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深圳福田区某基坑工程为例,监测基坑开挖对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支护桩及锚索应力的影响,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项监测指标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验证了桩锚支护的有效性;开挖不同阶段,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弯矩和锚索轴力变化规律保持一致,且在开挖完成时达到峰值;邻近高边坡影响导致的变化与传统桩锚支护不同,是由于基坑开挖引起的桩后土压力平衡破坏所致。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基坑工程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深基坑开挖是获取地下空间的关键手段,但土层和支护结构变形问题备受关注[1-2]。随着基坑深度增加和周边环境复杂化,支护结构的变形问题成为研究的焦点。学者们通过实际工程,采用不同方法深入研究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陆培毅和王子征(2015)[3]基于实测数据,详细分析了不同开挖阶段的围护结构变形、土体侧移和地表沉降;侯亚彬等(2020)[4]以重庆地铁深基坑工程为例,综合分析了桩撑、桩锚、板肋支护结构的水平和竖向位移、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及地表沉降等变形特征;YU&SHA(2021)[5]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大型深基坑工程的地表垂直位移和周围深层土壤水平位移,利用数据拟合有效预测基坑变形,为工程提供指导。
本文以深圳福田区某基坑工程为例,对邻近高边坡条件下深基坑开挖中桩锚支护结构的变形进行对比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坑总开挖面积约为11 550 m2,周长约为465 m。简化地层为杂填土、粉质黏土1、粉质黏土2、强风化混合花岗岩、中风化混合花岗岩。根据土工试验报告,相关土层计算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土层计算参数
基于经济和技术因素,鉴于二级支护等级,采用桩锚支护方案。支护桩选用C30强度,参数为桩径1.0 m,桩长21.2 m,桩间距1.6 m;在0.9 m、3.3 m和6.2 m深度设置锚索,每道由3根直径5 mm的7股钢绞线组成,预拉力为140 kN,锚索间距1.6 m,锚固段20 m,自由端长分别为10 m、9 m和8 m;冠梁和腰梁的截面尺寸均为1 000 mm×800 mm,强度C30。
2、监测内容
根据地质勘查和基坑深度,该项目选择了基坑的南北侧作为主要监测区域,监测内容包括桩的深层水平位移、桩弯矩和锚索应力。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3、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3.1桩深层水平位移分析
基于南北侧最不利桩锚支护剖面附近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数据,绘制了不同基坑开挖阶段南北侧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随着基坑深度增加,支护桩的锚索拉力减弱,导致水平位移增长缓慢,所有监测点水平位移均未超过警戒值。特别是基坑第五阶段开挖完成时,CX8监测点桩顶水平位移达10.06 mm,CX4监测点为13.13 mm,两者向坑内变形。不同阶段支护桩水平位移规律相似,即位移在桩顶最大,至桩底逐渐减小,底部水平位移接近0。
图2不同开挖阶段桩深层水平位移图
3.2桩弯矩分析
提取了南北侧最不利桩锚支护剖面附近支护桩钢筋应力监测点ZL1和ZL3的数据,并采用公式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基坑开挖各阶段桩弯矩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不同开挖阶段,支护桩弯矩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基坑靠近高边坡,开挖过程中破坏了土压力平衡,导致锚索对支护桩的拉力逐渐减弱,最终导致支护桩的正负弯矩值逐渐增大,呈现“S”形曲线趋势。
3.3锚索应力分析
提取南侧最不利桩锚支护剖面附近基坑的锚索应力数据,绘制了不同开挖阶段南侧锚索轴力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随着基坑逐步开挖,锚索对基坑支护桩的应力逐渐释放,其轴力值呈非线性增长,增长速率逐渐减缓。在基坑第五阶段开挖完成时,MS3监测点的锚索最大轴力达到245.68 kN。值得强调的是,所观测的锚索轴力值均在规范控制范围内,符合安全要求。
图3不同开挖阶段支护桩弯矩图
图4不同开挖阶段锚索轴力变化曲线图
4、结束语
本文以深圳市福田区某基坑工程为案例,针对邻近高边坡的特殊设计条件,研究了基坑监测方案。通过监测与分析基坑开挖引发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①基坑支护桩的深层水平位移、弯矩和锚索轴力在规范范围内,显示桩锚支护结构有效;②基坑不同阶段内,支护桩的深层水平位移、弯矩和锚索轴力变化趋势相似,开挖完成时达峰值;③受邻近高边坡影响,基坑开挖导致的支护桩水平位移、弯矩和锚索轴力变化与传统桩锚支护结构有异,因基坑开挖破坏了桩后土压力平衡所致。
参考文献:
[1]李芳宝,龙喜安.佛山地区深厚软土地层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特性与适用性分析[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2,42(增刊2):294-304.
[3]陆培毅,王子征.软土地区超大规模深基坑设计与变形监测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5,48(2):185-188.
[4]侯亚彬,陈玉,王新胜,等.山地城市某地铁深基坑监测与特性分析[J].测绘通报,2020(增刊1):91-95.
文章来源:张铁球.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4,(16):137-138+141.
分享:
在现代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已在传统水环境监测技术中得到了良好融合。尤其是数字孪生技术,更是在现代水环境监测领域中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应用优势,为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孪生技术及其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也开始备受关注。
2025-04-20DIP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持续深入推进,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改革中的“牛鼻子”,是撬动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2025-04-05关节软骨、周围结构损害,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男性群体,发病后患者多出现关节软骨断裂、关节软骨溃疡、骨赘形成、继发性滑膜炎等病理性改变,还常表现出髋关节疼痛、肿胀、酸痛、肌肉痉挛、功能受限、关节变形、关节僵硬、运动能力降低、坐位站立困难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025-03-21骨关节炎以进行性软骨退化为特征,是老年人中最普遍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之一,可导致剧烈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进行性软骨细胞凋亡是骨关节炎的主要致病特征。有证据表明,一些氧化刺激物会诱导软骨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引起软骨稳态失衡,进而激活炎症反应,导致软骨细胞凋亡。
2025-02-10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 2 型糖尿病,而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长期慢性高血糖,可致使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产生损害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025-02-10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痛、腹泻和直肠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许多研究已表明UC的潜在机制包括炎症细胞的浸润、T细胞的激活、促炎细胞因子的诱导和氧化应激。但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只能消除症状,不能从根源上治愈结肠炎。
2025-01-28盆腔炎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妇科常见疾病。患者主要表现有腰骶酸痛、下腹坠胀、易疲劳等,严重时还会影响女性生育能力。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将盆腔炎分为热毒炽盛、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瘀滞等证型,临床上以寒湿瘀滞较为常见。
2025-01-11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导致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结晶在体内沉积所致的炎症性疾病。我国痛风患病率在0.86%~2.20%,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已成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肾病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12-07直肠尿道瘘是一种临床上相对罕见的疾病,它是直肠和尿道之间的异常通道。这类瘘管的形成可能由于手术创伤、放射治疗、冷冻治疗或其他医疗操作造成的。这种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干预,而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瘘管的类型、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常见的直肠尿道瘘手术方法包括经会阴入路、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及经肛门括约肌入路等。
2024-12-07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加深,空气质量监测成为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的重要一环,为了更精准、高效地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新型气体传感器技术应运而生。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新兴技术在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广泛应用。
2024-11-16人气:4700
人气:4030
人气:3020
人气:3002
人气:237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榆林科技
期刊人气:862
主管单位:榆林科学技术局
主办单位:榆林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科技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702
影响因子:0.875
影响因子:0.10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7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