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传染病方向精选论文范文合集

  2023-03-20    155  上传者:管理员

  • 标签:
  • 传染病方向
  • 医学论文
  • 论文范文

传染病方向精选论文范文合集91学术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的个体、感染者的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母婴传播)、体液传播、粪口传播等。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下面是部分传染病方向精选论文范文合集,以供参考!


篇一:细节护理管理在传染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管理在传染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增加细节护理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态度评分为(8.58±0.79)分、护理技能评分为(9.23±0.51)分、健康宣教评分为(9.35±0.58)分、病区管理评分为(9.54±0.33)分,高于对照组的(6.98±0.65)分、(8.02±0.74)分、(8.22±0.34)分、(7.98±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为7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传染性疾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细节护理管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因疾病原因产生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篇二:结核菌快速培养法与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诊断结核病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究结核菌快速培养法、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诊断结核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疑似结核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结核菌快速培养法、γ-干扰素释放试验,并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试验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特异性、敏感度。结果:66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经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试验,共确诊结核病患者29例,非结核病患者37例;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符合率(89.39%)、敏感度(82.76%)、特异性(94.59%)均高于结核菌快速培养法(69.70%、58.62%、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均高于结核菌快速培养法,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结局,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篇三:快速血浆反应素滴度与神经梅毒相关性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梅毒患者血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gain, RPR)滴度≥1∶32与神经梅毒(NS)的相关性。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有关血RPR滴度≥1∶32与NS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并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篇文献共16项研究,NS患者121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RPR滴度≥1∶32的梅毒患者发生NS的风险是血RPR滴度<1∶32梅毒患者的3.99倍(OR=3.99,95%CI:2.95~5.41,P <0.00001)。结论:血RPR滴度≥1∶32与NS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是NS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不宜仅依据此作为梅毒患者进行腰椎穿刺的指征。


篇四:昼夜节律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摘要:昼夜节律是由内源性时钟调节的多个生物过程的日常振荡,调控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节律紊乱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包括代谢综合征和癌症等。最近将昼夜节律系统作用研究扩展到了感染的调控,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疾病结局。深入了解昼夜节律系统在调节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将为病毒性传染病的致病机理、抗病毒治疗、疫苗研发等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昼夜节律与病毒感染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包括昼夜节律如何影响病毒感染以及病毒如何调节节律以促进自身复制的关键发现,突出昼夜节律的重要性。


篇五:肝炎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炎性因子、临床指标、临床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BIL、AST及AL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AST及AL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6及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及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病毒转阴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感知疲劳、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联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加快疾病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何老师】

微信号:Helaoshi91

手机号:18618209562

学术期刊在线咨询

分享:

相关新闻

推荐期刊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