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档案》栏目众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读性强,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记载了国民时期的发展进程,反映了民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自然现象等各个方面的局势和动态。
杨斌
江苏
南京市中山东路309号
210016
28-127
本刊欢迎有关民国史资料类与论文类稿件,有关民国史的档案史料介绍、评述,国内外民国史研究动态、综述类稿件,学术论文要求观点鲜明、史料翔实,档史结合的学术论文该刊尤为欢迎。投稿必须提交中、英文之题目、摘要(约300字左右)、关键词(不少于3个),中英文需相互对应,其中摘要部分应先对相关课题的前人成果加以介绍,并概述本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702
1、双轨制:民初地方审检厅的设废及转向2、南京国民政府乡村治理的转型与困境——以江苏省农民银行为例3、一•二八停战后的上海市保安队与八一三战事的起源4、南京国民政府禁烟效能再探讨5、大学与城市社区:以1930—1937年大夏大学新校区周边商户接用自来水问题为论例
97
1、由“调查”走向“施疫”:近代日本对东北畜疫的因应(1895—1945)2、民国初年的乡绅与县政——以《何宗逊日记》中的黟县为例3、1919:反帝反殖民族主义的东亚时刻及其历史意义4、外国民众对中国抗战的支持(1937—1941)——以国际宣传处档案为中心5、抗战时期日本对在华外国宗教的态度——基于日本领事馆调查档案的考察
180
1、民初中英涉藏事务交涉之补证——基于“顾维钧档案”的研究2、公共性的重构:近代上海同乡团体公墓探析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对华政策与“东方文化事业”4、抗战时期国民党党团关系再探——以贵州省为中心5、“元首”之争——华北、华中日军围绕“中央政权”的博弈6、业务纽带:浅析抗战时期联络参谋与参谋视察制度
118
1、近代地方铁路发展的制度基础与约束机制——以《公营铁道条例》为中心2、退避三舍:一战初期中国的中立(1914.7—1915.1)3、学术传教与天主教本土化——以北京辅仁大学司铎书院为中心的考察4、关于抗战时期沦陷区民众生存状态的若干思考5、第三方压力下的殖民——日军在南京建立殖民统治面临的外国因素及其影响
265
1、行业与税政: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火柴税征收及其纷争2、九一八事变后美国的因应和国联调查团产生3、民国时期特别市公债探析——以“民国二十四年青岛市政公债”为例4、无差别轰炸:民众的历史记忆与罪证之间(1937—1946)5、“禁”与“纵”:沦陷初期南京烟毒状况及日伪当局的因应6、“政治全在实际”:抗战胜利前后蒋介石的琉球认知与措置
154
1、侵华日军中之帅权、将权问题——以香月清司与寺内寿一的“大纠葛”为切入点2、“老汤”“蹚将”及其他:近代豫西土匪名号考证3、近代国人对田园城市的认识4、从发动到管控:地方党政与杭州劳资纠纷(1926—1935)5、易长风潮与派系政争:抗战前国立上海商学院院长人选风波6、在变局中寻求突围:假道越南运输问题与中国对法博弈(1937—1940)
120
1、近代中国大学对属地城市教育资源的整合探析——以天津为例的研究2、放任自流与优待主义:日本对民国初期留日学生的政策(1912—1917)3、道不同不相为谋:论东南大学时期郭秉文和杨杏佛的关系4、日军侵粤前夕的广东军政关系5、缩影:胡宗南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的创立和办学
121
1、因势而拟:法制局与民元省制草案2、争与让的变奏:民初昌黎事件之中日交涉3、20世纪30年代初国内外舆论界对马占山抗战的形象塑造及影响4、从兵役管区到身份证:日本军国主义侵华之际南京国民政府的兵役应对——基于川省民国档案的考察5、大学校园与政治控制:山西大学的党派组织与国共阎斗争(1939—1949)
16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