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其中中职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因此为培养出更多优秀、技术型人才,只有开展更加高效的教学。本文不仅分析了中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效教学方法,还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从而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中职院校开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备很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掌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计算机思维,从而使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综合专业素养。
1、 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首先,在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中会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其认为只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就可以使其完全步入社会,还可以将其作为谋生的能力。但教师没有考虑到的是,为了融合十分复杂的社会与市场,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错误的观念造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学生也没有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其次,部分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充分考察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利用一言堂的方式开展各项教学。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仅仅是将知识点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不能将其灵活应用,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思考能力。
2、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方法
2.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以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依据课程大纲中的要求详细讲解计算机相关知识[1],甚至还有部分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直接搬到课堂,以填鸭式的方式强硬灌输给学生。由于学生没有充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就无法顺利开展各项学习,还会遇到多种问题,从而阻碍其更加深入地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开始厌恶这门课程。因此为了加强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中,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个性、爱好,才能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与学生形成积极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学生不在畏惧教师、逃避问题,而是主动将教师当做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引导,师生之间形成和谐互动,才能加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持续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其更加有自信地面对其他学习内容,从而真正加强其计算机水平。
2.2 使用任务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力
我国的信息水平快速提升,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更新速度持续加快。在进行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时,作为学校应加大教学设备与教材方面的资金投入,才能为学生供应更好的相关教学设备与教材,为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知识提供便利条件[2]。为了使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更加高效,教师要持续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完善的计算机思维。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方法,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加强知识应用灵活性、实效性,使其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知识。
2.3 使用创设情境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枯燥、难懂的知识更加具体,加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拓,加强其创新与实践能力。
2.3.1 创设生活化情境。为了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效果,应与生活实际形成联系,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例如教师在讲授Word相关知识过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充分掌握该软件的基础操作与相关注意事项之后,应带领学生进行Word的综合排版技术,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历届学生优秀作品视频,让学生可以欣赏到优秀的作品,激发其创作热情。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的重大事件,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份作品对其进行宣传[3]。如目前的“精准扶贫”、“十九大”、“中国梦”等内容,由于这些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已经对其进行了相关接触,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加强计算机技术实践应用效果,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生活、国家与社会。
2.3.2 创设趣味性情境。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好学与乐学。学生只有对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使其充分掌握该门专业的相关知识与技术。例如在教学《多媒体技术》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充分准备相关的多媒体作品,在课中为学生进行展示,如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与网络中的优秀作品,使教学资源获得有效拓展,脱离教材的束缚。学生通过欣赏教师收集到的学习资料,使其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使问题得到针对性的解决。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4],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在解决问题途中,还可能会面临各种新的问题,教师应再次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将问题逐一细化并解决,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可以使自身的逻辑思维与思考能力获得完善与提升。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幽默的方式加强教学趣味性,使创设的情景更加有趣,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从而使其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相关知识。
2.4 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约束,使教学方法获得创新,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更加高效。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无法充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无法充分满足中职院校学生技术的相关要求。因此必须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才能使翻转课堂更加高效地应用。
2.4.1 课前引导学生自学。在课前引导学生的学习阶段,教师要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作为基础,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使用PPT等相关教学软件制作成教学视频,视频应精简、突出教学重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相关学习资源与视频上传到网络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还可以将教师制作的教学资源当做学习辅助,对自身的学习进度与方式进行优化与调整。学生还可以使用相关社交媒体与平台,将自身的学习感悟、体验与收获进行分享,与其他同学、教师互相交流。例如在教学Excel相关内容过程中,课前自学环节进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一个小组中含有4-5名学生[5],同时教师要制作相关学习视频资料。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任务,第一要制定学习目标,二是要对相关教学视频进行观看,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相关公式的输入与编写方式,还可以了解常用函数的主要功能与应用方式。第三,学生要完成相关练习。第四,学生完成练习后要提出相关问题。第五,将问题与同组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第六,确定任务主题。第七,依据主题收集相关素材,如视频、图片、文字等。
教师在翻转课堂的课前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相关资料上传到校园内部构建的信息交流平台,与学生形成共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解答学生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知识,还可以与其他同学、教师有效交流、沟通,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4.2 课中高效学习。在翻转课堂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与难点,还有学生提出的问题去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分析与解决任务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划分学习小组,学生可以自行搭配组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组内完成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将学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知识进行充分消化并吸收。例如教师在开展Excel中函数应用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学生也应提出课中与课后学习途中遇到的问题[6]。之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与解答,如果问题十分困难教师应给予一定帮助或引导。之后,教师要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将任务自行完成,完成后选派一名小组代表将成果汇报、展示。最后,教师要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的方式,选出任务完成情况最好的小组。然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对课程进行总结。
通过在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课堂,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带着更多的思考离开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还可以进一步增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效率。
2.5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微课
2.5.1 使用微课进行课前准备。如同其他教学方法与模式一样,微课教学方法在使用之前也应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教师要将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掌握情况充分分析,从而将其作为基础使微课内容更加合理,易于让学生接受并学习,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动画设计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作为基础,选择是否先对帧的概念进行介绍,是否要对之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应使用通俗易懂、简单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进行引导,例如河水的流动、雪花的飘落等。教师在进行课前准确的同时,还应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从而掌握一定的知识要点。例如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中让学生先行观看,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可以掌握一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课前预习更有针对性。
2.5.2 使用微课加快教学进程。完成预习与课前准备之后,教师要充分收集学生的内容掌握情况,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从而使微课内容获得优化与完善,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难点进行细致讲解与分析,从而使教学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与沟通。例如教师可以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班级公众号,教师当做公众号的管理者,将微课发布到公众号中,学生可以通过关键字的搜索及时获取想要获得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如果学生有任何问题可以在公众号中留言,教师通过后台就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所遇问题,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另外,教师还应该成立微信交流群,如果学生有一些急需解答的问题需要教师帮助,可以在群中咨询,这时其他学生也可以看到问题的咨询与解答过程,从而获取知识还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再如,教师还可以举办竞答比赛,讲解相关知识点后插入相应的有趣视频、电影片段等,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更加活跃,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其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解决相应问题。
3、结语
虽然目前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但教师应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要将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媒体技术等新兴技术。只有从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加强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效率,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技术实用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言婷.刍议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4(51):353-354.
[2]葛晶.加拿大魁北克省CEGEP教育课程设置经验与启示———以凡尼尔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8(01):88-91.
[3]徐晓.“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创业导向引领研究[J].职业,2018(06):66.
[4]韩琦.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8):199.
[5]张翠红,张莉.中英美澳信息技术课程定位比较研究———基于历史视角与特征的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6(15):73-79.
[6]冉伟.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计算机专业现状分析和发展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15):308-3.
刘安斌.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效教学方法浅析[J].数码设计(下),2019,(5):2.
分享:
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必须走科技兴农之路,运用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规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广智慧农业、振兴乡村经济是民族复兴的大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的:“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2020-10-21IoMaT与IoT不同,其感知终端通信环境面临许多的挑战。TSOR改进了传统的机会路由策略,在降低通信负载、网络开销和提高网络寿命和交付率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是我们发现,所采用的网络模型在全局能量平衡问题上仍有可以进步的空间,未来可以根据不同深度节点的通信负载与能耗的关系,全面地考虑实现高效且可靠的路由策略。
2020-10-19有关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外学界高度聚焦且至今未果的学术难题。本文在梳理所谓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哲学之“对立”说的基础上,通过厘清《自然辩证法》创作的理绪背景,特别是被长期遮蔽的德国自然哲学传统与恩格斯学理运思的意向性期待,再比照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内核,凸现二者的内在关联,以期为该难题的终极求解提供一条新路。
2020-10-19干旱是全球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到了70%,而干旱占到了气象灾害的50%,干旱的发生频率远远超过了其它气象灾害。干旱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危害程度高等特点。近来不断发展的传感器技术及图像处理方法为旱情的快速、自动、全面化监测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020-09-05海德格尔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其后的哲学家乃至相关哲学流派的“生成”,安德鲁•皮克林的科学实践建构思想对于人与物的后人类主义阐释,可以看作是对海德格尔有关人与物分析之基本思想的承继与发展,但鉴于他是在科学哲学的背景下阐释人与物的开放性本质,因此在具体的阐述路径上与海德格尔的纯然存在论的思路又必然有着重要的区别。
2020-07-10感受质是目前心灵哲学中用来拒斥物理主义而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工具。通常认为,“所谓感受质就是所予的可识别的质性状态的一个例示,是不同于物理性质的一类特殊的主观性质。”[1]感受质通常表现为一个有意识的主体所能够意识到的一种现象的质的特征。对这一特征产生的原因和机制的解释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难题。
2020-07-10从当前的分析检测行业发展情况来说,智能实验室的管理实践中,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使得仪器设备管理优化,不断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推动实验室标准化发展以及运行。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仪器设备标准化,有助于增强实验室的智能化,切实提升实验室价值与效率的发挥。
2020-06-20本文提出基于BIM技术的电子信息化控制工程成本管理控制模型。该模型采用BIM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和特征分析的方法,建立电子信息化控制工程成本管理的约束参数模型结合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的方法,进行电子信息化控制工程管理成本的优化预测,实现工程管理成本的优化预测,最后进行实验测试分析,得出有效性结论。
2020-06-16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如2019年的四川凉山三县的森林火灾灾害,以及不久前发生的四川宜宾地震灾害,还有6月13日发生的江西洪灾灾害。其中,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近几年来发生的影响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事件。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旦发生大型自然灾害会对社会的经济活动造成较大的影响和损害,所以,人们对应急救灾的要求越来越高。
2020-06-10C2C交易涉及众多行业,甚至直接产生一种新兴的商业类型,这让原有的监管体系难以与之匹配。同时,大量没有进行工商、税务登记的个体涌入市场,造成了税收流失、行业准入、不公平竞争等问题。C2C的这些特点以及税收监管的缺失不仅造成了我国大量的税收流失,而且对税收公平、税收中性等原则造成了冲击。
2020-06-10人气:5654
人气:2462
人气:1763
人气:1421
人气:137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计算机教育
期刊人气:262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1672-5913
国内刊号:11-5006/TP
邮发代号:80-171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99
影响因子:0.335
影响因子:0.419
影响因子:0.42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