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同胞竞争障碍患儿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65例同胞竞争障碍患儿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评估患儿现存及潜在的护理问题;结合团体、个体的心理疏导改变患儿歪曲、不合理认知并教会家长与患儿的相处方法以改善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DSM-5儿童少年焦虑量表、儿童抑郁量表(CDI)对患儿焦虑、抑郁情况给予评估。进行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后DSM-5儿童少年焦虑量表、CDI测评结果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前DSM-5儿童少年焦虑量表、CDI测评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DSM-5儿童少年焦虑量表、CDI测评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同胞竞争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减少患儿自伤、自杀行为;促进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和谐。
同胞竞争障碍指随着弟弟/妹妹的出生,儿童出现某种程度的情绪紊乱,表现为对弟弟/妹妹的竞争或嫉妒[1]。其主要特征为:起病于弟弟/妹妹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与同胞竞争父母的重视和疼爱,对同胞有明显的不友好、敌意、躯体残害/暗中作梗,部分儿童表现为幼稚,已经学到的技能的倒退[2]。患儿出现焦虑、抑郁及退缩,诉说自己痛苦,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自伤行为,家长对此束手无策;患儿主诉躯体化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及腹痛。家长常误以为是患儿身体患病原因辗转就诊于儿科门诊。我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收治65例同胞竞争障碍患儿。经给予心理干预,效果良好。现将心理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进行报道,旨在提高精神科和儿科医护人员以及家长对该病的认知,掌握一定的心理干预手段,为预防和减少同胞竞争障碍的发生提供帮助。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65例同胞竞争障碍患儿(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科)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符合同胞竞争障碍诊断标准[1];首次发病,病程2周以上、住院周期60天且自愿参加本项研究。本组患儿均无服用精神科药物治疗史。
本组患儿共65例,男23例,女42例,年龄11~17岁。文化程度:小学37例,初中22例,高中6例。兄弟姐妹构成:单胎54例,双胞胎3例,同父异母6例,同母异父2例。
1.2心理干预方法
1.2.1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
由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护士作为责任护士。向家长了解患儿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以此为切入点与患儿展开对话,目的在于拉近彼此距离,建立信任关系。责任护士耐心倾听患儿的不适主诉、情感需求,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允许患儿在倾诉过程中以哭泣的方式作为情感宣泄途径,鼓励患儿用语言表达焦虑、抑郁、愤怒、委屈等负性情绪而非暴力和自我伤害。谈话过程中随时关注患儿情绪,适时予以安抚并表示愿意倾听和提供帮助。此项工作需40~50分钟,于入院4小时内完成。
1.2.2评估患儿现存、潜在的护理问题
根据患儿主诉、家长介绍及入院前表现提出护理问题。责任护士填写自伤自杀、攻击、外走等风险评估表。确定风险等级,及护理级别。此项工作需30~60分钟,于入院4小时内完成。
1.2.3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团体及个体化的心理疏导
患儿成长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可通过团体心理疏导来解决。团体心理疏导课程内容涉及:情绪管理主题“我的情绪我做主”;自我成长主题“我成长,我快乐”;自信心训练主题“自信让我如此美丽”;社交技能训练主题“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等课程。每周组织两次团体辅导课,每次60~90分钟。同期住院患儿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从中获益。患儿根据需求选择,每周至少做1次,共8次。个别问题,如:自伤行为、欺侮或残害弟弟/妹妹的行为、退化行为等,因同伴间会效仿故采取个体咨询的方式。以自伤为例,设计几个关键问题,使对话具有导向性,引导患儿思考,如:自我伤害能解决问题吗?你认为人群中和你遇到同样问题的孩子会有百分之几的人采取自伤行为?自伤的危害是什么?如果不用这种方式你还能怎样解决你的问题?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患儿往往自己就能找到正确答案。如果暂时得不到正确信息就将问题作为作业留给患儿思考,下次辅导时继续完成。个体心理疏导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共8次。
1.2.4改变患儿歪曲、不合理的认知
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儿常具有自我评价低、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没有人喜欢自己等负性体验。这些体验均来自于一些歪曲和不合理的认知,如:我必须每件事都成功、我必须使每个人都喜欢我、我绝对不能输给弟弟/妹妹、我没用,是个废物等等。通过认知行为治疗使患儿获得理性认知:尽力去做每件事但不过度追求完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想法,我们不能苛求别人必须喜欢自己;即使在某件事上我输了又有何妨,我也有比他优秀的地方……。此环节穿插于个体心理疏导之中。
1.2.5教会家长与患儿的相处方法
和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提醒家长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如:当妈妈照顾二宝时,爸爸要陪伴大宝;给二宝买玩具、新衣服时,也要给大宝买些他需要的物品;生活中尽量避免偏袒二宝或说“你是哥哥/姐姐,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之类的话。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当发现有异常情绪和行为的时候,学会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切不可粗暴地批评或打骂。当患儿出现头痛、头晕、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经过医院检查并无相关疾病时,父母不必过分担心、过度关注或怀疑孩子“装病”,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心理支持。对于家长的指导每周1次,每次40分钟,总共8次。1.3评价指标采用DSM-5儿童少年焦虑量表及儿童抑郁量表(CDI)[3]对患儿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对结果进行心理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并分别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DSM-5儿童少年焦虑量表为中文修订版,Narrow等[4]检验了原版量表,其重测信度为0.69。该量表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人格与心理病理学研究小组集体翻译,并由另一位英语专业八级的研究生进行回译,再与原版进行比较后定稿中文版,效度良好。适用于11~17岁儿童和少年,用于评估少年一般性的焦虑症状。该量表共13个条目,每个条目均是询问在过去的7天中焦虑的频率。每个条目分为1~5级评分(1=从不;2=几乎从不;3=有时;4=经常;5=几乎总是),总分13~65分。CDI用于评估7~17岁儿童和少年的抑郁症状,内容包括自责、睡眠、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性等症状,共27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0~2级评分,量表总分54分,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严重[3]。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与常模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DSM-5儿童少年焦虑量表、CDI测评结果进行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前DSM-5儿童少年焦虑量表、CDI测评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DSM-5儿童少年焦虑量表、CDI测评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3。
表1心理干预前、后同胞竞争障碍患儿DSM-5儿童少年焦虑量表、儿童抑郁量表测评比
表2干预前同胞竞争障碍患儿DSM-5儿童少年焦虑量表及儿童抑郁量表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表3干预后同胞竞争障碍患儿DSM-5儿童少年焦虑量表及儿童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
3、讨论
3.1心理干预降低了焦虑、抑郁水平
同胞竞争障碍属于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临床上治疗情绪障碍首选心理治疗,只有当患儿出现极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伴发自伤、伤人行为时才会使用药物干预。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时,医生会根据临床经验指导家庭选择非药物治疗。本组患儿通过8周的心理干预,掌握了情感表达和情绪宣泄的方式,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技巧,增强了自信,对自己的情绪很好地把控。本研究中,心理干预前后DSM-5儿童少年焦虑量表、CDI测评结果进行自身比较,患儿焦虑、抑郁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同胞竞争障碍患儿存在焦虑抑郁情况。干预后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患儿焦虑抑郁情况明显好转。11~17岁患儿正处于学龄期,每天早、晚服药,时间匆忙,易漏服;多数患儿中午在学校,担心同学看到服用精神类药品而受到讽刺、嘲笑、孤立,被贴上“疯子”、“精神病”等标签,从而受到排挤和冷落,甚至被边缘化。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在未用药的情况下,降低了患儿焦虑、抑郁水平。
3.2心理干预减少了自伤、自杀行为
本组1例12岁女孩父母离异后随母亲改嫁。母亲再婚怀孕后她反复、多次划伤自己手臂、大腿等处且自伤行为一直持续到住院前。研究显示既往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70%以上存在自杀观念,另据研究报道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随访1年内至少发生过1次自杀未遂者占10.9%[5]。该患儿通过个性化的心理健康干预,缓解了患儿的负性情绪,经随访未再出现自伤、自杀行为。
3.3心理干预改善了患儿、家长关系
通过针对家长开设的家长讲堂,向家长传授与患儿相处的方式及对患儿异常行为和情绪的处理、对疾病症状的观察和护理等相关知识,使得家长掌握了一定的照护技能,改变了过去斥责、打骂等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从而改善了亲子关系,促进了家庭成员间的和谐。
4、小结
同胞关系是核心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的彼此作用及互相影响而形成的心理关系[1],是一种强制性的依恋关系[6]。同胞关系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同伴关系一样,为大部分个体生命中持续最久的关系,对个体发展的意义重大,但上述四种关系中只有对同胞关系的研究尚未全面开展[7]。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所有儿童都有的正常反应,如果能妥善处理,兄弟姐妹间健康的竞争有助于他们获得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以及认知等方面的技能[8]。相反,如果不能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则会成为个体终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家庭和睦,最终给家庭成员带来经济和精神的双重负担。本文总结了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同胞竞争障碍患儿的护理干预经验,希望给同行提供可供参考的护理依据,帮助有需要的“二胎”家庭妥善处理此类问题,给准备生“二胎”的家庭提供预防策略。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且缺乏长期的追踪调查,其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苏林雁.同胞竞争障碍的诊治与预防[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3):221,226.
[2]杜亚松.儿童情绪障碍的识别和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2):1065-1067.
[3]张又文,章秀明,钟杰,等.DSM-5儿童少年焦虑量表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2(7):552-557.
[5]黄蔷薇.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护理[J].天津护理,2017,25(2):185-186.
黄蔷薇,孙凌.心理干预对同胞竞争障碍患儿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天津护理,2020,28(03):345-347.
分享: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症状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狭隘兴趣等。全球范围内,ASD患病率约为1%,呈逐年上升趋势[1]。该疾病的病程长,且目前无特效药,主要以行为与教育干预为主[2]。
2024-11-11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通常在青春期开始,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沮丧、失眠或睡眠过度、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等症状。这种情绪障碍可能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业和社交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涵盖了情绪不稳定性、社交退缩、自我评价低和对抑郁性思维的倾向。
2024-10-30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俗称孤独症、自闭症,是以重复刻板行为、兴趣低下及社会交往障碍为核心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患[1]。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2]:截至2022年全球ASD病例达7800万例,发生率1%~2%。国内ASD流行病学数据缺乏,由一项中心研究预估全国ASD患儿真实发病率约0.70%,接近西方国家水平[3]。
2024-10-29双相情感障碍属于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有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的表现[1]。近年来,双相情感障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虽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发作期社会功能正常,但该病病程长,极易反复、循环发作,会对患者家庭及社会产生严重的精神压力与经济压力[2]。
2024-10-25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慢性精神心理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该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有1%~3%的患病率。目前治疗多以药物、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等单一或联合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就算经过充分治疗也没有获得理想的疗效,并有高达6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
2024-10-25非自杀性自伤(NSSI)是指个体在无自杀企图下,所采取的一系列故意、直接地对身体组织反复伤害且不被社会文化认可、接纳的行为[1]。荟萃分析表明在2010年至2021年间全球青少年非临床样本中NSSI的患病率为20%左右,较前有所上升[2]。研究显示[3]我国中学生NSSI患病率为27.4%,且近年来呈增长趋势。
2024-10-25儿童智力发育障碍是一组始于发育期的认知功能损害和适应性行为缺陷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认知、语言能力落后,行为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社会适应能力差等。该病不仅会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影响患儿未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为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压力[1]。
2024-10-21多发性抽动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症状轻重与部位波动不定,病程常可达1年以上。儿童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认为心理、环境因素都可能诱发该疾病[1]。目前,现代医学中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以药物为主[2]。
2024-10-15抑郁障碍是最常见且易复发的精神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8亿人患有抑郁障碍[1]。而青春期作为人体神经生物学和心身发育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时期,抑郁障碍的发生风险也急剧增加,全球每年约有4%~5%的青少年受到抑郁障碍的影响,是青少年疾病负担的主要因素[2]。
2024-09-20青少年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青少年心理障碍之一,以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活动减少和劳累感增加的精力降低为主要表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在2023年发布的《我们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3)》中披露,2023年青少年抑郁的检出率达到了24.6%[1-2],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2024-09-14人气:17928
人气:15277
人气:14804
人气:14671
人气:1462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3757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2932
国内刊号:10-1451/R
邮发代号:82-30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