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训练方式以及重要途径,从阅读的过程到独立写作的过程有效训练小学生写作的手段,而且儿童与生俱来就拥有强大的模仿能力,我们只要牢牢抓住契机,抓牢教材这个文本资源,适时引导孩子在句、段、篇、立意等方面进行模仿、迁移,时间长了学生必然会形成规范生动的语言,从而逐步掌握习作的技巧,提升习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宋朝朱熹也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的确,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过程到独立写作过程的一种有效训练手段。
我们教材上的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或语言精美,或句式独特,或结构精巧,或布局典范,或表现手法独特。我们只要紧紧依托教材这个文本资源,抓住契机,适时在句、段、篇、立意等方面引导孩子进行模仿、迁移,日久天长,学生必然可以习得规范生动的语言,从而逐步掌握习作的技巧,提升习作能力。
一、仿句式,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
句是构段成篇的基础,把句子写好是写文章的基本条件。教材文本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反问等多种修辞的句子,还有把字句、被字句、倒装句等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文本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仿句练习。
【案例呈现】《北大荒的秋天》一课第一句话就是:“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就来了。”我引导学生:“这一段的一句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四个字:秋天来了!同学们一二年级的时候写过许多关于四季的写话练习,都是用‘××来了’开头的。现在再让你写这种内容,你会怎样开头呢?”学生稍作思考,便有了精彩的答案,第一个学生回答:“三月,从第一朵迎春花绽放开始,常州的春天就来了。”第二个学生答道:“七月,树上那清脆的蝉鸣声响起,夏天就来到了我们身边。”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十二月,当第一片雪花落在我的肩头,我知道冬天开始啦!”仅仅是文本中一句简单的话,老师的适时引导,却引发了孩子们很多的思考,我相信今后再让孩子写季节,很多孩子文章开头不会再那么干巴巴。就这样,从仿句开始,让孩子对习作有信心,简单地模仿和迁移,运用到文章中,也会增色不少,如若经常有此类仿句练习,孩子慢慢地就会融会贯通地掌握写句的方法,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为谋篇布局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仿构段,学习段落构思的精巧
片断练习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相比句式仿写要难一些,对于教材文本中出现的有特点的段落,老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咀嚼,而后进行段落模仿。
【案例呈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这篇课文的第五小节是一个特写镜头,于是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充分感悟“洗勺浴”很舒服,随后提问:“一勺水从头顶浇下,只要几秒钟的时间,而作者却写了整整一个小节,那么多的文字,作者是怎么写的?”学到这里,学生依据刚刚对文字的品读、咀嚼和感悟不难发现,作者是调动身体各种感官,把身体的感受写细腻,利用想象把内心感受写具体。于是这个时候我就联系前一天晚上布置的体验作业让孩子试着写一写瞬间感受,有的孩子写道:“昨天晚上我试着尝了一口爸爸的白酒,端起酒杯,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酒精味,我闭上眼睛,轻轻地抿了一小口,刚碰到酒时觉得冰冰凉凉,可这一小口酒水刚刚喝到口中顿觉整个舌头的味蕾都醒了,辣辣地,我赶紧往下咽,不得了,整个喉咙都像着火一般,随后感觉一股热辣辣的液体穿过喉咙一直线地到了胃里,胃里好像也有火焰在燃烧一般,我张开嘴,一股酒气从鼻子中冒了出来,呼,这白酒真是太辣啦!”把文章写具体、写细致是一直以来的要求,孩子们也都知道,但是在写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如何落笔,如何写细致,通过这一处特写镜头的充分学习感悟,为后面的仿写埋下伏笔,打下基础,孩子们的仿写有了灵气,更为其他作文时的细节描写做好铺垫。再比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时,当读到珍珠鸟的外形描写时,我引导学生关注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上,即先部分再整体的顺序和打比方的描写方法。之后,我要求学生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描写自己身边的小动物外形,学生也能模仿文章写出小动物的特点。教学时,教师要精心选择教材文本中具有明显特征并且具有仿写价值的精彩片断,如课文中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引导学生充分分析、理解构段和表达方式后,依据发现的规律进行仿写,日积月累,必有成效。
三、仿篇章,学习谋篇布局的技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仿篇章是仿写的重难点,要着眼于整篇文章的模仿,主要是模仿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作顺序和写作特点,充分感悟教材文本后再进行模仿性的习作练笔。
【案例呈现】苏教版五年级《秦兵马俑》一课,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晰,全文采用总分总的格式,首先开头简单介绍地理位置,第二部分则介绍了规模宏大的特点,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随后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秦兵马俑个性鲜明类型众多的特点,接下来详细介绍这个特点,描写有详有略,最后进行总结,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学完这一课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能够全面把握,对于其中一些段落的特殊写法也能够感知,随后我提出写作要求,结合学校刚开展的惠山泥人博物馆参观活动,让孩子进行篇章仿写,写一写惠山泥人。学生大都能够模仿课文的结构来进行描写。有了教材的引导,学生就能够领悟布局谋篇的诀窍,写作时能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让孩子不再谈作文色变。
四、仿立意,学习独具匠心的思考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主旨。“意胜则文高”,教材中许多文章的立意独具匠心,是值得学生模仿学习的。在模仿文章的立意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立意,体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而后要探究作者为什么会生成此意,以及此意是怎样生成的,最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为依托,写自己生活的酸甜苦辣,在写作中更加灵活地迁移运用,这样必定能写出立意较高的文章。
【案例呈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描写了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其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借物抒情,以树喻人,暗示了课文的中心。《早》这篇课文,借花喻人,通过对三味书屋的介绍、腊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完这些课文,教师可以有机地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确定主题和表达中心的方法进行练笔,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依托教材进行仿写练笔能够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一种主体的再创造,它把阅读和习作紧紧联系在一起,有效激励学生在不断地感悟中借鉴、吸取养分,触发灵感,然后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创造性地仿写,在仿写中创新,在向读学写中真正有效提高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曹鸿飞.语文课堂练笔的落点选择[J].小学教学设计,2006(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J].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4).
李英花.浅谈小学生依托教材仿写的有效策略[J].课外语文(上),2019,(7):2-3.
分享: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倡导“整本书阅读”,专门编排了国内外名著的节选或梗概,将阅读视野由单篇、短章引向整本、整部,这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有着重要价值。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名著类课文的内涵本质,全面把握教材的编排体例,找准学生“兴趣点”,关注教学“发展点”,聚焦故事“精彩点”,直击文本“思辨点”,搭建阅读“迁移点”,实现有深度的整本书阅读。
2022-04-14语言记录、承载着文化,是人类的“思想库”,在对人类已有思想的理解中,我们学习语言。语文课程肩负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使命,语文教材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凭借。语文教材建设既是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组织问题,也是文化的选择与传承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21-09-11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具备着较为丰富的人文性,能有效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对小学生优秀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能发挥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人格词汇,这些人格词汇大多都表现出非常良好的积极性以及正向性,对其加以分析和有效讲解,能将语文教材中具有的优秀传统人格价值取向不断传递给小学生,使得小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拥有良好的全面的人格。
2021-07-0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本文立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占语文课堂教学比重过大的现状,并结合部编本教材的识字与阅读单元穿插编排方式,笔者对识字教学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并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游戏,由此增加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的识字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2021-06-25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有感情地朗读是存在困难的,而早读和语文课堂中反反复复地朗读是令人觉得枯燥乏味的。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热爱朗读、学会朗读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通读统编版一、二年级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中的朗读题目设置,我们就会发现,统编版教材细化了各年级的朗读要求,更加具有针对性,为教师的教学实施提供了新的方向。
2021-05-0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本文立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占语文课堂教学比重过大的现状,并结合部编本教材的识字与阅读单元穿插编排方式,笔者对识字教学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并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游戏,由此增加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的识字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2021-04-212016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初次起用,在低年级教材当中首创了正副本教材的编排结构。副本教材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或拓展延伸,起到了丰富教材内容、拓展教学资源的作用,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案例,寓教于乐。但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副本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使用方法,与主体教材之间的关系大都缺乏认真思考和研究。
2021-04-20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教学相同的知识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如果教师设计“一刀切”的作业,只会使学生失去写作业的兴趣。因此,在作业设计中,为了让学优生能“吃饱”,学困生能“吃进”,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改变传统作业的布置模式,设计多层次的作业。
2021-04-16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与根本要求。在阅读整本书时,小学生可能会因为内容多、信息量大、篇幅长等原因遇到诸多困难,然而整本书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本文从尊重个体差异、引领阅读方向、采取多样化活动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法。
2021-04-16有些教师一律以“先欣赏,后感受”的套路展开教学,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以问答为主,“通过文字你知道了什么?”“欣赏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这样的是常用问题。然而,无论是文本还是图例,如果没有理解和分析,学生何来感受与想法?这种看图欣赏、一概而论的做法,弱化了美术教材中文本、图例的功能与作用。
2021-04-16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
期刊人气:1024
主管单位:中国语文报刊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语文报刊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5-3778
国内刊号:11-3388/H
邮发代号:82-730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12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