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中医儿科列表
“打马过天河”,出自陈氏《小儿按摩经》“卷十•小儿•手诀”,是一种在前臂内侧进行运法、拍打等操作的小儿推拿复式手法,多用于小儿实热、高烧等症的治疗。此手法有即时退热的效果,随访监测体温复发率较低,临床安全性好,单用即有很好的退热疗效,并且和退烧药配合时能够减少药物的使用。
709
0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在国内外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Pediatrics数据报道,国外0~3岁小儿厌食发生率高达53%,在我国约12%~34%[1]。目前单独的西药疗法效果并不理想且复发率较高[2,3]。笔者应用药膳食疗法治疗2017年6月—2018年6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患儿42例,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199
1、中医脐灸疗法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观察2、甘梅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应用观察3、醒脾养儿颗粒结合推拿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观察4、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5、小儿清肺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6、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808
睑板腺囊肿又称霰粒肿,是小儿眼科常见眼病,由于小儿腺体分泌旺盛,该病发病率及复发率均较高。郭建玲等报道186例6岁以下患儿复发75例,复发率高达40.3%。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反复手术治疗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影响,眼睑局部也会出现较多并发症,如倒睫、干眼、下睑外翻,甚至上睑下垂等,手术造成更多腺体被破坏,可能会使再次患病率增加。
438
中医体质类型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密切相关,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本文运用中医体质学说对21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对引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做到未病先防,现报道如下。
133
小儿热病急性期,家长常自行予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西药治疗,待高热等症状缓解后,患儿可能由于体质原因、用药情况、免疫状态等不确定因素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证候。小儿热病范围较大,无论呼吸系统疾病还是消化系统疾病等均可引起发热。我们在跟师临诊中见到因此类情况来就诊的患儿不在少数,故临床对小儿热病后的中医调治应予以重视。
230
随着社会发展,儿童体质和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临床中小儿体质特点尤其是过敏体质小儿先天伏风内潜,易发风证。风为百病之长,引动痰湿,则生风痰,而反复咳嗽,病程缠绵[5,8]。本研究从风、痰、湿入手,风痰并治,采用化痰祛风法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痰湿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202
儿科五脏辨证学说上承岐黄古医经典,奠定中医儿科辨证理论核心;下启千年医学实践,对中华民族血脉的延续贡献巨大。本文溯源廓流,从理论上探寻五脏辨证学说如何在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儿科特点创新理论体系,深入挖掘儿科五脏辨证学说的特点,展示其发展轨迹,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儿科五脏辨证学说,准确指导儿科临床实践。
512
脾胃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种。以《中医儿科学》[2]教材为例,脾胃系病证包括鹅口疮、口疮、呕吐、腹痛、泄泻、便秘、厌食、积滞、疳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十种。其中以“滞”命名的病名1种(积滞),证型中涉及“滞”的病名有4种,分别为呕吐、腹痛、泄泻、便秘,可见“滞”伤脾胃在儿科临床中多见。
265
陈氏在之法上注重五行配伍关系,如平疳汤的补土则火藏于下之法,活儿丹的抑木扶土(平肝健脾)之法,消斑化疹汤的补水制火法。陈氏无论在之法上还是用药上,以法行于先为引导,其次用药精当,如全痘汤用人参不用黄芪,以黄芪过补气,不若参既补气,不增闷尤妙;分水消疹散治水,但用桔梗、荆芥提气使水下行更速,但不用升麻,以升麻提气,必使疹毒由皮毛出,反牵利水之肘。
482
中医外治法是遵循中医学基本理论,用药物、手法、器械等作用于体外,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外治法是与内治法相对而言的治疗方法,两者的理论基础一致。中医外治法内容多种多样,针对性强,操作相对简单,且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笔者整理并归纳了近4年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300
孤独症谱系障碍属于广泛发育障碍类疾病,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临床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针灸治疗孤独症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大多采用头皮针灸。因其发病机制与中医五脏关系密切,五脏又与传统俞募穴有关。故从孤独症与五脏的关系,五脏和俞募穴的关系入手,探讨孤独症从俞募穴论治的可行性,并以典型病案阐述。
313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日安然入睡,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的一种病症[1]。该病在儿科中发病率高,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小儿夜啼属于现代医学中婴幼儿睡眠障碍的一种。小儿夜啼所致婴幼儿睡眠不足,进一步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成熟,甚则影响生长发育。
227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入标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标准向中药倾斜。与2012年相比,2018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新增品种中就包括67个中成药品种。随着基本药物的增加与新型中药制剂的开发,中成药在儿科的应用日益广泛。有调查发现,超过70%的儿童家长认同“儿童服用中成药比化学药更安全”。
143
万全,湖北罗田人,明代著名的中医儿科学家;祖上三代为医,万全本人毕生专攻儿科,所提出的“三不足,两有余”等学术观点在中医儿科学中影响巨大[1]。小儿由于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临床肺系疾病多发[2]。万全将小儿肺系疾病归为咳与喘两大类,并在诊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其著作《幼科发挥》《万氏家传保命歌括》《育婴家秘》《广嗣纪要》《片玉心书》中均有散在论述,在咳与喘的病因病机、四诊辨证、治则治法与遣方用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43
影响因子:0.809
影响因子:0.603
影响因子:0.701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432
影响因子:1.188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