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讨盐碱地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0-07-15    108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本文阐述了靖远县土壤盐渍化现状、成因、采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盐碱地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推进盐碱地治理工作的对策。

  • 关键词:
  • 对策
  • 成因
  • 治理
  • 盐碱地
  • 自然地理学
  • 问题
  • 靖远县
  • 加入收藏

靖远县境内沟壑纵横,沟川交错,河谷川塬相间,年极端最高气温39.1℃,年均降水量240mm,平均日照时数2559.9h。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靖远县沿黄灌区以及高扬程灌区耕地次生盐渍化大面积发生。


1、土壤盐渍化现状及成因


1.1土壤盐渍化现状

靖远县现有水浇地3.73万hm2,其中盐渍化耕地1.36万hm2(重度0.15万hm2,中度0.48万hm2,轻度0.73万hm2),占水浇地的36.5%,主要分布在东湾、北湾、三滩、糜滩及刘川等乡(镇),以沿黄灌区和高扬程灌区为主,目前全县土地盐碱撂荒面积达0.1万hm2,主要分布在沿黄自流灌区、靖会灌区和刘川高扬程灌区(见表1)。盐碱区土地原本都是黄河自流保灌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而今土地盐渍化严重,粮食产量大幅度降低,甚至绝收。据统计,全县每年因盐渍化造成减产达750万kg左右,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产,减少了农民收入。同时,因耕地盐碱的原因,造成乌兰镇河靖村、永新乡旱沟村重盐碱区“碱进”人退,近1000多户村民全部被迫弃宅搬迁。

表1靖远县盐碱地现状调查单位:hm2

1.2成因分析

1.2.1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是土地盐渍化形成的前提条件

靖远县县域内雨水稀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季风气候,旱季漫长,湿季短暂,蒸发量大于降雨量,这种气候特点为土壤盐渍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1.2.2局部地区的地形地貌有利于盐分累积

靖远县大部分灌区盆地地形特征十分明显,具备盐分地面和地下径流由高处向低处汇集的基本条件,有利于盐分累积。

1.2.3灌区地下水位高、排水设施落后

靖远县沿黄灌区地下水位较高,含盐地下水容易通过毛管上升至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便遗留在土壤表层,引起土壤盐渍化。

1.2.4特殊母质为土壤盐渍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母质对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母质本身含盐碱,在荒漠等极端条件下,盐分得以残留下来成为残积盐土;二是含盐母质在低凹区域形成新的沉积物,经地壳运动将这些新沉积物暴露出来,长期聚集形成兴堡川的“盐池”,从而使位于兴堡川“盐池”周边地带的部分高扬程灌区土壤含盐。

1.2.5不合理耕作条件和方式能够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靖远县部分灌区灌排系统不配套,大水漫灌、串灌、渠道渗漏等现象严重,肥料施用和耕作方式不合理,也是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2、采取措施及取得成效


2.1政府高度重视,推进项目实施

近年来,靖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盐碱地治理工作,县上领导多次到刘川、东湾等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专项调研,督促推进靖远县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农业科技项目实施。经过全县上下不断的坚持和努力,盐碱地改良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累计治理盐碱地0.36万hm2,累计投入5380余万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72万t,治理效果比较明显。

2.2水利、农业、生物以及化学措施的综合应用

2.2.1疏通碱沟,洗盐排碱,培肥土壤

解决排水出路是改良盐碱地的一项主要措施。靖远县历史上就有引黄灌溉,洗盐排碱,培肥土壤的习惯。近几年,通过项目财政支持和农民自筹,在东湾镇三合、大坝、砂梁等地新修排碱渠道68200m,0.53万hm2盐碱耕地得到治理。通过利用引黄灌溉,结束了长期使用全盐量和氯离子超标的浅层地下水灌溉的现状,减轻了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解决了农民多年来难以解决的问题,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土壤肥力明显提高。

2.2.2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防止形成盐斑

平整土地、滴灌渗灌、防治渠道渗漏是实施土壤改良的基础措施。传统耕作方式粗放,土地不平整、大水漫灌、串灌、渠道渗漏,引起渍涝灾害加重和土壤盐碱化蔓延,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应推广应用滴灌渗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盐分积累。靖远县在东湾镇瓜园村和刘川镇张滩村建立2个万亩测土施肥中心示范区,在乌兰镇河靖村、营防村、大芦乡庄口村、大芦村建立整建制示范村,累计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0.3万hm2,达到了培肥地力,疏松土壤,减少盐分危害的效果。从观察点测定结果看,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了0.88g/kg,全盐量下降了0.19g/kg,土壤容重降低了0.03g/cm3,玉米产量平均达到6045kg/hm2。

2.2.3化学改良,降低土壤盐碱危害

结合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的实施,推广应用土壤调理剂和商品有机肥,在刘川、东湾、三滩、北湾、北滩等5个乡(镇)集中改良盐碱地0.2万hm2,在东湾镇三合村、三滩乡中一村各建成5千亩集中连片示范区,有效改善了盐碱地的土壤结构,降低了盐碱危害。据观察点测定,使用土壤改良剂土壤容重由1.44g/cm3降低到1.36g/cm3,降低了0.08g/cm3;pH值由8.25降低到8.20,总降低了0.05;使用有机肥土壤有机质从10.25g/kg提升到10.64g/kg,有机质提升了0.39g/kg,土壤全盐量有所降低。示范区水稻面积0.05万hm2,增产1200kg/hm2,总增产64万kg,增收160万元;蔬菜面积0.05万hm2,增产3225kg/hm2,总增产150.5万kg,增收376.2万元。


3、盐碱地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盐碱耕地改造资金投入不足

从调查情况看,靖远县盐碱耕地改造投资一般都在7500~15000元/hm2,其中各级政府财政投资大致为3000~3750元/hm2。在盐碱耕地改造中,修渠、打深井、排碱沟清淤、滴灌渗灌设施配套、土壤调理剂、有机肥使用等方面投资较大,农民难以承担,改造效果仅限于各示范点。

3.2缺乏持续发展和系统治理的思想

一是重用轻养型耕作习惯,造成土壤瘠薄;二是重无机肥,轻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结构差,僵硬板结;三是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程度加剧。


4、推进盐碱地治理工作的对策


盐碱地改造是一项关系农业发展大局的基础性工程,利在当代,功泽后世,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进行长期投资。靖远县把盐碱地改造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投资重点:一是积极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针对中轻度盐碱地,通过增施农家肥和有机肥,稳妥应用改良剂,加大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农艺措施推广力度,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用养地意识,逐步改良盐碱地,每年需要资金3500万元,5年内可使靖远县0.8万hm2盐碱地恢复正常地力。二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盐碱地治理。主要采用以劳代资、财政补贴、适当奖励等方式,引导和调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投资的积极性,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盐碱地的整治,做到征补结合、养用结合。


李振谋.靖远县盐碱耕地治理工作综述[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2):7-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地理科学进展

期刊名称:地理科学进展

期刊人气:365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地质

国际刊号:1007-6301

国内刊号:11-3858/P

邮发代号:2-940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