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灌溉系统的综合作业效率,体现灌溉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提出以精准控制模型为切入点,以物联网技术为主体支撑平台,针对其作业系统展开设计与优化。通过引入物联网强大的系统性架构,规范与强化各网络节点的部署与协作关系,科学搭建用于实现精准灌溉控制的数学模型,同时导入合理的系统软件设计程序与硬件功能组件配置,形成完整集成式的农业智能灌溉系统。结果表明:基于物联网平台技术的精准控制模型应用后,整体的作业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系统精准度、系统响应率分别相对提高了6.25%和7.68%,动作延迟率相对降低了2.72%,灌溉节水效率提升至91.50%。物联网平台下的精准控制模型应用效果良好,设计理念正确,可为灌溉领域实施节能降耗提供参考。
从国内外的调研情况来看,国外的灌溉技术较我国起步早,加之一些信息化手段的率先引用,可方便、高效地实现灌溉精准与科学节能;但是,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已然正在加大关于智能灌溉与精准灌溉的指标投入。
从物联网的技术平台与技术应用来看,物联网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自动化信息共享与数据互通的集成性系统,其主要依赖专业化的灌溉控制与执行组件,通过对气象参数进行获取解析,运用传感转换装置进行灌溉决策的合理化动作输出。当前,我国的灌溉系统存在节水效果差、灌溉不够均匀等问题,故尽快研制开发系统精准、运行稳定的灌溉装备意义重大。
1、农业灌溉系统概述
农业灌溉系统是一种集成程度高、控制能力强的农作物自动灌溉设备,近年来随着控制装备的不断应用,逐步呈现出精准化控制要求的趋势。通常而言,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培养多以经验感知为主,并结合量化的干旱指数。表1为我国农作物干旱指数衡量系数参照列表。其中,农田的土壤含水率参数对于农田实施灌溉决策有重要影响,当测得干旱指数大于5时,应当开启智能灌溉系统。
表1农作物干旱指数衡量系参照列表
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培养对象,其灌溉要求不尽相同,但均是一种全套的控制配套设施,即通过在田间节点设置一定的采集仪器,经通信组件将土壤墒情信息数据合理转化后进行灌溉控制中心,处理后进行有效的灌溉指令输出,有些地区还增设了智能终端数据输入功能。图1为用于农业灌溉系统的通用布局框架,其执行命令的流程要求与上述表达一致。以中央计算机控制装置为核心,充分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特点及田间墒情信息展开;同时,配备各类水分传感装置、视频及通信接口等,使得各项数据经灌溉控制器分解后进入灌溉系统,从而实现作业的精确性、高准度控制与调节。
图1用于农业灌溉系统的通用布局框架简图
2、物联网精准控制设计
2.1模型建立
考虑灌溉系统的有效性实现需以正确的灌溉决策为基准,因此充分将物联网的智能机理与双模糊控制理论算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信息采集的误差及各过程环节的处理精度误差。以灌溉调控的实时性为条件,设农作物实测的田间环境温度值为自变量,以水分蒸发的程度为切入点,建立精准控制灌溉模型,即
式中ET—精准控制模型下的充分灌溉量;
Δ—精准控制模型下的饱和蒸气压曲线变化斜率;
Rn—农作物灌溉净辐射参数;
G—农作物的土壤热通量密度值;
γ—农作物的干湿表常数;
es—精准控制模型下的平均饱和蒸气压值;
ea—精准控制模型下的测定蒸气压值;
T—农作物灌溉的实测温度值。
针对模型需要获取的各个灌溉节点信息,展开物联网技术的平台联通融合,从感知层、传输层到应用层逐层级进行对应设置,形成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灌溉智能控制模型简图(见图2)。工作时,在感知层进行数据采集、灌溉控制、通信中继等节点选取,在传输层进行信息接收、响应处理、物联算法模块分配,在应用层进行灌溉智能控制与决策的优化组合,确保灌溉设计控制模型的精准性。
图2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灌溉智能控制模型简图
2.2系统软件控制
借鉴系统划分基础,主体的软件系统功能不变,设置为登录接口、设备管控、分组管理、数据管理、定时灌溉及定量灌溉等模块,选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上位机、下位机的精准数据畅通控制实现;程序内部选取技术成熟的STC89单片机控制系列,并重新调整灌溉系统的驱动电路以实现软硬件无缝串接。同时,为了强化输入与输出灌溉用水量的精准性,优化C#数据控制,并匹配一定的低耗能模式植入程序,实现软件功能与视觉的友好化。
针对系统的物联网平台各层级通信数据实现,选取NB-IoT、以太网为通信实现核心路径,并给出基于物联网平台的灌溉精准控制软件流程,如图3所示。此流程的关键在于对于农田环境监测各项参数的阈值获取准确性,经物联网平台感知传输后形成下位机的数据处理显示;当系统判定符合精准化执行条件,即开启灌溉系统的硬件驱动装置,表征出控制开关动作,同时指令动作信息将反馈于上位机监控端,构成闭环的灌溉系统精准化控制目标。
进一步,在软件程序监控环节设置不同编号,实现不同的灌溉执行功能控制。其中,编号4和编号5用于实现灌溉系统的精准监控操作与参数设置;编号7和编号8用于监控农田作物温度及农田土壤墒情。
图3物联网平台下的灌溉精准控制软件流程简图
2.3系统硬件布置
农业灌溉系统的智能控制终端将各控制参数信息呈现在平台,各通信节点的回路及信息处理设定成为关键的匹配要素。通常而言,要素进行硬件性匹配应当做到全覆盖及专业化。具体来看,其主要涵盖手持终端设备、汇聚节点模块、现场灌溉控制装置、水泵阀组及LED显示等,如图4所示。其中,在物联感知终端与灌溉控制之间增设了具有较强实现功能的通信协议转化模块,可将各串口、电源、接口等集成在一个主芯片上,后台配置相应容量的存储装置,并对于各灌溉系统的精准控制动作设备进行参数区分,列出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灌溉系统精准化控制硬件参数内部设置命名情况,如表2所示。
图4基于物联网的灌溉系统硬件配置及组成框图
表2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灌溉系统精准化控制硬件参数内部设置列表
3、灌溉控制实践
3.1作业条件
基于上述物联网农业灌溉系统精准控制模型及系统的软硬件匹配设计,选择800m×2000m的试验田,灌溉对象为土豆。依据农业灌溉系统的精准化控制实践流程简图如图5所示。
图5农业灌溉系统的精准化控制实践流程简图
针对灌溉土豆的通信参数距离节点、数据能耗速率以及中继与汇聚的覆盖范围进行准确的逐一设定,展开物联网下的精准灌溉实践。其主要作业条件如下:
1)系统灌溉过程各监测参数数据准确无误,过程关键监测参数设定合理、准确;
2)灌溉系统的控制程序执行与硬件动作一致、协调;
3)确保灌溉系统实践过程中,各项数据记录导出可信度与原始性。
3.2过程分析
针对该物联网农业灌溉系统精准控制模型下的作业过程,进行系统的运行可行性与效率性评价分析。从灌溉系统本体的设计与控制指标来看,严格执行物联网的通信布局平台,通过对不同测试动作次数进行取值,得到不同灌溉实践次数下的物联网平台灌溉系统精准控制指标参数统计,如表3所示。
表3不同灌溉实践次数下的物联网平台灌溉系统 精准控制指标参数统计
由表3可以看出:以数据传输与灌溉精准为原则,处理系统基础节点、中继节点与汇聚几点,获取系统灌溉参数与人工监测参数。以7组试验为划分,次数依次从10~30不断按需递增,测得的系统决策响应时间平均值为2.05s,最大值为2.17s,小于2.20s的灌溉系统设计要求;测得的系统偏差平均值为±4.05%,最大偏差为+4.25%,在±4.5%的偏差控制要求阈值内,满足当前智能灌溉系统设计可行性要求。
根据各主要参数反馈的变化关系(如温湿度、光照率、土壤含水率等)以及系统的效率性衡量规范,在物联网智能平台及精准控制模型的应用下,确保信息数据采集的及时性与可参考性,进一步选取该灌溉系统响应率、系统精准度、动作延迟率、灌溉作物合格率、灌溉节水效率作为关键评价参数,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灌溉系统精准控制模型进行应用前后性能参数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以强大、成熟的物联网通信技术为支撑平台,正确搭建灌溉精准控制模型,具有很好的优化实践效果;系统响应率由86.50%提升为94.18%,系统精准度经控制模型的改进后由89.70%提升至95.95%;各系统硬件设备的动作延迟率得益于物联网通信传输的效率性由4.21%降低至1.49%,且灌溉作物合格率相应地由83.79%提高为94.20%;由于灌溉系统动作的精准性与灌溉的均匀性优化,使得该系统的灌溉节水效率由85.50%提高为91.50%。
表4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灌溉系统精准控制模型应用前后性能参数对比
4、结论
1)以农业灌溉系统的功能布局与组件设置为出发点,运用物联网技术搭建精准控制模型,减少灌溉作业各过程监测数据的灵活性与连通性不足问题。同时,借鉴物联网通信的优势特点,克服灌溉环境的复杂性、不规则性困难,进行软件设计与硬件配置,形成全新高效化的自动灌溉系统装备。
2)以上述物联网平台为支撑,选择此精准控制模型下的农业灌溉系统作为实践对象,设定合理的作业条件进行系统性能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精准控制模型应用前后对比,系统响应率可相对提升7.95%,动作延迟率相对降低了2.72%,系统整体达到了很好的灌溉节水效果。
3)此物联网技术下的灌溉系统优化提升设计理念,基于灌溉控制的本质化模型而展开,是在充分结合了灌溉作业机理及系统自动控制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优化目标,对于我国农业的灌溉系统集成化速度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更是智能化、人性化农作物管理培养的有效途径,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与创新价值。
参考文献:
[1]宋艳,黄留锁农业土壤含水率监测及灌溉系统研究基于物联网模式[J].农机化研究, 2017,39(4):237-240.
[2]潘晓燕物联网技术的农业智能灌溉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1(26):176-177.
[3]文武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智能灌溉系统应用[J]农机化研究,2020,42(2):199-204.
[4]赵小强,于燕飞,史蚊娟,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节水自适应灌溉系统[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2,17(3):95-97,108.
[5]李馨,王思宁.三江平原井灌水稻精准灌溉系统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13,35(9):74-77.
[6]余国雄,卫星,谢家兴,等.基于物联网的荔枝园信息获取与智能灌溉专家决策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 2016,32(20): 144-152.
[7]钱亮基于DSP和机器视觉的精准施药平台研究[J].农机化研究,2021 ,43(11):120-124.
[8]裴焕杰,陶婵,邓昀,等.两级决策模型下的多网融合农业物联网智能节水灌溉系统[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20-122.
[9]合龙,韩俊波,李文书物联网下人参种植智能精准灌溉决策模型仿真[J].计算机仿真,2020,37(11):250-254.
[10]王高弟,白皓然,宋晨勇,等基于物联网的水肥精准管控系统设计[J]农机化研究,2020,42(8)-:207-211,217.
[11]付少华,兰壬庚,李伟,等.智慧农业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节水灌溉,2022(2):71-74.
[12]朱玉祥精准网络通信理念在智能作物收获机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21,43(1):201-206.
[13]瞿国庆,施佺采用广义预测控制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灌溉[J].江苏农业科学, 2017.45(12):152-156,162.
[14]李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灌既系统精准控制研究[J]农机化研究,2022 .44(1):227-232.
[15]董征宇基于物联网的葡萄园信息获取与智能灌溉系统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8,40(4):206-209.
基金资助: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ZZJH-147);河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1A520018);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12102110158);
文章来源:刘志龙,张淋江,朱富丽等.基于物联网农业灌溉系统精准控制模型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24,46(04):211-215
分享:
农村物流作为联结城乡消费与生产的桥梁, 对于 推动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政策角度来看, 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被定位为乡村振 兴的关键战略方向, 更是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一 环[1]。 河南省凭借前瞻性的战略视角,将数字化转型纳 入其“十大”战略之中,从战略层面为数字乡村的发展 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3土壤镉污染是农田土壤重金属中主要的污染物质,在所有重金属中镉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有害元素之一。环境保护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公报显示,全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19.4%,其中以镉污染最为严重。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粮食减产超过1 000万t, 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也达1 200万t之多。
2024-09-20通过沉浸式的手段结合声音、图像以及触觉感知等传感系统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虚拟实验室在传统的认知中,是操作者进行操作实验从而达到辅助教育的目的,但其他非操作人员进去之后并没有相关的操作,所以本设计的仿真实验室内部为用户打造一种跨时空、可交互的三维智慧虚拟空间。
2024-06-06南充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乡”,其茧丝绸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影响深远。然而,近年来世界丝绸业竞争加剧,给我国丝绸业带来了剧烈的挑战和冲击,南充丝绸也不例外。南充丝绸行业的跌宕起伏,不仅会制约南充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会对世界丝绸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024-03-14天冬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大宗药材,还兼具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市场需求量较大。当前,市场对天冬的需求以野生资源为主,人工规模化栽培较少,而多方面原因导致天冬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天冬已成为我国重点野生保护品种[2]。近年来,对天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术、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等方面[3,4,5,6,7,8,9,10]。
2023-10-19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农业金融快速发展,坚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农业金融改革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三农”工作重心也调整为从扶贫金融向产业金融发展,但面对国家内外部环境变化,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任务紧迫。
2023-10-18垂柳因姿态优美、易成活、生长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当中。近年来,垂柳丛枝病不断发生且呈上升趋势。丛枝病一般多发生于阔叶树种、针叶树种和竹类上。枝条感染丛枝病后,病原物会抑制顶芽的生长,侧芽受到刺激信号提前萌发生成小枝,整株生长十分缓慢,并且在病原物的反复刺激下,顶芽得不到生长,侧芽不断抽出小枝,最终枝条变为丛生状。丛枝病主要由类菌原体和真菌侵染所致。
2023-08-22真核生物染色质环拓扑相关结构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ed domains,TADs)是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这种染色质环结构大小不一,使相距较远的相关基因或顺式作用元件在空间上相互靠近,有利于从染色质层面调控基因的表达。
2023-08-22从国内外的调研情况来看,国外的灌溉技术较我国起步早,加之一些信息化手段的率先引用,可方便、高效地实现灌溉精准与科学节能;但是,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已然正在加大关于智能灌溉与精准灌溉的指标投入。从物联网的技术平台与技术应用来看,物联网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自动化信息共享与数据互通的集成性系统,其主要依赖专业化的灌溉控制与执行组件。
2023-08-07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和人们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山地生态养鸡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养鸡模式,山地生态鸡因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阳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气候适宜,为山地养鸡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021-07-17人气:4714
人气:3343
人气:2041
人气:2001
人气:151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
期刊人气:1913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3-188X
国内刊号:23-1233/S
邮发代号:14-324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4.36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