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产后2、24 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与单一缩宫素治疗相比,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止血效果明显更强,且安全性高。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通常指产妇成功分娩后24 h内发生阴道出血,且出血量超过500 ml,如若不积极治疗,短时间内可能造成失血性休克[1]。有研究显示[2],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持续作用于子宫,可促进子宫修复收缩功能,将其应用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疗效显著。基于此,本文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者,均为顺产,且足月生产,符合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3],无行为异常及精神障碍,可以配合治疗及用药,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书面协议,临床资料完整,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心肝肾功能衰竭及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非宫缩乏力引发的产后出血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不耐受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8.36±2.25)岁,平均孕周(38.68±1.87)周,平均体重(62.28±3.28)kg,初产妇29例、经产妇14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8.26±2.37)岁,平均孕周(38.51±1.92)周,平均体重(62.31±3.16)kg,初产妇27例、经产妇1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缩宫素治疗,胎儿分娩后给予缩宫素20 U肌肉注射,如产妇胎盘剥离后有活动性出血时,可酌情加用20 U。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治疗后向产妇宫颈或宫体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两组给药后均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如药物应用后仍有持续性出血,且出血量不低于600 ml,则立即给予双侧子宫动脉血管结扎止血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产后2、24 h的出血量。(2)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3)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24 h内出血量显著降低,子宫收缩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为显效;24 h内出血量有所减少,子宫收缩情况改善为有效;24 h出血量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后2、24 h的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分别为(202.35±13.38)、(266.31±16.69)ml,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513.36±22.23)、(578.69±26.74)ml。观察组产后2、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PT分别为(6.31±1.06)、(6.36±1.22)s,TT分别为(8.01±1.36)、(8.16±1.43)s,APTT分别为(16.54±2.64)、(16.76±2.78)s,D-D分别为(2.68±0.42)、(2.66±0.47)mg/L,FIB分别为(6.46±0.63)、(6.49±0.72)g/L,两组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T分别为(11.94±2.36)、(8.93±1.68)s,TT分别为(16.98±2.67)、(12.79±1.93)s,APTT分别为(29.58±3.46)、(22.24±3.97)s,D-D分别为(0.48±0.11)、(1.12±0.23)mg/L,FIB分别为(3.03±0.31)、(4.43±0.46)g/L,观察组各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9.0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腹胀腹泻1例、食欲下降2例、恶心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对照组:肝肾功能损伤1例、腹胀腹泻1例、食欲下降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后出血的发病因素较多,常与宫缩乏力、产道损伤、凝血系统异常等有关,若不及时救治可威胁产妇生命。基于“先无创,后有创”的治疗原则,目前缩宫素是临床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其疗效显著,且有较高的安全性。缩宫素能够直接作用于产妇子宫肌层,降低子宫肌细胞动作电位,并增加肌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兴奋子宫平滑肌,以达到促进子宫收缩功能恢复及止血的效果。有研究指出,尽管缩宫素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但其半衰期较短,仅能维持3~4 min,难以持续维持子宫收缩。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保障产妇安全,需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天然前列腺素F2α-15的甲基衍生物,与普通前列腺素类药物相比,其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且半衰期长,能够持续作用于子宫,可以快速、高效、安全的止血。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产后2、24 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表明,与单一缩宫素治疗相比,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止血效果明显更强,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更为确切,可以明显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改善机体凝血功能,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杨静萍.用马来酸麦角新碱、卡贝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5):137-139.
[2]李辉红.缩宫素、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21):127-129,140.
[3]冯烨,杨慧霞.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和标准管理流程[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11):1264-1268.
文章来源:王悦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04):393-394.
分享:
由于患者早期妊娠终止术后体质虚弱,易出现子宫出血,且对常规西医药物耐受较差,因此临床多采用中成药物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中医学认为,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多是由于患者流产后脏腑功能和内分泌机制失调,致使气机失常,血行不畅,外加风热痰浊瘀阻胞宫,进而表现为气滞血瘀和子宫出血不止等。
2024-11-27近年来我国二胎政策逐渐开放,剖宫产率有所升高,产后出血成为剖宫产术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1]。目前临床上治疗产后出血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快速控制出血。欣母沛主要通过对子宫平滑肌起到刺激作用促进平滑肌收缩、促进宫颈软化扩张;麦角新碱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促进子宫收缩,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2024-10-28产后出血是临床常见且严重的分娩并发症之一,若未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严重者可产生失血性休克等情况,成为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临床需尽早选择合适的药物减少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缩宫素作为治疗产后出血的常用药物,虽能改善子宫出血的情况,但其仅能够刺激子宫上段位置的收缩,从而导致止血效果不佳[2]。
2024-10-28宫缩乏力是引发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如不及时干预,会危及患者生命[1]。缩宫素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常用药物,但该药半衰期短,且存在受体饱和效应,止血效果有限[2]。卡贝缩宫素是人工合成的长效缩宫素类似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安全性高等优势[3]。
2024-10-12产后大出血威胁了产妇的生命安全,增加了病死风险[1]。子宫背带式缝合术(B-Lynch缝合术)是适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手术缝合止血方法[2],可直接对剖宫产子宫进行手术缝合,通过物理压迫以达到直接、快速的止血效果[3]。本文观察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2024-10-10高危妊娠是指对母体、胎儿或两者的健康风险增加的妊娠,无论针对孕产妇还是新生儿,高危妊娠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高危妊娠女性易引发妊娠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和早产,故需要临床对此类群体予以高度重视[1]。产后出血是分娩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占中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25%。
2024-09-10产后出血是产妇在产后容易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表现为阴道分娩产妇在产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 L或行剖宫产术分娩产妇出血量超过1 000 m L。经统计,约80%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内。一些产妇会在产后24 h内出现产后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1]。
2024-08-30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指产后子宫不能有效收缩,导致子宫内膜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生的一种产后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失血量过多、子宫异常增大和软弱、呼吸急促、全身供血不足等症状。失血量过多(剖宫产≥1 000 m L、生理产≥500 m L)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最显著的症状,往往发生在产后24 h内,病情危急;
2024-08-26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通常指产妇成功分娩后24 h内发生阴道出血,且出血量超过500 ml,如若不积极治疗,短时间内可能造成失血性休克[1]。有研究显示[2],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持续作用于子宫,可促进子宫修复收缩功能,将其应用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疗效显著。
2024-08-02后者则被作为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其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常用治疗药物,该药物为前列腺E1衍生物,可快速起效,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使细胞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刺激子宫平滑肌兴奋,使其收缩频率加快,从而达到止血的作用[1]。基于此,本文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妇产后出血量的控制效果,报告如下。
2024-08-02人气:15307
人气:13110
人气:10110
人气:8997
人气:655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妇产科杂志
期刊人气:2777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医学会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6946
国内刊号:51-1145/R
邮发代号:62-44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5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