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现代小学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契机为小学语文实施教育。语文素养与内容主题是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两个主线,不仅使阅读单元的编排更加科学,而且还降低了教师对教学安排的难度。尽管小学统编语文教材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形成综合语文能力,也应该向学生渗透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本文就小学统编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和思考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与探究。
当前,小学统编语文教材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工具,不仅体现了选文的经典性,又与时代相联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目标编入了很多培养学生思想,语言较为优美以及值得深入探究的文学作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对统编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形成正确且深入的认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能力,充分发挥统编语文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优势,为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一、小学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
(一)采用双主线设计阅读单元
在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采用了双主线的阅读单元设计方法,一个主线是“内容主题”,另一个主线是“语文素养”。其中主要包括是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能力提升、学习策略以及学习习惯。体现在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排列在各个单元当中。
(二)增加了文学性课文
教材编委在教材中突出了儿童文学的特色,增加了很多具有儿童文学性的课文,比如,《一个接一个》、《文具的家》、《怎么都快乐》等。这样的教材编写特点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相契合。
(三)语文元素呈现螺旋式
在一年级上册中,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是能准确找到课文中的信息以及能根据教材中呈现的图画进行阅读,在一年级下册中,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是在上册所提出的要求基础上,能根据语文知识所呈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判断。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递进性,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融合发展。在教材中,一些语文元素是通过练习题和文中泡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
(四)传统文学作品的数量
有所增加传承中华文化是小学统编语文教材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在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中就已经需要学生接触古诗文。在小学阶段需要学生学习的古诗文一共有124篇,相比于人教版教材,增加的数量为55篇。在教材中可以看到很多历代美文,比如,谚语、寓言、传统节日、汉字文化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体现了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性。
二、对小学统编语文教材的理解和思考
(一)重视教学目标的递进
在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阅读教学目标呈现递进式,学生学习一年级下册的内容,需要通过一年级上册的教学打下基础,在一个单元中出现的课文,后一篇的教学需要以前一篇作为基础。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做到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构建语文课文之间的联系。教师应该形成单元整合的意识,并将其渗透到教学当中,按照步骤有序进行[1]。例如,在“心愿”这个主题下所编排的课文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这几篇课文的题材较为丰富。第一篇描绘了革命岁月、后三篇描写了儿童的愿望。这样的课文编排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强化阅读方法的讲解
在相关的教育标准中,强调了培养学生形成默读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掌握略读和浏览的方式,从而实现拓展阅读范围的目标。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方法方面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指导[2]。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朗读、精读、略读、跳读等,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目标选择和运用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比如,如何才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朗读当中?教师应该将科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在朗读教学方面,在这一课的朗读中向学生强调声调、停顿,下一课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握朗读节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三)积极寻找课堂展开过程
在运用统编语文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语文要素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尽管在教材中,很多语文知识会被整合成一道课后的练习题,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却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道简单的练习题,而是应该将其作为着手点,对整篇课文进行学习过程的展开。例如,教师讲解到《一分钟》这篇课文时,课后练习题的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要是……就……”的句式。这不仅是针对于课文的训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在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逻辑思维方面的简单判断。另外,为了体现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在教材中增加了较多的选做题和开放性习题。这就使得教材具有较强弹性和针对性。
(四)强化有机融合发展
在第一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语言积累、阅读学习以及朗读课文都是重要的模块。但是这些模块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教师应该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联系,并在形成有机融合的目标中,使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教师讲解到《操场上》这篇课文时,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与运动相关的词语,另一个部分是包含这些词语的儿歌,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认识到锻炼身体的好处。教师在实际的备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按照合理的理由进行分类,使学生字分类的过程中对汉字的一些规律形成基础的了解。
(五)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课程。在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增加了更多的传统文化篇目,对培养学生形成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3]。我国的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这些篇目的特点,采用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比如,讲故事、表演、辩论等向学生渗透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节目片段,提高语文教学的生动性,比如,《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和实际应用在一定的程度上迎合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理念,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统编教材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并从重视教学目标递进,强化阅读方法讲解,积极寻找课堂展开过程,强化有机融合发展,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的角度对统编教材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本文对小学统编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和思考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范带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方法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8(30):26-27.
[2]陈海燕.教材插图的德育价值简析——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8(07):57-59.
[3]苏蜜团.明晰语文要素构建知识体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课后练习例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3):33-35.
陈侠.对小学统编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和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9,(16):130.
分享: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倡导“整本书阅读”,专门编排了国内外名著的节选或梗概,将阅读视野由单篇、短章引向整本、整部,这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有着重要价值。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名著类课文的内涵本质,全面把握教材的编排体例,找准学生“兴趣点”,关注教学“发展点”,聚焦故事“精彩点”,直击文本“思辨点”,搭建阅读“迁移点”,实现有深度的整本书阅读。
2022-04-14语言记录、承载着文化,是人类的“思想库”,在对人类已有思想的理解中,我们学习语言。语文课程肩负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使命,语文教材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凭借。语文教材建设既是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组织问题,也是文化的选择与传承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21-09-11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具备着较为丰富的人文性,能有效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对小学生优秀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能发挥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人格词汇,这些人格词汇大多都表现出非常良好的积极性以及正向性,对其加以分析和有效讲解,能将语文教材中具有的优秀传统人格价值取向不断传递给小学生,使得小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拥有良好的全面的人格。
2021-07-0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本文立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占语文课堂教学比重过大的现状,并结合部编本教材的识字与阅读单元穿插编排方式,笔者对识字教学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并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游戏,由此增加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的识字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2021-06-25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有感情地朗读是存在困难的,而早读和语文课堂中反反复复地朗读是令人觉得枯燥乏味的。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热爱朗读、学会朗读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通读统编版一、二年级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中的朗读题目设置,我们就会发现,统编版教材细化了各年级的朗读要求,更加具有针对性,为教师的教学实施提供了新的方向。
2021-05-0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本文立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占语文课堂教学比重过大的现状,并结合部编本教材的识字与阅读单元穿插编排方式,笔者对识字教学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并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游戏,由此增加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的识字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2021-04-212016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初次起用,在低年级教材当中首创了正副本教材的编排结构。副本教材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或拓展延伸,起到了丰富教材内容、拓展教学资源的作用,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案例,寓教于乐。但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副本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使用方法,与主体教材之间的关系大都缺乏认真思考和研究。
2021-04-20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教学相同的知识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如果教师设计“一刀切”的作业,只会使学生失去写作业的兴趣。因此,在作业设计中,为了让学优生能“吃饱”,学困生能“吃进”,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改变传统作业的布置模式,设计多层次的作业。
2021-04-16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与根本要求。在阅读整本书时,小学生可能会因为内容多、信息量大、篇幅长等原因遇到诸多困难,然而整本书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本文从尊重个体差异、引领阅读方向、采取多样化活动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法。
2021-04-16有些教师一律以“先欣赏,后感受”的套路展开教学,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以问答为主,“通过文字你知道了什么?”“欣赏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这样的是常用问题。然而,无论是文本还是图例,如果没有理解和分析,学生何来感受与想法?这种看图欣赏、一概而论的做法,弱化了美术教材中文本、图例的功能与作用。
2021-04-16人气:7544
人气:5003
人气:4916
人气:3788
人气:331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研究
期刊人气:2421
主管单位: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江西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6-284X
国内刊号:36-1052/G
邮发代号:28-412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12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