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基于Citespace对健脾法治疗冠心病可视化分析

  2024-04-27    1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药健脾法治疗冠心病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探索研究新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近23年收录的健脾法治疗冠心病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6.2.4.msi软件绘制作者、机构、关键词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文献257篇。自2000年以来,中医药健脾法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存在2个合作紧密的研究团队,分别以杨关林、张军平为代表;最主要研究机构为辽宁中医药大学;关键词共现分析频次居前3位的为“冠心病”“胸痹”“从脾论治”。结论 基于病证结合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分子机制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从临床观察拓展到实验研究,未来该领域研究方向更多趋向于健脾祛痰化瘀法,从基因、蛋白直至关键病理环节的成链式、系统式研究。

  • 关键词:
  • 中医药疗法
  • 健脾法
  • 冠心病
  • 可视化分析
  • 胸痹
  • 加入收藏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根据全球疾病负担国际合作研究2017年的报道,冠心病是全球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为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1]。目前,西医院多采用指南推荐的常规处理联合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来干预冠心病,此外中医药以其疗效显著、成本低廉、不良反应低的优势长期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

此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中医治疗胸痹历史悠久,《脾胃论》中记:“若心生凝滞,七神离形,而脉中唯有火矣。善治斯疾者,惟有调和脾胃,使心无凝滞……盖胃中元气得舒伸故也”。指出可通过调和脾胃,祛除凝滞于心脉的痰浊血瘀之邪而治疗“心病”。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胸痹病因病机被逐渐完善,现代人饮食上多喜肥甘厚腻之品,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为人体所用,反而聚集成痰湿,久则郁而化火,灼炼成浊,痰浊血瘀相互搏结最易危害心血管系统,后世医家受先贤启发,临床多采用健脾祛痰化瘀法治疗心脉痹阻之胸痹[2]。

为了进一步探究目前健脾法治疗冠心病的研究现状,本研究利用CiteSpace 6.2.4.msi 软件,分析中国知网近 23年健脾法治疗冠心病的研究现状、热点趋势,为未来开展健脾法治疗冠心病研究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CNKI为文献数据检索工具,文献检索式设置为:SU%=(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胸痹+胸痹心痛+卒心痛+真心痛)AND SU%=(健脾+补脾+益脾+理脾+培土+从脾论治),检索日期时限设置为: 2000年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检索时间内与主题词相关的文献,研究类型不限;②文献类型为期刊;③文献语言范围为中文。

1.3 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学位论文、会议、报纸、广告、图书。

1.4 研究方法

将检索到的文献数据导入NoteExpress软件,进行文献去重,阅读摘要及关键词,根据上述纳入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将纳入文献以Refworks 格式导出文本,借用文献计量学软件 CiteSpace 6.2.4.msi 版本对文献数据的发文量统计情况、作者、机构、关键词及聚类情况进行图谱的绘制并梳理分析。软件参数设置: Time Slicing 模块中时间跨度设置为2000年1月1日—2023年 10月31日,以2年为一个时间切片单位; Selection criteria 模块中,以g-index为选择标准;在 Node type 模块中,选择“作者”“机构”“关键词”作为分析对象时,不设置修剪方式。


2、结果


2.1 发文量分析

从CNKI 检索出470篇相关文献,根据上述纳入排除标准进行人工筛选,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257篇,将发文量统计导入 Excel表格进行统计绘制。由结果可知,2000年—2010年发文量较少,该领域正处于萌芽阶段,而2011年已有逐步的增长,相关研究文献量在 2016和2019年达到最高,在 2016年— 2023年虽然有些许起伏,但总体年发文量处于稳定上升趋势,且近10年平均年发文量为17.5篇,表明从2013年之后健脾法治疗冠心病已逐步受到较多研究者的关注,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见图1。

图1 2000年—2023年健脾法治疗冠心病发文趋势   

2.2 作者共现网络分析

以“作者”为节点进行网络图谱绘制,结果显示257篇文献中共提取出248名作者,构成306条作者合作连线,网络密度为 0.01。发文量>10篇的作者包括杨关林(26篇)、张哲(19篇)、张军平(12篇)、刘悦(12篇)。见图2。从所有作者团中筛选出前2个合作紧密的研究团队,分别是以杨关林、张军平为中心的团队。以杨关林为中心的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健脾祛痰化瘀法治疗冠心病,该团队近年文献成果产出量高,多选用自拟中药复方如化瘀祛痰方进行药物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团队中的成员对健脾祛痰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的机制及疗效做了大量研究,证实了健脾祛痰化瘀法可能通过基因、蛋白、代谢等多组学层面对脂质代谢、炎症反应、线粒体自噬、内皮损伤、血管重构、心肌细胞凋亡等过程进行整体调控[2,3],为健脾祛痰化瘀法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更多的有效数据;该团队通过大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健脾祛痰,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性,为临床健脾祛痰化瘀法治疗冠心病提供循证依据,此外该团队还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健脾祛痰中药可以改善脂质代谢异常、保护内皮细胞[4]。以张军平为中心的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益肾健脾法治疗冠心病,该团队基于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的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治则,研制出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降脂软脉灵1~4号[5]、补肾抗衰片[6]等系列方药,并对该药物进行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显示治疗组对比常规西药组,治疗有效率达90%以上[7]。

图2 健脾法治疗冠心病核心作者图谱   

2.3 机构共现网络分析

对研究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所纳入257篇文献中共涉及208个机构,构成112条机构间连线,网络密度为 0.0052。见图3。发文量≥10篇的机构共4个,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机构单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发文量为37篇,该单位自 2013 年起在该领域成果产出量明显升高,推动了该领域中医药的发展;其次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6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篇)、天津中医药大学(10篇),这些机构是该领域学术研究成果产出的主体力量。见表1。部分研究机构已形成独立团体,但机构之间合作联系程度仍较低,但从节点之间连线紧密的部分来看,连线区域主要是由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构成,这说明对于健脾法治疗冠心病的相关中医药治疗的机构合作形式主要是大学与其附属医院间的合作,例如辽宁中医药大学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见图3。

图3 健脾法治疗冠心病研究领域核心机构   

表1 健脾法治疗冠心病研究文献发文量≥10篇的机构

2.4 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研究以“关键词”为节点,绘制出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结果显示图谱共提取出252个关键词,653条连线,密度为 0.0206。在252个关键词节点中,频次最高前10位分别为冠心病(125次)、胸痹(47次)、从脾论治(33次)、名医经验(20次)、胸痹心痛(17次)、心绞痛(16次)、高脂血症(9次)、阮士怡(8次)、益肾健脾(7次)、经验(7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研人员近年来的研究方向热点。见图4。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是指在共现网络中具有较大影响力,或是较大中介桥梁作用的关键节点,中介中心性数值越高,节点的重要性也越大[8],中介中心性>0.1可被认定为关键节点的词充当着节点与节点之间搭建桥梁、互通信息的作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中心性排名前5的关键词,前3名分别为冠心病(1.2)、胸痹(0.39)、从脾论治(0.12)。 见表2。

图4 健脾法治疗冠心病关键词共现分析  

表2 健脾法治疗冠心病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

2.5 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准确划分本研究中的领域内容,本研究借助Citespace中的Log Likelihood Ratio(LLR)算法,对其中紧密联系的关键词进行进一步聚类,共得到 8个聚类图。而在 Citespace 的方法论中,提供了模块值(Q)和平均轮廓值(S)这2个指标作为评判图谱绘制效果是否合理的参考依据。一般而言,Q>0.3表明关键词聚类团结构显著[9],S>0.5认为此聚类合理。本研究中聚类得到的结果显示Q=0.6045,S=0.8861,说明该聚类图谱结构合理,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关键词时间线图显示健脾法治疗冠心病的研究从研究开始一直贯穿至今,近年来出现用药规律相关研究和治法研究。

图5 健脾法治疗冠心病关键词聚类分析  

图6 健脾法治疗冠心病关键词聚类时间图谱   


3、讨论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6.2.4.msi软件对2000年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中国知网收录的257篇中医药健脾法治疗冠心病相关文献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了中医药健脾法治疗冠心病的研究现状,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通过发文量分析可知,自2000年以来虽略有起伏但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

历代医家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理解,摸索出诸多特色疗法。邓铁涛教授临证治疗冠心病时,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是“气虚痰瘀”,提出“益气健脾、活血除痰”法治疗冠心病[10]。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在治疗冠心病时,提出了“益肾健脾、涤痰散结”的方法[11],临证重补肾健脾养心以扶正固本, 创“心-脾-肾三脏一体论”辨治胸痹心痛, 自创效验方,处方中多为补肾阳、滋肾阴、养精血、健脾益气等扶正滋补之品,疗效显著[12]。国医大师雷忠义教授通过临床观察、经验总结及研究古籍,总结出“痰瘀互结”理论,得出胸痹心痛多与心、脾、肾三脏气机虚弱,运行无力,血液及津液代谢紊乱有关[13,14]。杨关林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化瘀祛痰方[15],该团队通过大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健脾祛痰,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性,临床疗效确切,为临床健脾祛痰化瘀法治疗冠心病提供循证依据[16]。近年来,该团队成员对健脾祛痰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的机制及疗效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认为“脾虚生痰”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高晓宇等[17]从糖代谢重编程驱动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角度探讨“脾虚生痰”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糖代谢重编程驱动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参与了“脾虚生痰”所致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病理变化;孔德昭等[2,3]证实了健脾祛痰化瘀法通过基因、蛋白、代谢等多组学层面对脂质代谢、炎症反应、线粒体自噬、内皮损伤、血管重构、心肌细胞凋亡等过程进行整体调控;吕晓明[18]化瘀祛痰方抗动脉粥样硬化网络药理机制可能与脂质代谢、炎症反应、血管生成、氧化应激、凋亡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此外该团队还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健脾祛痰中药可以改善脂质代谢异常、保护内皮细胞[4];为健脾祛痰化瘀法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更多的有效数据。

总之,随着中医药健脾法治疗冠心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冠心病防治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中医药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效果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未来研究可能更关注健脾祛痰化瘀法从基因、蛋白直至关键病理环节的成链式、系统式研究。但当前相关研究具有地域局限性,作者、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度不高。因此,建议各研究者、各研究机构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资源及力量,加强学科与地域间的交叉合作,形成稳定的合作模式,促进相关研究的进步。


4、总结与展望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冠心病的治疗方案已经相对成熟,目前,西医多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冠心病二级预防干预冠心病。此外中医药也逐渐成为冠心病患者的重要干预手段,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中药作用靶点尚未完全挖掘,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用量不统一。因此,目前研究应加强团队间合作,探索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机制,探索药物作用机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使中西医药物高效结合,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道路。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10(6):1-130.

[2]孔德昭,张泽,姜钧文,等.基于“调和脾胃,心无凝滞”理论探讨“健脾祛痰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机制[J].辽宁中医杂志,2022,49(3):54-56.

[4]孙宇衡,刘悦,杨晔,等.基于JAK/STAT通路探讨健脾祛痰中药防治冠心病[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6):1389-1392.

[5]李艳阳,吕仕超,仲爱芹,等.从脾肾论治动脉粥样硬化[J].环球中医药,2014,7(3):204-205.

[6]张光银,李明,许颖智,等.补肾抗衰片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氧化应激机制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5):1083-1088.

[7]王慧,孔令信,李正光,等.动脉粥样硬化从脾论治[J].中医学报,2021,36(7):1371-1374.

[8]刘广强.基于中介中心性的网络传播节点影响力发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9]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10]赵益业,林晓忠,张敏州,等.邓铁涛教授以心脾相关学说诊治冠心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7,39(4):5-6.

[11]周欢,张军平.阮士怡教授“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0):2400-2402.

[12]程坤,张军平.国医大师阮士怡治疗胸痹心痛之经验撷要[J].江苏中医药,2018,50(5):14-16.

[13]石伊娜,陈金锋,杨波,等.国医大师雷忠义论治冠心病痰瘀互结致气虚证的探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5):127-130.


基金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No.2021M703618);辽宁省科技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No.2021-BS-174);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L201713);沈阳市科技局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计划(No.RC200104);


文章来源:陈向心,陆翼,郝秀炜,等.基于Citespace对健脾法治疗冠心病可视化分析[J].光明中医,2024,39(08):1487-149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名称: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297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143

国内刊号:42-1130/R

邮发代号:38-123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