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粒度对煤炭复燃行为特性的影响规律

  2023-11-06    2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为了揭示粒度对煤炭复燃(二次氧化)行为的影响规律,选取平煤八矿烟煤制成1.0~3.0 mm(1#),3.0~7.0 mm(2#)和7.0~10.0 mm(3#)的3种粒径煤样及其混合煤样(4#),采用自主研发的程序升温试验装置进行煤炭自燃特性试验,测定复燃过程中耗氧速率、标志性气体(CO、CO2)产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粒度的煤样,其粒度越小,耗氧速率、CO和CO2产生率越大,这是由于煤样粒度越小,复燃煤样的比表面积依然越大、对氧气的吸附能力仍越强;而对于混合煤样,CO和CO2产生率的变化介于1#和2#煤样之间,耗氧速率的变化则介于三种粒度煤样之间,这主要取决于混合煤样比表面积、热量积聚及氧气扩散的共同作用。

  • 关键词:
  • 烟煤
  • 煤炭
  • 煤炭二次复燃
  • 特征参数
  • 粒度
  • 加入收藏

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业原料[1]。近年来,随着大多数矿井开采强度不断加大,井下采空区遗煤和漏风现象更加严重[2,3]。为了节约煤炭资源,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启封开采已熄灭的火区。与煤的初次氧化相比,这些煤已经与氧气有了一定程度的接触,在外部条件或内部供氧突然改变的情况下,会导致火区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而引起复燃(亦称二次氧化)。氧化煤的复燃不仅使得煤自燃的防治难度加大,而且会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煤矿火灾90%以上为内因火灾,内因火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粒度是较大的影响因素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不同粒度煤样与其氧化升温过程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4,5],但目前来说还并不完善。首先,有关粒度对煤初次氧化影响的研究居多,而对复燃(二次氧化)行为的研究却较少涉及。其次,目前所采用的大部分测试装置是对煤样罐整体进行加热,进风方向多为竖向,然而实际煤自燃的热量都是从某个点开始积聚并向外扩散,且风流以横向流动为主。最后,在矿井煤自燃区域,大多数情况是多种粒径混杂在一起并相互影响,煤样的粒度并非全部一致或处在确定的范围内,然而目前的研究大部分是把煤制成一定粒径大小的煤样进行试验。因此,本次试验将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自主研发的程序升温试验装置,在试验过程中加入不同粒径的煤样及其混合煤样,进行粒度对煤复燃(二次氧化)行为影响规律的研究。通过测定复燃过程中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来反映煤自燃的发展程度,从而为煤复燃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1、试验系统


1.1 试验系统

煤自燃氧化程序升温试验系统主要由试验反应炉、供气系统、温度控制监测系统和气体分析系统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2 评价指标

本次实验中选取耗氧速率、CO和CO2产生率这三个煤自燃特性参数以全面分析不同粒度对煤复燃行为特性的影响规律。其中耗氧速率可由公式(1)计算得出,CO和CO2产生率可由公式(2)计算得出[6]。

图1 煤自燃氧化程序升温试验系统  

式中:为耗氧速率,mol/(cm3·s);S为煤样罐截面积,m2;Q为供风量,mL/min;L为装煤高度,m;为新鲜风流的氧气体积分数,其值为21%;分别为入口和出口的氧气体积分数,%,其中。

式中:Vx(T)为标志性气体CO和CO2的产生率,mol/(cm3·s);S为煤样罐截面积,m2;Q为供风量,m L/min;L为装煤高度,m;为新鲜风流的氧气体积分数,其值为21%;分别为入口和出口的CO和CO2体积分数,%。


2、试验方法


2.1 煤样采集

采集平煤八矿烟煤煤样,破碎后筛选出粒径为1.0~3.0 mm,3.0~7.0 mm,7.0~10.0 mm的单粒度范围煤样各3 300 g,然后再分别取每种粒径范围的煤样各1 100 g组成混合煤样3 300 g,将4组煤样依次标记为1#、2#、3#和4#,密封保存以备使用。该煤样的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为Ⅱ类(自燃)。

2.2 试验步骤

首先利用电子天平称取待测煤样装进煤样罐中,向煤样中通入空气,在系统上设定升温范围(20℃~220℃)、升温速率(0.5℃/min)和供风量(300 mL/min)参数,然后点击加热棒开关对煤样进行升温,依次对4组煤样进行初次氧化试验。待初次氧化试验结束后,对初次氧化煤样绝氧降温后密封保存,再对初次氧化后的4种不同粒度煤样分别进行相同的二次氧化升温过程,最后待温度上升至220℃时,保存数据,关闭系统,试验结束。


3、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耗氧速率变化规律

根据本次实验条件测定4种不同粒度的煤样在复燃(二次氧化)过程中耗氧速率的变化规律,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耗氧速率随温度变化关系  

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粒度煤样复燃过程的耗氧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在煤自燃后期随温度变化逐渐加快,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这主要是由于在氧化反应后期参与反应的活性基团和自由基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煤自燃反应的速率就会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粒度的煤样来说,耗氧速率随煤样粒度的减小而增大,粒度越小,煤自燃过程耗氧速率就越高。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对于相同质量的煤样来说,其粒度越小,比表面积就越大,对氧气的吸附能力就越强,耗氧速率自然就越快;二是煤在受到外力破碎时会因分子的断裂而形成自由基,对于同种煤样来说,粒度越小,其破碎程度就越大,产生自由基的浓度就越高,煤自燃反应就更剧烈;三是煤样的粒度越小,氧化反应所需的表观活化能就越小,煤的燃烧就更容易发生。混合煤样二次氧化过程中的耗氧速率一直介于三种煤样之间,原因在于虽然煤样的粒度越小,其氧化性就越强,但是却不利于热量的积聚以及氧气向煤样内部的扩散,因此,氧化煤样既有相对较大的总体比表面积,又利于氧气向其内部扩散,若比例合适,有可能其耗氧速率比其余三种煤样都要大。

3.2 CO产生率变化规律

根据本次实验条件测定4种不同粒度的煤样在氧化升温过程中CO产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

图3 CO产生率随温度变化关系   

从图2可以看出,混合煤样二次氧化过程中的CO产生率介于1#和2#煤样之间,从整体来看,CO产生率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不同粒度煤样CO产生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氧化反应前期(T<120℃)随温度的变化较为缓慢,到了后期则逐渐加快,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主要是由于在氧化反应后期参与反应的活性基团和自由基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煤自燃反应速率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出:CO产生率与粒度的变化成反比,CO产生率随煤样粒度的减小而增大,煤样粒度越大,产生的CO体积分数就越小。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相同质量的煤样,粒度越小,其比表面积就越大,对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吸附能力就越强;二是煤在受到力破碎时会因分子的断裂而形成自由基,对于同种煤样来说,粒度越小,其破碎程度就越大,产生自由基的浓度就越高;三是煤样的粒度越小,氧化反应所需的表观活化能就越小,煤的燃烧就更容易发生。

3.3 CO2产生率变化规律

根据试验条件测定4种不同粒度的煤样在氧化升温过程中CO2产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

图4 CO2产生率随温度变化关系   

从图4可以看出,混合煤样二次氧化过程中CO2产生率介于1#和2#煤样之间,整体上CO2产生率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不同粒度煤样的CO2产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在煤自燃后期随温度的变化逐渐加快。这主要是由于在氧化反应后期参与反应的活性基团和自由基不断增多,煤自燃反应的速率就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粒度的煤样来说,CO2产生率随煤样粒度的减小而增大,粒度越小,煤自燃过程CO2产生率就越高。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对于相同质量的煤样来说,其粒度越小,比表面积就越大,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就越大,CO2就上升速度就越快;二是煤在受到外力破碎时会因分子的断裂而形成自由基,对于同种煤样来说,粒度越小,其破碎程度就越大,产生自由基的浓度就越高;三是煤样的粒度越小,氧化反应所需的表观活化(下转172页)能就越小,煤的燃烧就更容易发生。


4、结论


1)在本次试验条件下,耗氧速率、CO和CO2产生率随温度的变化有着类似的规律,整体上都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随着温度的升高均逐渐增大,且在煤自燃前期变化较为缓慢,后期逐渐加快,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混合煤样的变化稍有不同。

2)对于4#混合煤样来说,反应过程中CO和CO2产生率的变化介于1#和2#煤样之间,而耗氧速率的变化则介于其余三种煤样之间,这主要取决于混合煤样比表面积、热量积聚及氧气扩散的共同作用。

3)对于不同粒度煤样的复燃过程来说,三种特征参数的变化均与粒度成反比。粒度越小,煤样的比表面积就越大,对氧化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吸附能力就越强,从而导致耗氧速率、CO和CO2产生率就越高。


参考文献:

[1]邓军,李贝,王凯,等.我国煤火灾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京:煤炭学报,2016,44(10):1-7,101.

[2]赵文曙,咸英群,刘晓春.超前精准预注氮在自燃煤层工作面中的应用[J].江西煤炭科技,2020(2):146-149.

[3]于艳飞,高建峰.采空区液态CO2防灭火技术应用[J].江西煤炭科技,2022(3):146-148,152.

[4]余明高,马梳珍,褚廷湘.煤粒径对气体产生规律和自燃倾向性影响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6,35(1):1-9.

[5]马砺,任立峰,韩力,等.粒度对采空区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影响试验研究[J].北京:煤炭科学技术,2015,43(6):59-64,53.

[6]邓军,赵婧昱,张嬿妮,等.不同变质程度煤二次氧化自燃的微观特性试验[J].北京:煤炭学报,2016,41(5):1164-1172.


文章来源:郭志国,张志达,郑彪华.粒度对煤炭复燃行为特性的影响规律[J].江西煤炭科技,2023(04):166-168+17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煤炭工程

期刊名称:煤炭工程

期刊人气:281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单位: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1671-0959

国内刊号:11-4658/TD

邮发代号:80-130

创刊时间:195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