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谈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及其防控措施

  2024-04-15    1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是一种急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各日龄阶段鸭均能感染,2~3周龄鸭感染后死亡率最高。鸭场一旦发病,细菌可长期存在,很难根除,给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以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传染病
  • 感染
  • 防控措施
  • 鸭疫里默氏杆菌
  •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 加入收藏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是一种急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1]。以眼、鼻有大量分泌物,咳嗽、呼吸困难,腹泻及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当前鸭场最重要的疾病之一[2]。各日龄阶段鸭均能感染,2耀3周龄鸭感染后死亡率最高[3]。容易同多种疾病发生混合感染,死亡率增加。1982年我国学者首次从北京鸭体内分离到细菌[4],证实该病的存在,随后福建、广东、湖南、浙江等省份均有相关报道。鸭场感染发病后很难根除,随着我国禁抗、限抗政策的实行,该病发病率有不断增加趋势,细菌血清型众多,各型间交叉保护性差,疫苗预防效果有限,细菌耐药性增加,发病后,很难选择有效药物治疗,药物的滥用同时也严重威胁我国食品安全。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1、病原


鸭疫里默氏杆菌是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宽约0.3耀0.5滋m,长约0.7耀6.5滋m。细菌呈椭圆形、丝状、杆状等多种形态,单个分散存在,也有成双存在[5]。无鞭毛和菌毛,不形成芽孢,外层有荚膜,缺乏运动能力[6]。该菌分离条件要求高,为严格厌氧菌,只能在厌氧环境中生长,对培养基要求高,生长缓慢,普通营养琼脂上不能生长,可采用添加5%血清的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24 h后,有大小约0.5耀1 mm菌落生长,菌落为圆形、光滑、呈透明状,边缘整齐。该菌同时也是一种兼性细胞内寄生菌,药物作用很难到达。该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高温、干燥环境很快死亡,室温下水中细菌最长存活13 d,4益培养基上细菌存活时间不超过21 d,鸭舍垫料中可存活27 d。常规消毒剂氢氧化钠、戊二醛、二氯异氰脲酸均能短期内有效杀灭细菌。


2、流行病学


鸭疫里默氏杆菌宿主范围广,可感染鸭,鹅、鸡和鸽等多种禽类,引起发病,其中鸭受到的危害最为严重。病鸭和隐性带菌鸭是该病传染源。细菌随鸭分泌或排泄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及环境,通过消化道传播[7]。也可以通过飞沫、尘埃等呼吸道途径传播[8]。环境中细菌也可以通过鸭伤口传播进入机体[9]。鸭不限日龄和品种均具有易感性感染,2耀3周龄鸭感染后死亡率最高,成年鸭常隐性带菌,并不定期排出体外。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耀3 d,发病率5%耀90%,死亡率5%耀75%[10]。鸭场一旦发病,细菌可长期存在,很难根除,易混感大肠杆菌病、鸭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耐过鸭成为僵鸭,生长缓慢,料肉比增高,导致鸭场损失严重。通常鸭场首次发病时,症状表现明显,损失严重,再次发病时死亡率明显降低。同一鸭群或同一只鸭可同时感染多种血清型细菌。该病无明显季节性,全年可发[11],近年来成年鸭发病增多,防控形势严峻。鸭群遭受混群、驱赶、过冷或过热、突然换料,密度过大等应激时更容易发病。


3、临床症状


该病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耀5 d,人工皮下接种感染时,潜伏期最快为12 h。临床表现主要为鸭精神沉郁,羽毛蓬乱,采食量减少,缩颈呆立,流鼻涕,眼泪流浆液或脓性分泌物,眼周羽毛湿润或脱落,形成眼圈,喷嚏,咳嗽,呼吸困难[12],拉黄绿色或绿色稀粪,行动迟缓,共济失调,不愿走动,单侧跗关节肿大,后期仰卧倒地,两脚划水、翻个,摇头晃脑、歪脖、转圈等神经症状明显[13]。蛋鸭表现为产蛋下降,降低幅度10%耀20%[14],达一定水平后,长期保持,很难恢复。该病病程最长达20 d以上,耐过鸭生长缓慢,体型明显小于同龄鸭,成为僵鸭[15]。


4、病理变化


病死鸭剖检病变主要为脏器浆膜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尤其是肝脏和心脏表面。肝脏肿大,质地变脆,呈土黄色或棕红色,覆盖一层淡黄色或乳白色纤维素性膜,膜容易剥离肝脏。心包内有大量纤维素性物质渗出,心脏和心包粘连。气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增厚,与胸壁粘连。脾脏肿大,呈斑驳大理石样。脑膜和脑充血、出血,脑水肿[16]。鼻窦内脓性黏液性分泌物。输卵管内有大量乳白色干酪样渗出物,外观呈腊肠样,触摸手感坚硬。关节腔内有渗出物[17]。胆囊肿大、胆汁充盈。皮下组织感染后有蜂窝织炎病变。


5、诊断


根据流行病调查,临床观察及剖检病变可做初步判断,初步诊断时注意与类似疾病如鸭大肠杆菌病、禽流感、鸭巴氏杆菌病、鸭病毒肝炎、鸭沙门氏菌病等进行区分。鸭大肠杆菌病剖开腹部后有特殊臭味,肝脏表面虽有纤维素性膜,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相比膜较厚,且不易剥离,肝脏肿大不明显,脾脏没有大理石样斑驳,心包纤维素性渗出物更多,低日龄鸭死亡前,无明显神经症状。麦康凯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时,菌落呈红色。禽流感也有神经症状,但死亡率更高,各内脏器官出血严重,且有胰腺坏死病变。鸭巴氏杆菌病成年鸭多发,肝脏有典型针尖状白色坏死点,新冠脂肪有出血点,肠道出血点,肠内容物呈胶冻样。蛋鸭卵泡出血、破裂。鸭病毒肝炎3周龄鸭高发,发病急,病程短,虽然死亡前有痉挛、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但肝脏和心脏并无纤维素性渗出,主要病变为肝脏肿大、出血,抗生素治疗无效。鸭沙门氏菌病幼龄鸭多发,剖检病变主要为肝脏为青铜色、肿大,有坏死灶,脾脏肿大,盲肠内容物呈干酪样,采用XLD琼脂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时,呈典型黑色中心菌落。

如需确诊,则要进行实验室诊断,鸭疫里默氏杆菌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细菌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分离鉴定、平板凝集方法、荧光PCR方法、ELISA方法。取病死鸭肝脏、脑等组织,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染色为红色革兰氏阴性单个或成对存在的小杆菌,因杂质干扰结果观察,对人员要求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细菌分离鉴定是培养可采用含5%血清的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配制时间要在控制在1星期内,选取新鲜病料样品,最好于发病初期未经抗生素治疗前采集,否则降低细菌分离率,接种后,置烛缸中,37益条件下,培养24 h,挑单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单个、成对或丝状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平板凝集方法用于细菌鉴定,操作简单,速度快,数分钟内可观察结果,但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众多,不同型间交叉保护凝集性差,需要准备相应型需求血清,并使反应处于最佳环境温度及时间,环境温度低,作用时间短都会影响最终凝集试验结果。PCR方法尤其是荧光PCR方法可直接用于病料样品检测,检测速度快,样品可采用脑或肝脏组织悬液煮沸处理,离心后,取上清作为模板,如能用试剂盒提取核酸作模板,则效果更好,敏感性高,特异性好,但不能区分细菌死活。可用于疾病快速筛查,结合症状及早确诊,也能用于隐性带菌动物检测,可采集泄殖腔或咽喉拭子做样品,及时将隐性带菌鸭清除,防止疾病面积扩散传播。间接ELISA可用于RA抗体检测,通量高,适合大量样品检测,对于未免疫鸭场可辅助诊断,也能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但已经免疫疫苗鸭场不能进行疫苗所产生抗体与野毒产生抗体鉴别检测。


6、防控措施


实行自繁自养养殖模式,减少引种,确实需要引种时,做好相应的引种管理,不从发病场引进种鸭及购买种蛋,入场后,先进行隔离观察,检测抗体,补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后,再混入大群饲养。尽可能做到全进全出,鸭舍清空后,空置一段时间再引入新的鸭群。加强饲养管理,养殖场定期清理粪便,可采用3%氢氧化钠、0.2%二氯异氰脲酸钠、0.5%过氧乙酸等消毒剂,交替进行,每周消毒两次。饲料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尤其是夏季高温高湿,霉变高发期,雏鸭对霉菌毒素高度敏感,发霉饲料禁止饲喂,否则可能造成大批量死亡。鸭群饲喂少喂,勤添,定期清理料槽,防止发霉。饲料保证营养全面,并添加一定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防止营养缺乏。饮水供应充足,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饮水管道,去除生物膜,水中添加适宜消毒剂,并添加VC、电解多维等抗应激制剂。鸭场禁止饲养犬、猫,做好灭蚊蝇及灭鼠工作,安装驱鸟器,防止麻雀等入场,带入疾病。各日龄鸭分开饲养,禁止混养,防交叉感染[18]。进场人员、车辆及相关物资都需要做好相应消毒措施,防止被污染车辆、用具带入病原。鸭舍场地通风、干燥,地面保持平整,清除铁丝、钉头等异物,避免扎上鸭,细菌通过伤口传播。该病的发生跟鸭群所受应激有关,因此,要尽可能减少鸭群驱赶、突然换料、疫苗接种、长途运输、雨淋、寒冷、酷热等应激,降低发病概率。做好常规疫苗免疫接种,提供鸭群抗病力,避免混感或继发感染。

鸭群发病后,挑出病鸭,其余大群可投喂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多黏菌素等药物,注意联合或轮换用药,避免抗生素滥用。病死鸭尸体要在远离鸭场位置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有条件的养殖场应将细菌分离后,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但随国家禁抗限抗政策的实行,用药要遵守国家法律相关规定,不用国家禁用药。长期大量抗生素的使用,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可选择药物数量有限,疫苗接种免疫是防控该病的最佳方法,但鉴于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众多,包含20多种不同血清型,我国报道主要流行的血清型有1耀8型、10型、11型、13型、14型、15型,各型间交叉保护效果差[19]。各养殖场要选择包含本厂流行毒株的血清型的疫苗,以提高免疫效果,当前商品化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所包含细菌血清型数量有限,有实力的鸭场可将细菌分离后,制备自家灭活疫苗。鉴于肉鸭生长周期短,出栏快,采用油佐剂疫苗免疫抗体产生慢,不适用,反而还会产生应激,且很难吸收,当前市场上有些厂家采用抗体或益生菌分泌物防控该病,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7、小结


近年来,随我国禁抗、限抗政策的实行,鸭场细菌病多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鸭场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跟鸭饲养环境及应激有一定关系,雏鸭死亡率高,容易混感大肠杆菌病等多种疾病,诊断困难,需要根据自己条件选择多种诊断方法确诊疾病,相信会有更多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制剂开发,一旦确诊,及早采取措施,快速处理疾病,降低损失。该病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容易产生耐药性,疫苗防控是有效措施,当前疫苗均为灭活疫苗,包含血清型有限,需要研制含有更多血清型菌株的多价疫苗,具有交叉保护性的活疫苗也有学者开发,此外还有微生态制剂及卵黄抗体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有更多优质制剂用于该病的防控。


参考文献:

[1]李鑫.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1(4):78-79.

[2]韩勇.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与预防分析[J].河南农业,2022(31):51.

[3]杨同涛,孙法良,刘建涛,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J].北方牧业,2018(22):28.

[4]于新友,李天芝.鸭疫里默氏杆菌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7(3)6-10.

[5]林伟玲.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现状及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22(12):86-88.

[6]陈彬,敖礼林.番鸭易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应高度重视并抓实综合防控[J].中国动物保健,2021,23(3):58-59.

[7]赵秋红.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和防治[J].家禽科学,2023,45(6):43-45.

[8]白明月,路付广.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J].家禽科学,2018(4):38-40.

[9]黄霖葳.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体会[J].福建畜牧兽医,2022,44(6):91-92.

[10]何世成.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J].湖南农业,2009(11):19.

[11]石占伶.肉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断及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4):181-182.

[12]刘青松.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体会[J].吉林畜牧兽医,2020,41(8):53.

[13] 黄汉标,郑自华,卢丽枝.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J].广西畜牧兽


基金资助:滨州市农社领域科技创新政策引导计划项目(2022KPTY024);山东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DAIT-11-16);


文章来源:吴忆春,于新友,苗立中.浅谈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及其防控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24,26(04):53-54+5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动物医学进展

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

期刊人气:124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7-5038

国内刊号:61-1306/S

邮发代号:52-60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