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着重分析了电力绝缘材料的分子微观特征,旨在准确掌握电力绝缘材料腐化、盐化及老化等宏观性质,为实现电力绝缘材料性能的无损检测提供便利。
云南曲靖地区高温与高湿气候特征明显,户外太阳光紫外线较强,特殊的气候条件加剧了电力电缆和供电设备的绝缘老化,对配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一定影响。曲靖地区配网线路大多采用复合绝缘子和高分子橡胶绝缘材料的电缆,而高分子绝缘材料长期运行在户外、恶劣的环境中会加速老化,致使电缆的绝缘性能急剧降低,甚至出现局部放电的风险,因此需定期对电力电缆、装置等的老化现象、绝缘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估。然而,现有的检测技术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并具有一定的破坏力。为保证电力绝缘材料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需对电力绝缘设备的老化程度和绝缘性能进行合理、有效的监视和检测。
1、传统检测方法的缺陷
电力系统中,设备和电缆的绝缘防护主要采用复合绝缘材料和高分子橡胶绝缘材料。在电力设备加工、安装、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绝缘材料易出现破损、恶化和老化现象,甚至丧失绝缘。传统的老化检测方法大多以破坏性的化学方法为主,主要通过高温、加湿、盐化和霉菌等手段使电力绝缘材料发生老化现象,根据被测材料的老化速度和绝缘丧失时间计算出电力绝缘材料的使用寿命。但这种绝缘检测方法具有局限性和破坏性,只能从宏观层面对电力绝缘电缆的老化做出定性判断,同时会加剧绝缘材料的破损度和淘汰率。
2、分子动力学技术原理
分子动力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数学、热力学和仿真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项基于牛顿力学原理的分子体系运动模拟技术。分子体系运动模拟技术高度集成了分子运动学、量子力学和电子虚拟仿真技术的优点,可按照预设条件模拟和仿真各种物质分子体系在不同形态下的运动轨迹,再通过密度泛函数理论、有限差分法和牛顿运动方程等公式获得分子体系的微观特征,通过分子体系的微观特征还原出物质的宏观性质。随着分子结构动力学的快速发展,从微观角度观测不同材料的分子结构已成为现实,为电力绝缘材料的老化检测提供微观分子层面的技术支持,因此可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和分子结构仿真模型的方法,解决电力绝缘材料老化检测传统方法的不足。
3、基于分子微观特征的电力绝缘材料老化状态检测技术
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基于电力绝缘材料老化状态无损检测的实际需求,曲靖电网开展了基于分子微观特征的电力绝缘材料老化状态检测技术研究。项目研究以“理论分析+装置研发+现场应用”为总体路线开展,目的是实现电力绝缘材料的快速、便携和无损检测。
3.2 分子微观特征研究
为更好地分析和掌握电力绝缘材料老化过程中不同温度、湿度和电气应力等外界因素对材质老化造成的影响,本文通过分子运动模拟技术对绝缘材料的分子微观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为电力设备和供电电缆的绝缘老化预防和治理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首先,通过试验数据建立分子体系运动的初始态结构模型;其次,按照牛顿力学原理使分子体系按预设条件发生运动;然后,采用热力学和物理统计学的方法模拟出分子运动的轨迹;最后,将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与蒙特卡洛法进行对比,从而得到分子体系结构的微观特征。
3.3 便携式绝缘材料分子结构测量传感器的研发
分子结构测量传感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设计而成,目的是实现电力绝缘材料老化程度的无损定量分析。利用分子结构测量传感器测量电力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对测量发射波与反回波的衰减信号进行指数拟合,获取电力绝缘材料的等效横向弛豫时间。根据电力绝缘材料的分子微观结构特征,确定横向弛豫时间与绝缘老化的关系,获取电力绝缘材料绝缘性能和老化程度的量化指标。
3.4 绝缘材料分子微观特征的老化状态分析方法
分子微观特征是内部结构因素在一定外界作用下的综合反映,通过电力绝缘材料分子微观特征,能够准确反映其宏观性质及老化状态。首先,通过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获取电力绝缘材料在不同外界作用下的分子微观特征样品;其次,利用便携式绝缘材料分子结构测量传感器,获取绝缘材料等效横向弛豫时间与绝缘性能的关系曲线;最后,将传感器测量结果与蒙特卡洛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基于分子微观特征的老化状态分析方法的精准性与优越性。
4、分子微观特征检测方法的应用
为验证本文所述基于分子微观特征的电力绝缘材料老化状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在曲靖地区开展了温度和电场应力对绝缘材料老化和绝缘性能影响的测试,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绝缘材料分子微观特征
测试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会使电力绝缘材料分子体系的无定形区势能增加,小分子的扩散动能增强,氢键的数目快速减少,方位移和体积等静态运动特性明显降低,宏观反映为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下降、老化年份缩短;随着电场应力的增强,绝缘材料中的纤维素单链和多链均会发生屈服和断裂,纤维素的老化速度加快,宏观表现为电力绝缘材料绝缘击穿、性能失效。
5、结语
传统的电力绝缘材料老化分析和评估主要以宏观试验为主,无法从分子微观角度对绝缘材料的老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提出的基于分子微观特征的电力绝缘材料老化状态检测方法,能从分子微观角度上认识绝缘材料的结构和性质,通过横向等效弛豫时间与绝缘材料老化状态之间的关系分析,重现电力绝缘材料在外界应力作用下的宏观特性变化。通过本文的分析,可提高人们对电力绝缘材料老化过程的微观认识,增强对电力绝缘材料老化程度的评估能力和评估准确性,有效监测电力设备和电缆的绝缘水平和老化过程。
参考文献:
[1]陈灿,王希林,贾志东,等.基于高分子结晶分析方法的液体硅橡胶老化机制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9):1462-1470.
[2]王伟,董文妍,蒋达,宁中正.基于分子模拟技术的变压器油低绝缘老化研究综述[J].绝缘材料,2018,51(5):7-17.
卯寒,方贵荣,杨子力,等.电力绝缘材料的分子微观特征探讨[J].电工技术,2019,(21):113-114.
分享:
输电导地线复合绝缘子及附属金具受到自然条件影响,复合绝缘子表面出现老化行为,影响了绝缘性能,附属金具容易出现大量腐蚀现象,给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带来了系列难题。有关复合绝缘子材料表面老化研究工作,研究者集中在高湿自然环境、高污工业环境以及高盐海洋环境等区域特征参数对复合材料表面老化的影响。
2024-10-23金属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其价格高昂,常作为镀层材料使用。银镀层因其附着力强、电阻率低等特点在高压电器产品的接触表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检测金属基体上金属沉积层的附着力,可以采用摩擦抛光实验、喷丸试验、锉刀试验、弯曲法、热震试验等评价其性能。
2024-07-05随着电子产品对电路密度和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子封装材料由热固性塑料、硅酮塑料等有机材料逐渐地向高可靠性的陶瓷材料过渡,其中陶瓷封装外壳,简称陶瓷外壳是一种应用于高频、高可靠性芯片的小型化封装形式。陶瓷外壳能提供优良的气密性,保护内部芯片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延长了芯片的使用寿命。
2024-07-05在全球气候变暖及化石能源资源受限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的共识,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很多国家已承诺在2050年前达到“碳中和”,而风能是一种清洁而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继煤电、水电的第三大电,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和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
2024-06-04励磁控制系统是同步发电机的核心控制设备。分布励磁控制系统的硬软件长期依赖进口,核心控制系统被ABB、西门子、GE等国际巨头在硬件、软件、通讯、专用算法建立的技术壁垒,导致分布式励磁控制系统安全受制于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贸易争端的日趋激烈,研发与应用自主可控的分布式励磁控制系统,可以规避国际环境变化导致物料成本变换与供应紧缺。
2024-06-04传统硅基锂电池在进行充放电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碎裂,影响硅基材料的活性,进而对其充放电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硅基锂电池的导电性能,部分学者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如魏素凤[1]制备了一种氮掺杂Co/Co3O4@C核壳纳米粒子核壳结构复合材料作为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2023-10-26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规模化、可移动储能的需求,基于碱(土)金属离子的二次离子电池得到了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其中,许多过渡金属氧化物有望成为二次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基于铁的氧化物(如Fe2O3、Fe3O4)的微纳米结构材料作为阳极材料有诸多优势,包括比容量高、价格低廉、安全性好、环境友好等。
2023-10-26创新是驱动发展的动力,社会各个行业的优质发展都需要不断创新,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也不例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高性能且环保的材料走进电气工程领域。这些新材料的广泛使用,优化了电气产业结构,提高了电气的各种性能,有些还大幅降低了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推动了新技术在电力行业的运用,促进电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2021-12-03聚束电阻率法是一种传统的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在矿产普查、能源勘探、地质填图以及水文、工程地质调查等方面,都取得大量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1]。传统的聚束直流电阻率法采用7个电极组成的聚束电极系或单点源进行探测,此方法探测效率低,探测深度和精度无法保证,通过减少电极数量、增加点源数量,简化测试过程,从而改善聚束效果、提高探测效果和工作效率。
2021-10-07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智能化成为当前一个主打方向,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创新发展,电工电子技术不断应用到各个领域中,许多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得到了鼓励,这也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各行各业均开始进行改革创新,将电工电子技术与产业完美融合,为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021-04-27人气:6743
人气:5177
人气:4295
人气:3720
人气:369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人气:4116
主管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办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000-3851
国内刊号:11-1801/TB
邮发代号:80-413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712
影响因子:1.250
影响因子:1.632
影响因子:0.192
影响因子:0.70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