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所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当下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基于此,为给“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可靠参考,下文围绕制度革新、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等方面,对乡村振兴视野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困境与路径进行了详尽论述。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农业发展问题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必须要将‘三农’问题作为新时代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工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城镇化建设、多产业现代化转型,然而在农业发展方面,仍旧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现实问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造成了阻碍。因此,亟需系统梳理乡村振兴视野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问题。
1、乡村振兴视野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困境
1.1机制不健全
当下,政府颁布诸多政策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加之市场竞争良性化发展,为农业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在农业科技发展进程中,政策、市场的协同机制以及风险控制机制却出现了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就当下各地现行的管理机制分析,可看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研发“两张皮”现象仍旧较为严重,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2)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不健全,农业科研项目审核或者组建机制不完善,基层农技推广组织相对涣散,技术推广缺少资金支持、人员支持,组织技术不匹配的矛盾相对严重;(3)农业科技研发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在科研各个环节存在重复立项、恶性竞争等问题。以山西为例,山西农产品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据统计,2016年山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41.2%,全国平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53.9%,并且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极大的差异,农产业链各个环节衔接存在较大问题,管理方式粗放,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
1.2效率低下
尽管近些年政府对农业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但是从农业科研成果产出方面看,我国农业科研工作水准仍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并且农业科研本身的“时滞”效应相对严重,投资、收益往往不成正比。我国在农业科研社会资本引导方面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仍旧存在严重的结构扭曲、动力不足等问题,且当前农业金融体系改革仍旧“任重而道远”,诸多技术性问题、制度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金融领域和农业科研领域的融合存在诸多问题。
1.3人才缺失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要素,从当前我国农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的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少有年轻人才愿意投身于农业科研。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机制、发展机制、辅助机制也有待完善,农业生产依赖“经验”的情况较为严重。一方面,农业科技人才“转行”的情况仍旧较为普遍;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有待提升。另外,据统计,截止2016年年底,山西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069.63人,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为1612.01万人,农村人口占总常住人口的43.79%,而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抽样调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总量约占常住人口的17.2%,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和总体较低的文化水平,直接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2、乡村振兴视野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
2.1深化制度改革
体制障碍是目前阻碍农业科技发展的第一道“关口”,在“创新”的大目标指引下,必须要破除体制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导致的诸多问题,坚决落实体制创新,在体制方面取得应有的突破以及成就。政府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转变自身职能,强化顶层设计,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为农业科研工作以及农技基层推广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让人力、物力、财力创造出应有的成果以及效益。
同时,要探寻农业生产、农业科研之间紧密结合的发展途径,将二者捆绑为一个紧密的整体,根据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发高新技术,并加强技术推广、应用、转化力度,真正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
2.2夯实物质基础
需要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力量,构建一个由社会、政府、企业连同运作的科技创新机制。一方面,政府要通过颁布政策,引导社会企业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资金补充功能,在农业科研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另一方面,应根据地区农业科技研发特征、农业生产特点、农产业上下游链条,完善社会资本服务机制,在农产业上下游吸纳个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力量,同时实现农村金融法制化,降低农业融资成本,约束农业融资风险,实现农业科技的市场化、良性化发展。以山西省为例,山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就应该结合山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农产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农产品加工问题、区域特色问题,以原农业科研院为引导,进行转化、重组,构成机构明确、结构明确、分工明确、力量集中的科研创新体系,并从农作物改良、生物工程等方面,进行重点创新,以科学研究来满足山西农产业发展需求。
2.3重点发展人才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原生动力,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农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从科研人才培养、职业农民培养两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高水平农业人才培养项目。首先,要从高等教育入手,拓展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并优化人才结构,尤其注重青年人才的引进;其次,要提高行业本身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从生活保障、职业发展、激励等多个方面,营造出良好的农产业就业环境,在吸纳人才的同时,控制“人才流失”的情况;再次,要关注当前农产业从业者的精神需求,积极开展现代化精神文化建设,鼓励人才进行技术创新,并引导其逐步发展,用“软文化”创建出“人才辈出”的新农业局面。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视野下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资金、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制度革新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有效干预,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开创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局面。
秦香苗,田峻屹.简析乡村振兴视野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农家参谋,2020(14):29.
分享:
农村物流作为联结城乡消费与生产的桥梁, 对于 推动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政策角度来看, 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被定位为乡村振 兴的关键战略方向, 更是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一 环[1]。 河南省凭借前瞻性的战略视角,将数字化转型纳 入其“十大”战略之中,从战略层面为数字乡村的发展 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3土壤镉污染是农田土壤重金属中主要的污染物质,在所有重金属中镉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有害元素之一。环境保护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公报显示,全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19.4%,其中以镉污染最为严重。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粮食减产超过1 000万t, 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也达1 200万t之多。
2024-09-20通过沉浸式的手段结合声音、图像以及触觉感知等传感系统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虚拟实验室在传统的认知中,是操作者进行操作实验从而达到辅助教育的目的,但其他非操作人员进去之后并没有相关的操作,所以本设计的仿真实验室内部为用户打造一种跨时空、可交互的三维智慧虚拟空间。
2024-06-06南充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乡”,其茧丝绸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影响深远。然而,近年来世界丝绸业竞争加剧,给我国丝绸业带来了剧烈的挑战和冲击,南充丝绸也不例外。南充丝绸行业的跌宕起伏,不仅会制约南充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会对世界丝绸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024-03-14天冬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大宗药材,还兼具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市场需求量较大。当前,市场对天冬的需求以野生资源为主,人工规模化栽培较少,而多方面原因导致天冬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天冬已成为我国重点野生保护品种[2]。近年来,对天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术、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等方面[3,4,5,6,7,8,9,10]。
2023-10-19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农业金融快速发展,坚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农业金融改革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三农”工作重心也调整为从扶贫金融向产业金融发展,但面对国家内外部环境变化,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任务紧迫。
2023-10-18垂柳因姿态优美、易成活、生长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当中。近年来,垂柳丛枝病不断发生且呈上升趋势。丛枝病一般多发生于阔叶树种、针叶树种和竹类上。枝条感染丛枝病后,病原物会抑制顶芽的生长,侧芽受到刺激信号提前萌发生成小枝,整株生长十分缓慢,并且在病原物的反复刺激下,顶芽得不到生长,侧芽不断抽出小枝,最终枝条变为丛生状。丛枝病主要由类菌原体和真菌侵染所致。
2023-08-22真核生物染色质环拓扑相关结构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ed domains,TADs)是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这种染色质环结构大小不一,使相距较远的相关基因或顺式作用元件在空间上相互靠近,有利于从染色质层面调控基因的表达。
2023-08-22从国内外的调研情况来看,国外的灌溉技术较我国起步早,加之一些信息化手段的率先引用,可方便、高效地实现灌溉精准与科学节能;但是,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已然正在加大关于智能灌溉与精准灌溉的指标投入。从物联网的技术平台与技术应用来看,物联网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自动化信息共享与数据互通的集成性系统,其主要依赖专业化的灌溉控制与执行组件。
2023-08-07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和人们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山地生态养鸡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养鸡模式,山地生态鸡因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阳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气候适宜,为山地养鸡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021-07-17人气:7378
人气:5879
人气:5229
人气:4951
人气:471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人气:3400
主管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主办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671-8151
国内刊号:14-1306/N
邮发代号:22-232
创刊时间:195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165
影响因子:0.223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4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