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加大了对煤矿的开采力度。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每年都会发生煤矿塌陷的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因此文章将对我国煤矿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体系构建方式和运行模式,希望能够缓解煤矿开采时的安全问题。
煤矿开采是一种高危的工作,由于近几年来开采事故频发,人们对煤矿开采的安全越来越重视。即使我国目前对安全保障体系做了很大的改进,但是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1、我国煤矿生产的现状
虽然现如今我国的煤矿产量在世界的前几名,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产出的量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当我国加快煤矿开采的步伐时,事故发生率也在与日俱增。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由于开采时还受到了水火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煤矿事故发生的死亡率比其他事故都要高。由此可见煤矿开采的安全问题日益严峻,需要迫切的得到解决。
2、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首先保障体系能够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近几年来我国煤矿开采发生事故的频率越来越高,比如2013年1月7日,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寺家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一起较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该矿为建设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年,2005年8月1日开工建设,事故发生前各系统已经基本建设完成。该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06.37立方米/分,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1.02立方米/吨,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矿15112工作面在切巷施工顶板锚索钻孔时,钻杆穿过上部积聚瓦斯的内错尾巷密闭区域,因钻杆接头断裂,钻杆断裂两端接触面旋转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如果有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就能够及时检查出存在的隐患,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其次保障体系是安全的前提,它能够有效保障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从而减少经济损失。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是我国煤矿生产所面临的重中之重。
3、煤矿常见的风险以及危害
3.1技术方面的风险
我国的煤矿产业较国外来说起步比较晚,因此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支撑。露天开采技术要求比较低,地表较浅因而操作难度不大,发生事故的几率也比较小。但是对于地下开采来说技术风险就比较大,由于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水文运动带有的不确定性,导致难以制定出完善的技术方案,为开采人员进行工作带来了较强的难度。技术方面的落后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开采方式从机械化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同时还提高了事故发生率增加了风险系数。
3.2质量方面的风险
物品都有优劣之分,煤矿当然也不例外,只有符合标准的煤矿才能够在各个行业中得以运用。但是由于现在大多数的企业过于追求数量而忽略了煤矿的质量,从而导致煤矿在开采完之后,由于质量不达标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资源的浪费。同时在煤矿加工的过程中缺少严格的监控,使高产量、低质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形象以及声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3安全方面的风险
开采煤矿的作业主要分为了两个方面,分别是露天和地下。露天开采的风险主要是由于矿床在开采的时候容易发生塌陷,对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地面上的机械设备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地下的开采风险主要是由于水文运动的不确定性,以及开采的深度比较深容易引起异常的运动,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我国目前煤矿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4.1安全监察和系统的保障相脱离
安全监察主要是为了防止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监察能够及时发现煤矿中存在的隐患,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有些企业为了私利会做一些违法的行为,但是通过监察能够及时制止这些行为的发生,从而有效保障安全。并且监察工作还能够进行安全教育起到警醒的作用。因此监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使煤矿安全得到保障,但是由于没有将安全监察和系统保障有机结合在一起,而是呈现分离的状态,从而导致监察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煤矿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想要使煤矿生产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就必须是监察工作与系统保障相结合,充分发挥监察的功能才能有效的保障安全。
4.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虽然现如今我国已经对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做了许多改进措施,但是还是有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发生。比如有一些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在发生事故之前,企业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损失。煤矿开采本是一种高危的工作,在进行开采工作之前,企业都应当提前做一套预备方案,以防意外的发生,或者是在发生意外之后,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但是由于企业的疏忽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强,从而导致对预备方案不重视,当事故发生后,经常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并且管理制度比较老旧,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情形,但是由于相关人员的不重视,而忽视了对管理制度的创新。除此之外责任分配制度也不完善,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以包代管的现象,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不具有相应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同时各管理人员也不清楚自己的责任以及职责分别是什么,因此他们在对安全管理方面,会出现敷衍形式化的现象。当事故发生后,他们开始互相责任推诿,开采人员也不清楚是由谁来负责,从而导致煤矿安全得不到保障。
5、构建保障体系的方式
5.1提高企业人员安全意识
我国煤矿开采事故频发的原因有大部分是由于相关人员的不重视导致的,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开采人员都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安全培训,不具备应对危险的能力,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开采人员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救或者是减少损失,管理人员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从而导致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想要构建保障体系,首要的是要提高企业人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开采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开采工作的危险性,从而才能够更加小心地进行开采工作,并且企业应当重视预备方案的制定。想要提高安全意识,可以通过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开采工作的危险性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注重宣传,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员工的日常生活中,使员工潜移默化地形成安全意识。
5.2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增强人员应急能力
有些企业的员工责任心不够强,即使发现了煤矿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事不关己而选择忽视,正是由于这些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而导致了更大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当重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提高员工的责任心,使他们能够对工作认真负责,即使安全隐患不是在自己负责的区域,但是当发现时也能够及时上报,从而避免了更大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还应当重视对员工应急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仪器设备,企业应当为优秀的人才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从而能够使员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构建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
5.3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正如之前说的想要使生产安全得到保障,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它能够发挥实际作用,而不是一种摆设。正是由于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够有效地规范员工的行为,他们能够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生产操作,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煤矿事故。同时管理制度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正常运行,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上,不仅有效提高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企业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奖惩的制度,不仅是对员工的一种鼓励,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监督,使他们能够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操作,保障生产中的安全。
5.4提高科学技术,坚持创新
国外煤矿事故发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们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保障生产安全。而我国起步比较慢,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因此生产效率比较低,落后的科学技术也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几率。在构建保障体系时,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应当是需要考虑的一方面。不仅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同时还要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创新。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使安全监察与保障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企业应当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不应当只重视生产量,同时还应当重视生产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了,才能够应用到各个行业,避免了生产不合格而引起的加大生产力度,从而提升了安全保障。
6、结束语
煤矿生产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保障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安全意识,同时还要使他们具备相应的应急能力以及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企业也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安全方面的重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实处,从而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保障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过程慢慢进行探索。虽然现如今我国的保障体系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得以解决,而我国煤矿生产一定会更加安全,科学技术也会更加发达,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贾力强,张建国,宋晓磊.构建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思考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3):158-159.
[2]卢庆水,胡成忠,陈强.对安全创新管理深层推进煤矿安全发展的几点思考[J].煤矿安全,2010,41(01):102-104.
[3]任艳敏.保障我国煤矿安全的法律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4]陈永乐.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法律保障制度的完善[D].湖南大学,2012.
[5]林汉川,陈宁.构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6(06):30-37.
谭二洋.构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1):189-190.
分享:
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通风系统的稳定工作是防治瓦斯爆炸、窒息、煤尘及煤自燃事故的前提条件,可以大幅提高矿井的防灾减灾的能力。因此,实时掌控煤矿井下通风网络的运行状态,监测不同用风位置处的风压趋势,从而根据风压规律判断矿井整个通风网络是否处于稳定安全状态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中之重。
2024-09-02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加大,煤层间瓦斯涌出及采空区遗煤增多,上隅角瓦斯含量不断增大,普通钻孔抽采等技术已无法满足大采高、高强度的开采需求及安全要求[8,9]。因此,设计出一种上隅角插(埋)管辅助高位定向钻孔的综合瓦斯抽采方法在工作面实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10],保证开采安全。
2024-06-12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会给当地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周边地区长期缺水。由于煤炭的持续开采,地下水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地下水破坏范围逐渐从浅层储水向深层甚至裂隙水发展,导致周边地区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且地下采空区面积也在不断增加,造成地面沉陷,农田、林地等被破坏,矿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1]。
2024-06-12岩巷掘进工作面粉尘治理是煤矿的一大难题,由于岩巷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且粉尘粒径较小,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岩石粉尘环境中很可能会导致煤炭工人得矽肺病。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岩巷掘进时粉尘质量浓度,保障井下作业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1,2]。
2024-06-12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电气火灾约占火灾总数的28.4%,且超过50%的电气火灾由电线、电缆燃烧导致[1]。随着社会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连接至电气线路中,生活用电不规范、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等问题,可能引起电气线路过负荷、过电压、短路等故障,导致导线内部金属线芯过电流发热[2]。建筑电气线路多为双芯或三芯铜导线,如果此类导线发生过电流故障,线芯产生的高温会使绝缘层发生热解,绝缘能力降低,可能导致零线和相线之间持续击穿放电,引燃绝缘热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造成火灾事故。
2024-06-06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电网结构的日益复杂,电缆系统的敷设速度加快、密度加大,从而带来显著的火灾风险。因此,如何在火灾情景下实现综合管廊电缆火灾风险的动态预测,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1,2]。电缆火灾一旦发生,不仅会导致大量电缆和设备的损坏,而且修复困难,极易引发城市电力系统的瘫痪,对城市的生命线等重要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
2024-06-03煤自燃火灾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采空区自燃火灾占煤矿内因火灾的60%以上[1],地面钻井抽采采空区瓦斯会使得采空区漏风增加,使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发生变化,加大了采空区煤自燃的危险性[2,3,4]。针对抽采瓦斯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的研究及应用,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罗新荣等[5]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地面钻井、埋管抽采、高抽巷抽采等不同抽采方案下采空区的漏风流场与温度场分布情况。
2024-05-21对于多数破碎高价值的难采矿体而言,为克服作业空间稳固性差、暴露时间短、支护效果不佳、作业安全风险高等难题,常采用构筑人工假顶来重构井下采矿作业环境[1],作业人员在人工构建的高强度假顶下施工,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但随着采矿生产作业的持续进行,爆炸应力波频繁地扰动人工假顶,爆破作用对人工假顶的累计损伤也逐渐增加,人工假顶的稳固性、可靠性随爆破作业循环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2024-05-20目前,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检测方法有焦磷酸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X线衍射法[4],其中,焦磷酸法由于操作简单、药剂成本低、测试效率高等优点,在测定游离性二氧化硅含量时经常采用。《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标准规定了样品采集、加热、酸洗、过滤和称重的标准工作流程,给出了相关参数要求。
2024-03-05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产量不断增加,煤矿行业的职业卫生问题日益凸显。有研究[1]表明,井工煤矿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100 mg/m3,而且这还是在防尘措施正常开启的情况下的检测结果。而从煤矿收集到的煤矿自测总粉尘浓度可达到2 000~3 000 mg/m3[1]。为了达到降尘的目的,煤矿井下多采用喷雾降尘的防尘措施,这就导致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相对湿度在80.0%~95.0%,为高气湿的环境[2]。
2024-03-05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安全生产
期刊人气:114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主办单位: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3-7156
国内刊号:11-5404/X
邮发代号:80-575
创刊时间:200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05
影响因子:0.188
影响因子:1.01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