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骨折固定术列表
儿童肱骨骨折约5%发生在肱骨近端,主要包括干骺端骨折和骨骺损伤。以保守治疗石膏或夹板固定为主,但存在固定不稳定,固定时间长,骨折移位,肩关节僵硬,影响患儿肩关节功能问题[2]。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切开或闭合复位,克氏针、钢板或外固定架等固定,尚未形成共识[3]。本研究应用骑缝钉治疗的难复性儿童肱骨近端干骺端骨折患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316
0
儿童骨折很常见,占儿童伤害的10%~25%,对患儿的活动产生非常大影响,80%的儿童骨折发生在上肢,主要位于前臂和肱骨。儿童肱骨骨折约5%发生在肱骨近端,主要包括干骺端骨折和骨骺损伤。以保守治疗石膏或夹板固定为主,但存在固定不稳定,固定时间长,骨折移位,肩关节僵硬,影响患儿肩关节功能问题。
166
跟骨骨折主要由垂直纵向暴力损伤所致,临床上多采用外侧L形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该入路术野暴露充分、骨折复位方便,但L形切口拐角处皮缘坏死率和感染率高,甚至会发生内固定物外露,常需二期皮瓣手术治疗。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经跗骨窦间隙入路不仅可以充分暴露距下关节面,而且明显减少了切口皮缘的坏死和感染的发生。
196
全身麻醉下手术。采用肩胛骨外侧缘直切口,切口长6~15cm。适当剥离骨膜,即可暴露肩胛颈至肩胛下角整个区域。暴露骨折断端后直视下复位,在骨嵴上放置已塑形的重建锁定钢板,骨折远、近端各至少采用2枚螺钉固定。术后即予肩肘带固定,2周后开始功能锻炼。
154
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易出现并发症,需在手术治疗同时尽早加强康复训练,以缓解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笔者查阅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发现目前临床针对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治疗中早期康复训练应用研究仍较少,大多研究为单独糖尿病或单独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本研究选取120例糖尿病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分析其治疗中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价值。
221
股骨粗隆下骨折发生率为髋部骨折的10%~30%,由于应力集中和肌肉牵拉,骨折后通常移位明显,呈粉碎性且不稳定,保守治疗难以成功,病残率高,通常需手术治疗。切开复位角钢板或动力踝螺钉(DCS)能获得良好对位和坚强固定,但创伤大,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断裂。髓内钉能明显减少内固定失败风险,若切开复位创伤大、出血多,则失去髓内钉的优势。
204
儿童桡骨颈骨折是小儿骨科较为常见疾患,占儿童肘部骨折的5%~10%,其治疗方法种类较多,包括石膏及夹板保守治疗、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和弹性髓内钉间接复位固定治疗等。其中JudetⅢ型或Ⅳ型儿童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困难,常采用手术治疗。
168
胫骨髁间棘骨折即前交叉韧带胫骨侧止点撕脱骨折,发病率约3/100000,多见于8~14岁儿童,治疗不当会造成膝关节伸直受限、前交叉韧带松弛、膝关节不稳定等。1982年Mclennan首先报道了应用关节镜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案例。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已成为主流的治疗方式。
134
桡骨极远端骨折指发生于分水岭线以远的桡骨远端骨折,多为不稳定骨折,伴有桡骨远端关节面不平整,手法复位后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较高,常需采用内固定治疗,由于骨折线距离关节面较近,多数无法形成有效固定,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2018年10月~2019年4月,我科采用低切迹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7例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
桡骨远端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桡骨远端骨折多为低能量的跌倒伤所致,AO分型中C型偏少;青壮年多为车祸、高处坠落等高能量外伤所致,AO分型中C型多见。非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课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是临床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使用率较高的方法,有操作方便、费用低廉、创伤最小、极大减轻患者治疗痛苦的优点。
111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与单纯股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存在很多不同点,比如股骨髓腔内由于存在人工假体柄,无法应用一些常规固定方法如普通钢板、髓内钉等;骨折部位可能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骨丢失与骨缺损,若存在骨水泥块,骨折断端不易复位固定。因此,在处理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前,需要综合患者病史、影像学资料,准确无误地评估有无假体松动等。
随着现代交通及工业的快速发展,由高能量损伤引起的胫腓骨下段开放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分期手术治疗,其中急诊一期处理方法对预后至关重要,应根据伤口位置、污染程度和软组织损伤程度采用个体化处理方案,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016年12月~2020年3月,我科采用分期手术治疗18例胫腓骨下段开放骨折患者。
219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目标是通过早期稳定的固定使患者恢复下地活动能力。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是目前较常用的内固定物,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力学特性等优点。PFNA-Ⅱ的设计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更符合亚洲人群股骨近端的解剖特点,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良好。
51
股骨颈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1],以往常见于骨质疏松性的老年患者,近年来,中青年高能量伤导致的股骨颈骨折逐渐增多[2];骨折粉碎和移位明显是此类骨折的特点,闭合复位3~4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随着此类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并发症较多[3-4]。
42
桡骨头骨折大多由跌倒时力作用在伸展位的手掌所致,其中Mason 2型为有移位的桡骨头部分骨折,常采用切开复位小钢板固定治疗[1]。2019年10月~2022年6月,我科采用小钢板固定治疗8例Mason 2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本组8例,男2例,女6例,年龄 25~65(43.3±8.9)岁。左侧6例,右侧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例,摔伤5例。
28
影响因子:2.002
影响因子:1.849
影响因子:1.230
影响因子:0.830
影响因子:1.570
影响因子:0.978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