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质量逐步朝高质量、规范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原有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与基础设施运行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电力行业,加强输变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尤为重要。基于此,以输变电工程基础位移处理施工技术为切入点,叙述了输变电工程基础位移处理施工方法,分析了输变电工程基础位移处理施工技术,从而使输变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得到保障,为输变电工程的长久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输变电基础位移施工技术难度大。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要根据部署方案的要求,重点落实施工难点。为进一步提高基础位移施工水平,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专业协调施工等影响因素,应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现场施工效果。
1、输变电工程
输变电工程是指发电厂产生的高压交流电通过输电线路输送到变电站,然后通过变压器降低电压,改变电压等级,最后通过配电线路输送到用户的工程[1]。该工程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输变电工程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输变电工程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各行业发展的动力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比如,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交通运输行业需要电力来驱动机动车、有轨电车和高速铁路,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也需要电力来支撑其正常运转。因此,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非常重要。②输变电工程是能源转化的重要保障。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而清洁能源多是分布式的,需要通过输变电工程集中起来,然后输送到需要的地方。例如,中国的西电东送工程旨在从西部向东部输送大量清洁能源,为能源转型提供重要支撑。③输变电工程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在现代战争中,电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力供应中断将导致通信中断、交通瘫痪、工业生产停滞,对国家安全稳定构成极大威胁,因此,输变电工程建设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1输变电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输变电工程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电力行业,且越发依赖“电”。而就输变电工程来说,其施工进度的快慢以及工程后期质量是否可靠,都较为依赖输变电工程施工作业期间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
1.2输变电基础施工原理
土壤是由许多物质组成的,其内部多种物质相互之间会产生摩擦力,因此土壤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土壤结构、矿物成分等因素都会影响土壤的抗剪强度[2]。因此,在输变电工程施工平移基础部分,必须用千斤顶在基础框架的位置上施加水平推力。此时,如果基准位置的水平拉伸超过了土的实际抗拉强度,那么在开始移动时,除了要克服土的抗拉强度外,还需要关注基础的摩擦和静态抗拉强度。当土的水平抗拉强度降低到某一水平时,拉伸强度就会降低,从而保证稳定性。基础平移机理如图1所示。
图1基础平移机理图
2、输变电工程基础位移处理施工技术
2.1准备工作
在正式进行基础位移施工作业之前,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梳理整个施工工艺流程,重点准备施工作业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材料和相关设备。结合以往经验,在输变电工程基础置换施工中,经常采用ZR142柔性支柱作为支柱基础结构。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ZR142柔性支柱可以埋入土中。一般来说,埋深需要控制在2.5 m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作业涉及的因素较多,如果没有对施工现场环境和工艺流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很容易出现基坑分离误差的问题。对此,施工人员必须规范个人施工操作,在位移处理施工过程中,可适当进行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作业;必须提前科学计算土体抗剪强度,掌握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最大水平推力,保证施工过程的科学合理。基础位移施工布置如图2所示。
图2基础位移施工布置图
2.2基础数据核算
在输变电工程地基位移处理施工中,检查基础数据非常重要。首先,施工人员需要通过检测获得数据,包括设施移动时所需的水平推力、土壤的剪切强度和千斤顶的尺寸。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为τ=c+σtanφ,其中c为土壤物质黏着力,σ为土表面的剪切面压力,σtanφ为土的内摩擦指数。其次,在掌握了土壤抗剪强度的数值后,就可以根据基础结构本身的质量、土壤物质黏着力计算土壤摩擦角、附着力等核心值。最后,结合基础结构与土体抗剪强度接触面大小计算水平推力,计算公式为Fmax=A×τ。此外,在输变电基础位移处理施工中,柔性支柱基础可以踩入土中埋设,深度为2.5~3.0 m。
2.3千斤顶布置
在输变电工程基础位移处理施工中,合理地布置千斤顶也是主要工作之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首要确保的是挖掘工作的开展,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先局部进行开挖作业,从而确定移动距离,保障输变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对于千斤顶的运用布置,要清理作业周边的杂物,避免杂物对千斤顶放置作业造成影响,降低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安置千斤顶时,千斤顶的底盘和接触面需要使用50 cm×50 cm钢板作为垫层,从而保障施工质量。
2.4位移施工
位移施工也是输变电工程基础位移处理施工的重要环节,需要施工人员加强对位移施工的重视程度,强化现场管理,如出现问题,需要第一时间解决,从而保障输变电工程的施工质量。输变电工程基础移动时,施工人员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①注意上部移动的状态,在运行一定距离时,需要对相应的钢材进行处理,以便继续施工,保证上部运行状态良好;②输变电工程基础施工时,可以用木材代替钢材,使用哪种材料取决于实际施工需要;③在施工过程中,地基位置应为中心点,施工人员可以用夹具法控制阻力等[3]。
2.5经济考察
目前中国市场竞争较大,导致工程经济检验也较为重要。所以在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经济检验人员全程陪同施工。开工前对各项工作所需设备材料进行全面评估,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施工质量达标的前提下,确保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不仅如此,还需要对工程施工人员普及宣传工程经济相关知识,只有强化施工人员对工程经济概念的认识,才可以在根本上保障施工质量及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2.6位移设备选择
在输变电基础位移施工中,采用基础位移处理技术对设备的硬度和位移强度有更高的要求。在选择移动的基本设备时,要选择具有耐腐蚀性和可焊性特性的材料设备,提高施工效率。
在正式位移施工时,有关人员应结合基础位移施工的实际要求,合理选择基础设备。在基础设备中,某些设备的管线会在周围温度的影响下移动,因此在选择管线设备时应采用PNI.6、DN80和DNl00代替原线,避免出现环境或温度导致管段位移的情况出现。此外,更换管道可以满足基础设施运行期间散热的需要,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防止设备因散热而发生故障,阻碍输变电项目的建设,影响输变电项目的建设进度。此外,波纹管补偿器等基本设备在运动范围内时,其约束方向较弱。而这种管道和地面摩擦力较弱,不会在基础设施中移动,增加了位移的阻力,提高了施工质量,保证了基础设施的位移效果。但是,由于这种补偿器属于柔性元件,在设备安装时,必须注意解决管道重力问题,严格执行机组排水、预埋排水等,确保各种基础设备安装和施工的安全合理性[4]。
3、强化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措施
3.1合理规划
首先,制订详细的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应包括总体目标、任务、时间节点等。对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规划,明确责任人和工作内容。规划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合理预留时间和资源,保证项目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其次,合理配置资源。
输变电工程涉及大量资源,包括人力、材料、设备等,对此,要合理安排资源的分配,保证项目的各个环节都有足够的资源支撑[5]。在分配资源时,要优先考虑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确保重点任务的顺利完成。
再次,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项目管理涉及多个团队和部门的合作,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保证团队之间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合作的高效实施。定期召开会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都是有效的沟通协调手段。
最后,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应对项目规划和组织的实施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6]。绩效评价不仅关注项目的进度,还关注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以确保项目的总体目标能够实现。
3.2质量把控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控制电气工程质量,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订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确定质量标准和要求,并确保项目从规划到实施的每个阶段都有适当的质量管理措施和标准。②控制质量。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和检查,项目经理应指派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③强化监督过程。电气施工项目涉及复杂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施工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以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要求。技术和施工的任何变化都必须经过仔细的审批和检查,以确保稳定可靠的工作质量。④提高质量意识。质量控制不仅仅是管理层的责任,参与项目的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质量意识,坚定不移地将质量概念放在首位。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坚决制止非法开采和不规范施工。⑤及时纠正和改进问题。质量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及时纠正和改进现有问题。发现的任何质量缺陷应立即纠正,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3资源分配
在进行资源分配之前,了解项目需求至关重要,这包括对项目规模、工期、技术要求等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估,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以确定项目所需的资源类型。科学的资源配置不仅要满足项目的资源需求,还要考虑资源的优化配置,包括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以及寻找新的资源供应方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7]。资源分配不是一次性操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为了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需要建立资源监控机制,及时监控和评估资源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优化。项目经理应积极促进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资源分配的顺利实施。
3.4风险预防
风险预防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启动电气建设项目之前,项目经理必须制订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确定风险和应采取的措施。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响应和监控,以便项目能够在发生风险时迅速做出决策。②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电力建设项目在不同阶段可能面临不同的风险,需要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可以通过组织专题会议、现场检查等实现。③及时识别和解决潜在风险。④制订应急预案。应急计划应包括风险适应计划、责任分工、资源分配等要素,以确保对风险的快速反应,减少损失。⑤不断优化风险响应。风险响应是一个动态过程,项目经理必须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调整和改进。同时,项目管理团队必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新的风险并作出调整。
4、展望未来
使用千斤顶进行基本位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结构技术的实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地质条件的高要求,仅适用于砂土、软土地基问题(如可倾斜的土壤)的施工等,这会影响施工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8]。此外,偏移只限于短距离,因此,在具体应用中,要对实际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提高施工质量。随着中国电力行业改革的深化,今后电力和电力基础改造过程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此,要重点研究和分析制约施工技术积极作用的因素,降低各种因素的影响,进一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输变电工程基础位移处理施工技术这一课题进行了分析总结。首先对输变电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和输变电基础施工原理进行了分析;接着从准备工作、基础数据核算、千斤顶布置、位移施工、经济考察和位移设备6个方面对输变电工程基础位移处理施工进行了阐述;然后从合理规划、质量把控、资源分配和风险预防4个方面总结了强化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措施;最后对输变电工程基础位移处理施工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就输变电工程基础位移施工技术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在输变电工程基础位移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施工环节的准备过程中,加强对实地地质情况的勘查,认真研究图纸,保障施工质量,促进中国城市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新仁.输变电工程风险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J].工程与建设,2022,36(5):1238-1240,1266.
[2]田集玮.强台风环境下输变电工程塔基边坡稳定性分析[D].石家庄:河北地质大学,2022.
[3]王晶晶.输变电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控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3.
[4]施毅,聂琼,易孝会,等.输变电工程土建质量管控现状及展望[J].建筑结构,2019,49(增刊2):798-801.
[5]李志宏,汪春凤,冯玉功.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研究[C]//2017智能电网发展研讨会.2017智能电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7.
[6]徐晟宇.基于模糊影响图的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C]//2016年江苏省城市供用电学术年会.2016年江苏省城市供用电学术年会论文集.南通: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用电专业委员会,2016.
[7]施中杰,王晟,孙育平,等.110 kV、220 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探讨[C]//2015年全国电磁环境与管理学术交流会.2015年全国电磁环境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武汉: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物理学分会,浙江大学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2015.
[8]马涛,周波.河西走廊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与监测技术研究[C]//首届干旱半干旱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论坛.首届干旱半干旱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论坛论文选编.乌鲁木齐:新疆水利厅,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3.
文章来源:贾诗雨,王子一,梁学军.输变电工程基础位移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4,(16):83-86.
分享:
数据终端采集系统需要对电压、电流、电能、功率等多种电气参数进行实时采集,随后上传到主站中进行存储,便于数据的后期处理。系统可以对用电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针对异常用电数据进行标记显示,以确保数据终端采集系统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和精确性。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扩大以及用电需求的增加,电气数据采集变得越来越重要。
2025-01-07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成为关注的焦点。低压台区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线损问题直接影响电网的经济运行和供电质量。低压台区线损是指电力在输电、变电、配电过程中由于电阻、电抗、设备损耗等原因而产生的电能损失。线损不仅直接降低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能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024-12-0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越来越复杂。同时用户需求的提高使得电力设备的种类日益增多,且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AI技术的应用也使传统电力系统逐步向智能电网的方向迈进。在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中,也同时存储着大量的用户数据,为精准分析用户行为提供了基础。
2024-12-04电力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和设备组成的高度复杂系统,其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数据来源也十分广泛,如传感器、计量器、监测系统等,使得电力数据具有高度的异构性和复杂性,需要对有效数据集成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电力系统。
2024-12-03风机基础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包括:基础不均匀沉降、混凝土强度不足、较多裂缝、冷缝等。以上质量通病会导致风电机组的倾斜和不平衡,影响风电机组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正常工作,严重时甚至造成基础的破坏和倒塌,从而威胁风电场的安全。本文结合实际案例,采用全面因素分析方法,针对风机基础施工中的每个施工环节的施工工艺和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2024-11-20对于电力施工企业项目而言,影响成本控制效果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从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分析,电力工程施工项目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工成本是项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1]。人员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以及人工成本的合理安排,都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成本控制效果。从材料成本的角度分析,电力工程需要使用大量的电缆、设备、工具等材料。
2024-11-11面对越来越大的生产需求,能源资源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尤其对电力能源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而停电事故的发生意味着电网仍具有一定薄弱性,薄弱环节的存在极易造成电力故障发生连锁反应,降低局部或整体电网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识别电网中的薄弱环节一直是电力公司着力研究的项目之一,但是目前取得的成果与预期效果存在很大差距.
2024-11-11风电作为清洁能源,近年来并网入电比例不断加大,极大带动了风电建设市场的发展。根据目前风电建设市场现状,环境条件好、项目建设简单的风电场越来越少,风电施工项目逐渐转向风电资源丰富的山区地带,未来山区风电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山区地带道路狭窄弯曲,纵横坡度较大,地面土质较为松软。
2024-11-11大雅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大雅河上,站址距桓仁县城40km, 距沈阳市直线距离为152km。上水库位于大雅河左岸一撮毛山及其相邻次高峰之间的鞍部,通过开挖鞍部和在其东西两侧筑坝形成库盆。
2024-11-02配电网故障检查与维修在现代电力系统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序开展该项工作,可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过去,由于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采用人员检查维修的方式。即工作人员根据后台监测信息,利用相关设备对配电网进行检测,以判断故障具体位置,并进行维修。
2024-10-23人气:4602
人气:3929
人气:2975
人气:2914
人气:231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榆林科技
期刊人气:847
主管单位:榆林科学技术局
主办单位:榆林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科技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702
影响因子:0.875
影响因子:0.10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7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