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心胸外科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探讨

  2024-01-26    2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心胸外科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康复管理流程中各环节管理效果。方法:研究为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医院心胸外科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在住院和随访期间仅接受基础医学管理。观察组在住院和随访期间不仅接受基础医学管理,还积极开展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中医康复医学服务。设置患者管理需求满足情况评价方法,评价两组患者对健康管理、入院筛查、健康知识普及、药学指导、锻炼指导、突发情况处置、并发症控制、心理健康支持方面的需求满足情况。术前评估与教育、术后早期康复、中期个性化康复、康复维持管理、多学科团队协作设置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管理、入院筛查、健康知识普及、药学指导、锻炼指导、突发情况处置、并发症控制、心理健康支持方面的需求满足情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评估与教育、术后早期康复、中期个性化康复、康复维持管理、多学科团队协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心胸外科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的康复。

  • 关键词:
  • 中医康复医学
  • 回顾性分析
  • 康复管理
  • 心胸外科
  • 移动健康技术
  • 加入收藏

传统的康复管理方式主要依赖于医生、康复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缺乏及时、全面的监测和支持。而随着移动健康技术的迅速发展,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血压计、血糖仪等在内的移动健康设备已经逐渐普及,为心胸外科康复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医康复医学是一种传统的康复方式,已经在许多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中医康复医学强调个体化、全面性的康复管理,包括中医药治疗、中医推拿、营养调理等多种手段。与传统的康复管理方式相比,中医康复医学更加注重疾病的防治和患者的自我管理。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心胸外科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康复管理方式,它将传统的中医康复医学与现代移动健康技术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康复管理服务[2]。移动健康技术不仅可以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可以通过在线健康咨询、在线康复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掌握康复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3]。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心胸外科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康复管理流程中各环节管理效果,评价该服务模式在心胸外科康复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心胸外科康复管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心胸外科患者的康复治疗贡献力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为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医院心胸外科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在住院和随访期间仅接受基础医学管理。观察组在住院和随访期间不仅接受基础医学管理,还积极开展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中医康复医学服务。对照组,男25例,女12例;中位年龄60.6岁。观察组中男23例,女14例;中位年龄60.1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基线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基础医学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这个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检结果、化验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信息。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如果发现有不正常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术后感染是心胸外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医生需要采取预防性措施,如术前洗手、手术用具消毒、术后使用抗生素等,防止感染的发生。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疼痛不适,医生需要根据疼痛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镇痛方案,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手术后患者需要补充充足的营养,帮助身体恢复。医生需要制定适当的饮食方案,并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手术后患者需要逐步恢复身体功能,包括呼吸功能、运动功能等。医生需要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并逐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康复。

1.2.2 观察组实施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中医康复医学服务

为心胸外科患者开展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服务阶段包括在院阶段与随访阶段,可利用移动健康技术,具体内容如下:①在院阶段。中医康复医学服务应包括中医药治疗、中医适宜技术等。同时,可利用移动健康技术,提供患者健康监测、病情追踪等服务。比如,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智能手环或手表,监测患者的身体活动量、心率、睡眠质量等指标,帮助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可为患者开具中药方或中成药,帮助患者调理身体,促进康复。同时,中医师也可为患者提供外治的中医治疗方式,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通过中医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需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患者的康复。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身体功能,包括呼吸功能、运动功能等。②随访阶段。患者出院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在此阶段,中医康复医学服务可以包括中医保健指导、营养咨询、健康教育等。同时,也可以通过移动健康技术,提供在线咨询、康复训练等服务。比如,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提供在线康复训练视频、营养建议、中医保健知识等,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促进康复进程。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程,为患者提供中医保健指导,帮助患者掌握自我康复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中医保健指导可以包括中医饮食、中医养生、中医按摩、中医调理等方面。营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程,为患者提供营养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患者的康复。生可以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服务,教育患者了解和掌握自我康复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可以包括如何防止感染、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如何进行合理的运动等方面。通过移动健康技术,患者可以随时随地与医生进行在线咨询,了解康复进程和健康状况,得到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及时解决疑问和问题。随访阶段的康复训练可以采用在线视频、在线课程等方式,帮助患者掌握康复训练技能,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康复进程。

1.3 观察指标

设置患者管理需求满足情况评价方法,评价两组患者对健康管理、入院筛查、健康知识普及、药学指导、锻炼指导、突发情况处置、并发症控制、心理健康支持方面的需求满足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各指标评分选项包括:1分、2分、3分、4分、5分。1分为需求满足情况极差,5分为需求满足情况极佳。

为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康复管理流程中各环节管理效果,将术前评估与教育、术后早期康复、中期个性化康复、康复维持管理、多学科团队协作设置为观察指标。评分1~5分。分值高表明管理效果理想。术前评估与教育的评价方法主要参考评估覆盖范围、教育内容理解程度、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等综合给予分数。术后早期康复评分主要参考疼痛管理、呼吸训练、早期活动等指标。中期个性化康复的评价主要参考心肺锻炼、营养指导、心理康复。康复维持管理的评价主要参考持续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复查等情况。多学科团队协作的评价主要参考团队协作程度、医务人员满意度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系统,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用%、表示,分别行χ2、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管理需求满足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管理、入院筛查、健康知识普及、药学指导、锻炼指导、突发情况处置、并发症控制、心理健康支持方面的需求满足情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康复管理流程中各环节管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前评估与教育、术后早期康复、中期个性化康复、康复维持管理、多学科团队协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管理需求相关项目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康复管理流程相关环节评分比较(分,


3、讨论


移动健康技术是指通过移动设备、传感器、应用程序等技术手段,实现医疗监测、诊断、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移动健康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情况越来越广泛。通过移动健康技术,医生可以在远程监测和管理患者的健康状况[4,5]。例如,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和传感器监测血压、血糖、心率等生理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医生的终端设备上进行分析和诊断。这种远程医疗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可以有效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通过移动健康技术,患者可以自己进行健康管理。例如,通过移动应用程序记录每天的饮食、运动、睡眠等情况,并进行分析和诊断,以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移动健康技术,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生理参数、病史等信息,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设计。例如,通过移动应用程序记录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剂量等信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进行跟踪和监测。通过移动健康技术,可以实现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长期的监测和预防[6,7]。例如,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和传感器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理参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诊断,及时发现患者身体的异常情况,进行预防和干预[8,9,10]。

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分析了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与传统基础医学管理模式在心胸外科患者康复管理中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入院筛查、健康知识普及、药学指导、锻炼指导、突发情况处置、并发症控制、心理健康支持方面,观察组的服务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与我们的预期一致。此外,观察组的术前评估与教育、术后早期康复、中期个性化康复、康复维持管理、多学科团队协作效果也更好,这说明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对心胸外科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移动健康技术,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血压计、血糖仪等,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提供在线咨询和训练服务,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管理。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多学科团队协作机制,包括中医师、康复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所采集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够进行随机分组和盲法操作,这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最后,本研究仅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了观察和比较,随访时间不够长,不能充分评估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的长期效果。

总的来说,本研究表明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在心胸外科患者的康复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我们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采用更加严格的研究设计和方法,以更好地评价该服务模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外,我们也需要继续探索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在其他疾病管理中的应用,为推动移动健康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尝试将更多的新型移动健康设备应用到中医康复医学服务中,以进一步提高服务效果和质量。此外,我们也可以将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与其他康复管理方式相结合,如物理康复、药物治疗等,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综合性的康复管理服务。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心胸外科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的探索和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我们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该服务模式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患者的康复治疗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周赤腾,谢建伟,倪翠萍,等.移动健康技术在癌痛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23,23(2):256-260.

[2]田玉梅,周牡丹,黄文杰,等.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整合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程管理模式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6):130-132.

[3]杨志菊,娄静,李洋.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伴侣互动支持模式对妊娠期高血压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21,22(5):70-73.

[4]白文辉,唐四元,陈佳睿,等.移动健康技术在产后抑郁研究领域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4):22-26.

[5]黄哲,宁佩珊,成佩霞,等.移动健康技术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10):1430-1434.

[6]魏齐斐,刘艳丽,燕杏钰,等.移动健康技术在痴呆症患者及其照顾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2,30(7):533-536.

[7]张光河,潘颂欣,张元亭.移动健康技术:基于动态生物特征的信息安全传输[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6):6-10.

[8]邢辰.我国“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房颤整合管理研究”被写入世界研究“版图”[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35(8):16.

[9]李亚男.移动健康技术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循证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18.

[10]连晓倩,张鑫,许林琪,等.移动健康在心房颤动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1):1318-1323.


基金资助: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AD32053);


文章来源:孙宇,李束,施谷平.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心胸外科中医康复医学服务模式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24):103-10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222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4497

国内刊号:11-2434/R

邮发代号:82-145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