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发表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学术理论文章,为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和研究人员,社会科学研究单位、政府决策部门、高等院校及中等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等人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谢尚果
广西
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
530006
48-89
1、本刊大力发表人类学民族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也十分欢迎处在学术前沿的有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的其他人文及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稿件。2、本刊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建设,以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品位,要求所有来稿均应附有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须完整、规范。
150
1、祖源叙事、镇守边关与国家认同:西南边境地区土丁杨氏宗族历史记忆的阐释2、从”身份离散”至“土民向心”:元代黎族国家认同的四维向度3、“作为自然的身体”:生态现象学视阈下的滇南少数民族葬仪4、草原栖居的环境动因与社会逻辑:基于跨社区交往交流案例5、种田人的财富梦想:上林壮族人淘金传统及其现当代变迁
253
1、身体:锚定仪式意义之锚一-对云南红河彝族哈尼族虎山祭祀仪式的民族志考察2、语言人类学视域下海南岛滨海人群的互动与交融3、对罗宾斯价值理论的修订:海南美孚黎的亲属关系结构与道德实践4、仫佬族历史研究述评5、中国古代节日食品对日本的影响一以《宇多天皇御记》宽平二年二月册日记事为中心
100
1、唤醒、共享与意义再生产黔桂边界返乡青年“回归地方”的实践2、从“舍功德”到“出义务”:社会转型背景下德昂族村寨公共文化建设路径研究3、人类学与艺术在后现代艺术界语境中的相遇4、日常经济生活网络与传统艺术的跨文化传播一以加拿大纽芬兰华人为例5、文化记忆与凝聚性结构的本土叙事建构
113
1、朝向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的神话图像叙事研究一以手艺为中心的考察2、重构神话的表演性:当代神话的舞台改编与视觉叙事一以嫦娥奔月为例3、遗产旅游语境中神话的神圣性再造一以佤族司岗里为个案4、历史折叠处的精微:中国农民画文化主体的自觉与成长5、听觉审美的“空间修复”一中国当代民谣“城市乡愁”问题研究
73
1、性别文化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建构与重塑一以湖北土家族“撒尔嗬”为例2、近世以来的社会变迁与武术门户空间再生产3、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空间生产与认同研究一以屏边苗族花山节为例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法”理念一对《文化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
75
1、从脱嵌到再嵌:民族手工艺遗产的保护发展实践研究2、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整体趋势分析3、乡村文化振兴语境下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品牌营造路径研究一-以湘西传统印染工艺为例4、中越边境文化遗产景观营造探析一以龙州为例5、文旅新基建中少数民族文化消费数字化研究
55
1、北宋初期西高州位置的再考证一兼谈“溪洞专条”对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社会的影响2、清代湘西改土归流州县法律安排与司法实践3、乾隆时期凭祥州、思陵州与安南界务纠纷的处置智慧探析4、桑江流域火塘与堂屋空间格局变迁5、广东戏曲音乐地理图谱与“地一人一音”关系
113
1、文化自信与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一-以是夕布朗族茶业复兴实践为例2、城市化进程中昆明散居白族文化传承创新方略研究3、乡村振兴视阈下广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研究4、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村寨旅游集聚空间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5、领导干部循证治理能力的功能与提升路径探析
92
1、海外民族志的发展历程及其三个层次2、海外民族志研究的南部非洲田野与书写3、进入田野时的礼物互惠:以突尼斯为个案4、相互凝视与情感互惠:坦桑尼亚田野作业反思5、墨西哥恰帕斯州印第安社会的田野研究省思6、西南民族地区高速公路与特色旅游小城镇协同研究:内涵、框架及演化机制
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