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农村学校在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的先进性上不如城市学校有优势,然而农村乡土资源丰富,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来丰富教学形式是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开展教学,凸显农村这一独特的教学优势,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竞争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村学校在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方面都明显不如城市学校,农村学校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资源配置不高,导致农村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方面缺乏有效竞争力,教学质量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学生。然而我国农村乡土资源辽阔,这些乡土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都是城市学校无可比拟的天然教学优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来展开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有效提升农村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竞争力,为学生未来进入理想的高校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村语文教学中对于乡土资源的利用率极低,学生对于乡土资源教学缺乏兴趣,教师对于教材内容中乡土元素的忽视致使乡土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挖掘教材中的乡土资源,开展亲近乡土自然的教学活动,通过对乡土资源教学全方位的渗透,培养学生对于语文乡土教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针对当前农村语文教学中,乡土资源使用现状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效地使用乡土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我们做出以下几点探究。
一、乡土资源作用于农村语文教学现状
(一)乡土资源应用程度不高,学生缺乏学习热情
受长期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大多以学生成绩及重点中学升学率作为教学目标,平时在教导学生时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按照考试题目和考试套路进行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文知识实用性的培养,这些原因导致教师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对乡土资源的利用,教师缺乏将乡土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的能力,语文教学中甚少出现乡土元素,乡土资源应用程度低下导致学生对乡土资源运用于语文教学缺乏正确的认知,对于乡土资源这种教学形式感到陌生,也就缺乏足够的兴趣,在进行学习时无法积极主动地对知识展开探索,乡土资源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导致教师在后期也缺乏继续使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的动力,最终陷入恶性循环,难以真正达到通过乡土资源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忽视教材中的乡土元素,乡土资源利用率低
农村语文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现状还表现为乡土资源的利用率低,无法真正体现乡土资源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许多教师自身对于乡土元素的不敏锐,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发掘出教材内容中的乡土元素。我国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乡土资源,许多作家对于我们国家和土地的热爱都深深地体现在他们的文章之中,然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机械地按照考试和练习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按部就班的教育,不注重挖掘教材中有关乡土部分的内容,不注重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中的乡土资源进行自主思考,最终影响乡土资源的使用效率,使乡土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和目的无法有效达到,难以达到通过乡土资源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目的。
(三)不善于把握融入时机,限制资源的教学效果
许多教师本身具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乡土资源的意识,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乡土资源教学经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融入乡土资源进行的时机,使教学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乡土资源的融入应当把握时机,在课前利用乡土资源创造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新课展开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联系乡土资源对课文内容展开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代入感和熟悉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然而许多教师对乡土资源的融入具有随意性,大多是由于教师自身有感而发,这就显得乡土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出现非常突兀,学生无法对教师所提到的内容产生兴趣和共鸣,也无法有效将教师所提及的乡土元素与文章内容有效联系起来,促进自身对于文章知识的理解,利用乡土资源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也就无法有效达到。
二、在农村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乡土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善于利用乡土资源设置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有效提高农村乡土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程度,教师就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元素来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化乡土元素能够有效激发自身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够更加活跃,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思路对知识展开思考,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高涨,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荷叶圆圆》一文时,教师可利用农村池塘夏天随处可见的荷叶来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进行新课导入,提前准备一些荷叶的图片带到教室,对同学们说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样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东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圆圆的绿绿的荷叶,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都喜欢荷叶吗?有没有摘过荷叶当帽子戴呢?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荷叶的古诗呢?通过这种学生熟悉的乡土元素来进行情境设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询问同学们生活中与荷叶有关的趣事能够引发同学们对荷叶的深刻记忆,之后的新课内容也能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乡土元素,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要有效提升乡土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利用效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乡土元素的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延伸,让学生通过对自身实际的联系来对课文内容产生熟悉感与亲近感,进而有效增强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密切联系,能够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菜园里》一文时,教师可在学习课文之后对学生讲,在我们农村,菜园对于大部分小朋友来说都并不陌生,我们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菜园,小朋友们平时有没有观察和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起在自家的小菜园里种菜呢?大家都知道怎样种菜吗?请同学们都来讲一讲自己关于种菜的趣事吧。接下来教师展示一些蔬菜的图片,并询问同学们都认识图片中的蔬菜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并且说一说这些蔬菜都有哪些不同的特点。通过这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菜园种菜来展开教学,能够将乡土元素与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学生通过对自己平时种菜趣事的踊跃回答能够加深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乡土元素融入教学的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准确把握插入乡土元素教学时机,增强乡土教学效果
要增强乡土资源应用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乡土元素教学时就要善于插入乡土元素的教学时机,避免乡土元素插入的过于突兀,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对于教师所提及的内容缺乏兴趣,就无法与教师展开有效互动,乡土资源在教学中的效果也就无法突出。例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时,教师可以在进行新课导入时询问同学们有没有在村子的鱼塘、小河里钓过鱼呢?同学们钓到鱼是什么样的心情呢?通过学生喜爱的钓鱼游戏进行新课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互动情绪,学生大多会回答钓到鱼很开心,很兴奋,接着教师继续说,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关于钓鱼的文章,作者和自己的父亲去夜钓并且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然而作者并没有很开心,反而心情十分复杂,这到底是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找一找答案吧,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在之后进行新课学习时也能更加积极投入,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的效果也能更加显著。
(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亲近乡土自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要提高乡土资源的教学效率,教师就要适当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带领同学们亲近乡土自然,让同学们在实际的乡土环境中切实感受乡土资源与语文知识之间的关系,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增强学生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草虫的村落》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进行新课讲解后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同学们去田野里找一找虫子的村落,找一找课本中那些形形色色的草虫村民,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观察一下他们各自的工作、生活和交往。在自然的环境中将课文中的文字转化为活生生的实物,学生们对于作者所描述的内容就能理解得更加透彻,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所描写的草虫的村落生活情境以及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通过让学生在实际的乡土环境中感受草虫生活环境,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农村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农村特殊的乡土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凸显农村教学环境的优越性,通过利用乡土资源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乡土元素,提升学生将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适当开展实践活动亲近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有效的乡土资源教学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覃爱琼2013《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活用乡土资源》,《读写算》(教研版)第23期。
[2]罗绍忠2014《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活用乡土资源》,《新课程·小学》第2期。
[3]钟万夏2019《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用》,《语文课内外》第10期。
[4]周懋喜2020《浅谈乡土素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语文课内外》第4期。
李金凡.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农村语文教学策略探析[J].汉字文化,2020(15):103-104.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材是主要的教学工具,多数教师完全以教材为教学中心,虽能使学生有效汲取数学知识,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而依托信息技术设备开展数学教学,可有效冲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拓宽课堂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的教育内容,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024-11-1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24日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双减”政策)。
2023-06-29近年来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系列文件的相继出台,更加明确了劳动教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定位。不少学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推进劳动教育的开展。就当前而言,仍有部分学校在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理念守旧、推进乏力、开展随意、保障薄弱”等现象。
2023-06-29教育信息化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重要产物,深刻影响着教育内部的变革与发展。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重要成长阶段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其角色的变化和发展关乎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及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以教育信息化为背景,主要探讨在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深度融合的当下,小学班主任如何理解在此背景下新角色的核心内涵
2023-06-29《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种实践性决定了科学课程的开放性思维,主要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高度融合性、课外资源的巧妙运用、系统利用多元的评价方式等方面。
2023-06-29材料成形自动控制基础是东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工学的基础上,结合材料成形过程对于自动控制的需求,系统讲授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典型环节时域和频域响应特性,利用判据判定系统稳定性,分析系统结构和参数对系统控制性能指标的影响和实现系统校正的方法。
2023-06-29小学语文班主任承担着语文教育和管理学生的任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本文主要探究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以供参考和借鉴。
2022-05-20新课改对小学科学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教师要将体验式教学引入科学教学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主要探究体验式教学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2022-05-18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比较大,学校一般在教育过程中更注重学生智力的发育,对于劳动教育等其他教育缺少重视。对于学生来说,劳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是人类生活和进步的基础,长久以来,很多教育家都对于劳动教育提出了相关的见解,并且对于小学劳动教育提出了很多指导和建议。
2022-05-16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核心目标就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小学美术学科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审美性等特征,在小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术课程对学生的各项能力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对观察、理解、审美、鉴赏、实践、创新等能力均有所提升,遵循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2022-05-14人气:4784
人气:4314
人气:4114
人气:3318
人气:326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小学语文教学
期刊人气:1068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4-6720
国内刊号:14-1016/G4
邮发代号:22-440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12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