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35例均行冠脉CTA与CAG的患者影像资料,将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小分支的狭窄数量及狭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CAG检查在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狭窄数量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准确率与CT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P<0.001,Kappa=0.518);但CAG检查在左右冠状动脉小分支的狭窄数量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准确率均明显比CTA检查高(P=0.974,Kappa=0.001)。结论冠脉CTA检查可以准确对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狭窄数量检出率及狭窄程度作出判断,但对于左右冠状动脉小分支的判断上仍有提高空间;CAG作为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可验证CTA判断的准确性,并提高冠脉小分支狭窄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最真实的影像学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均行冠脉CTA与CAG的35例冠心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CTA和CAG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集的冠心病患者共35例,均行冠脉CTA与CAG的影像学资料[1,2],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35~88岁,平均年龄为67.5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心前区不适等症状。
1.2检查方法
CTA采用美国GE公司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范围为气管隆突水平至心脏隔面下2cm,控制患者心率75次/分以下,训练患者呼吸,保证能在一次屏气完成检查。经静脉注射造影剂(碘佛醇350),以速度为3.5~4.5mL/s,利用小剂量追踪技术。将原始数据运用容积重建(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法(MPR),得到冠脉CTA的三维重建图像。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情况,读片由2名具备10年以上经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
CAG采用美国GE公司DSA,行局部麻醉后在桡动脉穿刺并放入导管鞘,导入至冠状动脉,在主动脉开口处注入造影剂,分别行左右冠脉造影。
1.3评价方法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指南[3],将冠状动脉分成15段进行评价,阳性结果为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阴性结果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均<50%。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分级:轻度管腔狭窄<50%,中度管腔狭窄50%-75%,重度管腔狭窄≥75%。采用国际通用的目测法以及对冠脉CURVE的横断面分析,判断CTA对冠脉病变程度,即血管的狭窄程度%=(近心端正常直径-病变处最大直径)/近心端正常直径×100.0%;CAG对冠脉狭窄的判断则是通过造影导管直径作为基准对照,运用国际通用的目测法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配对χ2检验(McNemarTest)比较CTA与CAG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小分支的狭窄检出率的差异,并用一致性检验评估CTA与CAG检查结果一致性,并得出Kappa值。检验水准为P<0.05。
2、结果
2.1两种影像检查对冠状动脉主干及小分支的狭窄数量
两种影像检查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冠状动脉主干的狭窄数量(支)
表2冠状动脉小分支的狭窄数量(支)
2.2两种影像检查对冠状动脉主干及小分支的狭窄程度
35例患者检查顺利,左右冠状动脉血管完成图像重建后,共获得304支可评价血管:CTA检查发现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共73支,CAG检查发现共67支;CTA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小分支狭窄共5支,CAG检查发现共36支;而CTA及CAG检查对比中,冠状动脉主干的轻中重度狭窄程度检出率大致相仿,对于完全闭塞者CAG有着明显优势;冠状动脉小分支的不同狭窄程度检出率存在较大差异(表3)。结果发现,CAG检查在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狭窄数量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准确率与CT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表4)(P<0.001,Kappa=0.5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05);但是值得指出的是CAG检查在左右冠状动脉小分支的狭窄数量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准确率均明显比CTA检查高(表5)(P=0.974,Kappa=0.00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
表3冠状动脉主干与小分支的狭窄程度(支)
2.3典型病例影像学分析
典型病例影像图分析结果见图1-图4。
表4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统计对比
表5冠状动脉小分支狭窄的统计对比
3、讨论
研究显示,35例受检者CAG检查诊断管腔狭窄数103支,冠脉CTA检查诊断管腔狭窄数78支,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数量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准确率基本一致,而CAG检查在左右冠状动脉小分支的狭窄数量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准确率均明显比CTA检查高[4,5],其原因可能:(1)冠状动脉主干管径较小分支粗大,造影剂浓度较高,在CTA图像清晰度更好,可通过后处理计算狭窄程度,基本可以与CAG的结果保持一致[6]。(2)冠状动脉小分支显示清晰度相对比主干较差,出现先天变异概率较高,在CTA图像后处理上存在难度和迷惑性,图像清晰度较差,并不能通过后处理计算狭窄程度,增加诊断难度,特别是对于小分支开口狭窄难以评估,而CAG在主动脉开口处注入造影剂,能确保造影剂浓度高,冠状动脉小分支显影清晰、直观的特点,更便于准确观察狭窄及其程度,最终导致在冠状动脉小分支的狭窄数量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准确率存在差异。(3)患者年龄、呼吸、心率、检查时的心理情况有时候也会直接影响图像质量,间接影响诊断医师的判断,也可能导致狭窄数量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准确率存在差异。
如今冠脉CTA作为冠心病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但是在冠状动脉狭窄及其程度的诊断上仍存在一定的误差,并无法完全取代CAG在冠脉检查的精准诊断。冠脉CTA检查优点也很多:(1)冠脉CTA费用往往较CAG检查低,对于有冠状动脉狭窄而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冠脉CTA更适合用于冠心病的筛查、复查及常规体检[7];(2)冠脉CTA检查可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成分,对于钙化斑进行钙化积分计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性斑块也可直观地提供有效信息,给临床作进一步评估处理,然而CAG无法提示这些问题[8]。
CAG作为冠脉检查的“金标准”,能保证检出率及准确率,但存在一定的创伤性[9]。CAG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小分支清晰、直观,更便于观察狭窄及其程度,当发现重度狭窄时可同时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从而达到检查及治疗的效果。但也同时存在费用昂贵,操作难度高,人员培训成本高等缺点,故难以用于常规临床筛查[10]。
综上所述,冠脉CTA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的空间分辨率高的影像诊断技术,并且可以准确对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狭窄数量检出率及狭窄程度作出判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左右冠状动脉小分支的狭窄数量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判断上仍有提高空间。CAG作为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可验证CTA判断的准确性,并提高冠脉小分支狭窄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最真实的影像学资料。
图1患者的前降支(LAD)多发中重度的狭窄,第一对角支(D1)重度狭窄,在CTA(白箭)及CAG(黑箭)上均清晰显示
图2患者的右冠(RCA)未见明显狭窄,在CTA及CAG上均清晰显示,但右冠的小分支锐缘支(AM)及后降支(PDA)中重度狭窄在CTA上显示欠佳,而CAG(黑箭)上显示清晰
图3患者的前降支(LAD)在CTA(白箭)上误诊为混合斑块中重度的狭窄,第一对角支(D1)中度狭窄,但在CAG(黑箭)上前降支(LAD)只有轻度狭窄,第一对角支(D1)未见明显狭窄
图4患者的右冠(RCA)多发混合斑块中度狭窄,在CTA(白箭)及CAG(黑箭)上均清晰显示,但右冠的小分支锐缘支(AM)开口重度狭窄在CTA上显示欠佳,而CAG上显示清晰。
参考文献:
[1]任朝英.64排螺旋CTA与DSA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4):3426-3427.
[2]盛军,陈宏山,杨奕,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药,2013,17(8):1312-1313.
[3]张勤奕,王洋.解读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指南有关颈动脉支架的更新[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9):1004-1005.
[4]叶菲,郑尚斗.64排冠脉CTA和DSA临床应用价值比较[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9):1679-1685.
[6]钱会绒,朱刚明,王青云,等.MSCT冠脉成像与DSA在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对比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17,24(5):11-13.
[7]金汉,葵张凯,邓宏亮,等.64排128层CT冠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12,12(4):8-12.
[8]吴启源,袁明远,许建荣,等.双源CTA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斑块判断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7,23(3):217-221.
[9]郭长磊.冠脉造影与双源冠脉CTA在诊断冠脉狭窄程度的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2):12-24.
[10]朱德强,万志强,刘继蓉.多层螺旋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6):19-21.
黎子锋,曾红辉,张浩,潘壬清,邓周强.冠脉CTA与CAG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21,28(02):41-43.
分享: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特征是在睡眠期间上呼吸道完全或部分塌陷的反复发作,导致氧饱和度下降和/或觉醒。它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有关,但对胸主动脉大小的影响仍然颇具争议。先前已报道睡眠呼吸暂停症严重程度与主动脉瘤(AA)大小之间存在正相关;然而,这些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发现不一致。
2025-01-15研究发现,该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基因突变患者约有50%~70%[2]。本病多发于儿童群体,男性患儿居多,可导致全身性错构瘤样发育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为药物(mTOR抑制剂、抗癫痫药物等)、手术治疗,部分患儿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治疗无效后可转为手术治疗,以达到预期疗效。
2025-01-15随着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CT设备的逐渐完善, CT检查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X线片而言,CT检查可 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从而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1-2]。然 而,CT检查过程中可能存在明显的电离辐射,相关研究发现,CT 辐射剂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扫描图像的质量,甚至会影响患者患 癌风险[3]。
2024-12-26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PLB)是一种高度精准的微创技术。由于该技术拥有高准确性、实时监控和适应性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肺部病变的诊断,尤其在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中。多项研究显示,该技术的总体活检成功率高达90%~95%。与传统的X线或超声引导相比,能在更深层次的病变上获得更高的取样成功率和更低的假阴性率。
2024-12-16CT增强扫描检查是临床常用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临床极高的诊断价值,可明确病灶病变情况,有助于对诊疗产生指导性的作用。但由于检查的环境相对封闭,由此极易诱发患者因为检查环境密闭所产生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检查效果。因此,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在接受检查前保持平静的心态,减少焦虑和恐惧,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2024-12-16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将CT作为胃癌术前评估的常用无创性检查[4],CT可以观察胃癌原发灶范围及周围淋巴结大小、形状及强化特点,但对淋巴结的定性价值有限。能谱CT成像利用物质分离技术和单能量成像,可以对病变组织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使CT成像从宏观形态学进入微观定量研究领域[5]。
2024-12-11随着国内耳内镜手术的不断推广,耳内镜下中耳手术技术越发成熟,应用也更为广泛,已逐步替代显微镜,成为耳外科常用手术方式。相对于显微镜,耳内镜手术具有广角视野并可抵近观察等特点,但也受单手操作及镜头易受血雾污染等影响。同时,外耳道作为耳内镜手术的唯一通道,更为弯曲及狭窄的外耳道对于初学者而言仍具挑战。
2024-12-10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36种肿瘤中发病率位列第二,死亡率位列第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最常见亚型,占肺癌的80%~85%。对于手术指征缺失的患者,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之一。
2024-12-04医源性面神经麻痹是耳部手术最具危害性的并发症[1]。以往文献报告中,与耳部手术相关的医源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0.2%~3.6%[2-4]。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及其他相关经耳道手术中,均存在损伤面神经的风险,特别是存在面神经走行异常及周围存在病变的情况下。
2024-12-04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位于腹膜后方,与腹腔脏器及腹壁之间,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1]。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和侵犯程度[2]。由于腹膜后间隙较大,肿瘤部位深在,早期诊断困难,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扫描和MRI等。
2024-11-22人气:18209
人气:15052
人气:10621
人气:10046
人气:929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人气:4516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131
国内刊号:44-1592/R
邮发代号:46-276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