和质量;提高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现场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测量的各项工序,提高地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等。
16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已经转变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专业认证已在检验专业的竞争力、重构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持续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面发挥着抓手性作用[1]。
152
从广义的角度看待地质工程概念,其内涵较广,涉及土木建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国防掩体工程、资源勘察之钻探和山地工程、资源开发开采之露天矿坑工程和井巷工程、油井工程、水井工程、采气井工程等诸多方向,行业覆盖面较广。其具体工作及研究内容包括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即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地质体改造[1]。
270
地质工程是一门研究和解决与地质体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学科,一直坚持课堂教育及野外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野外实习更是占据了较大的课程份额。本文将以矿大地质工程专业三峡秭归生产地质实习为例,分析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介绍相关问题的改进经验。
414
在川藏联网工程220kV线路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查明了沿线不良地质作用,并提出经济有效的处理措施。
817
我国页岩气储量丰富,据2012年的统计结果,可采资源超过25×1012m3,位居世界第一。地应力作为页岩气运移、聚集的动力,影响和控制着页岩气开发过程中气、水的动态变化,地应力测量结果可为页岩气开发方案提供基础依据。地应力的实测对我国页岩气开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264
通过对地质工程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教学的对比分析及调查研究,介绍了该课程在非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课程思政及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针对性地在课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改革效果良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著提高,但也存在着课后线上课程完成度不一的问题。
137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地质研究不仅可以准确界定地质资源,同时也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基于此,就要将同位素示踪技术充分地应用到地质研究当中,以此来大大提升土地资源勘探的高效性与科学性。
244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1]。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最为重要的能力,也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当今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浪潮不断涌现,这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
44
39
影响因子:1.300
影响因子:0.450
影响因子:3.809
影响因子:2.385
影响因子:3.894
影响因子:3.917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