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规范诊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59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59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多为中青年男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主要经性接触传播(208例,80.3%)。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229例,88.4%),胸痛(83例,32.0%),腹泻(59例,22.8%),浅表淋巴结肿大(128例,49.4%),体重下降(165例,63.7%),鹅口疮(42例,16.2%)等。血常规主要是白细胞总数异常(142例,54.8%)和贫血(39例,15.1%)。血生化改变主要是转氨酶异常(24例,9.3%),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高(89例,34.4%)。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下降明显(196例,75.7%)。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以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对于来自高流行区的病人,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HIV感染可能,需尽早进行HIV抗体筛查明确诊断。
结核病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也是艾滋病(AIDS)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1]。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15年35%的AIDS相关死亡是由于结核病所致[2]。在我国,凉山州布拖县是AIDS高流行区之一,AIDS合并结核病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凉山州布拖县AIDS合并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以期为提高该类病人的规范诊治提供新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住院的259例AIDS合并肺结核成人病人。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AIDS合并肺结核病人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与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及诊治与转归情况。
参照我国卫健委制定的HIV/AIDS诊断标准[3],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初筛,蛋白印迹法确诊,均为HIV-1。参照中国肺结核诊断行业标准[4],以病原学检查为主,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胸部影像、相关的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59例AIDS合并肺结核病人均为彝族,其中男性占76.4%(198例),女性占23.6%(61例),年龄21~56岁,中位年龄35岁。来自农村的占95.8%(248例),来自城镇的占4.2%(11例)。经性接触传播者占80.3%(208例),经静脉注射毒品传播的占18.9%(49例),不详占0.8%(2例)。
2.2临床表现
259例AIDS合并肺结核病人均有呼吸系统损害表现,其中发热、咳嗽、咯痰占88.4%(229例),痰中带血或咯血占10.4%(27例),胸痛、气促占32.0%(83例),乏力、盗汗、纳差占25.1%(65例);其他肺部感染(细菌或真菌)占45.9%(119例)。消化系统损害占63.7%(165例),其中腹泻、腹痛占22.8%(59例),鹅口疮占16.2%(42例),肝功能异常占33.2%(86例);感染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占2.7%(7例);结核性脑膜炎的占1.9%(5例);结核性心包炎的占3.1%(8例)。体征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占49.4%(128例);消瘦(体重下降>10%)占63.7%(165例);局部或全身皮疹占30.5%(79例)等。
2.3胸部影像学
259例AIDS合并肺结核病人胸部影像学变化多样,其中合并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占5.4%(14例),表现为大小、分布一致的粟粒阴影;合并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占6.9%(18例),表现为大小不一、密度不等、分布不均的弥漫阴影。合并继发性肺结核的占64.9%(168例),168例中,病情较轻者占39.9%(67例),表现为斑片、条索影或絮状阴影;病情较重者占60.1%(101例),表现为大叶性浸润、毁损肺、胸廓塌陷等。合并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占22.8%(59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少中量胸腔积液等;合并心包积液的占3.1%(8例)。
2.4实验室检查
259例AIDS合并肺结核病人中,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的占32.8%(85例),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阳性的占26.6%(69例)。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的占18.5%(48例),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占1.9%(5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10×109/L)的占34.4%(89例),降低(≤4×109/L)的占20.5%(53例);血小板减少(≤50×109/L)的占18.1%(47例);中度贫血(血红蛋白<90g/L)的占15.1%(39例);丙氨酸转氨酶或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的占9.3%(24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占12.7%(33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的占34.4%(89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占65.3%(169例)。253例病人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检测,CD4细胞数在15~1 023个/μL,中位数298个/μL。其中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占16.2%(41例);200~350个/μL的占36.4%(92例);350~500个/μL的占24.9%(63例);>500个/μL的占22.5%(57例)。
2.5诊治与转归
259例AIDS合并肺结核病人中,以肺结核收入院的占55.2%(143例);以肺部感染收入院的占26.3%(68例);以急性胃肠炎收入院的占13.5%(35例);以咯血待诊收入院的占5.0%(13例)。抗结核方案:2HRZE/4HR(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若治疗过程中由AZT导致骨髓抑制,符合换药原则时将其调换为替诺福韦(TDF)。病情好转出院201例,占77.6%;自动出院36例,占13.9%;死亡22例,占8.5%。
3、讨论
艾滋病是HIV侵犯人体免疫系统后导致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下降产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的综合征,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的疾病[5]。截至2017年底,我国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病人约75万人,当年新发感染者约13万人,死亡约3万人[6]。结核病是AIDS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7],近年来AIDS合并结核病疫情不断攀升,因此,早期有效诊治肺结核是提高AIDS病人生存质量的关键。
本研究259例AIDS合并肺结核病人多为中青年男性,以经济及医疗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多见,经性接触(208例)成为该地区HIV感染和传播的主要途径。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胸痛、消瘦、淋巴结肿大等,且结核中毒症状与肺部其他感染症状难以区别。胸部影像学表现多样且没有特异性,浸润肺结核病灶多为片絮状阴影,以中下肺野间质性或粟粒性渗出病变多见,空洞性病变少见,缺乏肺结核渗出、增殖共存的“多形态”特征性表现,且多合并胸膜炎、心包炎等。PPD试验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率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AIDS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细胞免疫和变态反应受抑制所致,但PPD试验或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阴性仍不能排除结核感染[8]。而以T-Spot为代表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84.4%,特异度为80.8%,这表明T-Spot在AIDS的结核病诊断中有一定价值[9]。痰结核分枝杆菌涂片与培养阳性率很低,这可能与被吞噬巨嗜细胞内结核杆菌抗酸性减弱或消失有关[10]。外周血象异常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升高(89例),这可能是HIV侵犯骨髓后导致的粒系活跃现象。此外AIDS病人体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可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进而导致贫血[11]。同时HIV也可与巨核细胞CD4受体结合导致巨核细胞破坏引起血小板降低。AIDS合并结核病一线HAART方案为:TDF/AZT+3TC+EFV,应注意监测药物间相互作用。本组病人死亡22例、自动放弃治疗36例,这说明提高病人依从性教育与加强药物相互作用管理,并早期规范治疗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本组病人HCV抗体阳性率高(89例),这是由于HIV与HCV感染传播途径相似,因此,常规检测HCV抗体是非常必要与有意义的[12]。HIV和HCV合并感染可能会降低病人对结核药物的耐受性,从而产生更多的药物不良反应。HIV/HCV合并感染的HAART方案可参照单纯HIV感染者,并积极进行抗HCV治疗,推荐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方案。此外,AIDS合并肺结核诊断相对困难,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13]。本组病人CD4细胞计数普遍较低,这说明病人免疫功能受损严重容易合并机会性感染,可能引起临床漏诊或误诊。
综上所述,AIDS合并肺结核病人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尤其是来自高流行区的病人,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HIV感染,尽早进行HIV抗体检测。对于AIDS合并肺结核确诊病人,应尽可能进行抗结核与HAART,从而延长病人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7,10(2):81-90.
[3]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12):1-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17)[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18,3(1):59-61.
[5]严丽波,白浪.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概述[J].四川医学,2018,39(9):996-998.
[6]吴尊友.我国艾滋病经性传播新特征与防治面临的挑战[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6):707-709.
[8]任晓霞.PPD试验、T-SPOT.TB及TB-ab检测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6(17):95-96.
[9]何莉,赵希唯,陈刚,等.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不同类型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20):2017-2021.
[11]张庆团,覃善芳,吕青.艾滋病病人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142-143.
[1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感染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2):906-923.
[13]沈银忠,卢洪洲.艾滋病合并结核病诊治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8):671-674.
阮军,尹恒,寇国先,杨成彬.艾滋病合并肺结核259例临床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26(05):490-492.
分享:
在全球范围内,艾滋病(AIDS)和结核病(TB)都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影响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AIDS和TB往往相互关联,形成恶性循环。AIDS-TB患者是指同时患有AIDS和TB的患者,这类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会导致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2025-04-15艾滋病属于临床中常见的慢性传染病,此病影响下将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甚至是失去基本抗感染能力[1]。由于此病传染性较强,导致人们对该病症患者有很强的排斥、歧视及恐惧心理,这导致很多患者对自身疾病抱有自暴自弃的心理,甚至会发生放弃治疗、自残、自杀及报复社会的行为[2]。
2025-04-09截至2022年末,中国境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例数达到122.3万,同年新报告病例为10.7万,其中通过性传播感染者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97.6%[1]。HIV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2025-03-18马尔尼菲篮状菌是一种地方性条件致病真菌,是一种温度依赖型双相真菌[1⁃2]。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是由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引起的机会性真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可见于HIV阴性的免疫低下或无基础疾病的人群[3⁃12]。本例患者为HIV感染者,是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易感人群。
2025-02-12艾 滋 病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负担。1981 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了全球第 1 例HIV 感染病例,此后人们就开启了与这一传染病漫长的抗争历程。
2025-01-22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进而破坏免疫系统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1]。虽然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通过抑制HIV复制有效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2],但ART的使用导致艾滋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问题[3]。
2024-12-30cART显著降低了HIV/AIDS 患者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但长期生存患者伴随的血脂代谢异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血脂异常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研究报道,约 50%接受 cART 的 HIV/AIDS 患者出现血脂异常,血脂除了受传统因素影响外,HIV感染及cART增加了高血脂的风险。
2024-12-26在老化与HIV感染的双重社会背景下,该类人群面临着社会网络缩小、支持获取不足、疾病管理不佳、交叉污名等挑战。然而,HIV 感染状况的披露在获取社会支持和减少污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有助于增强对 cART的依从性,促进护理参与,降低不安全性行为,减轻焦虑,并获得更多社会支持。
2024-12-26艾 滋 病 (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 drome,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 类免 疫 缺 陷 病 毒 (humanimmunodificiencyvirus, 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自上世纪80年代初首次 被确 认 以 来,AIDS迅 速 成 为 全 球 性 的 公 共 卫 生 挑 战。
2024-12-23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引起的疾病,HIV 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疾病[1]。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是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数据显示[2],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 HIV,且数百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
2024-12-20人气:22464
人气:18558
人气:16683
人气:16014
人气:1558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期刊人气:1469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8468
国内刊号:44-1671/R
邮发代号:46-247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405
影响因子:0.493
影响因子:0.414
影响因子:0.644
影响因子:0.47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