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的影响

  2024-04-22    3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方式分为复合剂组和单药剂组,各30例。复合剂组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单药剂组患者予二甲双胍片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胰岛功能指标(空腹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复合剂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单药剂组的73.33%(χ2=4.706,P=0.030);治疗3个月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复合剂组降低或升高的程度大于单药剂组(P<0.05或P<0.01);复合剂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单药剂组的30.00%(χ2=5.455,P=0.020)。结论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肯定,对患者血糖、血脂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更积极且有效,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小。

  • 关键词:
  • 2型糖尿病
  • 代谢性疾病
  • 药物控制
  • 血糖水平
  •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
  • 加入收藏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其中90%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典型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对患者日常生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据2021年数据统计,全世界20~79岁人群中患糖尿病的概率高达10.5%,预计2030年患病率将增长至11.3%[1]。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糖尿病的措施,患者一经确诊,需终身以药物控制血糖水平。目前较为常用的降糖药物为二甲双胍,具有调节血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效果,但效果有效,需与其他药物联用。西格列汀为二肽基肽酶- 4(DPP- 4)抑制剂,可有效抑制DPP- 4,强化胰岛素分泌功能,在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2]。本研究观察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方式分为复合剂组和单药剂组,各30例。复合剂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30~80(51.31±4.62)岁;病程2~10(5.20±1.08)年。单药剂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30~80(51.26±4.59)岁;病程2~10(5.11±1.04)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确诊患者。排除标准:(1)近1个月内服用过降糖药物者;(2)合并肝肾等脏器疾病者;(3)中途退出研究者。

1.3治疗方法

单药剂组患者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0.5 g口服,每天3次。复合剂组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Patheon Puerto Rico, Inc.(Manati)生产]100 mg,每天清晨口服1次。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4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血糖: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肘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1.4.2血脂: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液样本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1.4.3胰岛功能:

治疗前后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空腹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胰岛素抵抗指数。

1.4.4不良反应:

包括腹泻、恶心呕吐、低血糖等。

1.5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治疗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均恢复至正常范围;(2)有效:治疗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好转;(3)无效:治疗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复合剂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单药剂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见表1。

表1单药剂组与复合剂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复合剂组低于单药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单药剂组与复合剂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2.3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且复合剂组降低或升高的程度大于单药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2.4胰岛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空腹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均较治疗前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且复合剂组升高或降低的程度大于单药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2.5不良反应比较

复合剂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单药剂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见表5。


3、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障碍为基础的慢性、全身性、内分泌功能障碍症,其中非先天型病变的群体统称为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98%以上。既往研究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无法有效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不能及时对血液中的糖类物质给予代谢,最终造成循环系统内糖类物质过度堆积,影响多系统和脏器功能[3,4]。但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发现当人体处于胰岛素抵抗的异常状态后,胰岛素对糖的代谢效率会大幅下降,即便此时胰岛β细胞功能处于正常状态,受高糖环境刺激后分泌的胰岛素量正常,也无法充分对其进行分解代谢,从而导致糖尿病相关症状。大数据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存率不足50%,而这可能属于原发性疾病,也可能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血糖状态对胰岛β细胞形成过高的负荷,从而使其更快速地损伤、凋亡。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的逐渐降低,患者血糖维持水平也会不断恶化,因此现代临床治疗时不仅需高效调节人体血糖指标,还需最大程度减缓胰岛β细胞的衰亡速度,以此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5,6]。由于目前尚未发现可完全治愈糖尿病的药物,胰腺移植技术仍不够成熟,患者还需面对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因此,一旦确诊为2型糖尿病,临床只能采取药物干预的方式减缓病情的发展速度,借此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最大程度确保其生活质量。

表3单药剂组与复合剂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表4单药剂组与复合剂组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比较

表5单药剂组与复合剂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其在进入人体后能直接对肝糖原异生效应产生抑制,并控制机体对糖原分解速度,从而有效降低人体自身代谢引起的血糖升高程度[7]。同时该药物还可提升各外周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利用率,加快糖分在人体内的氧化代谢速度,并降低脂肪分解转化为糖原的效率。在患者服用后还可有效降低食欲,抑制肠道黏膜对葡萄糖的吸收效率,减少血液中的糖分含量,对于胰岛素抑制情况也可有所缓解。使用口服用药后,药物有效成分可经由肠道黏膜直接吸收,半衰期在4~8 h内,服用后1~2 h便可达到药物峰值,生物利用率也可达到60%左右。在服用二甲双胍后,可通过摄入食物的方式延长其吸收时间,在吸收过程中有效成分可逐渐分布于周身组织内,尤以胃肠道循环系统中浓度最高,最终经由肾脏排出体外。该药物不仅可保护胰岛β细胞,使其衰亡速度减缓,还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效应,服用后可有效改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波动,并不会引起体质量的异常增加。另外其还具有调节血脂,改善循环系统状态的功能,通常患者自身无相关禁忌证的群体无论年龄大小均可适用。根据国际医学界最新的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患者确诊后即可提供二甲双胍治疗,但需严格控制给药剂量,以降低低血糖症的发生率。但如患者检测指标中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则需联合其它药物共同调节。二甲双胍联合用药通常不会出现拮抗作用,且可更好地控制各药物的使用剂量,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联合用药也成为现代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重要研究课题[8]。

西格列汀属于DPP- 4抑制剂类药物,具有高选择性的优势,能有效提升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GIP在外周血液中的浓度,且可提升上述因子的生物活性。其中的GLP-1、GIP属于肠促胰岛素因子,其能有效提升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并提升胰岛素的自然合成、分泌速度,于正常情况下会被DPP- 4快速水解,所产生的物质会丧失生物活性[9,10]。当人体内血糖指标相对较低时,GLP-1并不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也不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合成,而当外周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后,该因子的生物作用会逐渐增强,以平衡人体内的血糖状态。西格列汀可有效抑制DPP- 4的生物功能,从而提高具有生物活性的GLP-1、GIP在血液中的浓度,降低DPP- 4的分解速率,以此从侧面控制人体血糖水平。从药理学角度出发,西格列汀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但与具有相似特性的磺脲类制剂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磺脲类制剂在人体已经处于低血糖状态的情况下仍会刺激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因此临床应用时更易导致低血糖类不良反应[11,12]。西格列汀则在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后便不会继续活化GLP-1的功能,且GLP-1本身也不会受正常血糖或低血糖状态的刺激,从而在安全范围内控制血糖的波动。实际应用时,该药物无服药时间的限制条件,患者可任意选择于餐前或餐后服用,且临床效果能维持12 h左右,可选择在任何时段,口服1次便可实现血糖的有效控制,因此患者用药依从性相对较高。根据研究发现,西格列汀不仅能刺激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且对于该细胞本身也具有保护作用,但这种保护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13]。动物体实验表明,当外周血液中GLP-1、GIP的含量大幅提升后,能有效降低链脲佐菌素对胰岛细胞的损伤程度,连续给药2~3个月后,试验用大鼠的胰岛组织体积也会明显增加,而切断药物供给后的12 d内,这种保护作用仍然存在,最长可维持近3个月时间。在人体胰岛β细胞衰亡的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格列汀可有效抑制这种氧化应激反应程度,以更好地降低胰岛细胞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复合剂组在治疗效果、血糖与血脂的控制、胰岛功能改善以及用药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单药剂组,这与初芳[1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肯定,对患者血糖、血脂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更积极且有效,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常娟,谢瑾,王平,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2,44(2):235-238.

[2]王莉,白玲,岳怀献,等.西格列汀与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经济性研究[J].中国医药,2021,16(8):1189-1193.

[3]王艳燕,孔艳华,张德桂,等.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5(3):340-344.

[4]孙家燕,张晓妍.磷酸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疗效及对患者糖脂代谢?骨代谢水平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10):1275-1278.

[5]刘慧莹,程刚.西格列汀、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与安全性Meta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2):185-188.

[6]魏亚兰,吴玉红,胡丽格,等.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1,44(2):128-132.

[7]陈赟,何瑶,马维青,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2018,13(4):545-549.

[8]罗琼,徐文光,李琴,等.GLP-1RA、DPP- 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对比[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1,30(2):159-164.

[9]张春槐,黄曙锋,朱金锦.西格列汀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鸢尾素与趋化素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4):396-399.

[10]周密,肖方喜,李阳,等.DPP- 4抑制剂对T2DM患者T淋巴细胞DPP- 4/CD26表达及血LPS/TLR4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19):1959-1963.

[11]闫晓洁,王丽娜,温小明.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的疗效对比[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4):503-506.

[12]程纤,程莉,易志刚.达格列净与西格列汀治疗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的比较[J].广西医学,2020,42(24):3171-3174.DOI:10.11675/j.issn.0253- 4304.2020.24.09.

[13]解其华,于建忠.格列美脲和西格列汀对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17(4):149-152.

[14]初芳.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抵抗与微炎性反应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8):149-151.


文章来源:蔡健雄.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11):92-9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期刊人气:399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3296

国内刊号:13-1389/R

邮发代号:18-115

创刊时间:2008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