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以"山西省寿阳县松塔镇人民政府新建办公用房"工程为例,分析了水文地质勘测工作中常见的地下水问题及应对措施,保障工程建设正常、稳定运行的同时,也为同行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1、概述
水文地质勘测是岩土地质勘察的工作内容之一,是地质勘察工作持续、合理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际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实事求是,全面勘察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查看地下水是否存在问题。面对问题要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地下水问题对地质勘察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每项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1]。
2、水文地质勘测概况
水文地质勘测主要是针对某一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展开一系列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目的是通过了解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分布情况以及运动规律,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为后期施工奠定理论基础。水文地质勘测主要分地下水文勘测与地上水文勘测。其中,地下水文勘测针对的是一年的水位动态,包括流动方向、化学成分等,对地下水埋藏条件以及腐蚀性进行全面评估,进一步明确其是否会对建筑物施工造成影响,提前制定好防治措施。
3、水文地质勘测中地下水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3.1 潜水位上升
潜水位不断上升在水文地质勘测现场已经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勘测区域进行施工时,不合理的施工会带来一系列影响,会直接造成勘测地周围的水位不断上升,导致勘测工程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潜水位不断增加会导致建筑物地基松软,大大削弱岩石的硬度,土壤中水分含量变大,进而导致建筑物塌陷。潜水位上升还会造成施工建筑地基变形,逐渐减弱工程的稳定性,导致后期建筑物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另外,潜水位上升,会改变土壤的含水量和密度,大范围的沼泽地和盐碱地会应运而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也会相对减少。
3.2 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下降问题也不可小觑。岩土层的密度直接受到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改变了土地结构和密度,就会导致地面建筑物塌方或者下沉。例如,地下水问题曾给长江三角地区造成影响,导致当地施工难以顺利进行。地面的木材受到损坏,地表的湿度越来越高,建筑物不断下沉,石膏层和钠盐层被大量地表水溶化,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导致移位。岩土不断收缩导致变形,也是因为地下水位改变造成的,岩土的收缩程度不断改变,水分不断蒸发,地面就会出现开裂,建筑物的表面就会受到严重损坏[2]。
3.3 建筑物稳定性降低
施工进行时,地下水的水位变化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人为因素同样不可忽视。部分施工单位超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底层地下水及四周水源的水位大大减少,致使建筑物的地下岩土层变得不稳定,间接导致地面开裂甚至塌方,建筑物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地下水资源短缺、遭受污染导致四周居民的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施工时要针对地下水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勘测并及时分析可能带来的危害,防患于未然,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
4、水文地质勘测中地下水问题的应对措施
4.1 明确水文地质勘测的评价内容
施工单位在水文地质勘测过程中不但要加强治理地下水,还要有目的地预测地下水治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完善的综合评价框架。综合评价框架包括地下水资源的类别、水位变化及流动频率改变、土壤的含水量以及岩土地表层的厚度等。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评估地下水问题可能给建筑物带来的影响,而且为制定有效的地下水灾害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提供依据。有了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在后期的现场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一对一调整,从而降低施工危险指数。另外,施工的实时情况及对地下水资源问题的分析和评价,都要在地下水评估报告中体现。
传统的勘察因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施工单位的评价结果不够科学准确。可见,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例如,《山西省寿阳县松塔镇人民政府新建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就是在对实地全面勘测的基础上,制定了工作统计表。此表根据水文地质勘测评价制定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大纲》,从资料收集、地质环境调查和成果提交等方面进行了说明,详见表1。
4.2 加强水理性质的研究工作
岩土和地下水发生一系列反应的性质叫做岩土的水理性质,水理性质会直接影响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主要体现在溶水性、透水性等方面。地下水种类繁多,形式复杂,因此水理性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数据显示,水理性质可以改变岩土的软硬强度,致使岩土变形,进而影响工程的安全稳定性。研究地下水的水理性质会减少因地下水性质问题对建筑物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地下水水位高低和水量大小的变化需要的相对应数据,就是通过对水理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的。因此,要确保水文地质勘察评价工作实施的有效性,使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需要重视水理性质的研究工作,关注其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将水理性质相关检查工作落到实处[3]。
4.3 建立健全科学的勘测机制
勘察工作的有序进行,离不开科学的勘察机制,仅靠勘察队员的主观判断力和实际工作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变幻莫测。在进行实际勘察工作过程中,仅对地下水现象的表面判断是不够的,勘察队员需要结合科学、有效的勘察机制,全面探索周围的地理环境,对其进行全方位分析。评价体系的形成和地质勘察机制的实施,要做到相辅相成,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5、结束语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县松塔镇人民政府新建办公用房”存在的水文地质勘测地下水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该工程面临的地下水问题(包括前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下降、建筑物稳定性降低等),达到了降低水文地质勘测地下水影响的目的。依靠日益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相对成熟的勘察机制,对周围地理环境进行全面且准确的分析,提出了相对应的应急措施,避开风险,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新元.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居业,2019(07):5+8.
[2]吴丽丽.水文地质勘测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03):149-150.
[3]陈靠,张春伟.浅析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有色金属文摘,2016,31(01):101+103.
文章来源:王亮亮.浅析水文地质勘测中的地下水问题及应对措施[J].华北自然资源,2021,(06):58-60.
分享:
由于岩溶分布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在兼顾工程实际情况及场地特征后,合理的选取基础方案尤其重要。岩溶地区的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根据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和桩基础两大类。当岩体岩面埋藏较深,上覆土层较厚且稳定时,宜采用浅基础,上覆土层不稳定时,未经有效处理不应作为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
2024-09-03《“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天然气行业需要持续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积极适应绿色低碳转型。页岩气作为天然气增储上产重要领域,更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页岩气作为非常规清洁能源的“排头兵”,越来越受到各大油气田关注。然而,国内页岩气集输管道腐蚀频发。
2024-08-31现如今工程质量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可通过在施工期对岩溶区桩基基底的勘察,通过勘察查明了覆盖层厚度及水文地质情况,便于施工单位选择合理成孔方式,对施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此外,通过施工勘察提供了更为可靠详实的地质资料,便于业主、监理控制设计变更,做到设计变更有据可依。坚决杜绝无效变更,实现对工程造价的节约和控制。
2024-07-31矿山开采已成为影响区域地质环境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要素。据《2023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增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共18个,总计修复面积达2.6万公顷。有关单位与从业者应当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矿山地质环境修复的重要性,同时做好相关技术部署与方案建设工作,强化矿区地质环境修复成效。
2024-07-23我国是农业大国,对钾肥需求量大,近50%需要依靠进口[1]。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重要的钾盐钾肥基地,多年高强度的开采使得卤水采出量与品质逐年降低[2]。盐湖浅部储卤层中赋存有29 600万t的低品位固体钾盐资源,是我国钾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
2024-01-25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发挥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新时期对煤炭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幅提升了煤矿挖掘技术水平,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煤矿地质测量技术仍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弱项,不但为煤矿开发埋下隐患,同时阻碍了我国煤炭行业更好发展,因此对煤矿地质测量空间技术进行分析与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2023-12-06某工业园区项目位于典型的沙土地区,计划建设一个集生产、办公、住宿及仓储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园区。该工业园区的设计和建设旨在满足现代工业化的需求,通过优化布局、合理利用地质资源,实现工业园区的经济、安全、高效运营。工业园区占地面积为45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加工车间、宿舍楼、办公楼和仓库。
2023-11-21地应力大小测量和方向识别对致密油储层的压裂施工、水平井设计、井壁稳定性评价、井网布置优化和注水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致密油储层,需要进行水力压裂才能提高采收率,地应力大小和方向控制着水力压裂裂缝的起裂、破裂和延伸[1,2]。
2023-11-08水工建筑设计不仅仅需要考虑上部结构稳定性,也需要对其基础部分,特别是地基设计进行科学合理性探讨[1,2],确保水工地基设计满足上部结构安全运营要求。当地基具有软弱粘土等不良土体时,可采用桩土复合地基、土层夯实等地基处理技术,提升水工场地承载能力。因而,开展对桩土复合地基的设计研究,有助于丰富水工设计参考成果。
2023-11-08我国已成为世界铁路隧道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隧道修建过程中,受到不同地质与施工条件的综合影响,隧道衬砌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衬砌拱顶及施工缝掉块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运营后果。
2023-11-01人气:5143
人气:3989
人气:3785
人气:2897
人气:194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甘肃地质
期刊人气:805
主管单位: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主办单位: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甘肃省地质学会
出版地方:甘肃
专业分类:地质
国际刊号:1004-4116
国内刊号:62-1191/P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2.546
影响因子:0.659
影响因子:0.149
影响因子:1.209
影响因子:2.86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