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中国2022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

  2024-03-08    6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2022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22年百日咳报告病例信息,描述性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中国2022年报告百日咳38 295例,报告发病率为2.71/10万;自2018年以来报告发病率年均增长14.26%。0-4岁、5-9岁、10-14岁、≥15岁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2.67%、40.27%、5.37%、1.69%;在0岁病例中,0-2月龄、3-5月龄、6-11月龄分别占40.63%、41.54%、17.83%。在28 500例获得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DTP)接种记录的病例中,发病前接种0剂次、1-2剂次、3剂次、4剂次者分别占19.05%、7.91%、7.87%、65.18%,其中在3-5月龄病例中分别占49.49%、49.28%、1.23%、0.00%,在5-9岁病例中分别占0.07%、0.02%、4.75%、95.16%。结论 中国2022年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大幅上升,发病以0-9岁儿童特别是无DTP接种史或未完成3剂次接种的婴儿为主。建议加强适龄儿童及时和全程接种DTP,推进儿童百日咳疫苗免疫策略优化研究。

  • 关键词:
  •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流行病学特征
  • 白破联合疫苗
  • 百日咳
  • 计划免疫
  • 加入收藏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曾是全球儿童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DTP)接种率的提高,全球百日咳报告发病数自1980年约200万例降至2022年6.26万例[1,2]。但近年来在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DTaP)覆盖率较高的多个国家出现“百日咳再现”,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在维持多年低水平后出现升高,且青少年和成人病例增加[3]。中国自1978年将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whole-cell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DTwP)纳入计划免疫,2007-2012年使用DTaP替代DTwP,接种程序为儿童在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4]。中国百日咳报告发病率由1978年的126/10万降至2013年的0.14/10万,自2014年开始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5,6]。本文分析了2022年中国报告百日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百日咳防控和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数据收集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2022年发病且经终审的百日咳病例(包括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个案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性别、地区、病例分类、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死亡日期、住院/重症监护情况、报告医疗机构等,数据统计日期为2023年1月31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获得百日咳病例发病前DTP接种史信息。

2病例定义和分类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根据《百日咳诊断标准WS274-2007》,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百日咳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分类诊断。疑似病例定义为符合典型(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2周)或不典型(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青紫和心动过缓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青少年和成人可能仅表现为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临床表现,或伴有流行病学史者;临床诊断病例定义为疑似病例血常规检测提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多,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者;确诊病例定义为临床诊断病例痰、鼻咽部分泌物分离到百日咳鲍特菌,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比急性期呈≥4倍升高。山东省、天津市、浙江省、河南省、贵州省、河北省、广东省等地区的部分医疗机构将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核酸检测和(或)单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测结果作为确诊病例的诊断依据。

3统计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和SAS9.4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百日咳发病率、构成比、发病率年均增长率等指标,描述百日咳病例地区、时间、人群等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发病率年均增长率=[(第n年发病率/基准年发病率)n-1-1]×100%。


2、结 果


1报告发病概况

中国2022年报告百日咳38 295例,报告发病率(/10万,下同)为2.71,为1989年以来报告发病率最高水平(图1);2018-2022年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年均增长率为14.26%。在2022年报告百日咳病例中,死亡2例,病死率为0.005%;实验室确诊17 733例,占46.31%。

图1中国1955-2022年百日咳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 

2流行病学特征

2.1地区分布

各省份2022年百日咳报告发病数在6例(西藏自治区)-5 263例(山东省)之间,报告发病率在0.04(辽宁省)-16.80(宁夏回族自治区)之间(图2)。共312个地市的2 232个区县报告百日咳,报告发病率<1.00、1.00-2.99、3.00-4.99、5.00-9.99、≥10.00的地市分别有162个、102个、27个、26个、16个。

图2中国各省份2022年百日咳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  

2.2时间分布

2022年1-12月各月百日咳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6.30%、8.06%、9.07%、9.17%、10.00%、10.81%、12.41%、12.64%、8.17%、6.12%、4.57%、2.67%。

2.3性别分布

在2022年报告百日咳病例中,男、女性病例分别占51.43%(19 695例)、48.57%(18 600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73、2.70。

2.4年龄分布

在2022年报告百日咳病例中,0-4岁、5-9岁、10-14岁、≥15岁分别占52.67%(20 169例)、40.27%(15 422例)、5.37%(2 057例)、1.69%(647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8.43、17.06、2.37、0.06;0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31.17%(11 936例),报告发病率为113.09(图3)。在0岁病例中,0-2月龄、3-5月龄、6-11月龄分别占40.63%、41.54%、17.83%。

2.5职业分布

在2022年报告百日咳病例中,散居儿童、学生、托幼儿童、农民、家务/待业人员、离退人员、工人、其他职业者分别占47.14%、27.30%、24.07%、0.49%、0.43%、0.15%、0.08%、0.35%。

2.6 DTP接种史分布

共获得28 500例百日咳病例的DTP接种史,发病前接种0剂次、1-2剂次、3剂次、4剂次DTP的病例分别占19.05%、7.91%、7.87%、65.18%;其中在3-5月龄病例中分别占49.49%、49.28%、1.23%、0.00%,在5-9岁病例中分别占0.07%、0.02%、4.75%、95.16%(表1)。

图3中国2022年百日咳年龄别报告发病率 

表1中国2022年报告百日咳病例DTP接种史分布

3住院和重症监护病例

在2022年报告百日咳病例中,1 783例报告了住院信息,其中0岁、1-4岁、≥5岁分别占49.07%(875例)、17.45%(311例)、33.48%(597例);在0岁住院病例中,0-2月龄、3-5月龄、6-11月龄分别占38.40%(336例)、46.40%(406例)、15.20%(133例)。在99例重症监护病例中,0岁、1岁、2岁、3岁、4岁、≥5岁分别占79.80%(79例)、5.05%(5例)、0.00%、0.00%、2.02%(2例)、13.13%(13例);在0岁重症监护病例中,0-2月龄、3-5月龄、6-11月龄分别占67.50%(45例)、27.50%(29例)、5.00%(5例)。

4病例报告的医疗机构

2022年共1 928家医疗机构报告百日咳病例,其中报告<100例、100-999例、≥1 000例的医疗机构分别有1 862家、10家、56家;62家医疗机构报告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50%(19 175例);81家儿童医院报告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7.86%(10 669例)。

5百日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2年共报告百日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起,其中重庆市6起、四川省和江苏省各2起、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各1起;幼儿园2起、小学8起、其他单位5起。15起事件共报告126例百日咳病例,占全年百日咳病例的0.33%,无死亡病例。其中6起事件每起报告发病1例,暴露人口数2-186人;1起事件报告发病6例,暴露人口数987人,首例和末例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4 d; 8起事件每起报告发病10-20例,暴露人口数60-3 843人,首例和末例病例发病时间间隔8-44 d。


3、讨 论


百日咳在2019年全球10岁以下儿童疾病负担最重的十大疾病中处于第九位[7]。一项涵盖63个国家的研究显示,32个国家1980-2012年百日咳报告发病率至少有一个增长期[3]。中国2014-2019年百日咳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2020-2021年报告发病率有所降低,2022年回升至2.71/10万,达到1989年以来最高水平。需持续关注百日咳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探索发病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受医务人员对百日咳的诊断意识、监测敏感性、实验室检测技术、疫苗免疫持久性、菌株的免疫逃逸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8]。本研究中百日咳报告发病数较多的省份(例如山东省、浙江省等)的部分医疗机构将PCR核酸检测作为百日咳实验室诊断依据,促进了百日咳病例诊断和报告。2020-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的严格非药物干预措施也有利于阻断百日咳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9,10],可能对疾病自然流行周期造成影响,因此2022年百日咳报告病例增加不能排除百日咳正处于流行周期的高峰。

百日咳全年均可发病,以散发为主,2022年5-9月报告病例数占全年的54.03%,呈夏秋季报告病例较多的特征,与既往监测数据基本一致[5,6]。但秋冬季其他呼吸道病原引起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病例增加,可能影响百日咳非典型病例的报告。

本研究中婴儿百日咳报告发病率最高,与国内外既往研究一致[5,6,11,12]。在婴儿百日咳病例中,0-2月龄婴儿占40.63%。中国有研究显示,约98%的产妇和96%的新生儿缺乏针对百日咳的保护性抗体(PT-IgG抗体水平<40IU/mL)[13],且新生儿出生后母传抗体快速衰减,至3月龄时已无有效抗体[14]。中国儿童DTaP起始接种月龄为3月龄,因此0-2月龄婴儿由于母传抗体水平衰减且未能通过接种疫苗及时获得保护,面临较高的发病风险。本研究中分别有49.49%和49.28%的3-5月龄病例未接种DTP和未完成3剂次接种;在住院和重症监护的百日咳病例中,以婴儿尤其是0-5月龄婴儿占比最高;提示尽早为婴儿提供疫苗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5岁儿童百日咳报告发病率仅次于婴儿,5-9岁病例占比达到40.27%,高于2018-2021年[6];而5-9岁病例中95.16%已完成4剂次DTP接种;提示学龄期儿童发病风险增加,可能是疫苗接种后免疫水平衰减所致。无论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均无法获得针对百日咳的终生免疫[8]。中国于2007-2012年逐步完成DTaP替代DTwP,研究显示,≤2岁儿童接种4剂次DTaP后预防发病和住院的保护效果分别为86.9%和86.4%[15]。然而,与DTwP或自然感染相比,DTaP保护持久性相对较弱[16],研究显示完成最后1剂DTaP接种4年后的保护效果迅速下降,接种8年后降至41%(95%CI:0%-66%)[17]。因此,青少年和成人可能因婴幼儿时期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水平逐渐衰减至无保护作用的水平而面临发病风险。

全球百日咳发病率仍有可能被低估。世界卫生组织基于数学模型的研究估计,1999年和2014年全球分别有3 060万例和2 400万例<5岁百日咳病例,其中死亡分别为39万例和16万例[18];然而1999年和2014年全球报告百日咳仅分别为11.6万例和6.3万例[1]。百日咳为中国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基于医疗机构报告开展被动监测。中国2022年50%的百日咳病例仅由62家医疗机构报告,提示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百日咳诊断水平和报告存在差异。天津市一项研究显示,基于社区主动监测报告的百日咳发病率是基于被动监测报告发病率的16.22倍[19],提示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的发病率差异较大。《百日咳诊断标准(WS274-2007)》未将PCR核酸检测和单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作为实验室诊断依据,实验室检测技术敏感性不足可能限制了百日咳诊断和报告。本研究中,中国2022年≥15岁百日咳病例占比仅为1.69%,低于2018年欧盟国家报告的≥15岁百日咳病例占比(62%)[11]和2022年美国报告的≥20岁百日咳病例占比(45.6%)[12]。青少年和成人病例由于症状不典型可能未就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20],进而导致发病水平低估;但青少年和成人病例作为婴幼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在疾病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1]。

综上所述,中国2022年百日咳发病达到近年最高水平,以0-9岁儿童特别是未接种DTP或未完成3剂次接种的婴儿发病风险高;建议开展儿童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免疫策略优化研究,全面提高医疗机构百日咳诊断报告和监测能力,推进青少年和成人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研发和应用。


参考文献:

[4]王丽婵,张路民,侯启明,等.我国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中百日咳疫苗的批签发及效力试验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25(8):1072-1074.

[5]宁桂军,高源,吴丹,等.中国2011-2017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8,24(3):264-267+273.

[6]吴丹,郑徽,李明爽,等.中国2018-2021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2,28(6):638-643.

[8]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专家共识[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1,27(3):317-327.

[14]侯启明,马霄,田博,等.中国不同区域婴儿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母体抗体水平的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3):209-211.

[16]张梦,吴丹,李艺星,等.中国部分地区2004-2021年百日咳发病率趋势的Joinpoint回归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3,29(1):25-30.

[20]黄海涛,李永成,高志刚,等.天津市2010-2015年百日咳病例临床症状与误诊的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6,31(9):791-795.

[21]张颖,黄海涛,刘勇,等.天津市社区人群百日咳发病监测及传播特征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3):209-211+257.


基金资助:中国CDC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的运行(102393220020010000017);


文章来源:张倩,吴丹,郑徽等.中国2022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4,30(01):34-3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疫苗和免疫

期刊名称:中国疫苗和免疫

期刊人气:126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916X

国内刊号:11-5517/R

邮发代号:82-856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