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学研究》主要刊登有关道教研究方面的优秀论文,主要涵盖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等方面的内容。自从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着力宗教学学术研究,促进宗教学领域的发展为办刊目标。
詹石窗
四川
成都市望江路29号
610064
62-174
《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那么《宗教学研究》杂志对稿件有哪些要求?
103
1、《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玉检五老宝经》考2、《上清大洞真经》卷—“诵经玉诀”探微及六卷本成书考论3、辐合增衍模式下的道经文本——以敦煌本《上清大洞真经》为中心4、《雷霆玉经》成书年代与版本考略5、明清各地宫观废藏《道藏》补遗6、王屋山石刻《坐忘论》源流、作者及价值
130
1、陈那的所缘缘二义观及其影响和意义2、澄观的“撮台衡三观之玄趣”及其启示3、南北朝至隋唐解经体例的演变与发展——以《观经》四家注疏为中心4、唐宋商人:9世纪中叶后中日佛教交流不可或缺的新助力5、汉译佛经对德川日本兰学翻译的借鉴意义6、明末清初《成唯识论》注疏考7、论佛教美育的研究视角
76
1、敦煌本“灵宝经目录”新见问题释疑——以“第五篇目”与“未出—卷”为中心2、李德裕与中晚唐茅山道教3、论《老子想尔注》的“太阴练形”4、杂糅与别异:《太平经》的孝道观论析5、汉晋镇墓文与早期道教研究:现状、问题与反思6、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研究7、吕洞宾度沈东老传说考论
65
1、《法言会癖》及法言坛考述2、台南地区溪南道坛的拜药王科仪3、从三元丹法看炼丹术的分类与历史4、早期道教“祥瑞”图像的样式化生成与建构研究5、从量词使用看《赤松子章历》的成书年代6、论道观与唐代诗人7、陶魂铸魄:桂阳刘家岭宋墓的南北二斗图像与宋代炼度观念
73
1、论古灵宝经对佛教“劫”的观念的吸收和改造——以《灵宝五篇真文》与“劫运”的关系为中心2、道书中所见古代道教音乐形式3、《列仙传》中黄帝的“邓君”原型考4、出土简帛与道经所见驱鬼术之对比5、《明真大师古文墓碑》与《崔真静古文像赞》考证6、汉墓中太—升仙图的母题溯源
76
1、全真道教的现代宗教仪式及其科本分析——以香港为例2、王母道派试探3、《神仙传》中天人感应故事的原型研究4、《神农本草经》古今本考异及其与汉代方仙道的关系5、从道教学视野考察王羲之父子书法“即兴创作”6、唐宋道教与中外星宿学说关系初探7、试论太极图所蕴含的内丹文化内涵
84
1、论侯外庐先生对道教思想史研究的贡献2、主簿山治的宗教地理考察3、上阳子陈致虚徒裔丛考4、《三官经》篇名、年代与历史流播影响考5、“别具—只眼”——林希逸“三子”阅读观探析6、对早期神仙传记中“两性关系”题材作品的“神话-原型批评”研究7、“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中的《列仙传》服食信仰研究
80
1、李西月《道德经注释》诠释理论探析2、道教“洞”概念及其生命哲学意涵3、道经所见“勃蚀”考4、“离四句绝百非”与成玄英“重玄学”5、李昌龄注《太上感应篇》的文本探析6、十—星曜在宋元道教内的多重演化7、明代道官胡守法生平事迹考论8、道教护童仪式初探9、越南阮朝的道教管理制度研究
106
1、林兆恩三—教内修法门与道教南宗关系的几个问题新探2、环境美学视域下的道教崇水渊源3、神仙道教视域下的南朝帝陵画像砖内容解读4、出土文献习语“阳遂”—词发覆及其道教含义探微5、论六朝隋唐神仙小说对史传叙事传统的继承与超越6、唐五代皇帝诞节三教讲论道士考7、杜光庭《广成集》“天符”释义8、赣西北流传的正一篑
6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